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聊了幾天的台灣大眾戲劇創作。我認為不管是歷史改編的戲劇,還是純然虛構的戲劇,或多或少都能代表著民眾的文化特質。或許是我接觸的少,但就我看來台灣大眾戲劇多年下來,幾乎發展的都以愛情和家庭倫理劇為主,近年或許多了些社會議題及都會男女中年危機等題材,但依舊跳脫不了男女之間感情為主軸。
早年其實明明有不少題材特殊的戲劇,如《八號當舖》、《台灣靈異事件》等神怪題材的主流戲劇。但後來偶像劇年代來襲以後,幾乎就只剩下以愛情為骨的各類套皮偶像劇。或許是搭著偶像經紀公司的順風車,大量資源被投注到打造總裁霸道愛情劇。當時有部戲劇讓我確實耳目一新,那就是2006年的《愛殺17》,雖然同樣找來偶像張韶涵主演,但劇情主軸卻是推理懸疑驚悚,甚至劇情謎底直到最後才逐漸揭開。理所當然的台灣觀眾不吃這套,收視率奇慘,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這類型的戲劇被台灣打入冷宮。直到這幾年,才有《天黑請閉眼》、《鏡文學驚悚劇場》等劇。
其實戲劇類型挺多的。台灣曾經嘗試過醫院職場劇《白色巨塔》、警匪片《痞子英雄》,肥皂短劇《住左邊住右邊》、時代劇《紫色大稻埕》,但相比於愛情偶像劇都稱不上商業成功。那些如今被我們較好的戲劇,多數是公視拿著國家補助拍的,像是《麻醉風暴》、《植劇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直到今日,NETFLIX攻佔每個電視的狀況下,各國戲劇攤在陽光下競爭,若你曾鍵入「台灣戲劇」標籤,就會發現一字排開,慘不忍睹的愛情偶像爛劇,相較於他國戲劇,實在稱不上甚麼有競爭力。若不是近幾年政府大筆投資創作和行銷,市場稍微能接受社會議題為題材的戲劇,台灣市場簡直陷入惡性循環。
最後,來說個心中的遺憾。
齋主雖然是個大外行,但作為觀眾有個不小的遺憾。
當年九把刀大紅時,第一波被資本市場相中的,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等一個人咖啡》、《愛情兩好三壞》這類愛情喜劇,多數經不過時間的考驗,已經逐漸被人遺忘。
第二波被翻拍的原作雖好,但翻拍得卻零零落落,如《殺手歐陽盆栽》、《打噴嚏》,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樓下的房客》。本來能體現台灣特有的公寓地景和梯間文化,還有那驚悚的開放式結局,但中資介入以及規範下,最後變成了漂亮的洋房和邪不勝正結局。
但我真正感到遺憾的是,九把刀的《都市恐怖病》系列從未被翻拍成短劇。《陽具森林》、《語言》、《冰箱》等,都是極為精彩的短篇題材。不過或許也是市場考量,終究沒有被翻拍,心中甚是遺憾。
最後的最後,我想表達對鏡文學的一聲敬佩
雖然關於鏡文學的爭議從來就不少
但他們致力於發掘有潛力能影像化的文字作品
而這正是台灣大眾文化所欠缺的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莎比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何偲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好雷] 等一個人咖啡-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電影]《等一個人咖啡》電影觀後感(無雷可入) -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2022等一個人咖啡阿不思結局-品牌家電,精選在Youtube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等一個人咖啡》 + 《那些年》 特別版預告"Cafe.Waiting.Love ... 的評價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等一個人咖啡老闆娘的故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等一個人咖啡老闆娘的故事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月老結局、等一個人咖啡結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莎比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深夜綠文】提早回家真的很可怕⋯⋯(6) 老公外傳
(第一集:http://bit.ly/363jrRm)
(第二集:http://bit.ly/2Nqb0ci)
(第三集:http://bit.ly/3odwLcc)
(第四集:http://bit.ly/2YhqHoi)
(第五集:http://bit.ly/3agZurM)
老婆提早回家真的很可怕。
我:「我想射了⋯⋯」
她:「再忍一下嘛。」
我:「忍不住了,妳太正⋯⋯」
坐在我身上的,不是我老婆。
我:「等一下,廳外好像有點聲⋯⋯」
她:「不要理⋯⋯用力點。」
我:「呃⋯⋯」
完事後,她躺在我身上。
她:「不怕被妳老婆發現嗎?」
我:「她跟兒子回了娘家,明晚才會回來。」
她:「那我們再來一次。」
我:「我先去洗一下。」
她性感地躺在我跟老婆的睡床上,無論從甚麼角度看上去,都真的比老婆吸引太多。
我拿著用完的安全套,全裸地走出房間,老婆就站在門外,眼眶紅了起來⋯⋯
為甚麼妳要提早回來?
