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各有利弊,但為什麼「放棄核能」對台灣最有利? (04/22/2019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核電雖然有其優點,但也不能不顧成本與核廢處理困難的風險。考量台灣的國土條件、政策排擠效應等因素,台灣不應走回核能政策的回頭路,應該集中力量,早日促成多元彈性的可再生能源配置,與更有效率的電網規劃。
為了解決不停增長的能源需求,兼顧分散多元與減碳,台灣一直在尋找火力發電以外的能源選項,像是風力、太陽光、地熱、洋流,或是核能。儘管核能是二戰後最受矚目的軍事與能源科技,但要不要核能,卻是台灣長年爭論不休的話題。
大國很愛,小國怕受傷害
核能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實務上的核廢安置,以及核廢衍生的欺負弱勢與區域發展不公平,都是政府感到棘手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於蘇聯、美國等國土巨大,並且有核彈需求的國家,核能發展一直是國家重點項目。因為這類國家較易處理核廢問題,甚至萬一核電廠失事也相對容易撤離。
在亞太地區,因為斷層太過活躍,核設施的安全需求便遠遠高過大陸國家。由於中國、朝鮮是獨裁國家,不需太顧慮人民死活,所以穩定發電還能拿來造核彈的核能,對獨裁者而言好處多多。但是單純作為能源需求,核能可能遠非最好的選項。像是日本與台灣,因為是地震頻繁的島嶼型民主國家,對核設施的安全需求便遠高於其他地區。
日本福島核災後,位於地震帶的擁核國家,紛紛開始檢討核設施的防震問題。尤其台灣近年發現,核電廠所在的斷層帶(山腳、恆春),並非原本認定的第二類活動斷層,而是更活躍的第一類;另外還發現新的斷層 ST-II。由於台灣老舊的核一、核二廠面臨除役,核四廠逼近啟用時程,在福島核災後,引發劇烈的反核聲浪,更促使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封存核四。
能源轉型長路漫漫
持平而論,在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能源轉型的政策方向就逐漸成形。除了較早成熟、適合南台灣的太陽能發電,政府也看中台灣海峽良好的風場,發展風電產業。但台灣、亞洲其實並沒有夠好的風電技術,不只陸上風機跌跌撞撞,離岸風機更是窒礙難行。
不只受限於技術,政治更是發展的障礙。因為政府的政策資源有限,當經濟部劃分較多預算、人力、時間在核電上,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就會受到排擠。由於國民黨政府的意識形態與擁核接近,甚至可說是共生,長期擁核的國民黨政府,自然無法全心投入可再生能源。
但政府對能源政策心有旁騖的狀態,在政黨輪替後便大大改善。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政策規劃,非常明確地提出非核家園主張。為了替代核能,蔡政府花費心思調整可再生能源的政策。穩定的政策框架,吸引到許多外商注入資金。
以離岸風電為例,除了續推躉購費率與周邊的政策輔助,還推出競標費率與國產化產業鏈的方案,招商同時還為本國企業鋪路。原本缺乏離岸風電技術的台灣,也因此搭上亞太的第一班車,台灣的本土企業也受惠於國產化政策,得到採購大單與最珍貴的技術轉移。
然而看似美好的離岸風電,以及本文按下不表的太陽能、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其實發展還有很多挑戰。超大型基礎建設,本來就不是易事,地形與氣象的挑戰也非常嚴峻,但最大最艱困的障礙,還是政治。
核能挺不挺?一場漫長的口水戰
不諱言,台灣的能源論戰,最初反核方不容易站得住腳。1990年代台灣民主化工程初始,威權意識仍然像大霧瀰漫。加上反核方早期的名人如劉黎兒,還無法架構非常成熟的論點(甚至曾聲稱燃料棒可能會爆炸),導致論點被拆個徹底。與官方意識形態立場一致的挺核方,要壓倒稚嫩的公民社會並不費力。
