#此文照片為過往舊照非今年拍攝
常開玩笑說自己是艋舺劉德華,
除了跟劉德華同月同日生以外,
我真的是萬華人。
小時候每個六日不是在龍山寺,就是在《萬年大樓》跟《中華商場》,童年假日活動範圍,都在萬華跟西門町。
我的媽媽從小在廣州街長大,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搬到南機場、板橋、大安、松山,退休後的生活,媽媽還是想回到最熟悉的地方,於是我們全家定居萬華區。
而我人生目前幾個重要階段,都在萬華。
我在萬華學會走路。
小時候爸媽總是帶我到龍山寺拜拜逛街,爸爸說,我在龍山寺的石板路上學會走路。
我在萬華結婚。
在萬華登記結婚,每年的登記紀念日,我和太太會散步去萬華戶政事務所,在不打擾辦公的前提下,和後面的電子板拍張照,這個例行性的紀念照,一直到孩子們出生,依然沒變,帶著孩子們來拍,戶政人員都笑說,你們這麼愛來這裡拍是在記錄萬華人口數嗎。
我的孩子在萬華出生。
人生第一次當爸爸,看著孩子出生,也是在萬華,東園街的美食,伴我度過老婆生產住院的那些日子,這傳說中的加蚋仔,有在地人開的美髮店、小吃店、棉被店,也有許多在地青年返鄉開的居酒屋、pizza 店,不同時代的場景、人情,在加蚋仔形成一條特別的文化走廊。
萬華人很有口福,有美食也有惜食,你可以在《華西街》、《南機場夜市》、《中原夜市》找到許多平價銅板美食,也找的到米其林的「星級」與必比登小吃,更有充滿愛與關懷的社區共餐及食物銀行。
而有台北第二大公園面積高達24.44公頃的《青年公園》是我和孩子們的最愛,在都市裡要找到空曠的大草皮奔跑、踢球,騎腳踏車、滑直排輪、游泳、打高爾夫球⋯,青年公園一應俱全;其中有台北市最大親子館之稱的萬華親子館,還有戶外的遊戲場,許多特色寓教於樂的設施,讓孩子們可以玩一整個下午不想離開,更是太太ㄧ打二時的神隊友與最佳去處。
假日的一早,媽媽最愛去「萬華第一批發果菜市場」,各種蔬果攤,南北雜貨,生熟食及各國香料調味料應有盡有,每去一趟可以把一週的菜全買回來,價格常比一般零售市場還便宜兩三成。
記得過年前太太騎車買了一大堆菜,雙手提的大包小包,買完洋蔥要繼續前往下一攤時,
賣洋蔥的阿嬤問她:
「妳捾彼呢重咧迺欲創啥?物件囥我遮,欲買啥物緊去買,買好才轉來捾啦!我幫恁鬥顧⋯」
於是太太把所有菜寄放在洋蔥攤,再去採買其他菜,這種彼此信任的情感,是萬華果菜市場的人情味。
傍晚時刻的《雙和市場》是我們晚餐想加菜時的救星,也是許多上班族下班後買菜的首選,黃昏市場裡什麼都有,包括許多便宜的生活用品,太太常說雙和市場是她挖寶的地方。
《西門町的萬年大樓》是我小時候最愛的地方,琳瑯滿目的玩具盡收眼底,但童年的我沒買過任何一次;當了爸爸後常帶孩子們去逛,許多外面找不到的玩具,萬年大樓幾乎都有,媽媽說我是在彌補自己小時候沒玩具的童年。
73種口味的《雪王冰淇淋》及《永富冰淇淋》,是孩子們對冰淇淋獨特的滋味。
《東ㄧ排骨》的服務生幾乎是資深的年長阿姨,服務態度親切又細心,排骨麵和雞腿飯是我們假日放鬆不下廚時的最愛。
《西門町電影街》是許多人約會和看表演的好去處,《西門紅樓》有許多優秀的文創設計市集,也是我去工作表演的地方。
《和平青草原》的各種特色鞦韆、木製攀爬設施、吊床還有馬場町公園放風箏,是帶孩子們玩樂盡情流汗的放電公園。
近年的台北燈節、艋舺大鬧熱 ⋯等,結合了在地特色與文創,讓古城賦予多元新意,也是西區人期盼的大活動。
這些都是我的日常,也是許多西區人的日常,
因為疫情全都停止下來⋯
這次的疫情之中,萬華鄉親展現團結自律的一面,第一時間「我是萬華人」等社團自發性的募資,再發送給各地的弱勢團體、醫療團隊,更將強而有力的社區組織串連起來。
大部分的店家為了配合防疫,自主停業,更有店家主動為萬華的醫護人員送餐。
這林林總總都是我所認識的艋舺,是台北市最有人情味的所在;但這座富藏文化的古城在這次疫情中,受到許多不公平的言論⋯
染疫不是因為「萬華」
是因為「人」沒有做好防護,沒有保持距離。
過去大家辛苦了一年多的防疫網破了洞,
那我們用最快的時間把洞補起來,
彼此提醒!
