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今早神父父打來一通電話,問神父莫德那有第二劑了,什麼時候可以幫他預約.
.
另一方面,看到某政論節目還在吵莫德那怎麼可以混打高端,第二劑在哪,實在是恍如置身在平行世界.
.
我覺得某政論節目最好搞清楚自己的議題走向,到底是反對莫德那混打高端,還是反對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如果是後者,那基本上就是在反科學.
.
國外進行混打實驗,無論是az混打bnt,或是bnt混打莫德那,或者先打莫德那然後混打az,這都是足夠幫助科學家了解疫苗的效能,不是說莫德那混打az,沒有這個需求,就沒有實驗的必要,只要實驗az混打莫德那就好了,或是你做了這個實驗,就是在鼓吹要打莫德那的人混打az,或者是實驗結果還沒出來,無論結果如何,一律不允許莫德那混打az,因為我們不想,因為az看起來是廉價的,這個實驗是在冒犯我們的感情,而不是看她的結果,中和抗體效價如何.
.
這個世界不是繞著莫粉,堅持非打莫德那不可的人旋轉的,或者是所謂深藍族群而旋轉,如果貴節目是為這些人服務,我建議最好做個加註,本節目在世界各國普遍缺乏疫苗的時候,以堅持非莫德那不打的人為優先,無論外在環境條件是如何,疫情是否嚴重,人們是否有足夠的保護力,曝露在風險之中,政府都有義務在短時間內去滿足每個挑選疫苗的人的慾望,不只要疫苗,而是要在特定時間內,提供大量、足夠、特定品牌的疫苗,不管疫苗廠商是否出現問題,他們能否供貨,不管是不是莫德那疫苗在日本出現鐵鏽,而需要重新審查,一律限時、大量,把疫苗端到我面前,像是在吃大餐.
.
這種節目的心態,簡單來說,就是傲客的心態.
.
無論是否要莫德那混打高端,進行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都是有必要的,這就是為什麼國外也會有人進行莫德那混打az的實驗,這是一個對照組,如果az混打莫德那,可以提高相當大的保護力,那麼,作為一個科學家,你就會去實驗莫德那混打az的情況又是如何.
.
而如果你有一支次蛋白單位的疫苗,而別人沒有,你不拿來進行相關實驗,那才奇怪,這不但是科學家的探究心,也是研發疫苗必然的過程,以先前四叉貓去驗抗體作為例子,許多人藉機說什麼驗出來的抗體低,高端第一劑等於沒用,這就挺白癡的,事實上,bnt第一劑也是如此,而國內驗中和抗體的機構只有一家,然後他們的實驗室人人搶著排隊去檢驗疫苗的各種可能性,一般人去診所驗抗體,每個人驗出來的抗體都是不同的,並無準確性,而實際上,所有疫苗大多數是以打兩劑以後的抗體為預設目標,所設計的實驗也多是如此.所謂「第一劑就有保護力」,也是科學家後來藉由其他實驗和觀察,得到的附加結果,是「多出來的」發現,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人「走在最前面」,各疫苗第一劑的保護力是多少,基本上沒有人知道.
.
可以這樣說嗎?因為你是某某疫苗,所以你沒有資格,你不能也不允許做第一劑保護力的研究和實驗?
.
換言之,如果你想知道某某疫苗混打某某疫苗是無用的,也依然需要實驗,沒有實驗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不會有可能性,任何國家有經濟實力或研發疫苗的能力,都會「走在世界前面」,因為走在前面,才看得遠,才能看到各種可能性.
.
現在的情況是,有些人壓根兒就不把台灣當成是國家,例如柯文哲,美國的次單位蛋白疫苗還沒上市,台灣怎麼可能呢?台灣不可能成功,所以台灣的疫苗連過eua都不行,也沒有研發的必要了;同理,台灣怎麼可能走在世界前面呢?你沒有那個資格,所以,各個國家再尋常也不過的混打實驗,就台灣沒資格做,你一做,就是要逼我們莫粉混打高端.
.
像這種基於對特定疫苗的偏見,所產生的不理性,我想只有台灣才會有,而且專門針對自己的國產疫苗,這也是長期以來操著「捧中貶台」的中華民國人的不正常心態,所造成的.
.
是一種傲慢,也是一種偏見.
.