隨著公民社會漸漸成熟,不只反核方更能精準質疑核廢問題與除役問題,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成熟,也讓核能可替代性大增,新的地質資料更降低擁核者的樂觀程度。前段提過的福島核災,是對挺核勢力的關鍵一擊,此後台灣加速走向非核家園。
但是擁核方仍然想著要扳回一城,原本中立、日漸偏激化的擁核社群「核能流言終結者」與國民黨結盟,在2018年通過了通稱「以核養綠」的「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公投案。然而核終一方面為了博取影響力,不停攻擊主張「非核家園」的中央政府,另一方面卻因結盟而迴避國民黨籍新北市長阻擋核廢料乾式貯存場的問題。
至此核終已經為了手段而忘記目的,原本提倡科學理性的核終,快速傾向仇恨政治的輿論模式。除了持續抨擊政府,還抨擊可再生能源廠商,為了要讓核能排在發展第一順位,不惜毀棄「養綠」的理念,甚至是曲解文意,稱核能就是一種綠能(按照美國環境保護局的定義,核能算是傳統能源的一個分類)。
冷戰後步入衰退的全球核電產業
目前各國使用的核電廠,多屬於第二代反應爐。台灣除役中的核一二廠、運行中的核三廠,都屬於此類。而封存未完工的核四廠,則屬於第三代反應爐。
技術較舊的第二代反應爐,不僅發電效率漸漸趕不上當代需求,高齡的設施也不得不逐批除役退場。然而原本接班的第三代反應爐,卻在全世界都變成大而無當、不停追加預算、完工遙遙無期的恐怖錢坑。
現在全球核能界都在觀望,第四代小型模組化核電廠,是否真如號稱一般更加安全環保?第四代使用的熔鹽反應爐,因為僅用少量濃縮鈾,無法製成武器,冷戰時代不受青睞。但即便今天,世上的第四代核電廠也尚未有成功商轉的案例。
儘管有許多投資人表露興趣,第四代核電進展卻非常挫敗。2018年重要的第四代核電開發商美國Transatomic公司,甚至宣布停止運作。Transatomic公開所有技術專利,寄望同行將來有人成功,但該公司執行長也不得不承認,過往對第四代核電的發電效率太過樂觀。
可再生能源成為新世代能源之星
相對於核電,可再生能源卻是蓬勃發展。舉個例子:美國太陽能廠SunPower在2018年第2季的研發投資高達3121萬美金。僅僅單季研發投資,就超過第四代核電廠的主要投資計畫金額。
近期台灣最熱門的能源議題,也是可再生能源。台灣西部海域被譽為世上最好、最有潛力的風場,丹麥、德國、加拿大、新加坡的風電開發商,丹麥國家出口信貸、澳洲麥格理金融集團等國際資本,對於台灣的開發項目都躍躍欲試。台南日前也剛售出第一筆綠電訂單,Google因為環保承諾,與台南的太陽能電廠長期採購,這也讓台灣的太陽光電成長可期。
看到可再生能源的爆發力,全球核電大廠GE,也決定快快投入離岸風電事業。相較之下,政治目的壓倒能源觀念的核終與國民黨,不顧全球能源發展的趨勢,天天抹黑綠電規劃,還想推出「核能減煤」新公投,喊出「2030年核電佔比40%」這一個原則上不可能實現的假目標。(現在核電佔台灣總發電約 10-15%,未來用電量也會逐步提升。在核一、核二除役情況下,即使核四商轉發電,也不可能佔比 40%。除非台灣經濟大衰退,用電量巨幅萎縮。)
眼睛雪亮的讀者,不妨比較各國股市資料,看看核電開發商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商的成長趨勢,可再生能源技術已經趨近成熟,未來幾年很快就能兼顧用電、環保,並創造新的高價值產業。
核電雖然有其優點,但也不能不顧成本與核廢處理困難的風險。考量台灣的國土條件、政策排擠效應等因素,台灣不應走回核能政策的回頭路,應該集中力量,早日促成多元彈性的可再生能源配置,與更有效率的電網規劃。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7553
♡
第三代政策執行例子 在 黃珊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民進黨執政一年總評
▍官僚包圍、諸侯綁架、戰略失焦、備多力分
