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眾黨要徵選碩博士論文?
一百年前,蔣渭水醫師把臺灣擬人化,診斷出臺灣罹患了「知識營養不良症」,當務之急就是灌輸大量的知識文化。所以蔣渭水及許多文協知識份子,用演講、讀報,甚至看電影等方式來推動「#新文化運動」,希望透過知識的提升,喚醒臺灣人的自我意識。
一百年後的今天,台灣面臨新的考驗,政府財政紀律敗壞,居住不正義、世代分配不均,勞保年金即將破產,後疫情時代的產業轉型準備不周,然而這些議題因為藍綠忙於惡鬥,沒有論述空間,「政媒合一」的新威權體制,容不下任何反對意見,讓台灣的民主體制出現新的危機。
我們認為,這時候應該要啟動「#新文化運動2.0」,讓政治回歸專業、回歸科學治理,用知識提升我們的施政品質,真正落實「國家治理」這個理念。
而所謂的「新文化運動2.0」,就是這次「#眾智成城」碩博士畢業論文獎助計畫。學術論文是一個國家強健的基礎,透過知識的累積,詮釋社會現象背後的脈絡,找尋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
過去很少有政黨提出這樣的想法,而台灣民眾黨的初衷,就是搭建好的平台,鼓勵年輕學子「#理論結合實務」,讓每一個好的想法都有機會改變台灣社會,讓政治可以揮別噴口水、比賽誰比較愛台灣的意識形態之爭,回歸到理性、務實、科學,以及專業的討論。
這一次的「眾智成城」碩博士論文獎助計畫,我們準備了高達一百萬元的總獎金,只要通過初選,#就能拿到獎金5千元,最終評選優良者,#總計可以獲得最高5萬元。
眾人的智慧,大於個人的智慧,希望每一位碩博士學生,可以透過我們這個平台,有機會為國家未來的發展盡一份心力!
👉徵稿對象:2022年7月31日前通過論文口試(以口試委員簽名為證)的全國各大專院校碩博士生,申請者不限國籍。
👉徵稿日期:2021年9月28日至11月22日止,共計8週。
👉流程及獎助金:第一階段入選名單訂於2022年1月1日公告,入選者可請領「入選獎助金」新台幣5000元,於第二階段獲評為優質論文者將授予「優等獎助金」新台幣10000元;有具體可行方案,可為政府決策參考者,將再獲得最終「錄取獎助金」新台幣35000元。正式錄取名單將於2022年8月6日公布。
👉 報名方式:符合資格之應屆碩博士生欲申請本計畫者,可填具附件二報名表後,逕以email含附報名表PDF電子檔,寄至本計畫專用信箱:tppob@tpp.org.tw,信件主旨註明「報名碩博士生論文研究獎助金計畫」,政策智庫於收件後將通知申請人後續相關事宜。
👉 報名文件:報名表一份(含5千字以內之論文主題、研究方法及章節大綱。)
論文研究主題例示清單:https://pse.is/3pv45t
獎助金計畫報名表:https://pse.is/3lrwgf
#民眾黨
#台灣民眾黨
#眾智成城論文獎助計畫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0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5kkdcNP9G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策 展 論述」的推薦目錄: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台灣民眾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藝評與策展論述有何不同?何時是藝評 的評價
- 關於策 展 論述 在 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徵稿 ... 的評價
策 展 論述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人權影展 #活動快訊🎥
「現實生活中許多侵害人權的現象是隱而不見的,如何讓在主流論述支配下被邊緣化、被排斥,以及壓制的聲音真正地被聽到,是關注人權議題的重要途徑。」
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度舉辦「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精選國內外與人權議題相關的精彩影片,進行人權教育推廣。國際人權影展今(2021)年邁入第五年。每一年度選片期間,策展團隊深入討論影片之間的相互關聯、如何建立影展欲傳遞的人權觀點,都相當精彩且可貴。更重要的是,人權影展透過多元的選片視角,開發每一部電影討論人權相關議題的潛力。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線上影展|10.22~10.31
聚落放映|10.15~11.30
—————
🎥人權影展活動訊息🎥
兩場主題式講座、邀請三位領域專家,透過專題性的深入對談,以及親身走訪臺灣人權博物館現場,帶領觀眾進行人權教育的臨場洗禮;透過最根基的啟發與思辨,讓人權教育不再只是被遺忘的一堂課。
面對環境的永續與發展效益、人類歷史的記憶傳承,我們可以留給下一代什麼?