我要你憑空生出一堆疫苗,來滿足我,然後將自己土生土長的疫苗,又給打壓殆盡,誠如同當初中華民國把台灣當成殖民地一樣,我不需要你預防天花的技術,也不允許你醫界的菁英人才存在,我只要不斷的剝削你,提供我們反攻大陸的資源就好了.
.
做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是否等同於要逼人民混打高端?可以想見,這是不相干的謬誤,凡做個實驗就是要想像政治上結果就是如何,照這種民粹的想法,任何實驗都沒有進行的必要,任由中國來的病毒進行肆虐,而人們只能被動的等待其他國家現成的結果就好,這種蠹蟲似的想法,正是在妨礙人們得到拯救的元兇.
.
若政府為了這種民粹,強迫民間的機構禁止實驗,這才是為反對而反對,反對到把自己的腦給撥下來生吃一樣,光無腦都不足以形容之,因為害怕被逼迫,所以乾脆逼迫其他人,不能試圖進行任何讓人命獲得拯救的行動,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被害妄想,一邊指控獨裁一邊進行獨裁者的行為.
.
所以我說,該節目要紮稻草人來打,也要有個限度,疫苗都已經進來了,還打個不停,只能說,該節目像中天電視台一樣,是專門愚弄民眾的智商.
.
莫德那混打高端的實驗,有兩個好處,若能證明莫德那混打高端,有不錯的中和抗體,甚至等同於其他疫苗混打的結果,那麼,這就代表高端至少有一定的保護力,而非像是其他人所想的那樣,一點保護效果都沒有.
.
即使台灣不開放高端混打,其他國家也會對高端產生更大的興趣,若疫苗外銷到其他國家,在國外多數打了一劑的情況下,國外的人們也會試著用高端來進行混打用途,賦予高端更多的可能性,別忘了,次單位蛋白是相對安全的疫苗.
.
該節目荒謬的地方在於,黑完了高端混打以後,後續接著便聊起台北市的健康通行證,疫苗沒打兩劑就標註紅色,打兩劑疫苗就綠色,例如你憑這個綠燈,就能重新參加老人共餐.
.
這種更具有爭議的東西,侵犯市民隱私和自由的政策,節目下標居然是「出招!北市健康通行證,辨識接種完整度」、「超前中央!」,由國民黨的台北市議員進行推銷,說什麼中央同意的話,將來各縣市可能會比照辦理.
.
這種像是中共獨裁制度下的東西,你不會去懷疑是否有侵害人權,導致沒打疫苗的人,生活自由受到剝奪,反而去懷疑正常的疫苗實驗,是在逼迫人民施打高端.對這種不正常的政策,像是在推銷什麼偉大領袖的德政那樣自然,完全的接受,而不會有任何不良的想像,對於正常的民間實驗,就產生各種奇怪的聯想,這種雙重標準,實在令人無言.
.
前天,台民黨議員高虹安才在該節目夸夸其談,標題為「7月9日打莫德那族群等無第二劑,最快10月底有望混打高端?」,主持人問,「今天陳時中部長講說,對,現在專家已經在研議,很可能就是莫德那混打高端,像這樣的打法,你覺得一般打莫德那的民眾會怎樣?」,高虹安回答「....他們說,沒關係,你們有福了,打不到第二劑的,第二劑的可以混打高端,我們辦公室收到滿多的陳情,現在疫苗是患寡又患不均,患不均的時候大家就會去比較,為什麼第二類的疫苗可以第二劑比較快打到」,接著用輕佻的態度說,「今天陳時中又講了一個名言,不是他們比較先打到,只是他們打得比較早,但是打比較早也是指揮中心做的決策,在這個情況下,打了第一劑沒第二劑的民眾他們心裡會覺得難過,不是長幼有序嗎?為什麼第二劑不讓他們優先施打」、「莫德那是mrna疫苗,當時選擇打第一劑莫德那的人,他有很大的比例是對於其他疫苗『稍微』有點擔心,如果第二劑給他打高端,他可能以後罵你就是說,你就是挑疫苗,我不是沒給你疫苗,我疫苗都夠...我覺得民進黨政府也不能夠用一種好像是說疫苗都足夠,都是國人挑,我覺得不能用這樣的方式一直好像在打壓他們的選擇.」
.
