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A面與B面:看似「皆大歡喜」的 #中塞花生貿易,真的是雙方「共贏」嗎?】閱讀全文:https://bit.ly/3wxl04K
「多虧了 #中國收購商,否則2019年國家經濟情況不堪設想。」#塞內加爾 總統薩勒2020年這樣說。
《#塞內加爾花生輸華植物衞生要求議定書》簽訂後,塞內加爾的花生行業重新洗牌。目前,中國已經是塞內加爾的 #第一大融資來源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和 #第一大花生進口國。得益於花生大規模出口,2019年塞內加爾對中國出口貿易額為1610億西非法郎;中塞兩國看似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然而,雙方政府簽訂的協議實際上缺乏綜合考量,各類「副作用」也在逐漸顯現。一方面大量中國商人蜂擁進入塞內加爾市場競相抬價,造成 #惡性競爭;而出口關稅上花生免稅、花生油保留關稅的做法,也使得塞「最後工作崗位都會轉移中國去」⋯
過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塞內加爾 #花生業,還面臨怎樣的挑戰?這份貿易協定書,真的能實現中方所說的「互利共贏」,還是留下一地雞毛的爛攤子不了了之?
#相關閱讀
【資源換基建:在剛果金的工地,看懂「中國模式」】https://bit.ly/3fjWv5e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國際 #一帶一路 #深度 #西非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0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3r73AvF59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第二大貿易伙伴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事星期五資訊不落伍〔12/26-01/03一周大事〕
#政時事
❶ 「不再是生育機器」 阿根廷墮胎合法化寫下平權里程碑
阿根廷參議院於本週三(12/30)以38票贊成、29票反對通過墮胎合法化,往後十四週內墮胎將不被視為犯罪,而假若因特殊因素(如:遭強暴成孕、懷孕會危害孕婦身體)則不受十四週之限制。
於阿根廷,天主、基督教會對於墮胎抱持反對立場,宗教對社會影響力亦十分強大,因此之前數度提出墮胎相關草案都遭遇教會強力杯葛反對而無法通關,使得墮胎合法化這條路,一走就是好幾年。
在此前,因墮胎/協助墮胎將可能面臨刑責,所以每年約有數十萬的女性私下尋求密醫的協助進行墮胎而造成死傷。
❷ 日本疫情惡化 東京恐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因為疫情因素,東京奧運已延宕一年,日本為奧運之順利進行,於12/29開始禁止來自有變種病毒出現的國家的選手入境日本,而日本首相菅義偉及東京奧運委員會主席森喜朗皆表示奧運將順利舉辦。
但日本目前仍出現變種病毒的病患,且疫情疑似因低溫天氣影響,全國一天仍有四千例感染,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昨日向中央申請宣佈緊急狀態,東京奧運是否能順利進行仍為外界關注焦點。
❸ 憂喜參半最終回 英國脫歐下季待續
近來英國屢見於新聞版面,除了變種病毒的議題,則是在臺北時間 2021/1/1 7 點(格林威治時間 2020/12/31 23 點),英國正式脫歐。
自2016年全民公投開始,歷經3位首相,並在一年前確定脫歐。而在去年12/24,英國與歐盟達成協議, 30 日歐洲理事會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雙雙簽署,同一天英國議會亦批准寫入《歐盟(未來關係)法》,再獲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御准,協議自 31 日 23 點生效。
關係到以歐盟框架建立的國際關係,若未進行過渡的協商,英國在脫歐的瞬間將立即面臨經貿、政治、外交關係的滅失。
這次脫歐最終章的協議生效,諸如資料庫的共享、歐盟法院管轄權,跨及移民、旅行、海外旅居、商業、漁業及生活往來大大小小,都將生變故,還需要時間適應及另行磋商。
#經時事
❶ 一則新聞就讓市值暴增4兆元!蘋果跨足電動車市場,它有PK特斯拉的能耐嗎?
2020/12/21,在美股收盤前一個小時,路透發了一則新聞,指出「蘋果將在2024年推出自有品牌的自動駕駛電動車,並且使用自主研發的革命性電池系統」,此消息一出新聞一出,蘋果股價立刻上漲超過1%,而且迅速引爆其他媒體大量跟進的報導,隔天開盤後,股價再度大漲6%!