一年前,我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會出軌。
我公司裡全是男人,每天我就聽著他們的英勇戰績,就如每星期都會嫖妓的同事甲及同事乙。
同事甲:「今晚放工後去不去?」
同事乙:「又去?你癮很大!」
同事甲:「老婆大肚了,我不想碰她。」
同事乙:「我明呀,老婆走樣了,就等於食物腐壞了,我們也只能吃外賣吧,哈哈。」
同事甲:「好比喻!」
聽著他們毫無顧忌地大談出軌的事,我真佩服他們回家後是怎樣裝好好先生,同事乙昨晚才跟老婆慶祝完結婚紀念,他還很恩愛地吻著老婆臉頰自拍,而同事甲前天陪完老婆照超聲波。
他們常常說:「就算我出軌,所有家庭責任都不會受影響,性與愛分得很清楚。」
外遇這回事,還是不要搞我了,撒謊太痛苦。
回家後,老婆立即過來擁著我問:「今天辛不辛苦?」
我答她:「看見妳就甚麼都不緊要了。」
老婆:「你可以幫兒子洗澡嗎?我很快就準備好晚飯。」
我抱起兒子:「當然可以!」
看著老婆跟兒子,我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男人。
飯後,老婆跟兒子看著電視,我就會在書房打電動,最近很沉迷一款射擊遊戲,一玩我就玩到深夜,老婆也不會管我,我從來都覺得自己是最幸運的男人。
這晚一直都遇上同一位玩家:「米高_1026」。他玩得不錯,之後還加我好友,問我要不要一起組隊。
再玩了幾局,當我擊殺了敵人,他突然開了語音:「啊~你好棒!」
!?
是一把很溫柔的女聲,光聽聲音我就被她吸引了。
我回身望一望老婆,老婆跟小孩在看卡通,於是我戴上了耳機,跟「米高_1026」一邊打,一邊聊天。
我:「原來妳是女生,技術不錯。」
她:「哈哈,這是我男朋友的帳號。」
我:「哦⋯⋯」
她:「不如我們交換電話號碼,我下次玩的時候再約你?」
我把號碼告訴了她。
她:「我會找你的,別太想念我,哈哈。」
或許是抑壓太久,光是聽到她的聲音,偷偷傳訊息的刺激已令我今晚很想做。
我走出書房,打算撩一下老婆,但她跟兒子在梳化上擁著,兩人看電視看到睡著了。
我也別打擾她了。
回到房裡,我腦裡不停浮現她的聲音,我連她長甚麼樣子,幾多歲,身材怎樣都不知道,但在我的想像裡,她一定是個比老婆更吸引的女生⋯⋯
我想起同事甲及同事乙,他們那一句:
「就算我出軌,所有家庭責任都不會受影響,性與愛分得很清楚。」
還是別想太多,好好睡覺吧。但當我閉上眼睛幾秒,手機就響了,是她傳來的訊息:
「哈囉,是我喲,有在想我嗎?」
我秒回:「這麼晚還未睡?」
她:「想起你就睡不著了。」
我們聊了大約三十分鐘,當她傳出一句:「那麼,明天你有沒有空,我們在咖啡廳見面,打遊戲好嗎?」
糟糕了,我想起我的頭像是家庭照,不知道她是否看到,我馬上就隨便換了一張風景圖。
純粹見見面,當認識一個朋友,交換打遊戲心得,也是正常社交吧,只不過她剛巧是女生,沒所謂吧?