我覺得這種假議題,可以不斷延伸/擴展,然後到達指控政敵在打壓人民的選擇,實在是滑坡謬誤與稻草人謬誤最佳的示範,特別是主持人與台民黨立委一唱一和,把不存在的事情說的跟真的一樣.
.
陳時中說的是「歡迎更多本土資料,並重申結果出爐後,都會由專家討論,再決定施打方式.」,而今天,108萬劑莫德那從美國運送而來,就算算上非莫德那不打的四百萬人,這些非必要的需求,這個數字已經滿足了四分之一人,並非杯水車薪,而10月底,不是混打高端,而是有4百多萬莫德那會繼續送抵台灣.
.
由此可知,從上面看的一連串莫德那混打高端的討論,幾乎都是建立在虛假的前提之上,居然,可以討論這麼久.莫德那開放登記,今年7月9日前已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75歲以上的長者,可接種第二劑莫德那,就不存在什麼「7月9日打莫德那族群等無第二劑」的問題,更遑論10月叫他們去打高端,這用常識來想,即使高端混打實驗成功,也不可能會在10月馬上開打.
.
神父認為,作為一個政論節目,一個主持人,乃至於一個不分區的在野黨立委,真的不要再藉由疫苗炒作人民的恐慌,購買疫苗讓民眾施打,是一個嚴肅的國家防疫政策,他是有時序性的,在各國缺乏疫苗,疫苗廠開始出現良率問題的情況下,進來的,跟實際買的,是兩回事;買到的,就會進,不是像叫熊貓外送,今天買明天就到,每個國家都是有貨,才會分批,一批一批到送達目的地,今天到一些,明天到一些,這個月不能來,下個月就會進來,各國都是如此,人民耐心等待,政府努力催貨,遲早都會來的.而不是一群偽裝成知識份子的極端人士,把少數人的幻想當成多數人的普遍認知,把個人背離常識的認知,當作是一種事實來談,鑽時間的縫隙,這一秒沒看到疫苗,下一秒就在哭喊人民等不到疫苗,今天沒來,今天就炒作,然後明天就被打臉,被打臉了還不道歉,繼續羅織不存在的故事,國家疫苗政策不是這樣搞的,彷彿你沒有辦法馬上把所有疫苗都擺到我面前,堆積如山,我就可以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訴諸恐懼,要所有人接受自己錯誤的信念當作唯一的選擇,詛咒人們已經退無可退,只能跟從自己一起哭嚎,把日常變成災難,摧毀人們的信心,相信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
.
當前線的人忙著救火,尋找水源的時候,後頭的人卻不斷地添柴火,燒房子來取暖,say,「因為大家心中都結凍了,人們感到寒冷阿,為什麼你都感覺不到」.
.
無知,不是一種力量,而是一種罪.
.
明明是無知的,卻假裝自己有知,前來妖惑眾人,只能說,是罪上加罪.
.
醒醒吧,不要在文明國家之中,當一個落後粗鄙的反對者,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要求別人也像他們那樣無知的活著,不只可悲,而且可惡,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矯正中華巨嬰】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阮慕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口斷崖下的台灣房地產會崩嗎?看日本稻草人村的例子...
稻草人 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正確答案
想了一晚,還是正經的說一說吧。
反正面書專頁是我的,fb仍給我說的時候,就說多一點真話。
這次不用付費。
面對自稱做傳媒人的hater的那種企圖上綱上線的反應,我本來應該習慣。那是ccp在文革時的慣常操作,他們很了解,亦很會。
被生安白造,安插罪名,塞字入我口,企圖引蛇出洞然後再報國安,也不是今天第一天發生的事,我對這種YC的齷齪操作很了解。
我應該都要接受和習慣這類人的質素大抵就是這樣子,所以他們只可以依靠建構稻草人維持自己群體的向心力,從而企圖去引證自己「沒有做錯」。
為了星期天節目的準備,重讀了一本由 次文化堂 Subculture 出版的一本小書。
只是貼了幾頁上來,就招來卑賤者一句向民主大報「#打落水狗」的罪名。
乖乖不得了,這種人渣不大大力去打,他們就可以把故事發大發大再發大。
那本書,是2000年代出版的。是新聞系學生都「必讀」的小書。至於內容是什麼,星期日晚9至11再說。
我相信,除了悲鳴,應該還要有其他聲音。哭喪我會,rip很易打,人身攻擊我可以示範。朋友在ig說,任何人在他面前,如他5分鐘都可以人身攻擊到他喊。我絕對知道這些操作,為的是什麼,也有什麼效果。
只是,悲鳴、哭喪、rip、自high,都只是副線任務。如何可以令自己活得更好,才是真正的課題。而那個「自己」,是你的。人生是你的,你要一個你沒有遇過見過的KOL或是你從不知道誰是版主的telegram group leader 教你做什麼,你會不會是出了什麼問題?
