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朋友 EP05|#橘世代 放送中!】
當你60歲了,還會有追尋夢想的勇氣嗎?
今天要和您介紹兩位勇敢的老朋友陳明忠與張宗輝,年過六十歲的兩人自己造船,環台灣島,並矢志復興台灣的河航文化。
從海上看台灣是什麼樣子?陳明忠說,乘著風,海是Tiffany藍,是世界級的景。但我們其實鮮少走出陸地。中年以後,受到河海的感召,也許在這個連假的尾巴,走往台灣的水域,感受屬於這片土地的自然之美。
🎧️ 一起走自己的路 ► https://apple.co/39dFm9y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我和我的老朋友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黑仔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開始訂閱黑仔熊的頻道吧!! https://goo.gl/nXpYUS 以補捉寶可夢之名行健走之實 給我用力的走路吧! ----------About this channel---------- 實況內容經常爆粗口、糟糕語言,觀看者請多見諒。 有任何問題或希望我玩的遊戲,歡迎以留言或各種方式...
竹圍淡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竹圍淡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01年8月25日,臺灣鐵路淡水線(俗稱北淡線)通車,當時包括新落成的第二代臺北車站(那時候叫做「臺北停車場」)在內,總共有8個車站啟用。
1902年2月1日,「大稻埕驛」新建完成,1903年開始成為淡水線的新起訖站。
到了1915年,淡水線又新設了5個車站,其中的「宮ノ下乘降場」是為了方便民眾前往圓山上的臺灣神社(今 圓山大飯店址)參拜而特別設置的。
1916年8月17日大稻埕驛變更為貨運站,於是起訖站改為同日設立的北門乘降場。北門乘降場只是「名義上」的起訖站,於1923年3月6日廢除,正式確立以臺北車站為起訖站。
隨著淡水河口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已經不適合較大船隻航行,加上基隆港整建完成後吞吐量大增,淡水港因此加速沒落。
這時候,客運已經成為淡水線的運輸主力,另外,從淡水線分歧、方便民眾前往溫泉休閒區的新北投線,亦於1916年通車。在當時道路運輸不甚便利的情形下,淡水線仍然得以在最初運輸目的轉變後繼續營運。
到了戰後,有著明顯日式名稱的「大正街」與「宮ノ下」兩站分別被更名為「長安」與「劍潭」,後來這兩個招呼站皆被廢除;同時期又另外新設「王家廟」與「忠義」兩站。
自此以後,包括戰前新設的「竹圍」在內,淡水線維持全線11個車站,依舊繼續營運。
淡水線的11個車站由南至北依序為:臺北、雙連、圓山、士林、石牌、王家廟、北投、忠義、關渡、竹圍、淡水,其中王家廟和忠義為招呼站(招呼站為僅設有候車月臺而無站員,且不辦理行車業務之車站,招呼站並沒有售票處,需直接向列車長購票,或事先購買來回票)。
隨著道路運輸的逐漸拓展,淡水線的客運上重要性與優勢也跟著被削弱,加上1970年代私人車輛的快速成長,更加速了淡水線客運的衰落。
1970年代末提出的「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將淡水線改建為捷運路線;該計畫後來雖經過數度修正,但關於改建淡水線的部份並沒有太大改變。另外還有直接將原路線高架化與電氣化、改建四線道高速公路、佈設公車專用道等方案。
1979年,因應北投至關渡間道路運量日增之需求,1966年闢建完成的大度路開始進行拓寬工程,將路基墊高約兩公尺,並把路面擴寬約60公尺,於1984年4月竣工。
1986年,行政院經建會正式通過改建捷運計畫,淡水線確定走向結束營業的命運。
1988年7月15日,為淡水線的營運最終日,大批民眾前往搭乘,作最後的紀念。當晚23:20,最後一班往淡水的列車自臺北站第六月臺發車後,淡水線長達87年的營運宣告終止;翌日(1988年7月16日)配合「淡水最後一班列車」活動再加開一班列車後,淡水線正式停駛、走入歷史。之後幾年,淡水線的平面軌道與場站逐步被一一拆除,並興建高運量捷運系統,而臺北至淡水間的大眾運輸則暫由公路客運承接。
1997年3月28日,臺北捷運淡水線正式通車,成為臺灣第一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竹圍淡水 在 黑仔熊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現在開始訂閱黑仔熊的頻道吧!! https://goo.gl/nXpYUS
以補捉寶可夢之名行健走之實
給我用力的走路吧!
----------About this channel----------
實況內容經常爆粗口、糟糕語言,觀看者請多見諒。
有任何問題或希望我玩的遊戲,歡迎以留言或各種方式讓我知道喔!
另外也別忘了支持我們成立的小小團隊「PandaPantus」,除了我以外還有Neko嗚喵的各種合作喔!!
黑仔熊相關傳送門: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pandapantus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blackbear1207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hebear1207/
目前我也有使用一個BAND群,歡迎搜尋PandaPantus或點擊以下網址加入喔!
http://band.us/#!/band/58797321
--------------------------------------
重要聲明:實況中使用到的許多畫面、影像、音效、音樂等等版權皆屬原公司擁有。
Important Notice: used to living picture, video, sound, music are copyright to the original company has.
竹圍淡水 在 鋐聖通信淡水竹圍店 - Facebook 的必吃
分店資訊 五股成洲-成泰路3段466號 五股工商-工商路42號 淡水竹圍-民生路64號 淡水中山-中山北路1段72號新北市淡水區民生路64號, Xinbei, New Taipei City,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