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律是近兩年來其中一位很重要的班底與支持我們的夥伴,一直以來既擔心又佩服她能帶著重症肌無力的身體與我們不斷出發,看著她一次次從夥伴身上、旅程中探尋人生的答案,也從旅人、紀錄組的身分到努力成為一位優秀的種子,是真心地為她感到快樂!
有時候,試著收起過多的擔心,給予多一點毫無理由的相信,才能陪著在乎的人一起成長,看見他不為人知的可能性!
願每一位參加活動的旅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方向,以及重新出發的勇氣!
許律雯加油團
#答案不在原地而是移動的路上
#我在旅行 #火車大富翁
拖了很久決定開始整理這些日子旅行後的自己,分享給你們,也給我自己。
開始之前,先謝謝你願意看它,因為在資訊發達的時刻,要把一篇文章看完真的很不簡單。
2017年初,因為自己的狀態非常糟,臨時起意,決定開始15天環全島的計畫,並到所經縣市的學校進行生命教育分享。
環島是為了充電,但環完之後狀態並沒有好轉太多,發現自己只是試著逃離問題而已。
逃離什麼問題?
兒時創傷、從小到大累積的憂鬱、家庭關係的崩塌、失戀無法走出的情緒、身體狀況帶來的疼痛、經濟失衡、因疾病導致的迷茫不安......
真的太多了,多到我很多時候都好希望閉上眼就不用再睜開。
當這些問題持續累積增加時,我毫無招架之力,任由他們繼續消磨我對生命僅存的熱情。
我恨透活著,甚至不明白為什麼即使我這麼努力了,上天還是如此不公平的對待我。
__
2017環島印象深刻的部分,除了粉專關注者(就是你們~)滿滿的支持、當我的地陪,還讓我能夠15天住在不同網友家中之外,
就是遇見了黃世華,也算是最好的禮物吧。
黃世華,我在環島迷路時遇見的男子,也是我在旅行的創辦人之一,從迷路認識後,一直邀請我去旅行(但我瘋狂推託)
心想,我都環過這麼多次島了,幹嘛還去啦!
但終於在2017跨2018的那個跨年,剛好閒閒沒事,我一點也不期待的出發他所發起的『火車大富翁』了。
為什麼不期待,因為對我而言,我的人生是黑白的。對我而言,所有的旅途都只是幫助我逃避的方式而已。
__
在旅程中,我與二十個陌生人一起出發,透過擲骰子的方式選擇停靠站,意外的,我感到非常特別。
第一部分是,關於別人貼在我身上的標籤。
我已經好久沒有以「正常人」的身份與人相處,每次旅途中大家最擔心的都是我的身體狀況。
不知道你們是否有同樣感受,在生活圈裡被一個無形的框架綁住好長一段時間,好像無法改變別人加註在你身上的註解。
那些標籤緊緊地貼著自己,「濫好人」、「開心果」、「單親」、「生命鬥士」......
有好多時候我都好想撕掉那些,嘗試做一個全新的自己,讓他們可以看見更多不同的我。
於是我在旅行中,試著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而不是像生活圈裡一樣為了場面和社交,只懂得附和。
於是我在旅行中,試著不在第一刻吿訴我的夥伴我是個病人,試著回到生病前的自己來面對這場旅行。
__
第二部分是,關於擁抱。
我自己在以前環島時做過Free Hugs活動,當時發起的原因是,想要利用擁抱傳達力量。
直到這次參加旅行後,我發現了Free Hugs更深層的意義。
我們有個擁抱陌生人的任務,但我們不能告訴他,我們有這個任務。
必須在自然的狀況下擁抱他/她。
我永遠記得旅途中,和夥伴們走在鄉間小路時,剛好看見一位坐在院子裡曬衣服的阿嬤,
我開口用了很破的台語與她搭話。
她說:她很想念她的孫子,孩子們也都很少回來看她。
我們待在那裡跟她對話了好長一段時間,幫她做了一些家務事。
要離開之前,心裡有好多好多的感受,大概是我也好久沒回去陪陪外婆了吧。
也不知怎麼的,就開口問了阿嬤,「我可以抱妳嗎?」
我們抱得好緊好緊,那樣的擁抱真的好溫暖,至今每次回想起來都還是會有溫度。
我才意識到,要讓擁抱更有溫度的方式是,自然的、有故事的、有連結交流的擁抱。
那是過去在Free Hugs時我所無法做到的部分。
__
第三部分是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部分,關於與別人相處的衝突。
我第一次跨年旅行回來之後感動很多,但失落也很多。
因為絕大多數的時間我都很快樂,但在旅途中和其中一位旅伴有一些不愉快。