針對民進黨政府執政滿一週年,親民黨立院黨團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總結一年來民進黨政府的種種問題。黨團總召李鴻鈞表示,民進黨政府想做點事卻做不成事,原因在於「官僚包圍、諸侯綁架、戰略失焦、備多力分」。民進黨政府明顯被既得利益與官僚系統所包圍,被黨內派系及地方諸侯所綁架,既得不到正確完整的民情資訊,亦缺乏系統性的戰略思維,排定優先順序,讓政策落實執行。而黨內外各領域得寸進尺的基本教義派(也就是高談理想而全然不顧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嚴重干擾了決策系統的神經,過與不及成為常態,準確務實依然從缺,結果就是想做很多事,卻做不成幾件事,在惡鬥與混亂中,白白浪費了這一年光陰、徒勞無功。
陳怡潔委員則呼籲蔡總統施政要回到「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初衷,收回「聽到了就不用再大聲」傲慢,不要多方點火推出讓民眾「有事」就要上街頭的政策,對岸跟國民黨的藉口用得了一時用不了一世,完全執政終究要完全負責。細數一年來先是施政髮夾彎,最近則變本加厲利用國會多數蠻橫硬過法案;部會輪流失火出包加上閣員三不五十秀下限,已經讓民眾百般忍耐痛苦不勘。
總召李鴻鈞指出,新政府自去年上台以來,想同時處理很多事,就好比同時開了太多視窗,導致電腦當機,似乎忘了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征戰四方還能畢其功於一役。最明顯的案例,就是去年強行通過「一例一休」法案。原想藉執政多數,彰顯重視勞工,卻跳過了充份討論,一意孤行,忽略了行業別的差異以及調整的空間,管得太細、而無彈性,導致「一例一休」引起普遍民怨。但民進黨政府卻未能順勢調整作法,修改程式,只想猛力關掉錯誤訊息框,駝鳥般無視於排山倒海的民怨。如今8年8800億元的前瞻計畫,正重蹈一例一休的蠻幹覆轍,聽不進去任何其他修正的聲音,以為強行通過就是展現執政魄力,其後果將更為嚴重。
在兩岸關係上,總召李鴻鈞認為蔡總統有一定程度的努力,但可惜蔡總統一方面得努力安撫黨內基本教義派的不滿,另方面在兩岸政策上,也要避免走回過去陳水扁時代搞對抗、硬碰硬的路線,甚至不斷地嘗試提出新主張來試圖拉近兩岸差距,近期所提出「三新政策」就是一個例子。因此,親民黨團也要呼籲對岸有關當局,兩岸關係的發展需要雙方面共同來努力,以「善意累積善意」,使兩岸更接近,以「敵意徒增敵意」,只會使兩岸愈來愈遠。
總召李鴻鈞再舉行政院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指出當中充滿了諸多矛盾及不合理之處,行政院本應傾聽各方意見,力圖改進,而不是挾國會多數自重,不斷強壓在野黨照單全收。具體而言,至少有三大問題:
一、前朝計劃應猶在,只是名目改: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美其名是為了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但實際翻開細項來審視,卻見到諸多不合理之處:
1.規劃規劃,烏龜畫畫:
在民國94年,扁政府時代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預算」中,就曾編列了339億元的東部鐵路快捷化計畫,規劃台北至宜蘭間直線鐵路建設工程。12年來,多次編列類似規劃費用。在這次前瞻計劃的預算當中,又編列北宜直鐵計畫的「規劃費」0.12億元。一條鐵路規劃12年還畫不出來,小一生都高中畢業了還在規劃,這樣的預算該稱為「前瞻」還是「懷舊」?
2.花山花海,該花不花:
在「客家浪漫三台線」計畫裡頭,我們看到政府要花錢蓋花廊隧道,還要植栽大規模的大地園藝工程,借三代子孫還不完的錢來種生命週期三個月的花草,卻不願花每年50億、8年400億來整修全國農路,造福全國偏遠地區農民與村落,本末倒置,這種前瞻,是在闡揚「退步原來是向前」的禪機嗎?
3.打臉充胖,小事大辦:
特別預算重點應該是資本門投資,卻塞了一堆經常門該辦的事項填充預算數字。在內政部所提報的特別預算計畫中,要花128億元,針對現有公有建築物做耐震補強,蓋村里集會活動中心。另如陳怡潔委員日前質詢過的,編列特別預算僅是為了協助清理壁癌。形同向銀行申請二胎房貸來做掃把就可完成的清除蜘蛛網,這該叫作「前瞻」還是「錢坑」?