戴上口罩做好相關防護,保持距離。
第一線的防疫人員真的非常辛苦!
希望這次疫情,除了能修正忽略已久的制度漏洞外,大家也能盡速早日康復。
我們要對抗的是病毒,不是不幸染疫的人,
病毒才是這場防疫戰中真正的敵人。
萬華加油,台灣加油
同島一命,沒有人是局外人!
期盼疫情快過,恢復正常生活🙏🙏🙏
萬華加油 VIVA BANGKAH
#萬華加油台灣加油
#疫情退散大家平安
#我真的很愛在各種地標合照
#請放心我們一切安好
箏形面積 在 宜蘭ㄚ欣的美食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彩繪稻田圖案是『梅花鹿騎著自行車』,『2021三奇美徑』系列活動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宣布取消!
觀景高台5/17~6/8暫停開放,提醒大家出門請配戴口罩,居家或在外記得與他人保持室內 1.5 公尺、室外 1 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
🔸自行車輕旅行:5/15、5/16、5/22、5/23、5/29、5/30(疫情因素取消)
🔸稻浪音樂會:5/29(疫情因素取消)
🔸熱氣球嘉年華:6/5、6/6、6/12、6/13(疫情因素取消)
🔸風箏節嘉年華:7/10、7/11
🔸斑比山丘見面會:7/10、7/11
備註:稻間美徑禁止汽機車進入(農機具及腳踏車除外),奉尊宮前方廣場,活動期間停車單次100元(預計從5/1~8月底)
(2021/05二訪拍攝)
--------------------------
宜蘭冬山的三奇村以稻作生產為主要經濟來源,『稻間美徑』在三奇村奉尊宮到協松路之間,長約兩公里,寬度五米,沿途有九個S形彎道,沒有路燈、電線桿,有宜蘭版『伯朗大道』之稱,約20公頃稻田現在正值稻穗成熟,整片金黃色的稻浪,好美喔!
今年的稻田彩繪圖案是『風箏與熱氣球』,因受疫情影響,熱氣球嘉年華停辦,冬山鄉公所在田邊搭建6公尺的觀景高台,供民眾上去拍照,一望無際的稻田景緻,視野相當遼闊,今年觀景台改固定式設施,10月就能拍到汪洋一片的水田倒影。
來『三奇美徑』遊玩,建議可以租自行車,在蜿蜒的田間小徑騎乘,沿路可以欣賞農村稻田美景,順著利澤西路可以騎到五結的『五十二甲溼地』穗花棋盤脚復育區。
『五十二甲溼地』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佔地有近200甲的面積,為國家重要溼地,除了是賞鳥的最佳地點,也是賞花的好去處,沿著五股圳沿岸種滿『風箱樹』及『穗花棋盤腳』,數量居全台之冠。
『風箱樹』俗稱『水芭樂』,被列為保育類植物,花期在每年的5~6月,每個花苞上都有兩個小黑點,很像吻仔魚的眼睛,盛開時雪白如毛球,花型很像海膽,好可愛的小球花,靠近就能聞到濃郁的花香,目前花期進入尾聲。
『穗花棋盤腳』俗稱『水茄苳』,花期在每年的6~8月,花苞已陸續綻放還未全部盛開,每當夜幕低垂時花蕊會慢慢從花瓣裡展開,隔天清晨花瓣整朵掉落,大約早上6點多還看得到,長長的花穗盛開時像煙火般綻放,有夏日煙花之稱。
除了騎自行車,三奇村有另一種玩法,在『 黃金河稻』 划獨木舟,報名可私訊『中華中划』。
宜蘭每年春節前後開始插秧,5月是綠油油的稻田,6月是金黃色稻穗,6月20日以後,稻田可能會提早收割,所以要把握最後兩週的時間哦!