🎞教育推廣講座(一)何處是我家:土地正義不妥協🎞
時間|10月2日(六)14:00~15:30
講者|馬躍・比吼(Mayaw Biho)
主持|宋育成(府中15研究助理)
地點|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
報名|https://bit.ly/397rb5X
🎞教育推廣講座(二)人權解封:轉型正義不下課🎞
流程|10月9日(六)
13:30 ~ 15:00對談講座
15:20 ~ 16:20博物館導覽
與談|陳瑤華(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教授)
關子尹(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客座教授)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人權學習中心
報名|https://bit.ly/3CdVK6x
🎞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線上選片指南🎞
時間|10月13日(三)20:00~21:30
講者|王君琦 ‧ 郭敏容(臺灣國際人權影展選片委員)
主持|蘇蔚婧(2021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統籌)
報名|https://bit.ly/3lYzBmc
直播平台|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臉書專頁
國家人權博物館 YouTube 頻道
—————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環境|#民主|#人權|#轉型正義 |
國家人權博物館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
—————
㊯贊助Openbook,參與從台灣土地長出的原創文化
●了解更多:https://lihi1.com/QrPU4
●訂閱電子報: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策 展 論述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整改時代?】歷年政府十大縱容地產商壟斷行為
現時北京指需要整改香港發展商的「壟斷行為」,但「壟斷行為」的出現,與香港政府過往的房屋土地政策息息相關。那麼房屋土地政策會否來一場有意義的大改革?恐怕言之尚早。
現時政府放風的數個最新措施,非但不是劍指,甚至是鼓勵壟斷行為。這個弔詭之處,暫時被主流公共論述所忽略。以下十個香港政府助長發展商壟斷的行為,是否亦需要一併「整改」?
◾助長發展商加速圈地
多年來各種類型土地的發展管制,有維護城市景觀、保障生活質素與不同群體的權利,更有避免發展商全面壟斷土地資源的政策功能。但近日最新報導消息,傳出林鄭放風要大肆為發展商發展「起釘」,除放寬早已被發展商割據的濕地的發展地積比,亦打算向發展商視為「豬頭骨」的祖堂地開刀,鬆綁出售限制,預期發展商將能在新界加速囤地。
今次全方位的發展鬆綁,亦劍指市區土儲。自2010年起林鄭將強拍條件由9成收購門檻放寬到8成,十年後,今日有放風林鄭政府將舊樓強拍條件再降至7成。強拍底線似乎容許「無限後退」,在法例上不斷合理化發展商壟斷式收樓行為,相信「田牲式」收樓手法會更加放肆,而舊樓小業主及租戶的議價空間卻退無可退。
有趣的是,早前外投行的數據分析,在今次中央施壓下,估計恒基的地產謀財策略(農地王及私人市區收樓)將受最大影響。然而,今次放風的強拍放寬卻令市區舊樓最多土儲的恒基最受惠。政府跟發展商之間捆綁利益關係,在現時中央針對發展商壟斷行為下,更顯弔詭及複雜。
◾散播土地「荒」言
由2002年「孫九招」起,政府將香港房屋政策「定性」為集中土地供應,減少公營房屋供應,將私人房屋供應交由市場決定,是其後樓價飆升的重要因素。歷經20年,政府房屋大方針卻不見有大改變,繼續盲目催谷覓地,甚至不斷提倡天價人工島開,只為「做大個餅」,卻不全面收回棕地、發展商土儲及潛在違規丁地等其他土地選項。只講土地供應的政策論調背後,正配合著發展商動員打手發功,聯手在公眾輿論上背書式輸入「土地荒」的幻象,最後發展商圈地囤地等壟斷行為卻以「公共利益」之名變得合情合理。
