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台大電機是怎麼回事?】
還記得五年前,有兩個建中學生拿到台大電機入學許可跟香港的 offer,那時候建中陳偉泓校長請我跟他們聊聊。在我跟他們說完後,後來有一位確定來台大電機。大學畢業後,他申請到美國很棒的 Ph.D. Program。我問他說:當年我的推薦沒讓他後悔吧,他說沒有!
今天剛好有香港的學生問我該不該來念台大電機。我翻了一年前寫的文章給他。最近也有高中生在思考這個問題,該選台大電機還是香港、大陸、新加坡的大學,我就一併再分享一次。
對台大電機的學生是什麼樣子的,歡迎參考看看這篇。他們會念書、又會玩,我這當老師的,都對他們佩服不已~
【該不該離開台灣讀大學?You don't know what you lose】
前言:昨天看到 Joyce 顏擇雅 寫文章談台灣學生離開台灣升學的議題,我對文章的結論有不同的看法。
Joyce 提到:「台灣因應之道,應該是想辦法打造出讀書風氣更佳的大學。過去20年,台灣打造頂尖大學,都只在追求教授論文點數,搶經費,卻沒在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讀書風氣。」
-\-\-\-\-\-\-\-\-\-\-\-\-
我想以這些要離開台灣的學測頂級分學生而言,不管是去香港、新加坡、或是大陸,這些人若在台灣應該有不少是去台大各領域排名在前的科系。
就我對台大這些科系的了解:台大醫學、台大電機、台大法律的學生讀書風氣,學生們是認真地可怕。下面第一個影片(一分鐘短片),就是台大電機系學生在學校期末的時候,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九點,學生在學校念書的縮時錄影,每六秒鐘就過了一個小時(播放三十秒的時候是半夜四點)(影片 credit: 周維中)。
誰敢說在台大電機讀書風氣不夠強?台大許多競爭激烈的科系,學生的讀書風氣是超級拼的。
我許多台大電機學生出國去歐美名校(柏克萊、史丹佛、伊利諾、密西根、EPFL...)念博士當大學課程助教的,幾乎每位不例外,都在痛批這些世界名校大學生讀書的風氣、程度,遠遠不如台大電機的大學部學生。至於台大醫學、台大法律,每個學生讀書認真的程度,更是不在話下。所以高中生想離開台灣去讀書這件事情,絕對不是這些高中生以為的台大讀書風氣不夠好。台大有不少科系的讀書風氣也是學生拼到很恐怖。
但你知道嗎,在台大電機教書十三年,讓我覺得他們最恐怖的不只是讀書厲害。台大電機學生比別人強的不是只有唸書強,而是連念書以外的事情也很強!
他們籌辦各式大型活動、舉辦跨校的 MakeNTU 活動、跟他系同學一起去外界籌措資源舉辦亞洲最大的黑客松 HackNTU、在學期間拿到法國攝影大賽的金獎等。每屆學生我們都聚集了超級多的怪咖,相互刺激、相互虐。四年下來,讓許多人都變得更加厲害;大家不是只讀書而已,而是全面性的成長。
我另外列了兩個影片,是我們台大電機學生的作品跟熱舞活動。一定要把那個短片開全螢幕加音效看!五年前,我們的學生就可以用軟體把特效影片做到這種程度!我永遠記得當初我第一次看到這影片時的震撼,看到大學生做出這樣的影片,我下巴都掉到地上了!製作影片的這個人,後來去美國很難申請上的 CMU 大學 CS 念研究所(影片 credit: Ping-Min Lin)
然後看那段熱舞的影片,一個第二類組的頂尖科系,又會讀書、又有那麼多人跳舞跳到那麼猛,亞洲有哪家大學的 top 科系這麼奇怪的?
又會念書、又會搞這些,那些號稱讀書風氣恐怖的大學,請問華文世界其他大學的學生,有哪些這麼猛?