當我想回覆的時候,老婆突然打開房門,揉著眼睛朦朧說:「怎麼你還未睡?工作了一天不倦嗎?」
我放下了手機,擁著坐在床上的老婆:「等妳嘛,妳不在旁邊,我睡不著。」
老婆笑著說:「肉麻!」
我伸手摸著老婆的胸:「不如我們⋯⋯」
老婆說:「但明早要帶兒子上學,你也要上班。」
我堅持著,老婆也順從了我,而我腦海裡想著的,是那個尚未見面的她,彷彿聽到她在我耳邊說:「有在想我嗎?」
完事後,老婆設定好鬧鐘,就跟我說:「老公晚安。」
我:「我愛妳。」
老婆:「再說一次。」
我:「我永遠都只愛妳一個。」
老婆:「嘻嘻。」
老婆睡著了,我再拿起手機,回覆了她:「明天我有空,妳再告訴我地點好嗎?Miss You。」
我把她的號碼儲存為「工程師@阿榮」。
她到底長得怎樣呢?
很多年沒有像這樣期待過明天了。
早上,老婆已起床替兒子換校服,吃過早餐後,我就載他們到學校,再去上班。
一直等一直等,終於等到「工程師@阿榮」回覆我時間及地點。
放工前我傳老婆一句:「唉,老闆又突然要開會。」
老婆:「不要緊,你加油!我們等你回來。」
我約定的時間早到了咖啡廳,坐下不久就有人從後靠近我:「哈哈,你很準時!」
我:「妳認得我?」
她:「我看過你的頭像嘛。」
我:「妳先坐下吧。」
我以為她會坐在對面,但她坐了在我旁邊,立即傳來一陣香水味。
她穿著一件緊身的小背心及短裙,是老婆從來不會穿搭的打扮,皮膚白皙,整個人散發著青春的感覺。
她笑得很甜,我不敢相信她會跟我這種男人見面。
我們玩著手機遊戲,她愈玩愈靠近。
她:「你真的很厲害。」
我:「不是啦。」
她:「你不趕著回家嗎?」
我:「不趕呀,回去都沒事做。」
她:「那我們再坐多一會吧。」
我:「嗯嗯,沒問題。」
我們打遊戲、聊天、說笑、不經不覺過了兩小時,期間她常常被我逗笑得拍我、挨著我、甚至會挽著我。
這種曖昧的身體接觸讓我感到久違的刺激。
她說要回家了,我問:「要不要載妳?」
她笑著點點頭,半點也不猶疑就坐上了我的副駕席。
途中,她突然問了一句:「你老婆讓你出來嗎?」
我嚇得差點急剎。
我吱吾地答:「沒甚麼關係吧,又不是要做甚麼。」
她:「難道你本來是想做甚麼嗎?」
我:「唔?不是不是!」
她:「哈哈,你這樣就臉紅,我說笑而已,下一次再見面才算吧,你會再約我出來嗎?」
我:「一定會!一定會!」
在離開車廂前,她把手放在我的大腿附近,靠近我說:「謝謝你載我回家,希望快點再見到你。」
她走了,我失落地看看手機,有幾個老婆的未接來電,我連忙回電她。
我:「老婆,我終於下班了,現在趕回來。」
老婆:「小心點,車別開太快,要注意安全。」
回家後,老婆一臉認真地問我:「你今天不覺得有點奇怪嗎?」
我有點心虛,但她應該不會知道:「甚麼?」
老婆手上拿著我的婚戒:「你把它放了在房裡。」
我放鬆起來:「嘩!原來在家!太好了,我擔心了一整天,以為弄失了。」
老婆:「哼!戒指都忘了戴,快要連我都忘記了。」
我:「怎麼會呢!妳是我最愛的老婆。」
飯後,老婆又再跟兒子看電視,而我則跟「工程師@阿榮」繼續聊天。
這就是一年前,我跟她的開始。
想不到,一年後,老婆會提早回來,撞破我跟她的事⋯⋯
穿好衣服後,我一定要好好解釋,讓她相信我只是一時之錯,我依然會愛她,依然會負好照顧這個家庭的責任。
(待續⋯⋯)
這一集外傳,給大家一點驚喜,內容的補充。
【重大驚喜】
《深夜綠文》開放預購
首先感謝大家喜歡這個故事,
由第一集開始,我跟編輯及設計就有個大膽想法。
我不停寫不停寫,他們不停校對及設計排版,
三個人一直通宵達旦,
希望出版《深夜綠文》能夠夢想成真。
大家可以一口氣讀到結局(Ch.30)之外
書裡也會獨家收錄【老公外傳】【第三者外傳】
將整個故事及他們兩人的事補完。
因為不知道反應,計劃只印1000本。
賣完或許就不會加印。
每天為大家寫故事花盡心機
如果我的文字吸引到你
希望你們也會支持我的用心創作
香港、台灣、馬來西亞,全球各地都買到。
買書只需即到我的網上書店:https://sapeiar.boutir.com/
HKD$98 最虐心的愛情故事,由《深夜綠文》帶妳揭穿婚姻的謊言。