二、眾裡尋他千百度,奸商卻在預算得標處:
當我們在審查是否要舉債作建設的同時,我們應該先從過去扁、馬政府時代的經驗當中記取教訓。根據統計,在總金額五千萬以上無法如期、符合標準驗收的工程,也就是由所謂不良廠商來承包的工程,由台電公司發包的有58件,金額高達38億餘元,而這次預計要舉債4400億元的交通部,也有發包55件,金額高達70億餘元。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涵是,即使我們同意舉債來做建設,而政府還是一再地把工程發包給這些夙有劣蹟的不良包商,讓他們繼續賺黑心錢。
三、負債漸寬終不悔,追加追到人憔悴:
另外再從過去的經驗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政府在從事許多重大交通建設,辦理追加預算已成「標準配備」。光我們統計8項重大交通建設,辦理追加預算就高達7320億元,以此推估,當政府舉債8800億元,人民還得有「買一送一」,舉債8800,再追加8800的心理準備。而這些最終都還是要用人民的血汗錢來還。當政府不能精確的提出預算,不能嚴密的控制預算,在野黨如何能夠讓其輕易過關?
陳怡潔委員也表示,民進黨執政一年,各種民調顯示台灣都成了「不滿」族,我們只見滿江紅的施政民調讓蔡總統取消公開談話,一個貪汙定讞的前總統今天有公開談話,反而二度執政的蔡總統閉門不出,成了最大的諷刺。同為女性從政人員,在此還是願意再請蔡總統加加油,期許蔡總統要做媒體曾經讚稱的「梅克爾」,而不是靈驗了「武則天」的籤詩。
陳怡潔委員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有關內政方面,希望民進黨正視「一例一休」已經是最讓民眾不滿的政策,所以政府必須痛定思痛盡速修法弭平民怨,不要死要面子任由產業、勞工、消費者在三輸局面下痛苦掙扎;同時也希望民進黨不要「不做不休」硬要開臨時會強過「錢坑法案」,一個僭越下任總統職權、舉債透支既不前瞻難養又有綁樁嫌疑的八年8800億的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必須大幅修正周詳評估、並且納入親民黨要求的農路重建、食安與少子化規劃。
第二、兩岸關係才是外交關係的答案,希望民進黨捫心自問選前說好的「維持現狀」是否已經破功?以「三新」取代92共識如果行不通,執政黨有義務窮盡一切努力突破「半死不活」的兩岸關係,眼見晚上連台灣、中華台北都不見了的「世衛行動團」即將出發,台灣在國際上越來越窄的路,會不會越來越寸步難行?執政黨有義務給台灣民眾一條正確的道路。台灣要以新南向頑抗大陸的一代一路可能得不償失又自毀長城,如何改善兩岸關係讓台灣外交關係能夠延伸的「新問券」,民眾也在等蔡總統回答。
陳怡潔委員強調,親民黨做為在野黨,有義務忠實監督執政黨,所有批評不是為了落井下石,但民進黨做為執政黨,也不能老是當「槓藍高手」、「反中先鋒」,這一年來人民尋尋覓覓希望民進黨能兌現選前許諾的願景,只可惜景氣產業冷冷清清,百姓更過得淒淒慘慘戚戚,眼下台灣民眾希望的是能夠生活過得好,改革雖然重要,但民生問題更重要,所以最後提醒民進黨,端午節連假快要到了,到底內閣團隊有沒有人在管物價,糯米蛋黃豬肉都大漲,粽子漲價貴得不得了,加上交通部又推出國道免收費大縮水政策,為何去年被罵得半死的政策今年又要捲土重來?難道施政民調已經低得不能下低所以甚麼都不怕!?如果執政團隊表現要繼續畫錯重點、下錯猛藥、用錯朝臣,就不要怪2018期中考民眾會給很難看的成績。
李鴻鈞總結:民進黨政府一年來,想學司馬光砸缸救人,卻砸了太多醬缸,幾乎被醬汁滅頂。不斷開錯藥方、用錯療程,人民弱勢者更為虛弱,失望者更加失望,機巧者包圍府院,不義者繼續橫行。面對如此混亂的局勢,親民黨立院黨團希望主政者靜下心來,廣納雅言,認清形勢,冷靜務實的瞭解問題,排定優先順序,然後知人善任,提升政府效能,突破群小包圍,制止肆意搶掠,撥亂反正,導回正途,此方為台灣之福。
第三代政策執行例子 在 李鴻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民進黨執政一年總評
▍官僚包圍、諸侯綁架、戰略失焦、備多力分
