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1.《讀書心得&抽書-大腦解鎖》
最近閱讀了許多科普書,這本書(2021年出版)是我非常喜歡的其中一本。
作者是史丹佛大學數學教育系教授,專長是數學教學。
我想大多數的人,從小都認為數學是不討喜的科目吧!
(我算是特例,我從就對數學非常熱愛XD)
對於數學學不好的人,總是用「應該是我沒有數學天賦」來安慰自己,
但本書作者透過腦科學研究實證,破除這種天賦論的想法(這是我第一個震撼),
如果數學領域用一塊正方形區塊來形容的話,
對於數學家而言,他們要嘗試在正方形的邊邊角角尋找突破(開拓邊界),確實有數理天賦會有很大的幫助,
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我們要學習的只是正方形區塊內的東西,理論上跟天賦無關。
第二個震撼則是作者提到大腦的可塑性,
大部分的人認為頭腦的學習能力是固定的,
到達一定的程度後就會發展停滯,
但這樣的想法是錯的,
只要我們願意學習新的事物,就算年紀增長,大腦仍舊會持續的開發,
我們不應該畫地自限,其實大腦的潛能是非常強大的,
但如果你放棄學習、減少思考,大腦確實也會逐漸退化。
第三個震撼是,作者提到犯錯讓大腦成長更多,
大多數的人會害怕挫折,害怕犯錯,
但根據腦科學研究,大腦在犯錯時突觸的電流反應更強,顯示大腦正在成長,
當你了解大腦原來是這樣運作以後,
往後遇到失敗、挫折,你會把這些事轉換成前進的動力。
作者在書中,提供了六把學習金鑰,教你如何突破自己大腦的極限,分別為:
學習金鑰1:成長型思維
學習金鑰2:掙扎、出錯都是大腦成長的最佳時機
學習金鑰3:改變信念,身體和大腦就跟著改變
學習金鑰4:多角度學習法,促進大腦不同區域的溝通
學習金鑰5:思考不必拚速度
學習金鑰6:透過連結與合作,發揮無限潛能
如果你最近在學習過程遇到瓶頸,本書非常適合你,
如果你家裡有小朋友正在學習階段,本書也非常適合,
如果你認為人生就是不斷地追求卓越,那這本書絕對適合一讀。
看完這本書,以前我會覺得我對語言學習天生有障礙,
最近已經重拾信心,想認真學英文了XD
#大腦解鎖 #讀書心得 #成長型思維 #破除天賦論 #學習金鑰
-
⭐ 大力推薦 Pubu 電子書城購書連結:https://www.pubu.com.tw/ebook/225438
🔥下單使用我的優惠代碼:「hclovenote」,還可再享83折優惠喔!
-
💯感謝「Pubu電子書城」提供了三本電子書要送給大家
【抽書活動規則】
在本篇文章「按讚、留言及公開分享此貼文」
(此為FB活動,IG的朋友記得來FB粉專留言參與)
本次留言的主題是「你對於天賦論的看法」
合格留言範例:(請不要複製別人的留言喔!)
=> 某些人在特定領域上的表現優於他人,天賦確實存在
=> 我從小就對某些領域沒辦法,我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
【活動截止時間】
09/22(三) 晚上 12:00 以前
【抽獎公告時間】
最慢於 09/24(五) 晚上 12:00 以前公布得獎名單
總計會抽出三名得獎人(不會主動通知得獎的朋友領獎,記得來粉專看抽獎結果哦!)
-
若您喜歡這則貼文,歡迎幫我「按讚👍」或「留言鼓勵💪」,
FB 演算法才會多讓我的貼文出現在你的塗鴉牆上,謝謝🙏
-
👇👇👇延伸閱讀👇👇👇
0060.《讀書心得&抽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 https://www.facebook.com/hclovenote/posts/3063805023854769
同時也有7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5的網紅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不是覺得每天都很忙碌,但庸庸碌碌,發現生活沒有過得越來越好?反而越來越混亂? 今天工程師媽咪想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學到的『人生的九顆球』管理術,協助你釐清混亂的生活模式,它將人生分成九顆球,並細分成專案與習慣兩種:專案是短暫的,習慣是長期的。 透過『人生的九顆球』管理術,可幫助你讓每件事都融洽,...