所以看到大家一直在談別人讀書風氣多恐怖,我認為那是搞錯方向。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只有讀書認真,而且是連讀書以外的事物也厲害到驚人。
讓自己變成一個豐富的人,那才是未來世界最重要的、最有競爭力的人。在台大電機系這十三年,每一年我都看到許多學生都是允文允武,猛到讓我自嘆不如。
尋求這些在讀書以外的多元豐富性,才是在台大唸書的目的。
離開台灣去念大學,如果說是為了找工作、建立人脈、就近觀察市場,我想無可厚非。但我認為,這些事情都是以後花時間在你想要去的地方生活個兩年就可以得到的。
至於大學四年,被來自台灣各地的頂尖怪咖互虐、互相刺激;這是這輩子一旦錯過了,就永遠再得不到的。
唸大學,除了讀書風氣重要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一面。這是學風開放的台灣大學,所能提供給我們一流學生最重要的多元豐富環境。
那些沒來體驗過就一窩蜂跟著風向急著離開台灣唸書的高中生,很難知道我在說什麼,也不會知道他們失去了什麼。
我真的為這些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的高中生感到遺憾。
(歡迎分享)
立人高中科系 在 Winnie老師的科學馬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職vs.高中」
我帶的學生幾乎都是國中升高中體系的較多,但我發現在隨著我出社會工作(過去在IC設計科技大廠工作),以及現今時代的改變,你還在堅持一定要念高中嗎?
過去的觀念,都認為念高中、念大學的人才叫有在念書,因此很多孩子也被灌輸這樣的觀念,當然我以前也不例外,但其實只是我們過去根本沒去了解高職、科大在做什麼
如果你的小孩有以下特質,其實高職或許是更棒的選擇。
1. 小孩在學科裡,很明顯的只表現出某科目特別強,其它科很不喜歡。
2. 小孩對於某種技能已經很有專業能力了。
3. 小孩不是很愛念書,但喜歡動腦及實作,敢勇於嘗試新的事物。
4. 小朋友對於自己未來的方向有70%的確定(ex:電子科,會計科....)
5. 真的念了一年的高中,發現小孩有超過3科的科目被當了,不是不念,而是念不起來。
高職生擁有的好處:
1. 提前學習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也讓自己多了三年去探索自己所想要的。(總比高中被當了好幾科,整天只想著如何過60分好...也沒時間去了解自己想要的)
2. 三年後,您多了科大的選擇,您的競爭對手會幾乎少掉去讀高中那群人,因此你有較好的機會翻盤(ex:對高職來說,台科、北科非常好考,對高中反而難,因標準不一樣)
3. 念了三年,不愛,趕快換科系,而不是像念高中的,念到22歲才發現,我不愛。
4. 高職擁有很多實習的機會,多去跟人接觸,建立人脈。
5. 提早把專業學好,高職其實也可以教到很難的東西,只是你要不要去念。
6. 就算念高職,你還是可以回來考四大研究所(台清交成),這絕對沒問題,我認識很多這樣的人。
7. 競爭對手少很多,這是個你可以去把握好機會,建立好信心的機會和管道(也許,你以前在班上都20名,但到了一個有你擅長發揮的地方,前三名對這些人都不是問題)。
最後!!當然,Winnie老師打這篇不是說,高職一定好,而是,盡量不要用同一把尺衡量所有小孩,『把對的人放在對的環境才能去創造奇蹟』;但不管你念高職還高中唯一不變的是『全力以赴,為自己所選擇的負責任,你才會被別人看的起!』
立人高中科系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該不該離開台灣讀大學?You don't know what you lose】
前言:昨天看到 Joyce 顏擇雅 寫文章談台灣學生離開台灣升學的議題,我對文章的結論有不同的看法。