過去,我可能是會逃避面對朋友衝突的人,或是就乾脆對對方置之不理,
但這次旅途過程中,針對這件事,我與創辦人聊了一下。
對方是一個控制慾很強的人,但我很不喜歡我的旅程被全盤掌控。
如同你可能不喜歡父母很強大的掌控力、或是強勢朋友所給的壓迫感。
世華只告訴我:「試著去理解他,以及去相信他。」
我花了好一段時間去思考這件事、這句話。
我注意到他的職業是PM(專案管理師),他的工作是掌控時程讓專案在時間內完成。
也注意到他並不是本地人,背負著孤獨以及龐大的壓力在外地生活長達十年。
對於他,我還有很多的不了解,但就在這些不了解之中,我卻選擇了用厭惡來面對他。
於是我選擇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只是他過去的環境讓他成為了現在的模樣。
隔天我們的組員們試著和他溝通,試著讓彼此在都退一步的狀態下找到平衡。
讓我們相處起來舒適比前一天舒適一些,也發現了許多他的不一樣。
如同第一部分提到的,我們討厭莫名其妙被別人討厭或貼標籤,卻也不知不覺地在成為那樣的人。
「臉好臭,感覺難相處」、「講話好直,一定會不合」、「頭髮好短,跟我風格不同」
我試著拿掉那些,去好好的認識那些人,也試著去理解是什麼造就了他,並去相信沒有一個人是惡意要傷害對方的。
這讓回到生活圈後的我,有了新的改變。
我試著相信父母是愛我的,我試著相信朋友們其實願意聽我訴說,我試著理解過去我相處起來不舒適的人是為什麼會那麼做。
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來理解彼此。即使剛開始不斷碰壁,但仍相信努力是能夠有改變的。
__
第四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關於認識自己。
最印象深刻的是我在第二次去參加火車大富翁最後一天時,哭的誇張。
原因是那次我擔任了活動中「記錄組」的角色——我不屬於任何一個組別,我是負責幫大家拍照紀錄的人。
我覺得自己在活動中好沒有歸屬感,沒有任何一個組別是會讓我有安全感的舒適圈。
這讓我想起過去在生活圈中,我跟人人都好,大家都喜歡找我講心事。
但我卻不知道我隸屬於哪個圈圈,不知道我只是在垃圾桶的位置,又或是工具人的位置,還是其實是有被放在心上的朋友。
也讓我想起小時候母親過世後,我一直很沒有安全感,不懂得家的定義,也常常感受不到歸屬感。
世華跟我說了一句:「位置,是自己給自己的。」
從聽見,到真正能夠理解並做到它,我花了好長的時間練習。
練習相信自己,練習不把自己依賴在別人身上,練習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
我並不是為別人而活啊,我試著為自己,為自己再多做點什麼。
到現在我依然在練習,但我比過去更有自己了,更明白這條路是我最想要走的路。
這兩年利用少少的假期,參加了超過五次的旅行,認識了將近百人,聽了無數的故事。
一路從踏上未知旅程的旅人,到擔任幫忙拍照記錄的記錄組,
到現在,成為可以給大家溫暖、建議的活動種子。
在活動裡,透過同理、共鳴,讓我們這群本來不認識的陌生人有了連結,
聽著不同的故事,它們都像是一面面鏡子,照映著過去我所發生經歷的一切,過去好熟悉、好害怕的那些。
我們陪著彼此梳理以前無法整理的情緒、傾聽彼此正在遭遇的煩惱,擁抱彼此所缺失或害怕的部分。
大概是因為過程中我獲得的太多了,我真的好想一直做這個旅行,去分享溫度,給每個和我一起旅行的人。
於是從當時至今的這段日子,真的很抱歉時不時一直叨擾著身邊的朋友,要大家和我一起去旅行、一起去認識自己。
__
目前為止旅行的這段日子,我沒有拿過任何一分一毛,也沒有要幫忙業配的部分。
我反而是推薦朋友去旅行時,常騙他們活動在打折,然後偷偷幫他們付了一點錢(X)
因為當我無能為力給他們建議的時候,好希望迷茫的他們,能夠在活動找到他想要找的答案。
(別因為這樣來找我付錢啊其實我很窮的嗚嗚)
也許每個人感受不同,但,我是真的非常喜歡這裡,我也希望在旅程路上與你們相遇。
而關於這個團隊,
我只希望它能夠一直存在,一直是個如此溫暖的地方,一直是我每次出發都可以再找到溫度的地方。
一直是讓我更認識自己的地方、一直是讓我能夠不斷尋找答案的地方。
Photo by: 我在旅行 I Am Traveling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