限額:1000本
全職寫作的路不易,但我真的很喜歡寫故事。
希望你們會買本支持,讓我一直寫下去。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六弄咖啡館影評: 解構主角情感 淚崩的原因 (必看)
想和我一樣30天升10000訂閱:http://goo.gl/zNT6Ck
六弄咖啡館影評:
睇六弄咖啡館係我人生第一次睇戲睇到淚崩,今次呢個影評,我用作為香港觀眾嘅角度去寫,同埋睇開我影評嘅人都知我中意用欣賞嘅角度去評論電影嘅可取之處。睇呢套戲之前我以為佢係一套同賣弄青春嘅愛情電影,點知原來係述說青春嘅背後,表現咗唔同嘅感情,令我完全投入到係主角嘅世界當中。六弄咖啡館係感情渲染上做得非常之好,電影用遞進嘅方式去建立主角同每個人嘅感情,令我嘅情緒醞釀到最後嘅爆點都能夠深切體會主角嘅感受,所以我認為呢套電影能夠 令觀眾投入係佢想表達嘅感情當中。
劇透影評:
六弄咖啡館呢個戲名如果你好似我咁無睇過本小說,其實唔會明白意思係點解。故事一開頭就以一位中年男人係呢間咖啡館中對一個陌生女人講一段關於遠距離戀愛嘅故事。第一個回憶片段就見到果個每日一弄嘅鐵罐,當時我就諗唔係講愛情架咩點解間咖啡館會起呢個名嘅,原來電影去到最後先開估,然而去到最後都無引用返小說嘅文字去解釋「六弄」嘅精髓:「六弄人生:人生,像走在一條小巷中,每一弄都可能是另一個出口,也可能是一條死胡同。生在一個與一般人不同的家庭中,是我人生的第一弄;愛上了妳,是我人生的第二弄;註定般的三百六十公里,是我人生的第三弄;失去了妳,是我人生的第四弄;母親的逝去,是我人生的第五弄;在這五弄裡,我看不見所謂的出口,出現在我面前的,盡是死胡同。該 是結束的時候了,該是說再見的時候了,再見,世界,是我人生的第六弄。」
我唔評論關於口音或者對白有D似書面語嘅問題,因為我被電影表達嘅感情所吸引住。一開始嘅校園生活我已經覺得對白同演員嘅配合非常好,令我有為主角緊張或者怕羞嘅情緒。去到中段當兩人分開嘅時候我完全感受到個關閔綠一心一意為心蕊付出而最後佢不被體諒個種情緒,至於點解心蕊好似咁不明不白就覺得關閔綠唔適合佢,我嘅見解係咁。心蕊講過佢討厭未知數,說穿了就係驚無安全感,而好多嘢佢需要好實在好確定先可以令佢有安全感。例如:當關閔綠唔確認會佢去去西雅圖嘅時候、當佢被打劫後佢覺得男朋友應該要知點做但反而關閔綠反問返佢嘅時候,呢D都係女仔覺得無安全感嘅地方。所以去到最後,係,佢話佢無怪關閔綠,不過無可否認佢已經覺得呢個男朋友比唔到安全感佢而選擇同佢分開。但其實講到尾都係因為心蕊唔夠愛對方而分開。一開頭中年阿智講過:距離從來都不是問題,最 重要的彼此的心意。關閔綠做到,因為佢夠愛李心蕊;李心蕊做唔到,因為佢唔夠愛關閔綠。去到最後,李心蕊自己都矛盾地說:只能說如果我們能夠一起成長,今天就會不一樣了。證明咗心蕊最後都覺得遠距離其實係一個問題,因為佢對關閔綠嘅「心意」並不夠。順帶一提,其實我好在意點解關閔綠一直都係呢個髮型。而我覺得電影就係用髮型嘅不同去表達心蕊認為閔綠長不大呢一點,同樣升左大學,心蕊開始改變髮型,而關閔綠一D都無變。
有D人覺得有好多地方交代不足,反而我覺得剛剛好。電影以倒敍法開頭,一開始就話比觀眾知遠距離戀愛係一件難事,所以到之後由關閔綠同李心蕊呢段關係去講出呢一點嘅劇情入面,我覺得已經交代足夠,因為我認為電影想表達嘅Key message係:類似的青春,不一樣的人生。呢件事。友情方面電影完全表現到關閔綠同阿智嘅感情有幾深,由打架、飛車去台北到出殯之後阿智想令閔綠發洩到出嚟個場戲,所有場面都建立得好好,**比起《點五步》兩位兄弟嘅感情解立,六弄咖啡館會更勝一籌。而去到媽媽個部分,由一個嚴母到打完架之後表現出嘅母愛到佢就來過身呢幾幕我都覺得好足夠,有一幕媽咪打比閔綠叫佢weekend點都要返屋企,鏡頭影到枱面嘅藥暗示佢媽媽已經有病,而果個weekend佢去左搵女朋友隨 最後兩邊都失去了個種滋味一定非常難受。所以透過呢種遞進嘅感情建立手法,去到最後我淚崩了,原因係我代入了阿智對呢個兄弟濃厚嘅感情當中,電影嘅感情建立手法令我體會到個種難過。蔡心怡看似在劇情建立上幫助不大,但係表達電影嘅中心思想就絕對有幫助,就係營造一種對比感,尤其係最後知道阿智嘅老婆係佢嘅時候,呢種:類似的青春,不一樣的人生 嘅遺憾就更加湧到出嚟喇。