#稻間美徑禁止汽機車進入(農機具及腳踏車除外)
#『三奇美徑』距離『五十二甲溼地』開車約5分鐘
(2020/06一訪拍攝)
●免費景點:三奇美徑
地址:宜蘭縣冬山鄉三奉路77號
停車:奉尊宮前方廣場有收費停車場,單次100元
大眾交通:搭乘冬山鄉免費巴士【冬山線】冬山火車站-奉尊宮站
備註︰有廁所、無障礙廁所、流動廁所,空曠無遮蔽物要做好防曬
※腳踏車出租︰一次100元不限時間
※遮陽的協力腳踏車︰2人座300元,4~5人座400元,限2小時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s9590799/
●體驗活動:中華中划
電話:0921825322
地址:宜蘭縣冬山鄉協松路530號
費用:每人500元、國小300元, 預約時請告知日期及人數,需看當天的潮汐表,水位太低不能划,划40分,含淋浴1~1.5小時。
備註:請自備一套更換衣服及拖鞋、飲用水。有提供頭盔、救生衣,衛浴設備
粉絲頁:https\://reurl.cc/62ergV
●免費景點:五十二甲溼地
可以導航:宜蘭縣五結鄉利澤西路6號(幸福蝸牛民宿)
※『風箱樹』在『幸福蝸牛民宿』對面那排還沒全凋謝,『穗花棋盤腳』陸續有在開花,預計6月底會盛開,夜晚賞花記得防蚊&帶手電筒
賞鳥:為每年十月到十二月及四月,歷年來紀錄鳥種有150種以上
停車場:無
箏形面積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秦始皇陵為什麼40來年不敢挖?
歷史春秋網
作者:銳峰作品團隊
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眾……按理說,幾千年前的墓葬處理技術在現今如此發達的科技面前應該只是小兒科,難道是有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有關秦始皇的驚天內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隱藏我們不為人知的真相?
毫無疑問,如果不是1974年被發現,這座考古遺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將依舊沉睡於地下。秦始皇,這個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歿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
結構復雜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的。那些略小於人形的陶俑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謎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
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盡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謎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似乎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
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這裡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有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下放置的。
中羨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羨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謎團五: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麼,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都有種有料有趣文章加微信 AMAMCHENG1976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
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謎團六:秦陵地宮有無飛雁之謎
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只金雁。
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
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謎團七: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
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涂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
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謎團八: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
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瞭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宮。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
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謎團九: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屍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雖然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但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
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屍骨才運回咸陽發喪。
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謎團十:自動發射器?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而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
《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裡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
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謎團十一:兵馬俑伉被焚之謎
考古人員在清理兵馬俑坑時發現,一、二號坑中有很多火燒的痕跡,陵區有大面積的火燒土分佈,同樣考古人員在對秦陵陪葬坑的挖掘中也發現了大量火燒土和殘余焦木,坑中的棚木基本上都被化為灰燼。究竟是誰對兵馬俑坑進行了如此巨大的破壞?
從文獻資料推測,破壞兵馬俑的人應當是項羽。由於項羽的祖父項燕在秦滅楚時被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亦死於秦將手下,因此與秦始皇結下深仇大恨。
但如果是項羽火燒了秦陵,陪葬坑裡完好保存著精美的銅鶴、銅鵝、銅鴨子等珍寶一件都沒有被運走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謎團十二:兵馬俑詛咒之謎
在秦末亂世,秦始皇兵馬俑軍團原型的秦京師軍下落不明,至今無從解答。
另據野史記載,曾經擊垮了秦帝國的楚霸王項羽,最後卻死於「兵馬俑」之手。最後在烏江邊斬殺項羽的5位騎兵將士,都是關中地區出身的秦人,也都是舊秦軍將士,都是秦兵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戰,漢軍60萬,楊喜、楊武、呂勝、王翳、呂馬童這5名騎士能夠留下名字,已經是奇跡了。在十二萬分之一的幾率中脫穎而出的5人,卻是百分之百的舊秦軍的將士,而且官職都合於秦京師軍,更是決非偶然了。
所謂史事鎖鏈一環緊扣一環,最後竟然在項羽之死和兵馬俑之間找到歷史鏈接點,引出「兵馬俑」殺死了項羽一事來,使人感到了歷史的深沉和神奇。
謎團十三:秦陵暗藏「九層妖塔」?