林薪最近轉口風表示香港短期「搵夠地」,但劍指官僚「卡關」要加速審批,跟現時發展商指控回應香港房屋問題源自覓地到建屋速度「唔夠快」,明顯口徑一致,更顯政府貫徹親發展商的立場,不斷為發展商釋放土儲,助長由發展商主導香港土地供應。
◾「土地共享」度身訂做兼送基建
作為政府近年重點推銷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本身已被詬病為發展商「度身訂做」。政府以提供基建為由,幫助發展商釋放其偏遠、或有客觀條件限制(如位於濕地旁)而不適合發展的土儲,而公眾因而額外獲得的單位,往往只佔整個發展小部分(*額外*樓面面積的六成作公營房屋用途),發展商甚至能申請將官地納入發展範圍,將計劃稱為「共享」,實在是一個搵笨的公關表演,最後只會助長發展商繼續壟斷香港規劃主導權。
由發展商決定土地共享的選址,會否出現規劃錯配的社區?單從最新一宗共享申請中,恒基建議在林村杜山村鄉郊地區興建近40層高「公屋」,足見其潛在規劃災難。
可能發展商政府觀望政府會否進一步放寬發展限制,亦正與政府討價還價中,過去兩年土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只接到三宗申請,就土地供應速度而言,又是另一種「搵笨」。而昨天有發展商接受文匯報專訪就表示,在土地供應方面發展商可扮演更積極角色,表示可以提供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可能是發展商心目中應酬北京施壓的其中一個成績表,能否真的解決房屋問題或壟斷問題只是一個大問號。
◾傾向避開發展商土儲收地
若政府真的動真格應付發展商壟斷及囤積行為,運用過去數十年在法院未嘗一敗的《收回土地條例》(土收)就最適合,將高度集中的業權復歸公有作公共用途,亦能夠增加租住公營房屋供應,舒緩基層居住困境。
政府亦會在收地政策上處處配合發展商。近數年有無數案例顯示,政府會選擇性利用土收針對一般農民、非原居民村甚至小地主,如橫洲、馬屎埔等,而巧妙地被避開發展商土儲,例如屏山北的棕地發展選址,以維護發展商的「私人業權」。「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亦容許政府利用土收收回選址內小業主的業權,為大業主的土地共享申請開路,位於林村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正屬此例,申請文件建議政府利用土收收回申請範圍內某些道路的業權,為發展項目興建接駁道路。
單單看林鄭於2019年提出收回十組私人地興建公屋,兩年後現時只能夠收回三組地塊,另外有三組地塊因屬發展商而放棄收回。而宣布收回的三組地塊中,其中一組更是新鴻基地產無法獲得當中位置關鍵的「祖堂地」業權而未能發展,屬「豬頭骨」地,政府收地屬收拾殘局。而發展商和政府亦能分別在收取「壯士斷臂」及「果斷收地」的公關之效,但諸如此類選擇性收地的做法只是在助長發展商壟斷市場的行為。
◾助長囤地自肥兼送發展權
過往新市鎮發展模式,主要是政府收回土地並重新規劃,部分土地再行公開拍賣,沙田新市鎮便是一例。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卻開始加入「原址換地」等概念,(「加強版」的新市鎮發展模式),逐漸將規劃主導權拱手相讓予發展商-發展商可以保留土地的發展權,早年聞風而一湧囤地的發展商大有斬獲,亦能夠決定能在那個位置起樓。
在新界東北發展公佈前,現任財政司陳茂波被涉嫌利益衝突,搶閘新界東北囤地,最後更逃過廉署起訴。連政府官員亦「其身不正」參與囤地等壟斷操作,怎能期望政府會大力遏止囤積堆奇?「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為發展商度身訂造,「獎勵」囤地行為,誰囤地囤得最多,誰就更能有能力壟斷市場。
◾批准無底線開則