有一樣野幾值得反思同討論,就係完左片尾最後個幕,相信係心蕊最後改左隻貓個名叫小綠。如果小綠唔死,呢件事會否發生呢?從來無一種分別可以算是離別,死亡在人嘅心目中才是真正的離別,因為呢種再見係再也不能見。人往往就是如此,等到親人死後才懂珍惜,名人死後才懂欣賞,其實暗地裡鼓吹一種死亡心態,因為好似你死左,人地先識紀念你咁,所以而呢種心態好應該被扭轉,發生咩事都好,唔好輕生,因為人生仲有好多有價值嘅事等你好做,同埋記得珍惜眼前人。最後我想講喊同唔喊都唔代表電影嘅好與壞,正如有人睇完那些年會喊但我無一樣,*每個人睇戲能唔能夠被煽動情感可以係因為個人的經歷同遭遇而影響,而每個人都有對於每件事都有屬於自己獨特嘅感覺,因為情感先係真正嘅未知數。多謝。。。
一套電影嘅開頭好緊頭,大家可以留意下每套電影喺出現戲名之前,通常都會係一段概括嘅簡介話比觀眾知呢套戲係講乜。
睇六弄咖啡館係我人生第一次睇戲睇到淚崩,喊係喊到我個人震,我要用力去冷靜自己嘅情緒。利申:我今年廿四歲,唔同經歷嘅人會有好唔同嘅感受。作為一個香港觀眾,同類型的台灣電影我近年只睇過《那些年》、《被偷走的那五年》、《等一個人咖啡》。所以我一入場就expect佢係一套賣弄青春的愛情電影,對唔住,我錯了。六弄咖啡館在感情的層次遞進上做得非常好,演員和對白都能感染我令我能夠投入主角的感情發展當中,故事的起承轉合將主角所有的感情線在轉和合中推到最高,所以令我在結局淚崩了。而電影在感情的描寫其實不只在愛情(一開始我誤會了),更包括友情和親情,所以我哭的點其實是絕對合理的。
倒敍法、首尾呼應
六弄咖啡館故事由一個倒敍法開始,在一位中年男人的回憶當中第一個畫面就是那個每天一弄代表著兩位主角的盒子,而電影去到最後才揭曉起六弄這個名的原因,當然就是紀念朋友的一間咖啡館。用一個首尾呼應來強調六弄咖啡館這個名的重要性。
想留意更多我的動態,記得緊貼Ernest DoCRAZY
Ernest DoCRAZY社交平台:
Ernest DoCRAZY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ErnestDoCRAZYTV
Ernest DoCRAZ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nestDoCRAZY/
Ernest DoCRAZ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Related:
六弄咖啡館, At Café 6, 2016, 愛情電影, 臺灣, 藤井樹, 吳子雲, 董子健, 關閔綠, 李心蕊, 蕭柏智, 顏卓靈, 蔡心怡, 林柏宏, 歐陽妮妮, 宋伊人, 宋依人, 張少懷, 黃鐙輝, 黃子佼, 戴立忍, 張榕容, 孫燕姿, 半句再見,超粒方, 六弄咖啡館, 國片, 谷阿莫, 電影, 看完, 點評, 影評, 吐槽,
【六弄咖啡館At Cafe 6】孫燕姿《半句再見》
https://youtu.be/Oi2261-l7nY
超粒方《六弄咖啡館》讓我超出戲 | 電影點評
https://youtu.be/ycPrAO64DM4
《六弄咖啡館 At Café 6》無雷推薦 影評
https://youtu.be/3lPchwyrnBQ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何偲維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科技的進步,讓手機成為生活中越來越不可或缺的必備品,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卻也同時疏離了人與人的關係,儘管最親密的家人.情人.朋友就在面前,我們卻仍低著頭將大部份的心思交給了手機。
