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一個很特別的 #公益活動 邀約,是一群長年前往泰國北部當志工老師,幫當地教育資源匱乏的小朋友們上課的團體「樂。斯屬」的募資計畫,希望之前常去泰國/緬甸拍電影的我能協助推廣,讓泰北的小朋友們在疫情期間也能用線上方式受教育。❤️❤️❤️
來信得知「樂。斯屬」團隊每年固定親自造訪泰北,因為當地青年正面臨青年外移、華文學校師資不足等困境。像是《#再見瓦城》一片裡描繪 #蓮青 從一國偷渡至大城市工作的情景,其實仍存在於他們造訪的社區之中。志工老師們說他們就曾碰過一些孩子在十歲的年紀,便帶著弟妹們從緬甸等地來到泰國山區,而許多的孩子為了將來生計很想要學習華文,但目前當地社區的華文教學嚴重師資不足,使得這群孩子難以接受完善的教學。
看到這裡,讓我想到我人生第一次拍攝的電影《#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就是在泰北的大穀地拍攝的,2010左右,比《#冰毒》更早。我飾演因為泰北那兒沒有出路,所以只好從緬甸拐騙10多歲小女孩來泰國從事非法勾當的「另一個女孩」。而我小時候也是這樣被騙到曼谷的.......電影預告(可一瞥泰北樣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4gJt5tELk
泰緬偏鄉地區的小朋友個個都單純靈動全身曬的通紅非常純樸可愛,我很喜歡跟他們一起在鄉野間虛晃一整個下午,因為一些很簡單的原因大家都坐在地上笑成一團,很真,很開心。
由於疫情,今年志工老師們去不了泰北,於是決定將今年的泰北在地創生計畫「泰北孩子說歷險- 文青養成計劃」推至群眾募資平台,期待透過群眾募資讓志工老師們可以錄製線上教學影片,幫助在泰北的小朋友們。💪💪💪
樂。斯屬-泰北文史創生計畫 募資計畫 #請大家協助分享!👉👉👉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6473
#照片為我在2010到2013左右去泰北和緬甸拍攝電影時與當地小朋友的合照 #好懷念 #希望大家都好❤️
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 在 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灼人秘密》--- 沸水滾燙中的餃子,一切不由自主…
https://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27903681
從鄉下奔波到台北,她闖蕩演藝圈的試鏡人生,
像極了那一列直駛而去的台鐵列車與北捷,
在看到盡頭的光明之前,要先穿過暗黑冰冷的隧道,
從神智不清、絕望、心碎、覺醒,到放手找到自由,
一路上下擺動激烈起伏,嚐盡人情冷暖卻只剩無依的徬徨,
彷彿像是她親手下鍋沸騰翻滾中的水餃,掙扎卻不由自主;
面對這一切成名前,難以逃離無數的羞辱、驚恐、掙扎與全力競爭,
成名背後不足為外人道的暗黑秘密,關於親情與異同性愛情的拉扯,
執著、沉溺、膽怯、質疑、放手一搏後,她做了怎樣的抉擇?
又如何面對成名之後,詭譎如夢糾纏不清的心魔呢?
入圍今年第72屆坎城影展「一種注目」競賽單元,台北電影節開幕片的電影《灼人秘密》(Nina Wu),即將在2019年7月19日在台上映,由台灣、緬甸、馬來西亞三方合資製作,《再見瓦城》台籍緬甸裔電影導演趙德胤與女主角吳可熙,繼《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Poor Folk, 2012)之後,第四度攜手合作的新片。
電影《灼人秘密》(Nina Wu),以片中女主角心中不為人知的暗黑卻滾燙的秘密,與英文名字,作為電影中英文片名命名的靈感起源,這次的劇本,更是改編自吳可熙以過往成名前,闖盪演藝圈過程中,拍攝廣告時遭到羞辱的親身經歷為靈感來源,所寫下的劇本,電影娓娓道來一位鄉下女孩拋下故鄉摯愛,北上大城市闖盪為求成名,期間所付出不足以為外人道的辛酸故事,呼應了這兩年全球 ”Me Too”職場權力性騷的風潮。
導演趙德胤以其獨特的藝術美學與運鏡視角,巧妙地融合了驚悚、懸疑、恐怖等元素,讓女主角吳可熙在片中,不由自主地穿梭在職場競爭性騷、家庭親情與異同性愛情之間暗黑情慾的掙扎求生。
灼人秘密
類 型:劇情、驚悚、懸疑、恐怖
國 家:中華民國
IMDb 評分:5.6
台灣上映:2019.07.19
片 長:1時43分
電影分級:普遍級
導 演:《再見瓦城》趙德胤
編 劇:趙德胤與吳可熙
演 員:
吳可熙飾演吳素芬(Nina Wu)
李李仁飾演Nina Wu的經紀人
鄭人碩飾演Nina Wu的經紀人
謝盈萱飾演選角指導
湯志偉飾演製片
施名帥飾演導演
黃尚禾飾演場記
張立昂飾演電影中的演員
宋芸樺飾演純樸小鎮英文老師Kiki
夏于喬飾演試鏡3號
周曉涵飾演試鏡2號
鄭平君飾演吳素芬的父親
王琄飾演吳素芬的母親
王玥飾演吳素芬的阿姨
宋少卿飾演吳素芬的舅舅
游安順飾演塑膠廠的員工
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 在 趙德胤 Midi 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灼人秘密》這部電影…
從拿到劇本到拍完都是戰戰兢兢。
因為害怕。
每個人面對新挑戰時,
總會害怕。
怕失敗,
怕被笑。
畢竟,
《灼人秘密》這樣一個當代前衛充滿戲劇性的題材,
對一個被定義為「專拍緬甸家鄉題材」的年輕導演的我來說,
是一個全然新的嘗試和挑戰…
而且,
拍壞一部電影是多麼容易的事情啊!