針對民進黨政府執政滿一週年,親民黨立院黨團今天上午召開記者會總結一年來民進黨政府的種種問題。黨團總召李鴻鈞表示,民進黨政府想做點事卻做不成事,原因在於「官僚包圍、諸侯綁架、戰略失焦、備多力分」。民進黨政府明顯被既得利益與官僚系統所包圍,被黨內派系及地方諸侯所綁架,既得不到正確完整的民情資訊,亦缺乏系統性的戰略思維,排定優先順序,讓政策落實執行。而黨內外各領域得寸進尺的基本教義派(也就是高談理想而全然不顧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嚴重干擾了決策系統的神經,過與不及成為常態,準確務實依然從缺,結果就是想做很多事,卻做不成幾件事,在惡鬥與混亂中,白白浪費了這一年光陰、徒勞無功。
陳怡潔委員則呼籲蔡總統施政要回到「謙卑謙卑再謙卑」的初衷,收回「聽到了就不用再大聲」傲慢,不要多方點火推出讓民眾「有事」就要上街頭的政策,對岸跟國民黨的藉口用得了一時用不了一世,完全執政終究要完全負責。細數一年來先是施政髮夾彎,最近則變本加厲利用國會多數蠻橫硬過法案;部會輪流失火出包加上閣員三不五十秀下限,已經讓民眾百般忍耐痛苦不勘。
總召李鴻鈞指出,新政府自去年上台以來,想同時處理很多事,就好比同時開了太多視窗,導致電腦當機,似乎忘了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征戰四方還能畢其功於一役。最明顯的案例,就是去年強行通過「一例一休」法案。原想藉執政多數,彰顯重視勞工,卻跳過了充份討論,一意孤行,忽略了行業別的差異以及調整的空間,管得太細、而無彈性,導致「一例一休」引起普遍民怨。但民進黨政府卻未能順勢調整作法,修改程式,只想猛力關掉錯誤訊息框,駝鳥般無視於排山倒海的民怨。如今8年8800億元的前瞻計畫,正重蹈一例一休的蠻幹覆轍,聽不進去任何其他修正的聲音,以為強行通過就是展現執政魄力,其後果將更為嚴重。
在兩岸關係上,總召李鴻鈞認為蔡總統有一定程度的努力,但可惜蔡總統一方面得努力安撫黨內基本教義派的不滿,另方面在兩岸政策上,也要避免走回過去陳水扁時代搞對抗、硬碰硬的路線,甚至不斷地嘗試提出新主張來試圖拉近兩岸差距,近期所提出「三新政策」就是一個例子。因此,親民黨團也要呼籲對岸有關當局,兩岸關係的發展需要雙方面共同來努力,以「善意累積善意」,使兩岸更接近,以「敵意徒增敵意」,只會使兩岸愈來愈遠。
總召李鴻鈞再舉行政院提出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指出當中充滿了諸多矛盾及不合理之處,行政院本應傾聽各方意見,力圖改進,而不是挾國會多數自重,不斷強壓在野黨照單全收。具體而言,至少有三大問題:
一、前朝計劃應猶在,只是名目改: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美其名是為了打造未來30年國家發展需要的基礎建設,但實際翻開細項來審視,卻見到諸多不合理之處:
1.規劃規劃,烏龜畫畫:
在民國94年,扁政府時代的「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特別預算」中,就曾編列了339億元的東部鐵路快捷化計畫,規劃台北至宜蘭間直線鐵路建設工程。12年來,多次編列類似規劃費用。在這次前瞻計劃的預算當中,又編列北宜直鐵計畫的「規劃費」0.12億元。一條鐵路規劃12年還畫不出來,小一生都高中畢業了還在規劃,這樣的預算該稱為「前瞻」還是「懷舊」?
2.花山花海,該花不花:
在「客家浪漫三台線」計畫裡頭,我們看到政府要花錢蓋花廊隧道,還要植栽大規模的大地園藝工程,借三代子孫還不完的錢來種生命週期三個月的花草,卻不願花每年50億、8年400億來整修全國農路,造福全國偏遠地區農民與村落,本末倒置,這種前瞻,是在闡揚「退步原來是向前」的禪機嗎?
3.打臉充胖,小事大辦:
特別預算重點應該是資本門投資,卻塞了一堆經常門該辦的事項填充預算數字。在內政部所提報的特別預算計畫中,要花128億元,針對現有公有建築物做耐震補強,蓋村里集會活動中心。另如陳怡潔委員日前質詢過的,編列特別預算僅是為了協助清理壁癌。形同向銀行申請二胎房貸來做掃把就可完成的清除蜘蛛網,這該叫作「前瞻」還是「錢坑」?