手機存在的本質並非不好,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去使用,
配合六月拍攝的微電影寫了這首歌,也是自己第首次嘗試的曲風,如果喜歡,希望你們能幫我分享這部MV。
感謝
編 曲:Marc Lin
錄音.配唱:蘇亦承
M V 拍 攝:柏德曼影像工坊
導 演:一八五
未來的未來
詞:何偲維Jeremy
曲:何偲維Jeremy
從出生到現在經過多少次分離
有多少想念的人從此失去音訊
媽媽她很擔心下課後我去哪裡
她說她連用call機都能保持聯繫
手機緊抓在手裡
(我就在你的身邊你卻顧著滑手機)
打卡自拍餵手機
(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上傳FB)
快放下你手機,你中毒的太徹底
我已經等了幾世紀,對你我就像是多餘
別盯著你手機,我們之間太擁擠
別讓熟悉變不熟悉,我不想要這種結局
把手機放口袋裡
(面對面的關係不需要旁人來攪局)
如果手機遊戲不讓人特別著迷
我坐在你身邊想的看的都只有你
如果通訊軟體是用來保持聯繫
那我就會把握眼前真真實實的你
手機緊抓在手裡
(我就在你的身邊你卻顧著滑手機)
打卡自拍餵手機
(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上傳FB)
快放下你手機,你中毒的太徹底
我已經等了幾世紀,對你我就像是多餘
別盯著你手機,我們之間太擁擠
別讓熟悉變不熟悉,我不想要這種結局
如果用手機我能夠保持所有的聯繫
吃完飯約party 再遠都沒有問題
是情人或親戚 距離不再是距離
讓我們一起走 手機拉近彼此關係
拿起你的手機,開啟你的聯繫
快拿起你手機,找回失去的聯繫
別害怕尷尬的情緒,距離永遠不是問題
現在撥出手機,沒任何藉口逃避
讓彼此都更靠近,未來的未來正在等你
用手機保持聯繫
no no no no
-----------------
我是何偲維,音樂充滿了太多我生命中重要的時刻,希望能你們也會喜歡我的聲音,我的音樂,我的影片
如果喜歡,請點選網址來幫我的專頁按個讚 :)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0917
Hi everyone,I'm Jeremy :)
I love music so much ! This is my channel, and hope you will like my videos :D
Please check out my page and "like" it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0917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電影]《等一個人咖啡》電影觀後感(無雷可入) - 電影板 | Dcard 的必吃
《等一個人咖啡》 每個人的相遇都是前生幾百次的回眸, ... B1 我沒看過小說耶~~是有聽說小說電影結局不一樣~ 不過我覺得等一個人咖啡比那些年好看~( ... ... <看更多>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2022等一個人咖啡阿不思結局-品牌家電,精選在Youtube上的 ... 的必吃
2022等一個人咖啡阿不思結局-品牌家電,精選在Youtube的開箱影片, ... 2022年1月17日懷著既緊張又感激的心情,「等一個人咖啡」終於開拍了。 ... <看更多>
等一個人咖啡結局 在 [好雷] 等一個人咖啡-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