cheap cheap 正能量不需要我販賣,我從2005年寫專欄到今天我都說我不會「baby talk」大家。大家都是成人了,對嗎?運動初期,2019年的時候我說過,「大家是時候長大」。有讀者(資深的,長期有send message的)都說我這一句「很煩」。人長大不長大,不是我話事的。那時候,當頭棒喝。對的,不是我話事的。他們拒絕長大,他們需要餵食答案,他們需要marking scheme,他們需要教授在課堂第一課就對他們說「你做1/2/3/4/5就可以攞A」你就是好教授。
人生,根本沒有正確答案。你的答案對你是對,但對我而言可以是錯。為什麼我要提供一個所有人都適用的答案,然後看著有些答案擺明是錯,從常識看都知道是錯,我說出來就要被冠上「為什麼你總是屌人唔啱唔提供答案咁廢」?
那我舉一個例子:有些香港人在一些緬甸新聞群組用廣東話寫「反抗啦,唔反抗就一定會死」。好有道理對不?說說當然容易,沒有成本,又不用自己死,說出來又動聽,當然可以說。
有沒有試過換位思考,想想如果句說話由自己做,你做得來嗎?
怎樣做才是正確答案?
強身健體,活好自己,多讀點書,保留記性,珍惜所有待自己好的人,緊記誰待過自己壞。
我在這樣做。腹肌大家見到。書是多讀了。記性我好得被稱為怨婦。我待我的朋友好,大家看到。當所有人叫我不要跟誰玩的時候,我不離不棄,因為那是朋友。朋友,就當你一世朋友。
我不會說「世界」對我不公平這種drama queen 的說話(雖然很適合我的人設)。意外地,我理性得我自己都覺得可怕。網路的人很多都對我很好。那些haters,是業,是我的命。在這個時代,我的性格結構成份一定會令我好好面對這些事。
那就面對好了。
總之,我就在活好自己。而你不同意,認為那些「活好自己」=阿媽係女人,而YC若認為,任何政評人不能提供一個明天就令政權倒台(而同時不需要任何人付出任何代價)的答案,而同時又不能提供可以給你自high(或稱政治打J)的素材,都是廢。那你就當他廢,不要再給他時間就好。若然你的時間有意義,而珍貴。
過去二十年,香港人若可以珍惜一點、大方一點:珍惜多一點他們的時間。珍惜多一點敢對他們說真話的人。不隨便使用自己的同情心或同理心。對自己支持的事,喜歡的事,大方一點使用時間及金錢,可能世界,已經不一樣。
圖:https://www.facebook.com/DrKKwongChem/posts/10158305498707158/
稻草人 例子 在 馬度芸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到底該當全職媽媽,還是先自我實現?
#我把重心放在顧好小孩上,為何另一半不幫忙還抱怨?
最近接了幾場剛好都是跟親子教養有關的演講,想起自己的生涯轉折也一直都在成人和孩子的世界間擺盪。
曾當過管理雜誌總編輯,但之後卻去了繪本搖籃的格林出版社;曾經在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當說故事老師,也曾動念要繼續讀兒童相關研究所,結果最後卻讀了輔導諮商所,還主修成人關係。
上帝總有祂的安排吧!直等到在成人關係領域浸淫十年的我已經成熟,又要我回過頭來關注青少年教養議題,也是剛剛好的機緣巧合,是一個家庭發展中依序會面對到的議題。
比如說,我就常碰到在母親腳色中掙扎著到底該當全職媽媽,還是先照顧自己的自我實現?或是我把重心放在顧好小孩上,為何另一半不幫忙還抱怨?等等例子,在這樣的思路下創作了以下的文章(同步刊登於毛毛蟲兒童哲學雙月刊)
#掙扎太久了!
孩子是幾歲學會「掙扎」這個詞的?