第二大腦思維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夫妻溝通是需要練習的】
我與老婆時常會找機會來練習溝通。
先前,看到了一則新聞,是藝人鮪魚(吳俊諺)參加《11點熱炒店》的節目,說他的老婆會把小孩時間排滿滿,替孩子安排許多體操、游泳課程,卻每天向他抱怨「我好累,你都不幫忙。」,他則認為是太太對自己太有自信,並勸:「妳可以不用這麼累,因為其實小孩也很累。」此一番言論,被現場的女性嘉賓爆氣,直說白目,認為是不貼心的風涼話。
若是以前的我,也很有可能說出類似的言論。
--
男人著重問題的解決,女人重視當下的感受。男人與女人的思維不同,常會在不經意間造成誤解。
曾經有位兩性專家Mark Gungor,用箱子來比喻男女大腦的不同。他說,男人的大腦是一些小盒子所組成的,每個箱子都有自己的主題,彼此不會有關聯,而且,一次只討論單一箱子裡的東西。女人則不同,大腦就像是一顆球體,裡頭有著許多錯綜複雜的電線,所有主題被連結在一塊,而驅動一切的是叫作『情緒』的能量。
要讓兩個不同結構的大腦,找到彼此溝通的方式,靠的是不斷地練習與調整。
--
我看到新聞之後,立刻跑去問:「老婆,如果是我們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妳認為我這樣說,妳聽了是能接受嗎?」
「我好累喔。」假裝老婆有向我說了這句話。
「老婆,這幾天帶著孩子東奔西跑的上課,肯定很累吧,辛苦了。」我說。
「我這麼累,你都不幫忙。」
「可能是因為這幾天正好有工作,之後有空的時候,讓我來接送孩子,妳就休息吧!!」
「好的,到時候再看狀況吧。」
「老婆,妳讓孩子上這麼多的課程,也是希望孩子能夠多接觸與學習。如果他們有從中找到能發揮或熱愛的才能,相信是很棒的。」我接著說:「不過啊,看妳這麼累,我挺心疼妳的。況且,有幾次,孩子回到家後,也有小小的抱怨是累的。妳覺得,這些課程裡面,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呢?當然,如果他們都很樂意上,維持現狀也是沒問題的。」我說。
老婆表示,如果我是這樣講的話,是願意討論的。當然,她並非會帶著孩子東奔西跑的性格,只是個模擬對話。
這是我們長期下來的默契,會找機會來練習溝通,磨合雙方的表達能力,來讓對方能聽得進去。
--
我以前也是單細胞生物的老公代表,老婆跟我說什麼,總是在分析與建議,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給了建議,老婆卻生氣了,當時的我,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隨著不斷地練習與磨合,明白到,夫妻之間的溝通,多少要包含的要素有:
1. #理解: 「這幾天帶著孩子東奔西跑的上課,肯定很累吧,辛苦了。」
我最常使用的語句是: 『客觀的事實描述』+『另一半的情緒與感受』
2. #體貼: 「之後有空的時候,讓我來接送孩子,妳就休息吧!!」
當然,要說出自己能夠確實做到的體貼行徑。
3. #良善心意: 「妳讓孩子上這麼多的課程,也是希望孩子能夠多接觸與學習。如果他們有從中找到能發揮或熱愛的才能,相信是很棒的。」
相信我們都是愛孩子的,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會有其為了孩子的良善心意。把此心意點出來,能讓另一半有著『你懂我為何要這麼做的』的連結感受。
4. #認同對方之下找尋共識: 「孩子回到家後,也有小小的抱怨是累的。妳覺得,這些課程裡面,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呢?當然,如果他們都很樂意上,維持現狀也是沒問題的。」
溝通是為了要找尋共識,而這個『共識』,不是聽對方的,也不是聽命於我的。而是在『接受他人觀點』的條件下,表達自己的立場,看看是否有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
真的好謝謝我的老婆,因為與孩子正式對話前,她是我第一個練習對話的對象。這需要多麼大的信任與支持。
找到契合的另一半,需要運氣。
找到願意跟著對方一起調整的另一半,絕對是真愛。
======
我與老婆的夫妻對話,並沒有在《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博客來 👉 http://bit.ly/S0500085-B
(親子教養類30日暢銷榜第一位)
momo 👉 https://bit.ly/3j49HOh
(親子教養類熱銷排名第二位)
第二大腦思維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第二大腦思維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是不是覺得每天都很忙碌,但庸庸碌碌,發現生活沒有過得越來越好?反而越來越混亂?