剛巧電動車龍頭特斯拉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成分股,過去3個月股價大漲3成,年初至耶誕夜累計暴漲669%,不少投資人已經認為此波行情來到高點,進行獲利了結,恰巧蘋果公司此項消息一出,「放空特斯拉,買入蘋果公司的股票」,便成為許多基金經理人的操作方式。
兩天之內,蘋果股價竟大漲6%,市值增值台幣約4兆元;與此同時,特斯拉股價下跌8%,市值減少了530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採取「賣出特斯拉、買進蘋果」的短線對沖基金,兩天就有超過14%的套利空間,荷包賺飽賺滿。
特斯拉在2003年7月成立,一直到2020年的2月,總共花了16年又6個月,公司的總市值才突破1400億美元。而一則未經證實、蘋果公司畫個遙遠大餅的「2024年造車」新聞,短短兩天所創造的財富,竟然等同於特斯拉16年半的努力積累。
只能說本身體質不錯,具有歷史的大公司,利多消息一出,造成正面衝擊的幅度遠遠大於我們所能想像。
❷ 歐中全面投資協議談判七年,年底宣布完成協商!
12月30日,歐盟與中國達成談判七年之久的歐中全面投資協議(CAI),雙方自 2013 年開始談判,中途曾因人權、產業衝突、歐洲政治問題而僵持多年。
歐盟與中國本就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因此雙方一直有共識要談投資協議,來保障投資利益。根據 2019 年的資料,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最大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場。
歐盟委員會表示,該協議將有助於促進永續發展,並消除歐盟國家投資中國特定行業的障礙,擴大歐盟投資者進入中國保健、金融服務和電動車市場的管道;同時使中國的製造、建築、廣告、航空運輸和電信業向歐盟企業開放。
然而,雖然中歐雙方完成簽署,也僅是通過歐洲聯盟理事會,後續仍需幾個月時間轉為法律條文,並經過歐洲議會的批准,才能正式生效。外界預估最快於 2021 下半年,甚至拖到 2022 年才有可能生效。
❸ 新冠肺炎各國大撒幣 狂燒386兆救經濟還是債留子孫?
2020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全球大部分地區經濟景況低迷、勞動力下降,為了在經濟面力挽狂瀾,各國政府就算借錢也要大撒幣。根據統計,全球在2020年投入約新台幣 386 兆元救經濟,其中,第一名為美國砸了 110 兆,次之為日本的 83 兆。
然而各國政府都有錢到可以瘋狂干預市場救經濟嗎?除了印鈔票之外,這些撒幣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借款,這時候問題就來了,這堆債務未來該怎麼處理?而且目前看來,各國的「救經濟」行動還會再持續一陣子,那麼這堆負債究竟是救經濟還是債留子孫的問題也將浮上檯面,壯士們有什麼看法呢?
第二大貿易伙伴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德國對華政策曖昧引批評 德防長極力辯護
近日來,當西方國家正以制裁及譴責應對中國的香港國安法及新疆集中營議題時,德國的謹慎與模糊表態引發批評。七月開始,德國同時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及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德國會在國際舞台上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嗎?德國國防部長7月8日在一個論壇上為德國目前的對華政策做了辯護
在美英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香港國安法強硬反制之際,德國曖昧不明的態度引起議論。
默克爾回避香港議題 重申中國是"戰略伙伴"
"中國是經濟上的競爭者,也是戰略伙伴。為了與中國建立成功的關系,並有效代表歐盟利益,歐洲國家必須堅定地統一發聲。"這是剛接任歐盟輪值主席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本月3日在德國參議院的表態。她重申中國是"戰略伙伴",歐盟應與中國保持對話。
默克爾還多次回避是否對中國實施制裁的問題,僅表示"非常關注"一國兩制原則遭受侵蝕。
幾天來,默克爾對華相對溫和的表態,引起德國國內朝野的反彈,也迫使國際盟友提出質疑。
德國視角 如何看待中國威脅?