回歸早年的發水樓、屏風樓,到近年納米樓,卻是一直導致香港房屋「貴、細、擠、焗」的一大推手。往往政府給予發展商樓面面積的優惠豁免,放寬這些建築物法規時,卻縱容發展商鑽政策空子,可以「無底線」開則,賺盡每一呎,而政府一向少有適時作出管制,卻稱將問題交予市場決定及解決,造就一個個三尖八角的「怪則」單位。除了樓價貴生活成本高,連市民的居住空間也被收縮及改造。今日,上有夏寶龍聲稱要解決劏房問題,下有繼續造就恒基成為「納米地產王」,更顯政府無心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放任樓市縱火
面對發展商囤樓囤地以及熱錢流入炒賣樓市,政府只講土地供應,將需求管理置於不顧,更故意忽視壓抑樓市炒賣的房稅政策改革,才是香港房屋問題「貴、細、擠」多年來一直未能妥善改善的關鍵。
上年年頭大肆宣揚的一手樓空置稅,林鄭已經不敢再提,資產增值稅亦再不考慮。而早幾年政府為「應對」熱錢炒賣物業投資樓價飆升而推出的買家及特別印花稅(「辣招」),原來可以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業權形式避開, 所以公眾不時驚訝某高官、富商或明星竟能夠「首置」買樓,才猛然醒覺這些「辣招」實質上只係用來「做下樣」,向公眾顯示已經「做咗嘢」,實質上繼續「馬照跑、舞照跳、樓照炒」。
◾卸膊公營房屋予私人參建
除了政府每年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外,現時林鄭自稱「重建置業階梯」一大措施首置樓,更是政府將公營房屋供應責任交予私人參建的「卸膊」發展模式。在首置樓的官方定義上卻一直彈出彈入,一時形容為「公」,一時又「私」,變相可以「捽數」,成為林鄭公私營「七三比例」達標的最大「公因數」,根本地影響原作公營房屋(公屋/居屋)的潛在土地供應數目。
當政府推銷土地共享計劃的前身「以公私合營釋放發展商農地土儲」時,強調需要在地皮提供公營房屋,但沒有明言是是哪一種(公屋/居屋),時至今日,公營房屋部分成為了「公營房屋/首置樓」。首置樓「名公實私」,作為私人發展商作出「社會貢獻」的一大賣點,讓夾心階層可以首置「可負擔」的單位,但定價上所價不菲,舉例說最新由長實發展的安達臣首置樓,定價已不考慮申請者負擔能力,而是重新與市價掛鈎,往往比居屋更加昂貴,這正是政府卸膊公營房屋的必然後果。
從「公營房屋」定義的變樣,明顯見到政府房屋供應政策放軟手腳,鬆章於發展商。如日後首置樓恆常化為公營房屋供應的話,將延續香港房屋供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命運。
◾讓地產利益滲入城規會
董建華時期,首次委任過半數有發展商背景的人進入城規會,將城規會審批土地發展的把關角色,慢慢被日益摻雜的發展商利益弱化。現時單靠城規會本身利益申報機制以及避席做法,已經未足夠釋取公眾對於官商勾結的質疑,例如現時城規會 「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會議」,已有五個委員有發展商背景,公眾對於城規會能否發揮公正審議發展申請的觀感已經大打折扣。
◾增加發展商土儲的「活化」政策
除了慣常賣地強拍舊樓,近年的活化工廈政策亦給予發展商增加土儲的機會。由初時2010年的整幢工廠改建優惠、2018年第二輪工廈重建免補地價,再到近日的工廠改契標準補地價,除了很有可能為發展商日後農地改契補地價標準化試水溫外,一連串加快重建工廠措施,據傳媒報導亦助長發展商過往十年囤積甚至炒賣工廠單位,直接導致工廠區的呎價急升。
所謂「活化」,不止助長發展商的壟斷行為由土地房屋重建,延伸至平民工廠區,在加快重建同時,卻少有安置及補償小租戶的措施,租戶愈搬愈遠/細。單是靠虛有其表的劏房租管,根本不足以解決香港中低層生活工作空間日漸收縮的問題。
◾小結
回顧過往十多年政府縱容史,縱使近日中央點名發展商壟斷行為,然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政府很有可能進行土地發展鬆綁大手術,短期內繼續甚至加劇這場壟斷遊戲。而未來這個利益纏繞的聯盟究竟會不會被清算/替代?或是中央施壓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長遠仍需繼續觀望香港土地利益版圖變動、未來中央施政方針以及下一任政府班底之間如何互動。