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到的召見買得到的......又從堅持公司授權變成行政院授權,髮夾豈只三彎而已~ MM編
#蔡英文 #郭台銘 #沈富雄 #陳時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如此人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立青 內容簡介: 台灣人笑貧又笑娼, 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 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這是人造的階級。如此人生,欲哭無淚。 《做工的人》林立青為邊緣勞動者發語,以金石作聲。 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社...
窘態百出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潮迭起,窘態百出的「蔡郭」大戲
6/18早上郭董發出八點聲明的檄文逼宮,永齡基金會劉宥彤生怕大家聽不懂,補一句:「不要,就說!」,總統府不敢怠慢,先由疫情中心表示:總統願見!隨即總統府自己說:下午就見!但最精彩的是在兩次「可以見面」的聲明中間,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告訴國人行政院已授權郭董及台積電購買BNT,至此,劇情大白,下午三方見面及所謂的達成共識就是多餘了。
我從沒見過政府部門的行政效率如此之高,證明蔡總統對郭董的出手如何接招,佈局己久,更證明蔡的身邊並非盡是平庸之輩:
(一)郭出手極猛,完全打亂了蔡英文「採苗」的戲碼,總統不得不借用對付病毒的手段對付郭,由「拒絶」而「圍堵」而「減災」。
(二)用「減災」以求全是不得己的妥協,如拒郭董的BNT,民怨將使政權動搖。
(三)陳時中指揮官自始只是配合演出,但演得很辛苦,由堅持公司授權變成行政院授權郭董,髮夾豈只三彎,鑿痕甚深而不知汗顏,圖的是逼郭罷手,或拖時間讓蔡佈局。
(四)最令人拍案稱奇的是突然冒出一個台積電,中途殺出一個劉德音,其目的無非是要沖淡郭董的份量,賈永婕有例在先,臥榻之旁豈容郭董酣睡?
蔡這一招也許自認高明,由擋住民間捐贈到力促其成,老百姓不是傻瓜,看在眼裡豈只是手法拙劣而已,倒是老美嚇出一身汗,250萬劑的莫德納即刻從天而降,還順便罵老共兩聲!
窘態百出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窘態百出的民進黨,狡辯甩鍋超一流,除了全黨否認缺電之外,還能反守為攻,將矛頭指向藻礁公投發起團體,如王浩宇;或是製造南北矛盾,嗆北部三接建設受阻,讓南部人「用肺發電」,如張景森。將停電之責,全數甩到三接受阻,表面上看起來像是轉向公投戰場,實際上卻也暴露這次停電就是缺電的真相。然而,誰說選項只有天然氣火力發電?核電不是電?而設使今年公投過關,民進黨又擺爛拒絕重啟核四,電從那裡來?>
疫情爆炸,5月14日確診數180人創紀錄,雙北防疫立刻升到第三級,台北萬華成為重災區。只不過前一天,全台大停電,執政黨雖四處維穩,將矛頭指向電網與人為疏失,而非缺電,但按照經濟部與台電的說法,其實就是缺電。
在輿論壓力下,台電承認10.01%的備轉容量率只是預測値,換言之,臨時出現電力缺口時,並沒有10.01%的備用電力及時填空。
大停電的7大因素中,有3項是再生能源供電不足,可見不穩定的再生能源,不應列為備用電力的選項。
現在眼下最急迫的問題,不是擁核或反核,而是如果不幸封城,在炎炎酷暑中,又發生大停電怎麼辦?政府應對最壞情況提出方案,即便再次出現大停電,也保證封城區域不缺電。
旱象未解,停電陰霾與疫情爆炸,連中三槍,而且還缺疫苗,台灣禁不起執政黨人前空喊團結,人後計算政治得失,並發動網軍霸凌所有建設性批評。
想想在盛夏季節若封城又停電。將會是什麼慘況……
海納百川》如果封城還停電,而盛夏在即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515003889-262110
窘態百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如此人生」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林立青
內容簡介:
台灣人笑貧又笑娼,
笑貧就可以不去面對社會不公,
笑娼就可以無視於結構壓迫。
這是人造的階級。如此人生,欲哭無淚。
《做工的人》林立青為邊緣勞動者發語,以金石作聲。
八大女孩、酒促小姐、夜間工人、失業廠員……,社會暗角的笑、淚與傷,以及被視而不見的一切,說出來哀傷,卻真實存在。
女孩穿著墊出乳溝、短裙搭超高跟鞋的酒促制服,迎向一整桌男客,人身安全只能靠老天保佑,因為醉翁當然意不在酒,更沒人在乎深夜裡,她因腳底板抽筋的啜泣。
「好手好腳就能做工!」中年失業者帶著誤解轉行,卻因專業掛零、體力太弱,在工地窘態百出,受盡奚落,但工廠一夕關門,成為「很棒的工人」是他們最後的出路……
清潔婦每年都得乖乖簽下自願離職單,才能繼續被雇用,那一年,她拒絕簽名,公司竟讓另一個同事「合法」代簽而解雇了她。基層勞動者,真的就只能認命嗎?