爸媽問我的時候其實難掩擔心著急,因為不到兩歲的孩子竟然會說出掙扎這兩個字,詢問其他同齡孩子的家長,都說自家小孩沒提過這樣的詞。
到底要再賴皮睡一下,還是要乖乖配合爸媽上班來不及而快快把眼睛睜開?是不是要對這個推滿笑意的水果攤老娘笑,還是轉過頭去裝睡覺?要選紅色小熊軟糖還是綠色的?
不會吧!這位媽媽心裡想,孩子該不會想那麼多吧!他的世界真有那麼多掙扎的事情嗎?
「掙扎太久了!」小孩好像是這麼說的
沒聽錯嗎?
是孩子戳破了她的掙扎!要不要去工作?然後把孩子送進幼幼班,一直是她煩惱的題目。
她真的覺得自己作為母親的開心,在這幾年全職媽媽的腳色中已經磨損許多;她真的很愛孩子,但是她的自我,彷彿是一隻自由的稻草人,在躲迷藏遊戲中一直被指定當鬼,然後所有人都一溜煙跑走,她拼命地找,卻找不到一個人,因為大家早就跑遠了,根本沒有真的躲起來。
稻草人被騙太久了,終於有一天不想玩了。而她這個設計騙局的人,好像再也無法騙下去,單單以一個「小孩需要我」的理由已經無法說服自我繼續壓抑。
但是每天新聞都有報導說老師或是保母如何欺負孩子,愈聽愈可怕,讓她好生掙扎,要再咬牙撐三年犧牲奉獻,還是早早送幼幼班賭一把?稻草人和自己年幼的孩子擺在天平的兩端,這該如何選擇呢?每一端都有親朋好友支持也都理由充分,這幾周來,竟掙扎到茶不思飯不想,連追劇、拖地也都沒了動力。
那天聽了孩子的那句話,除了驚訝外,其實也突然鬆了一口氣,她可以做決定了。
於是她決定真的要重回職場了,跟孩子說「媽媽若是去上班了,送你去幼稚園,跟很多小朋友玩好不好?」「好!」孩子大聲地回答。
她突然福至心靈地以同樣的開心表情再問一次,「若是媽媽不去上班,每天在家陪你玩好不好?」「好!」孩子同樣大聲地回答。
原來,孩子都能接受,只要媽媽開心。
原來,是孩子聽的有聲故事有一段提到掙扎,他聽久了就學起來了。到底是什麼劇情中有提到,她也不記得了。
孩子其實對掙扎兩個字並不懂,但是對媽媽的情緒卻有很大的相連反應,這一陣子媽媽因為痛苦掙扎,笑容少了,而孩子感受到了。
原來,真的是掙扎太久了。
媽媽的笑容恢復了。
看著媽媽的孩子的臉,彷彿鏡子般地也反應出了笑容。#
(原文刊於毛毛蟲兒童哲學雙月刊)
……以上這篇文章不代表標準答案,「以一個故事來回答一個問題」,這是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楊茂秀老師教我的。至於這個故事你喜不喜歡或是適不適用,我就無從得知了。
#1/19從家庭關係談父母學 /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兒童哲學師資培育】課程/台北
#1/24 【孩子,別被挫折打敗!】系列
(一) 在哪裡跌倒,換個方法爬起來!/中華祈禱院JC營(親師組課程)/苗栗
#1/24 【孩子,別被挫折打敗!】系列
(二) 不多不少剛剛好的自信心 /中華祈禱院JC營(親師組課程)/苗栗
稻草人 例子 在 阮慕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口斷崖下的台灣房地產會崩嗎?看日本稻草人村的例子
稻草人 例子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曼德拉效應 (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2YjoVome60
2018年我出了一條有關曼德拉效應的影片. 當中有全球最知名的曼德拉事件也有關華人地區的相關事件.
‘曼德拉效應’ 現象來自南非總統曼德拉曾有多人指出在80年代已經過身了. 但實際記錄中, 曼德拉過身的年份卻是2013年. 這個大差距導致多人發現其實記錄與自己記憶中不同的覺種例子.
現在就多講5個最新的曼徳拉效應.