坐在飛機俯視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所以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
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台階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還不僅如此,秦陵地宮也是一個同等規模的「倒金字塔」。更讓人難解的是,封土台九層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層妖塔」之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九層妖塔」 雖是小說之言,但是空穴來風。《老子》講哲學以建築作比喻,有「九層之台,始於壘土」之說,可見在春秋就有「九層之台」建築了,可惜還沒有發現東周「九層之台」遺跡。
秦始皇是個怪人,他在地宮修建30米高樓,僅僅是供靈魂出遊地宮的,至於地表造「九層妖塔」之謎,看來要求救考古發現了。
謎團十四:秦陵封土取自何處?
眾所周知,皇陵的封土,是用方夯白灰、砂土、黃土摻合成的三合土,又用糯米湯澆固,加了鐵釘。不怕風吹雨打,十分的堅固。當時盜墓,一鑿子下去就一白點,用炸藥都炸不開。
體積龐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堆堪稱國內之最,封土堆呈覆斗形,高76米,長和寬各約350米,如此大規模的封土堆在國內堪稱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還是挖自魚池一帶?
《史記·秦始皇本紀》:「復土驪山」。《正義》曰:「謂出土為陵,即成,還復其土,故言復土。」意思是說把原來從墓穴中挖出來的土,再回填到墓上去。
而在臨潼地區長期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封土堆的土是從咸陽運來的,因經過燒炒,所以陵上寸草不生。現在在秦始皇陵也看到,封土堆上石榴樹密佈,灌木叢生。
秦始皇陵封土堆的土究竟來自何方?這個謎團還有待考古學家們進一步查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秦始皇 #秦始皇墓 #謎題 #歷史謎題
箏形面積 在 七異乖蛋- 國小箏形面積由來 - Facebook 的必吃
國小箏形面積由來. 小學五年級數學面積教學,本影片在證明箏形面積的計算方式。 junyiacademy.org. 均一教育平台箏形的面積計算方式. 小學五年級數學面積教學,本影片 ... ... <看更多>
箏形面積 在 Re: [請益] 菱形&箏(鳶)形- 精華區CS_TEACHER 的必吃
(以下轉錄自https://140.111.153.6/van/www/asp/upload/view.asp?ID=82 )
長方形、正方形與菱形是否為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長方形嗎?正方形是菱形的一種嗎?
九月中旬,學生拿著一分校外課輔的資料來問我,四邊形如何分類?「箏形」是什麼?這
份資料是一張各種四邊形性質的分類表,其實教師手冊上也有相同的資料。(93年五上翰
林版數學第一單元-四邊形)
如果要詳盡解釋平面圖形間的包含關係,可能超過學生理解能力範圍,混淆單元教學目標
,不利學生學習。可是數學邏輯推論能力可以從比較不同性質的條件,滿足特定條件的方
法上來學習包含的觀念。
A圖形具有的性質,B圖形也均具有時,我們可以說:「B圖形是A圖形(的一種)」。
例如
(1)長方形、正方形與菱形都具有「兩雙對邊平行」的性質,因此,長方形、正方形與菱
形都是平行四邊形。
(2)正方形具有「四角等大(直角)」、「兩雙對邊平行」、「對角線等長」、「對角線平
分」等性質,因此,正方形是長方形。
(3)正方形具有「四邊等長」、「兩雙對邊平行」、「對角線等長」、「對角線垂直」等
性質,因此,正方形是菱形。
另外,有關箏形是否應該一併介紹,老師們可能會有不同意見,「菱形」、「箏形」的區
別應該透過摺紙比較疊合的方法比較容易吧。
網路上有一位國中生(八年級)提問箏形、菱形的定義,網友(國中老師和社會人士)的答覆
非常專業,解說詳盡、補充完整,對任教數學課程的老師而言,您從中發現了什麼?