二、眾裡尋他千百度,奸商卻在預算得標處:
當我們在審查是否要舉債作建設的同時,我們應該先從過去扁、馬政府時代的經驗當中記取教訓。根據統計,在總金額五千萬以上無法如期、符合標準驗收的工程,也就是由所謂不良廠商來承包的工程,由台電公司發包的有58件,金額高達38億餘元,而這次預計要舉債4400億元的交通部,也有發包55件,金額高達70億餘元。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涵是,即使我們同意舉債來做建設,而政府還是一再地把工程發包給這些夙有劣蹟的不良包商,讓他們繼續賺黑心錢。
三、負債漸寬終不悔,追加追到人憔悴:
另外再從過去的經驗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政府在從事許多重大交通建設,辦理追加預算已成「標準配備」。光我們統計8項重大交通建設,辦理追加預算就高達7320億元,以此推估,當政府舉債8800億元,人民還得有「買一送一」,舉債8800,再追加8800的心理準備。而這些最終都還是要用人民的血汗錢來還。當政府不能精確的提出預算,不能嚴密的控制預算,在野黨如何能夠讓其輕易過關?
陳怡潔委員也表示,民進黨執政一年,各種民調顯示台灣都成了「不滿」族,我們只見滿江紅的施政民調讓蔡總統取消公開談話,一個貪汙定讞的前總統今天有公開談話,反而二度執政的蔡總統閉門不出,成了最大的諷刺。同為女性從政人員,在此還是願意再請蔡總統加加油,期許蔡總統要做媒體曾經讚稱的「梅克爾」,而不是靈驗了「武則天」的籤詩。
陳怡潔委員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有關內政方面,希望民進黨正視「一例一休」已經是最讓民眾不滿的政策,所以政府必須痛定思痛盡速修法弭平民怨,不要死要面子任由產業、勞工、消費者在三輸局面下痛苦掙扎;同時也希望民進黨不要「不做不休」硬要開臨時會強過「錢坑法案」,一個僭越下任總統職權、舉債透支既不前瞻難養又有綁樁嫌疑的八年8800億的假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必須大幅修正周詳評估、並且納入親民黨要求的農路重建、食安與少子化規劃。
第二、兩岸關係才是外交關係的答案,希望民進黨捫心自問選前說好的「維持現狀」是否已經破功?以「三新」取代92共識如果行不通,執政黨有義務窮盡一切努力突破「半死不活」的兩岸關係,眼見晚上連台灣、中華台北都不見了的「世衛行動團」即將出發,台灣在國際上越來越窄的路,會不會越來越寸步難行?執政黨有義務給台灣民眾一條正確的道路。台灣要以新南向頑抗大陸的一代一路可能得不償失又自毀長城,如何改善兩岸關係讓台灣外交關係能夠延伸的「新問券」,民眾也在等蔡總統回答。
陳怡潔委員強調,親民黨做為在野黨,有義務忠實監督執政黨,所有批評不是為了落井下石,但民進黨做為執政黨,也不能老是當「槓藍高手」、「反中先鋒」,這一年來人民尋尋覓覓希望民進黨能兌現選前許諾的願景,只可惜景氣產業冷冷清清,百姓更過得淒淒慘慘戚戚,眼下台灣民眾希望的是能夠生活過得好,改革雖然重要,但民生問題更重要,所以最後提醒民進黨,端午節連假快要到了,到底內閣團隊有沒有人在管物價,糯米蛋黃豬肉都大漲,粽子漲價貴得不得了,加上交通部又推出國道免收費大縮水政策,為何去年被罵得半死的政策今年又要捲土重來?難道施政民調已經低得不能下低所以甚麼都不怕!?如果執政團隊表現要繼續畫錯重點、下錯猛藥、用錯朝臣,就不要怪2018期中考民眾會給很難看的成績。
李鴻鈞總結:民進黨政府一年來,想學司馬光砸缸救人,卻砸了太多醬缸,幾乎被醬汁滅頂。不斷開錯藥方、用錯療程,人民弱勢者更為虛弱,失望者更加失望,機巧者包圍府院,不義者繼續橫行。面對如此混亂的局勢,親民黨立院黨團希望主政者靜下心來,廣納雅言,認清形勢,冷靜務實的瞭解問題,排定優先順序,然後知人善任,提升政府效能,突破群小包圍,制止肆意搶掠,撥亂反正,導回正途,此方為台灣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