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輕鬆學攝影 之 需要熟記專有名詞嗎?】
Hi,我是安妮🙋🏻♀️接觸攝影後,你一定聽過各種攝影專有名詞吧!例如什麼光圈、快門、ISO、曝光、感光元件、焦距等等……
常有人問我們:「想學好攝影,要先把專有名詞背熟對吧🥺?」
其實我們認為,保有「拍照的熱情」反而更重要。
安妮以前就是對數理超絕緣的文組人,碰到公式就會一瞬間放空覺得:啊~外面的雲看起來很舒服欸😌😌😌(誰也是這樣,快舉手相認一下)。
在攝影學校時,我碰到技術名詞、參數換算、數值表時,都會整顆頭都狂冒煙,瞬間變火車,上完課用腦過度肚子超餓。
所以有時我覺得大致懂了,就到旁邊玩耍拍照去。基本上那時都是憑感覺在拍照啦哈哈~
但這樣,反而讓我保有持續拍照的熱情、學攝影的熱情。
當我拍久後,還是會遇到技術問題。但在實拍中遇到問題並解決,學習效果總是比當初死記硬背更深刻。
所以,如果憑感覺拍照,能讓你保有熱情,那就盡情開心的拍吧!
如果一開硬背很痛苦,那就等真的遇到技術問題再研究吧!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要成為專業攝影師。
更多的人,都是學攝影充實自己、想在攝影中找到自己、享受拍照的樂趣。
如果學攝影成了負擔,可能很快就學不下去。
這是為何我們1分鐘攝影小教室,結束時都會說「安妮與陳,教你輕鬆拍照!」。
找到熱情,真的無比重要啊🔥
我們也相信,學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你最近一次在學的東西是什麼呢?分享一下吧!
➡️或標記你身邊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
*******
📷安妮與陳《省錢攝影術:零基礎拍好美食&商品》
✨教你輕鬆拍照的攝影課
🔥募資超過1900%
▶️免費送你一堂課:https://hahow.in/cr/anc-ezphoto
.
.
.
.
#學 #學攝影 #學拍照 #學習 #手機攝影教學 #手機攝影 #單眼相機 #拍照技術 #自主學習 #熱情 #攝影愛好 #手機拍照 #攝影練習 #安妮與陳在拍照
等效焦距公式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365 攝影閱讀計畫 - 065 篇
當感光元件面積不同,所以為了達到「相同的畫面」,使用的實體焦長也會不同,自然在不同片幅相機裡,相同的近似的構圖,會有不同的焦距。
「等效焦長換算系數」,就是為了方便我們,在不同片幅下,一個計算的公式。
📥365 閱讀文章整理:https://go.hojenjen.com/365-index
#攝影教學 #單眼教學 #攝影入門 #單眼入門
#365攝影閱讀計畫 #賀禎禎
等效焦距公式 在 [心得] 等效焦距、光圈與散景- 看板DSLR - PTT網頁版 的必吃
其中大家討論很多的就是等效焦段和等效光圈,以及兩者拍起來的景深差異,然而其中說法並不統一,也沒有人真的用公式好好解釋,只好自己來算一遍XD 當然因為我自己懶得 ... ... <看更多>
等效焦距公式 在 等效焦距?等效光圈?解釋兩個極易令新手誤解的概念。【攝影 ... 的必吃

全幅相機的50mm鏡頭裝到M43是否變了100mm?f/2是否都變埋f/4?好多新手比 等效焦距 、等效光圈攪到頭都大,我試下一片講明白佢。Life must goes on, ... ... <看更多>
等效焦距公式 在 [閒聊] -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前言與廢話
為了不要在本文中穿插太多廢話,前面一起講一講XD
不想聽的可以直接跳到分隔線以下~~
小弟在類單徘徊了7~8年,最近終於換了無反單,開始了
被鏡頭追殺的日子,因為某些原因($$$$$$$),最後入手
M4/3系統的相機,當然也就開始研究這系列的鏡頭以及
比較全幅和M4/3的成像差異。
其中大家討論很多的就是等效焦段和等效光圈,以及兩者
拍起來的景深差異,然而其中說法並不統一,也沒有人真
的用公式好好解釋,只好自己來算一遍XD
當然因為我自己懶得用PPT排版,所以數學公式甚麼的就
先暫時不放,只放我計算過後的結果,如果有錯誤還請
各位先進多指點~
-----------以下本文------------------------------
名詞與解釋
1. 光學焦距(段)、光學光圈值(N)
如果你對等效焦距、光圈還一知半解,現在就先把他們
全忘了! 所謂的光學焦距、光圈基本上就是你在鏡頭上
讀到的焦距以及光圈,光學焦距有它的物理意涵,就是
鏡頭本深的焦距,光圈就是實際的進光量。
注意本文中原則上只考慮理想透鏡,光圈也只考慮它對
景深效果的影響。
2. 獲得景深效果的三個原則
增長光學焦段、降低光圈值(N)、靠近被攝物。
降低光圈就不解釋了,增長光學焦段的意思是,同光圈
值下,較望遠的鏡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景深效果。
(再次重申景深效果和片幅無關,這裡的望遠是指鏡頭上
所標示的焦距,例如全幅的50mm F1.2 跟M4/3 的30mm
F1.2,全幅50mm F1.2的散景效果會比較好)
3. 等效焦距