7月8日,在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與歐盟合辦的國防論壇上,德國國防部長克朗普-凱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為默克爾的立場進行辯護,她解釋歐盟看待中國的威脅,必須先認清三個現實。
首先,中國確實帶來系統性的挑戰,中國正展示著一個沒有人權與民主,卻在經濟上成功運作的體系;其次,中國仍是人類面臨共同問題時需要有的合作伙伴,比如氣候變遷議題;第三,中國是歐盟重要的經濟伙伴。
中國市場的經濟利益確實是讓德國及歐洲國家陷入兩難。從數字來看,自2005年默克爾接任總理以來,德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了五倍,兩國貿易額在2019年達2060億歐元,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整個歐盟也是中國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凱倫鮑爾說,面對中國挑戰的解決方法,是利用經濟往來推廣民主自由價值,以及確保國際組織的參與運作,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抵御中國的影響力擴張。
"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確保我們可以利用(與中國的)經濟聯系,來證明我們的價值觀。”凱倫鮑爾說。
德國對華態度為何曖昧? 德防長反問:嚷嚷有用嗎?
這種"與中國積極往來、期待中國改變"的路線,其實就是美國奉行了幾十年的對華“接觸”政策。但是近幾個月以來,華盛頓各界似乎已經達成共識,這個政策失敗了。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日前發表演說,直言這種與中國交往的政策不僅過於天真、更是美國外交政策自1930年以來最大的失敗與誤判。
中國推動香港國安法事件以來,英國政府已承諾將提供近300萬港人申請公民資格的機會,美國則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待遇等進行制裁。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分別采取強力措施回應。
在7月8日的國防論壇上,主持人問德國防長凱倫鮑爾,當德國人強調要捍衛民主人權價值觀,為何在新疆集中營、台海威脅、香港國安法問題上遲遲不出手?
凱倫鮑爾反駁,"我們知道反復地大聲嚷嚷(自由民主價值觀)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讓人自我感覺良好;但當你使用強硬的措辭,我們認為(這個方式)往往會造成阻礙、甚至適得其反。"
她還表示說,"我們德國人或許並不總是大聲疾呼,但我們總在幕後談論人權與中國議題。在冷戰時,我們幫助中國異議人士,也取得了成功。"
是否接納香港難民? 德防長避談
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施泰森米勒(Constanze Stelzenmuller)向德國防長的說法提出挑戰。
施泰森米勒:"你描述的是典型的中等強國(middle power)困境,但我會說歐盟不是中等強國。如果香港局勢進一步變得更糟,德國及歐盟會加入英國的行列,為香港政治難民提供簽證嗎?"
德國防長沒有正面回答,再此表現出曖昧不明的態度。她說,若英國仍在歐盟體系裡面,整個討論將截然不同,接收香港難民的議題也將會被納入歐盟議程。
自七月一日開始,德國同時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及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德國會在國際舞台上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外交手段嗎?
曾在2015年敘利亞難民危機中,接納百萬難民、表現出對人權議題極為重視而獲得認可的默克爾,正面臨新的歷史考驗。
記者:唐家婕 責編:申鏵 網編:洪偉
本新聞由自由亞洲電台提供
第二大貿易伙伴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9月0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o3r73AvF59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同時亦為建立「旅遊氣泡」籌謀,當局表示正與11個國家磋商。第三波疫情放緩,各類社會經濟活動可以有序重開,香港是高度開放經濟體,若要重啟會議展覽等行業,總得讓其他地區人士來港,關鍵是要做好風險管控,避免再像5、6月豁免海員及機組人員檢疫般「漏招」。疫下世界新常態,建立旅遊氣泡是必然一步,如何選擇合作伙伴,只能以客觀疫情為本,不為主觀好惡轉移,就算是重要貿易伙伴又或旅遊熱點,倘若疫情未受控制、防疫措施存在明顯不足,一樣不能隨便開綠燈。歐洲7月急步放寬旅遊限制,疫情迅即反彈,港府組建旅遊氣泡,必須循序漸進小心謹慎。第三波疫情逐步緩和,成果得來不易,整體防疫意識不能鬆懈,至於具體防疫措施則可適度鬆綁。
蘋果頭條