但當你全心堅定地去準備這個新挑戰時,
你就不會害怕了。
從小的生命經驗裡,
我一直可以主動選擇的機會不多。
於是,
這些經歷培養我變成了…
「今生做者是」論者。
隨緣…
但我的「隨緣」並不是每天坐著;
等待著最好的機會才行動的意思。
而是遇到「什麼」,
就把「什麼」做到最好。
一直學習:
不卑不亢。
2009 年金馬電影學院結業時,
前輩們鼓勵我們說:
「拍電影需要「面對情感,然後說一個你有感覺熟悉的故事…也可以很簡單的拍法和簡單的器材…拍電影」
於是,
我拿了一台攝影機,
帶了一個製片兼男主角,一個剪接兼聲音兼副導,
加上我共3個人,
回去家鄉拍了我的第一部電影《歸來的人》。
《歸來的人》在釜山競賽首映後的一個月,
我感覺這樣拍電影很有義意,
還可以維持生活。
於是,嚐到了甜頭,
我就想用一樣的方法,
到泰緬邊境拍一部電影。
拍什麼呢?
當時我二哥在曼谷剛買了房子,
我想至少「住」不用錢,
於是,
我馬上邀請了吳可熙
變成4人團隊,
就我對當地實情的了解;
構思了一部黑幫、人蛇、毒品、邊境的《窮人。榴槤。麻藥。偷渡客》
的關於親情與離散的類型電影,
但拍的野馬脫韁。
以上2部電影都入圍了不錯的影展,
被少許人看到。
其中鳳凰衛視找了馬來西亞的導演陳翠梅製片,
陳又找了我,
給了少許的錢去拍一部「原鄉與離散」為命題的短片,
於是,
我才邀了專業錄音周震等二人、攝影師勝翔一人,
共7人小隊再度進入緬甸家鄉拍了…
一部短片叫《安老衣》。
又因眾人生病,
無法即時返台。
一時心焦心亂,
在焦亂中想到命運,
想到這短片區區10多分鐘如何解釋「原鄉與離散」…
一直擔心,拍壞了對不起團隊,
才在團隊復原的幾天裡,盡力想了一些劇情,加拍了場次,
多拍了幾天,
變成《冰毒》。
又因《冰毒》,
小兵立大功,
一時風生水起,
水到渠成,
才有貴人長輩願意投資
才有了百人團隊,
拍了《再見瓦城》。
在宣傳完《再見瓦城》後,
感覺藝術電影跟商業電影在廣義的本質上;
沒有兩樣:
都是說故事,
只是方法技巧不同。
而在宣傳上,更是一樣。
都是產品,都需要被購買,被看到,被討論。
當然_都是累人…
特別是窮藝術電影
我在宣傳的勞累後,
回到家鄉陪伴母親。
遇到好友興洪去當和尚,
又拿起攝影機,
開車一天一夜,
走過荒山遍野,
去到漫無人煙的…
夢境般的村莊…
記錄了《十四顆蘋果》。
十四天期間,
試圖跟各僧人論道說佛,
才發覺世界上無法「出家」。
但後來更察覺…
許多一切都是我庸人自擾,
想太多,做得少
自惹塵埃…。
自此生出主意:
如果此生幸運,
從此拍2種電影:
一種只需一個人、
一台攝影機(手機錄影也行)拍電影。
另一種電影,
會需要一間銀行和一間軍隊才拍得成。
這2種電影都是「電影」,
有的人會覺得前者好,
有的人會喜歡後者。
2018年2月
《十四顆蘋果》在柏林放映後的某夜裡,
收到吳可熙寄來的《灼人秘密》,
看完後無比驚訝:
戲劇、原創、獨特、類型、驚悚、懸疑…
最主要,
那個來自鄉下到台北追夢叫妮娜的女孩,
看著她,想到我。
來台灣二十年了…。
《灼人秘密》無法用我1個人1台攝影機就完成,
但它也不到那種…
需要一間銀行和一支軍隊。
但不是說從此只拍2種電影嗎?
唉…
管它的!
突然驚醒:
自己怎麼會愚蠢地任意去定義電影啊?
_還只拍2種電影呢!
就拍吧。
這麼好的故事!
怎麼能不拍呢。
Midi 於永和
21 Jun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