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策 展 論述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6月02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o5kkdcNP9G0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五黃六月,暑假將至,換了在沒有疫情的日子,不少人早已密鑼緊鼓準備旅行度假,然而這個夏天若想保留外遊機會,打針是唯一選擇。歐美疫苗接種有進展,多國都有意趁暑假開放國門。歐盟「新冠護照」系統昨天正式落地,為下月重啟旅遊業做準備,措施初期限於區內民眾,倘若情况理想,相信不久後可擴展至其他地區人士。疫苗護照逐步恢復跨境出行,乃是大勢所趨,內地疫情緩和,依然全力「谷針」,與此不無關係。
蘋果頭條
早前網上流傳鐵馬交通警在青山公路巡邏,站起左右扭挑釁單車友的片段,引起熱議。至周二(1日)警方表示,涉事警員隸屬荃灣警區交通隊,他目前已被調職至內勤工作及已被暫停所有駕駛職務。警方稱高度關注事件,新界南總區交通部已接手調查,如證實有人員違規,定必嚴肅跟進。片段於周日(5月30日)開始流傳,片中有數名騎單車人士,在青山公路前後踩單車,其間一名駕駛AM 6766車牌電單車的警員,從後趕上。
東方正論
隨着「太空卡」淪為犯罪工具,電話騙案應運而生,甚至成為暴徒通風報信的利器,港府不得不作出針對性部署,正式落實電話卡實名登記制度。不問可知,部分人又會批評這是侵犯私隱之舉,惟私隱絕非凌駕社會利益的藉口,更何況,所謂侵犯私隱根本站不住腳。港府宣布,行會通過決定,訂立《電訊(登記用戶識別卡)規例》,落實俗稱太空卡的電話儲值卡登記制度。新措施下,個人用戶須向電訊商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碼和出生日期,公司用戶則須提供商業登記證和指定人士資料。
星島社論
港府近年銳意透過推展連串填海計畫增加土地供應,惟全球水位上升及偶然出現的風暴潮,卻加添填海造地的挑戰。不過,隨著填海技術進步,令不同填海選址的可行性大大提高。專責海港及土地事務的土木工程處副處長黃志斌表示,香港於本世紀末平均海平面高度,最多可能上升至約一點零八米,但本港現時的填海技術已足以應付,尤以在港珠澳大嶼人工島應用的弱波石效果最為顯著,有助減低越堤浪的沖力,會考慮在「明日大嶼」項目的南段設置;亦有意參考美國一些城市的做法,在新填海區發展「兩用」海濱,於極端天氣來襲時用作緩衝區,平日則可作海濱及其他康樂活動。
經濟社評
新冠疫苗抗疫成效近期較為顯著,港府公布,即使再爆疫,已打針市民未來將受較少限制。去年爆疫伊始,港人已搶先全球戴口罩自保,證明港人觸覺敏銳,但疫情卻始終無從根絕,社會只能不斷限聚、停業,但現時中外疫苗百花齊放,環球已實證接種後,可逐步安全復常,毋須再於餓死和病死之間二選一,港人隨時有針可打,更應欣喜和積極。為免好事變壞事,港府必須妥善溝通解說,掃除新政策被曲解成意欲懲罰不打針市民的論述,有助緩減揮之不去的疫苗猶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5kkdcNP9G0/hqdefault.jpg)
策 展 論述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hETe88a5A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ZGu1tmVmGkzKIomk1fZsG_3YWOw)
策 展 論述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山料聊聊】由「一件襯衫」出品,黃山料主持之對談式節目,於2020年04月30日首播。
【山料聊聊】第1集 - 韋禮安
https://youtu.be/3vgMbzkj4us
【山料聊聊】第2集 - 小燈泡媽媽王婉諭
https://youtu.be/9APzWkmbfXM
【山料聊聊】第3集 - 白癡公主
https://youtu.be/RloIMZ5HcZ0
【山料聊聊】第4集 - 周興哲
https://youtu.be/XPChp11064U
【山料聊聊】第5集 - 楊丞琳