社會把他們擠壓至最邊緣,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然後指責他們不夠努力。
「八大女孩」認真工作卻不受尊重,大眾一方面喜愛消費女性的青春肉體,撇過頭又輕視以此為生的人。夜間鋪路工以毒癮換取溫飽的可能,然而當工作沒了,徒留傷悲難戒。工地師傅流行傳長輩圖刷存在感,只為告訴大家「我還在」,不讓生活把自己遺棄。
階級乃人造。沒有任何人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境遇背負原罪。林立青真誠、平實地道出他們的故事,但這些當然不只是故事。
本書特色:
◎《做工的人》讓社會第一次聽見工地圍籬內的聲音,不卑不亢,不掙同情,觸發大眾抛開長久的偏見,學習平視地去理解。
《如此人生》則將視野移往幽微角落,「市場養大的孩子」林立青寫下邊緣勞動者受大社會的正當性所擠壓,相較之下擁有的資源極少,他們認命地承接輕視,或者他們不甘示弱地拚搏──儘管他們長久以來被視而不見。
◎林立青說:「當細節愈多時,人們愈能理解『另一個世界』的人在做什麼,也愈能夠彼此理解,進而同理對方。」所以這些故事,他要繼續說下去:
*身為邊緣勞動者,能有的選擇真的不多,能預支就預支吧,有啥能做就做吧,人生無奈,但活著總還有些希望。
*現實的歧視赤裸而明顯,社會在塑造女性的美德樣貌時,對於無力選擇的人也是一種壓迫。她們只能讓自己堅強。
*社會是殘酷的,無論對於年長或年幼者,這社會給予弱勢者的機會愈來愈少。掌握資源的人所做的永遠是把資源掌握得更牢。
*「學歷並不是唯一能讓你被看見並且認證的管道,更重要的是你的應對、能力和經驗。」這麼說著,我卻有點心虛,因為我很清楚,社會上大多數人並不理解這樣的說法。
*任何人都是靠著自己的天賦能力,或外貌、身材,或者體力、耐力,又或是聰明才智、口才、觀察力等,在社會上謀生,只是由於大眾接觸的深淺、社會對於不同職業的保障與關注,而有不同差異。自身的長處,又為什麼不能作為謀生與改善生活的方式?
作者簡介:林立青
本名林亞靖,1985年生,畢業於東南科技大學進修部土木工程系。
是景美市場養大的孩子,如同台灣人的生產履歷般,照著考出來的分數選擇學校,照著這樣的模式一路讀完了私立科大。畢業後拿著文憑進了工地,擔任監工十餘年,既是第一線管理者,也周旋於業主、雇主、公部門等各路牛鬼蛇神之間,接受了社會不公,相信法律、制度和習慣都會造成現實社會的壓迫。
由於發現「大多數的人真的不懂工地」,於是決定「寫到別人懂」,相信深刻的描述可以引人同理,進而減少誤解和歧視。
著有《做工的人》,這是第一本由現場視角為工地師傅的尊嚴發聲之作,甫出版便登上各大暢銷排行榜,引發各界熱切討論與持續關注,榮獲2017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2017Openbook好書獎「美好生活書」,以及2017誠品書店閱讀職人大賞「最想賣」、「年度最期待在地作家」。並售出簡體中文版,為新浪好書榜、中華讀書報好書榜等暢銷好書。
他會寫作的原因只是想找回真實,因為多次祈求仍不可得一個不需說謊的人生後,唯有文字是最好的卸妝品:將平日堆疊在自己和周遭人的謊言、謠言一句句抹去,留下一個完整如初,卻又無法訴說感受的現實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