-Wizard of oz (綠野仙蹤)
Wizard of Oz這個童話故事常常被陰謀論家指有多處有暗號, 是有關政府洗腦行動的. 寫原著的L Frank Baum有指是神秘組織會員. 所以他曼德拉效應的個案也不少. 之前曼德拉效應發現電影裡面稻草人的手上多了一支手槍. 最新的發現是女主角Dorothy的下半身. Dorothy的鞋子是故事中一個重要原素. 卻有指多了一個絲帶. 多名曾萬聖節扮演過Dorothy的美國網民對此事表示Dorothy造型一向都是紅鞋白襪子. 絲帶部分確實是新加的. 那更加恐怖就是白襪子的部分也有所改變. 我作為一個不熟識‘綠野仙蹤’ 的人也知道卡通, 電影所有形象中Dorothy也是紅鞋白襪子. 但如果看看她現在的造型. 是藍色襪子. 紅色鞋藍色襪子根本就是一個不自然的搭配. 整個感覺都有一種說不出口, 是‘錯’ 的感覺.
-Vendetta面具
Vendetta面具從歷史上和電影上都是一個可識別到的標誌. 近年最常見是用來做黑客或反政府的一些象徵. 但如果我跟你講, 這個黑白嚴密象徵的面具變成有紅唇腮紅(face blush)的樣子, 你會不會覺得是一個笑話啊? 但真的是. 由電影中的片段到wikipedia官方照片. 這莊重叛逆的象徵變成化了妝的哥哥. 如果有人擁有真實的vendetta面具可以拿出來作一個比較.
-失去的Pokémon曼德拉
寶可夢從來都傳出很多不同的曼德拉效應. 皮卡超的尾巴, 不同寶可夢的英文名字等等. 但最新的一個曼德拉效應算是這麼多個之中最複雜的一個.
話說2010年7月一個名4chan的寶可夢討論區出現了這將照片. 是一名網友畫了一個名Tentaquil的寶可夢. Tentaquil的型像像一隻藍色青蛙. 身上也有黃色的圖案.
但最離奇的是...這不是一個存在的寶可夢. 從來都不是. 那這位網友是完全從幻想中畫Tentaquil出來的嗎? 原本大家也以為是這樣. 而因為Tentaquil粗糙的畫功他被當笑話在網上不同討論區瘋傳.
直到一部1997年寶可夢遊戲被重新發行出來後, Tentaquil的故事才會由笑話變成奇案.
大家要知道, 一部電子遊戲由程式設計到發行需要經過不同的階段. 寶可夢1997年出了金色版和銀色版的試驗版本. 雖然最後該遊戲到了1999年才推出, 但97年在一個名Spaceworld的電子遊戲活動中初期版本給玩過. 而有機會玩過這些版本的人士只有聊聊數人.但要講到2018年這個曼德拉效應才正式出現. 因爲2018年Nintendo公司決定將1997年在spaceworld呈現的寶可夢金銀版本上載到互聯網. 當中有一些從沒有正式推出過的寶可夢也能在?面找到. 其中一隻寶可夢, 藍色青蛙, 身上有黃色圖案. 完全是Tentaquil. 為什麼當天那一位討論區的網友能知道Tentaquil的存在呢? 唯一邏輯的推論是這位美國的網曾在1997年試玩過寶可夢金銀的初期版本然後等到十幾年後把這個從未面世過的寶可夢非常差的方法畫下來上載到討論區. 或者他是當年其中一位創造寶可夢的一位工程師. 或者真的是集體意念. 將一個網友的創作能穿越時空, 到了1997年. 把Tentaquil實在的變成真.
-Svalbard 消失的國家
有指地球上有195個國家. 可能一般人未能夠每195國家全部也能説得出. 但熟悉地理的人一定可以. 近年在北冰洋(Arctic Ocean) 出現了一個很多人說從未見過的國家: 叫Svalbard. 大約23,561平方英里的Svalbard在多個地理書?面也有說從12世紀已經存在並有悠久的歷史.