底下的資料與您分享。
李慎文
93.10.08
----------------------------------------------------------------------------------------------------------------------------
(八年級學生)
誰能告訴我箏形、菱形的定義,以及面積怎麼算?
(國中老師)
菱形: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稱之。一般簡稱:四邊等長之四邊形。
箏形又名鳶形:兩雙鄰邊相等之四邊形。
任何四邊形凡對角線互相垂直者,其面積求法是,兩對角線長度相乘再除以2,基本上它
是利用四邊形面積等於任一對角線所切出的兩三角型面積和而得到的公式。
箏形與菱形他們的對角線是互相垂直的,你可用對稱軸摺疊紙張實驗發現,確是垂直的。
也有人將正方形視為一種箏形,似乎未必一定要上下兩個等腰三角形不同,如果上下兩個
等腰三角形可以相同,正方形也可以是箏形。
箏形定義:兩組鄰邊等長,但四邊不等長。
箏形判別:(1)一對角線被另一對角線垂直且平分。(2)一對角線平分頂角的四邊形。
由上定義及判別,可確定菱形必是箏形;箏形不一定是菱形。因此,正方形也是箏形。
橫對角線當對稱軸,上下兩等腰三角形上下可完全疊合則為菱形,也是平行四邊形;不能
疊合則為箏形,此時箏形之對邊就沒相等,則不為平行四邊形。
菱形是平行四邊形;箏形不一定是平行四邊形。
(家長)
定義補充:
正方形:四角等大,四邊等長。
長方形:四角等大。
菱形:四邊等長。
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
梯形:恰有一組對邊平行。
箏形:兩組鄰邊等長,但四邊不等長。
六種圖形之包含關係宜用文氏(Venn)圖解說明。
對於各四邊形間的包含關係(註1)
若定義:A圖形具有的性質(註2),B圖形也均具有時,則稱A包含B(註3)。
以下以A>B表示A包含B,>是錯誤的符號,在此因打不出正確者,故暫代之。
梯形 > 平行四邊形 > 長方形 > 正方形
平行四邊形 > 菱形 > 正方形
箏形 > 菱形 > 正方形
註1:
稱個人是因現行台灣數學並不給予嚴格包含定義(再註),又定義因人而異,不同的定義將
會有不同的分類。
註2:
這裡的性質,僅指對邊、鄰邊(含對角線)、鄰角、對角(含對角線夾角),面積及對角線分
割後衍生的平面圖形。
註3:
意指B是A的其中一種[分支或特例]
再註:
梯形 > 平行四邊形 > 長方形 > 正方形正之後,那麼梯形之[恰有一組對邊平行]之定義
便矛盾了,取捨之間?取後不取前﹗原因避而不談。例如[平行與重合],重合是平行嗎?
也得看編書教授是哪一學派,目前採用重合非平行一派。
全國教師會論壇 教學交流
http://www,nta,org,tw/bbs/topic,asp?TOPIC_ID=2181&FORUM_ID=53&CAT_ID=7
: 以上敘述.都對
: 以下為維基百科的描述:
: 「
: 鷂形,在台灣稱作鳶形,在中國大陸稱為箏形。是一種四邊形,特點為:
: 是圓形的外接四邊形
: 其中兩對鄰邊相等
: ^^^^^^^^^^^^^^^^
: 對角線互相垂直
: 其中一條對角線平分另一條對角線
: 通常只有凸的形式稱為「鷂形」。
: 「鷂」為風箏(又稱「紙鷂」)之意,因為風箏的形狀通常是這樣。
: 鷂形的面積為對角線相乘除以二。
: 菱形是特殊的鷂形。
: ^^^^^^^^^^^^^^^^
: 」
: 話說.還真的跟我小時後學的不一樣
: 我小時後學的是鳶形是"兩組鄰邊分別相等".
: 而且老師還特別解釋"分別"就是A=A,B=B,且A=/=B這樣
: 嗯....不知道現在學校課本是教哪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129.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