在理想透鏡模型下,視角大小只取決於 焦距/片幅 ,也
就是說,全幅的 50mm 拍出來的視角和M4/3 25mm 拍出的
視角是相同的。
但記得但書是理想透鏡,偏離中心後很有可能會因為鏡頭
形變而產生不同視角,一般來說魚眼鏡頭會比較廣。
4. 景深係數(光圈直徑D)
定義為 光學焦距/光學光圈值(N) 。
結論
1. 固定與被攝物距離,景深係數越大,景深效果越好;
景深係數相同,景深效果相同。
也就是說,一個 50mm F4 的鏡頭跟 25mm F2 ,的鏡頭
理論上景深效果一樣,這是無關片幅的,你可以用任意
片幅相同散景係數拍照,然後把相同構圖的部分截出來
,你會發現是相同的照片。
這裡就要提一下有時會聽到的等效光圈,我們已經說明
過全幅的 50mm 拍出來的視角和M4/3 25mm 拍出的視角
相同,而為了獲得相同的散景, 50mm 使用的光圈應該
要比 25mm 多出一倍 (跟等效焦距乘的係數相同),這就
是所謂的等效光圈。
2. 同片幅、不同焦段、相同構圖(越廣角越靠近被攝物)
(1) 光學光圈值(N)越小,被攝物附近景深越淺。
(2) 散景係數越大,被攝物後方遠處散景越模糊。
例如50mm F1.7 跟 25mm F1.0 ,我們可以知道被攝物附
近25mm的散景好,但後方景物就是50mm 的散景會好。
-------------------------------------------------
結論第二點我想應該是買鏡頭很重要的參考,例如到底
要買焦距大一點的還是光圈值(N)小一點的,大家可以根
據自己的需求選購~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7.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73965719.A.6DF.html
改回來了~
謝謝B大
我有一句但書是說只考慮光圈對散景的影響~
講到T光圈就是每個鏡頭的問題了~
謝謝J大
我有舉例了,景深效果就是放大到一樣大小比較~
不然如果你提高畫質,景深就會變淺(模糊圓變小)
,但整體構圖上還是一看起來樣的!
公式上,所謂景深效果是指,固定物距S,然後取焦
外固定一點,考慮該點的成像圈C跟像距V的比值C/V
固定這個筆值就是所謂景深效果相同~
係了~謝謝G大。
※ 編輯: RicciCurvatu (122.121.7.126), 09/16/2016 10:23:52
有些人是在一曝光,有些人在意散景。
我覺得有時間我應該要一起比較才不會又掀筆戰。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1/Jonquil_flowers_at_f32.jp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1/Jonquil_flowers_at_f5.jpg
這兩張圖不管放大縮小,或是因為片幅關係的裁切
應該都能看出是不同的圖,就是我所說的景深效果不同
如果你用全幅拍 50mm/2.0 跟 25mm/1.0 ,當然視角
上會不一樣,但如果把25mm 中間裁切出來,看起來
的景深效果會跟50mm 差不多(不考慮鏡頭除了焦距
以外的因素的話)
其實我覺得這類討論不少,
但好像還沒有比較通說的講法,當然如果是名詞誤
用部分是我的缺失,但我還是說明我計算的東西是
甚麼,如果大家能看懂希望能給我一點回饋,我會
嘗試修改本文。
11樓上 那是只底片曝光度,也就是M43相機25/f2/iso100
拍起來跟全幅 50/f4/iso400 差不多
※ 編輯: RicciCurvatu (122.121.7.126), 09/16/2016 13:13:05
但我想我這篇只是單就理論上去計算散景程度。
完全沒有要戰系統的意思,希望大家可以多就結論的部分
去討論,數學計算是個人專長,但攝影部分不如各位前輩
,名詞解釋也多有缺誤,希望大家多指導才能一起進步。
但所謂等效光圈其實是景深上的等效,曝光上就跟原標示一樣。
※ 編輯: RicciCurvatu (223.143.248.70), 09/17/2016 00:09:33
外文網站也有涉略一點,洗鏡光前輩的文我也看了,公式我完全能理解,
他所謂景深是從模糊圓出發,也就是所謂畫質如果變好景深就會變淺,
但構圖本身並不會變,這裡所謂的構圖是指被攝物本身與前後物體模糊
情況的相對關係,更和況洗淨光前輩也並沒有提到我結論第二點,再相
同片幅下去比較不同焦段的散景。
如果你固定模糊圓,然後去操作上述例子,結論是對的,我記得
版上有國外攝影師的測試結果,你想看我等等可以找給你。
另外希望你批評別人不求甚解前先確定別人到底哪裡有錯誤,
不然大家都不會有所成長。
※ 編輯: RicciCurvatu (223.143.248.70), 09/17/2016 00:40:4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F%E6%B7%B1
你實際計算的時候,c也並非定值,c/v才是。
你照wiki的公式去帶,就會是相等的
我有空再整理算式好了~
這兩天都在整理家裡颱風積水
※ 編輯: RicciCurvatu (223.143.248.70), 09/17/2016 00:52:1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