獲悉,元朗新圍污水廠8月兩次洩漏劇毒硫化氫,第一次硫化氫濃度是1ppm(百萬分之一),第二次濃度11.6ppm,達到危險水平。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鄺士山(K Kwong)指,硫化氫濃度超過10ppm可導致人眼痛和嘔吐,若超過100至150ppm,1至4小時可致死。項目承建商安樂工程涉密冚洩毒事故,無通報事件予消防處和環保署。而安樂工程主席是潘樂陶,其妻子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新圍污水處理廠目前仍在建造和試運階段。項目在2016年由安樂工程與得利滿、中國港灣聯營承建,總造價25.7億元,預計今年底前大致完成。據消息人士透露,新圍污水廠近期發生兩次硫化氫洩漏事故。第一次在8月24日,污泥脫水大樓的離心機附近傳出強烈氣味,其後量度到硫化氫濃度是1ppm,達到第一級警報水平,但當時廠內警報系統未有響起。
東方正論
金猴奮起千鈞棒,何懼冷箭四面來。本報「正論」昨日十四字標題,擲地有聲,文中逐點嚴正駁斥美國兩個媒體對東方報業集團的失實報道,尤其是美媒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絡)涉及誹謗本集團、《東方日報》創辦人馬惜珍先生、其兄長馬惜如先生及集團榮譽主席馬澄坤先生。CNN顛倒是非,令人震怒,各界路見不平,紛紛仗義發聲,力證已故的兩位馬先生清白。兩位執業大律師分別指出,馬惜如先生及馬惜珍先生兩人都未經法庭審訊,根據無罪假定的原則,不能負上涉及罪名的指控,更不應被指潛逃往台灣。
星島社論
疫情漸趨穩定,昨日錄得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最少確診個案。政府昨公布本周五起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限聚令」由二人放寬至四人,食肆亦由二人一枱放寬至最多四人一枱,而部分表列處所,包括桌球館、遊戲機中心、麻將館及所有體育場所可有條件重開,酒吧及派對場所等仍繼續關閉。新措施為期七日至九月十八日,政府亦預告如疫情受控,有望下周五撤銷兩大主題公園及展覽場所的社交距離限制。食衞局局長陳肇始昨指,按最新疫情發展及風險評估,繼上周五實施延長堂食至晚上十時,重開美容院及健身中心等場所,本周五起進一步放寬公眾場所限聚人數至四人,食肆最多四人一枱。
經濟社評
港府宣布後天起進一步放寬多項限聚措施,並預告如疫情受控在低水平,最快下周五重開主題公園,又透露正與11國磋商落實旅遊氣泡,予人社會經濟逐步復常在望的感覺。惟本地感染仍未清零,限聚措施難以短期解除,大家應齊心力保得來不易的抗疫成果,繼續做好防疫措施,為經濟全面重啟,以及早日通關旅遊齊出力。食肆後天起每桌可坐4人,遊戲機中心、麻將館和室內外運動場館都會有限度重開,而圖書館和博物館也將於下周重開。政府更表示,若疫情好轉,主題公園和會展有望下周五撤銷社交距離措施。港府放寬限聚措施,又撤銷多個處所的停業令,皆因疫情逐漸放緩,昨天新增確診僅6宗,是第三波疫情爆發以來最少,但本地仍有源頭不明感染個案,加上汲取6月時的教訓,故只能作有限度放寬,讓受影響行業復業,即使是吊鹽水,也有經濟復常希望,願意繼續撑下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3r73AvF59s/hqdefault.jpg)
第二大貿易伙伴 在 RagaFinance財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Raga Finance:「金融案內所」第二十二集 第二節 瑞士簡史及主要行業、瑞士最大的貿易伙伴
主持: Danny、小兵
嘉賓: 中原資產管理分析員 Ben Kwong
◎◎◎訂閱 ◎◎◎
▶
Ragazine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5DWcqCjBne2-wRnrjxkuHQ
▶
Raga Finance: https://www.youtube.com/c/RagazineFinanceVideo
▶
Giggs.hk: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ZTkv6LM-_xWUM9t-jS5JA
※※※想知道我們每天的動向※※※
▶
Web http://www.ragazine.com.hk/
▶
Web http://www.ragafinance.com/
▶
Web http://www.giggs.hk
▶
FB (Ragazine) : https://www.facebook.com/www.ragazine...
▶
FB (Raga Finance) : https://www.facebook.com/ragafin/
▶
FB (Giggs,hk) : https://www.facebook.com/www.giggs.hk
▶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ragazinehk/
◆◆◆工 商 聯 絡 ◆◆◆
▶
E-MAIL : ragazine@ragazine.com.hk
#瑞士經濟
#瑞士鐘錶
#瑞士貿易伙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IwGIwlnD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