https://youtu.be/thrX5KBRmcY
【山料聊聊】第6集 - 山料媽媽
https://youtu.be/gQdCGA0pMcI
【山料聊聊】第7集 - 吳姍儒Sandy Wu
https://youtu.be/fYk1EqEd3VY
【山料聊聊】第8集 - 阿翰PO影片
https://youtu.be/KMFTFHkOpVs
【山料聊聊】第9集 - Peter Su
https://youtu.be/EC8TbwxZTTU
【山料聊聊】第10集 - 薔薔
https://youtu.be/9LzG0ejHpq0
【山料聊聊】第11集 - 徐若瑄
https://youtu.be/R0fbztwW7TI
【山料聊聊】第12集 - 謝盈萱
https://youtu.be/F5pzhsauuJo
【山料聊聊】第13集 - 金門縣長楊鎮浯
https://youtu.be/tkuqj-134tk
【山料聊聊】第14集 - 吳速玲
https://youtu.be/322ul7XmVes
【山料聊聊】第15集 - 王晴
https://youtu.be/CuI6YVOipi4
【山料聊聊】第16集 - 林采緹
https://youtu.be/3ZF-sp-mPec
【山料聊聊】第17集 - 嘎嘎
https://youtu.be/ab9uUphrCjE
【山料聊聊】第18集 - 桂綸鎂
https://youtu.be/1FyxA0iK5WY
-
出品方:一件襯衫
https://www.facebook.com/the.shirt.me...
主持人: #黃山料
https://www.facebook.com/shanliaohuang/
錄影場地: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SocialInnovationLabTW/
-
【採訪後記】
撰文者:蕭子翔
在面對人生的各種難題,#唐鳳,用淡定的語氣回答,她的穿著、飲食,以至於到決策,都自有一套觀點,在平凡人眼中,我們難以快速理解她,甚至神化她,對我們這些「麻瓜」們,我們到底可以從「唐鳳教」得到什麼能力?
談到人生,就是不斷的選擇和放棄,很多事情是我們無法想通的,唐鳳勇敢地做自己,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但她不覺得了不起,因為每個人本來都是獨一無二的,「與眾相同」才是種不真實的幻覺,在她的人生路上,無論多麼崎嶇難行,她也堅持走出屬於自己的軌跡。
對她而言,思想從來不是個人創見,而是群眾智慧的結晶。
唐鳳給自己第二次的青春期,為了感受更深層的生命,拓展對世界的感知,面對不同的群體、多元的意見和難解的議題,她總是有意識地讓自己「選每一邊站」,讓每個人都能拋開自我成見或偏見,減少框架的限制,解開不同溫層的問題。
萬事萬物都有缺口,而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每個人都有缺陷,唐鳳看著缺口,並不急於論斷;看著缺口,她看到的是更多可能性。面對壓力、困境、限制,我們容易看到負面的力量,但唐鳳告訴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與方向,不要怕失敗,並透過新的入口,去創造更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有關唐鳳的報導,琳瑯滿目,一路走來,讓她被貼上「神童」、「天才」等標籤,但她面對這些稱號,沒有太多感覺,她認為,不因為自己被社會歸納成什麼樣子,就把自己也歸類到那個地方。
你可以用一個標籤來認識我,但不代表我要迎合那些標籤。
「一件襯衫」透過唐鳳與黃山料的訪談,整理出10項「關於人生的智慧」當面對社會的衝擊、體制的束縛,我們有能力捍衛自己,也對自己的獨特感到驕傲。
一、面對負面訊息,透過新的感官刺激轉成正面記憶
面對網路攻擊,唐鳳能用幽默面對攻擊,處理不舒服的感覺,或透過嗅覺、味覺等感官刺激,轉譯成新的情緒記憶,再來思考對方的話,對她來說,只要10句中有1句話有建設性,就會針對那句話回應,如此就能學到網路理性的互動。