今天工程師媽咪想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學到的『人生的九顆球』管理術,協助你釐清混亂的生活模式,它將人生分成九顆球,並細分成專案與習慣兩種:專案是短暫的,習慣是長期的。
透過『人生的九顆球』管理術,可幫助你讓每件事都融洽,不會漸漸偏掉,人越來越圓滿,忙碌得有價值,而不會就因為某個支柱傾斜,而影響另一支柱的進行。
『人生的九顆球』:
1. 健康
2. 工作/事業
3. 財務- 收入、支出(貸款、卡費、生活費...)
4. 學習(個人成長/知識):閱讀、舊技能進修、新技能學習、時間管理
5. 家庭- 家務、小孩教育
6. 社會(人際關係) :愛情、親情、友情、親密關係、同事、夥伴
7. 身心靈:看書、講座、多巴胺戒斷、冥想
8.休閒:娛樂、 追劇、購物、閒聊、遊戲
9. 生活經驗/旅遊
這些項目都要設定目標 ,然後要紀錄在你的
1.行事曆:紀錄什麼時間發生和結束
2.待辦清單:細項
3.追蹤表:進度
另外要有資訊捕捉系統,把學到東西記錄下來,
成為自己第二個大腦,然後把有用的東西,去分門別類放在這九顆球上。
希望這集對大家有幫助!
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或與我聯絡:
Line: jeantea0908
Email: jeantea0908@gmail.com
第二大腦思維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專業有價》~幫你兌現個人價值,讓客戶自動上門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67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gzZ4gloxB9M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3ch4rm
【關係探索工作坊】用隱喻鬆動卡住的關係,讓愛流動~05/15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666
[ 8/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九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駕馭壓力的五大策略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802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_YT1fDZYmTc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wugyq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99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13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77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732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64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www.ekoob.com.tw/course/625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MyMusic收聽:https://reurl.cc/Grb5X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第二大腦思維 在 下一本讀什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直以來,那些別人告訴你「不可以」、「你不會」、「你不行」的局限信念,正在束縛你的大腦潛力。最近我讀完一本書之後,更加相信,原來解開自己大腦枷鎖的萬能金鑰,就是養成持之以恆的讀書習慣。
📚《腦力全開》這本書一開始會談數位資訊的爆發,帶來了哪些不好的影響,甚至正在無聲無息地限制你的腦力。然後解藥出現了:第一部份談「幹勁」,說明你為什麼要找到目標和動機。第二部份談「心態」,說明你該擁有哪些正確思維?第三部份談「方法」,讓你把這些觀念,實際運用到生活當中。
📝部落格文字版:《腦力全開》為什麼「讀書」是解開大腦枷鎖的萬能金鑰? https://readingoutpost.com/limitless/
購書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limitless-book/
👉你可能也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最高學習法》心得:讓影響力「深植人心」的12個關鍵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art-influencing/
《只有讀書能抵達的境界》網路什麼都有,為什麼要讀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only-reading/
《超速學習》讀後心得:一張圖掌握學得快又好的9大法則 https://readingoutpost.com/ultralearning/
掌握進入《心流》的5個步驟與3個技巧:以寫作為例 https://readingoutpost.com/flow-writing-steps-and-skills/
《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4件事 https://readingoutpost.com/peak-deliberate-practice/
📚我讀過的其他好書,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
【好書推薦】2020年,為我帶來最多啟發的10本好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20-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9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好書推薦】2018年閱讀前哨站最喜歡的10本書 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8-favorite-books/
2021年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改變人生軌跡 https://readingoutpost.com/how-to-read-50-books-a-year/
喜歡看別人的讀書心得與書評?愛書人50個私藏去處 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lover-collection/
🎧希望你從這個頻道認識更多好書,找到你的下一本讀什麼
👉Apple Podcasts https://apple.co/34gUy39
👉Google Podcasts https://bit.ly/2SfLGF9
👉Spotify https://spoti.fi/3i71G70
🌏Website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
👉關於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官方網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
語音信箱:https://readingoutpost.com/contact
訂電子報:https://readingoutpost.com/book-picking-subscriber/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eadingOutpo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readingout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