Joyce 提到:「台灣因應之道,應該是想辦法打造出讀書風氣更佳的大學。過去20年,台灣打造頂尖大學,都只在追求教授論文點數,搶經費,卻沒在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讀書風氣。」
-\-\-\-\-\-\-\-\-\-\-\-\-
我想以這些要離開台灣的學測頂級分學生而言,不管是去香港、新加坡、或是大陸,這些人若在台灣應該有不少是去台大各領域排名在前的科系。
就我對台大這些科系的了解:台大醫學、台大電機、台大法律的學生讀書風氣,學生們是認真地可怕。下面第一個影片(一分鐘短片),就是台大電機系學生在學校期末的時候,晚上十一點到早上九點,學生在學校念書的縮時錄影,每六秒鐘就過了一個小時(播放三十秒的時候是半夜四點)(影片 credit: 周維中)。
誰敢說在台大電機讀書風氣不夠強?台大許多競爭激烈的科系,學生的讀書風氣是超級拼的。
我許多台大電機學生出國去歐美名校(柏克萊、史丹佛、伊利諾、密西根、EPFL...)念博士當大學課程助教的,幾乎每位不例外,都在痛批這些世界名校大學生讀書的風氣、程度,遠遠不如台大電機的大學部學生。至於台大醫學、台大法律,每個學生讀書認真的程度,更是不在話下。所以高中生想離開台灣去讀書這件事情,絕對不是這些高中生以為的台大讀書風氣不夠好。台大有不少科系的讀書風氣也是學生拼到很恐怖。
但你知道嗎,在台大電機教書十三年,讓我覺得他們最恐怖的不只是讀書厲害。台大電機學生比別人強的不是只有唸書強,而是連念書以外的事情也很強!
他們籌辦各式大型活動、舉辦跨校的 MakeNTU 活動、跟他系同學一起去外界籌措資源舉辦亞洲最大的黑客松 HackNTU、在學期間拿到法國攝影大賽的金獎等。每屆學生我們都聚集了超級多的怪咖,相互刺激、相互虐。四年下來,讓許多人都變得更加厲害;大家不是只讀書而已,而是全面性的成長。
我另外列了兩個影片,是我們台大電機學生的作品跟熱舞活動。一定要把那個短片開全螢幕加音效看!五年前,我們的學生就可以用軟體把特效影片做到這種程度!我永遠記得當初我第一次看到這影片時的震撼,看到大學生做出這樣的影片,我下巴都掉到地上了!製作影片的這個人,後來去美國很難申請上的 CMU 大學 CS 念研究所(影片 credit: Ping-Min Lin)
然後看那段熱舞的影片,一個第二類組的頂尖科系,又會讀書、又有那麼多人跳舞跳到那麼猛,亞洲有哪家大學的 top 科系這麼奇怪的?
又會念書、又會搞這些,那些號稱讀書風氣恐怖的大學,請問華文世界其他大學的學生,有哪些這麼猛?
所以看到大家一直在談別人讀書風氣多恐怖,我認為那是搞錯方向。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只有讀書認真,而且是連讀書以外的事物也厲害到驚人。
讓自己變成一個豐富的人,那才是未來世界最重要的、最有競爭力的人。在台大電機系這十三年,每一年我都看到許多學生都是允文允武,猛到讓我自嘆不如。
尋求這些在讀書以外的多元豐富性,才是在台大唸書的目的。
離開台灣去念大學,如果說是為了找工作、建立人脈、就近觀察市場,我想無可厚非。但我認為,這些事情都是以後花時間在你想要去的地方生活個兩年就可以得到的。
至於大學四年,被來自台灣各地的頂尖怪咖互虐、互相刺激;這是這輩子一旦錯過了,就永遠再得不到的。
唸大學,除了讀書風氣重要外,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一面。這是學風開放的台灣大學,所能提供給我們一流學生最重要的多元豐富環境。
那些沒來體驗過就一窩蜂跟著風向急著離開台灣唸書的高中生,很難知道我在說什麼,也不會知道他們失去了什麼。
我真的為這些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麼的高中生感到遺憾。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