二、學習當一面「強化玻璃」,鍛鍊切換角度看事情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著脆弱敏感的一面,面對攻擊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玻璃心」打磨成「鑽石心」,轉換自己的心情,用「理性思維」戰勝「感性思維」,不隨對方節奏起舞,如此更能專注於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情。
三、正常充足的睡眠,是為了讓自己走更長的路
唐鳳每天睡足8小時,為了讓短期記憶轉成長期記憶,有時當學習的資料多時,就必須透過身體機能去做梳化,有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才有精神思考釐清問題所在,也可以沉澱思緒及情緒,劃出重點做出更好的決定。
四、真正認識一個人,就要了解對方內心深處的價值
價值是在自己心裡,不是別人嘴裡說出來的,雙方的互動,如果不了解對方重視的事物與習慣的思考方式,就會不了解他產生情緒的原因,也就無法理解及接納對方的情緒。
五、情緒控制像打一場遊戲,暴衝容易造成Game Over
唐鳳學習讓情緒成為心裡的「客人」,不急著趕它走,做一個很好的溝通,但不是佔據全部的心力,經過時間變化,它會與你分享事情,變成生活的調味劑,當情緒失去控制,就像遊戲主角做出錯誤的判斷時,失去思考與判斷的能力,而失去生命。
六、真愛不代表永遠在一起,「真心相待」都可以是真愛
唐鳳從小就需要面對生死,人最終都還是得分開,因此他的真愛,是雙方彼此真誠相待,就算中間有矛盾、衝突、分開,只要曾經用心經營這樣的感情,這些關係都更加值得去珍惜,把相處的每一天,都當作是自己最精彩的一天。
七、別讓不切實際的擇偶條件勒住脖子
愛情不是簡單的匹配關係,如果把愛當作一個單純的尋找對象問題,那麼最後永遠找不對戀愛對象,因為「愛情」無法概括、無法計畫,而唐鳳對於伴侶的想像,只要是「現代智人」,能彼此做好自己最好的樣子,並願意分享生活,就是不給予太多限制。
八、價值沒有對錯,只有彼此想法的角度不同
唐鳳尊重個體價值,堅信每個人成長背景不同、興趣不同,自然會依據他們的生活經驗,繼而產生各式各樣的觀點,並擁有屬於他們「對」和「錯」的判準,但這些「創作」都沒有不對,且必須存在,任何論述都有它適用跟不適用的時候,沒有什麼非得要奉行的絕對單一標準。
九、人生的意義,就是學會和未知挑戰、和迷惘相處
唐鳳覺得人生意義就是感受迷惘,跟迷惘相處,而大多數的人已經達成體會人類生存的意義,人生有許多經驗,其中最美的莫過於,對自己身處不了解的神祕世界的一種親身經驗。
十、信仰無須仰賴他方,擁抱自身也是一種信仰
唐鳳的信仰,是心靈的信念,就算沒有宗教或星座,人同樣可以擁有信仰,有些時候,跟過去、現在、未來的自己交談,也能發動鉗形攻勢,從自己身上擷取到信息。
採訪當時,山料因為網路負面的抨擊,心情備受影響,但與唐鳳訪談的過程,就像是在治療他的心靈,而這些凡塵俗世的困擾,讓他知道這些感受是很微不足道的,茫茫人海,我們都很渺小,但自己的宇宙是無限大的,何必將自己困住、糾結在煩惱當中,我們應該要更有勇氣,活出自己的樣子、發揮自己的價值。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fOXBDjUKE0/hqdefault.jpg)
策 展 論述 在 2023「策展作為藝術史的方法:論述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徵稿 ...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2023「 策展 作為藝術史的方法: 論述 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徵稿啟事】本會與國立臺灣美術館、華梵大學聯合策劃,謹訂於2023年11月25日(六)、11月26 ... ... <看更多>
策 展 論述 在 藝評與策展論述有何不同?何時是藝評 的必吃
前陣子跟作畫廊的朋友聊到,藝評與策展論述有何不同?何時是藝評,何時是論述? 策展論述與藝評的目的,都是作為展覽作品與觀者間的橋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