稻草人 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1/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4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想要跟你分享,一個邏輯上的謬誤。
在談這個「謬誤」是什麼之前,還是要先跟你說明一下,如果你聽到我的聲音,跟以往的不太一樣,有一點怪怪的話,那麼是因為我在錄音的這個時候,我的舌頭破了兩個洞。
可能是因為最近天氣太熱、火氣大,所以呢,還來不及我痊癒的狀況底下,存檔就用完了,所以我要快一點錄「一天聽一點」跟你分享,還希望你能夠包容跟見諒。
那回到我今天要跟你談的,這個思維上的謬誤,這個謬誤叫做「稻草人謬誤」。在這個時機談這個現象很有趣,因為台灣快要選舉了,如果你現在有這個概念的話。
每當你聽到這些候選人,或者電視上的名嘴,在高談闊論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到底有哪些候選人,或者是有哪些名嘴,在操弄我們認知,並用「稻草人謬誤」這個方法。
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稻草人謬誤」喔,就是呢,我們把對手提出來的事實跟主張,用自己憑空捏造、用自己憑空創造出來,也就是用自己扎出來的一個稻草人,變成是一個比較容易打敗的論述取代掉。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他「調包」了你的問題。舉個例子喔,如果你和某個人跟爭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家都可以「養雞」,當成是寵物。
因為你自己認為,雞是一個很可怕生物,源頭來自於你在小時候,曾經在動物園裡面,被可愛動物區裡面的一隻雞,咬了一口。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你心裡就很討厭雞這個動物。
於是呢,你可能會極力的主張,你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沒有多久,他們就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會帶他們去上班,他們和家人的合照,會出現在聖誕卡片裡面,在那樣的世界裡,家禽產業會變成什麼樣的光景呢?
沒有人想吃可以當寵物的東西,我不會想要活在那樣的世界裡,你會想嗎?所以,我們不應該允許,讓大家把雞當成是寵物。乍聽之下喔,這一段論述好像是對的。
可是呢,當你細細的一想的話,你會發現,這樣的論述它本身有多麼的荒謬。比如說,如果我們讓大家在後院裡養雞,請問一下,是所有的人都會在後院裡養雞嗎?
當貓跟狗成了大家的寵物之後,也不是每個人都會養貓,更不是每個人都會養狗,所以你會發現,剛剛那一段論述,它一切能夠確立的前提,是來自於「所有人」都在後院裡養雞。
那更不要說,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後院了,如果按照這個邏輯推導,它的前提不成立、不存在的話,那麼後面所說的會出現在大街上、地鐵裡,最後大家還會帶牠們上班,是不是一連串的都不成立。
只是當我們順順的聽過去的時候,我們可能不會發現,這在「前提」上面就已經不合理,於是好像聽到一段,聽起來似乎有道理的論述,我們就很有可能被說服了。
請問一下,這時候你想想,這樣的現象,像不像政治人物的宣稱,或者是電視上那些名嘴,他們經常使用的技巧呢?
所以,如果回到「稻草人謬誤」這樣的論述,就是把原本要討論,是否應該要允許大眾,把雞當成是寵物這個議題,調包成如果大家都會在後院裡養雞。
當你仔細想了一圈之後,你就會發現,原本你所在乎的,或者是原本那個問題的本質,徹徹底底的被調包了,這樣的狀況在我們生活當中,也經常出現。
比如說中秋節快到了,你可能跟你的老婆,或者是跟你的老公討論,今年中秋節這麼辛苦,是不是今年就不要回家了?這時候你的伴侶,可能會很生氣的罵你,說「你怎麼都不關心我的家人」。
於是你有沒有發現,你們原本只是在討論中秋節,因為很多的主客觀因素,是不是今年先不要回家,甚至於可以中秋前回家,也可以中秋後回家。
然而你的伴侶,卻把它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請問一下,在情緒等級上,當它已經被調包成「你都不關心我的家人」的時候,這個情緒等級,是不會朝更負面、更重,或更難處理的方向,去做推進呢?
就像我們在討論一些公共政策的時候,你會發現正反兩邊在辯論的時候,很經常的會用「稻草人謬誤」來框定對方、來調包問題,而通常那些說法,都是用一些「極端性」的敘述,用一種「一概而論」的想法。
你想想看,就以剛剛所說的,我們只是在討論,今年的中秋要不要回家?而且就算要回家,不等於「有關心」彼此的家人;但是就算不回家,也不等於就「不關心」彼此的家人,不是嗎?
可是當這樣的邏輯被掛鈎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很多情緒會越來越大,然而討論的空間,卻越來越小。公共政策也是如此啊,就像以台灣的能源政策一樣。
不管你是「擁核」,還是覺得要「廢核」,我相信對擁抱核能的人,他們的概念跟角度,也不是覺得台灣長此以往,就只有這個能源;但是贊同廢核的人,也不必然全然就認為,核能不能成為一個,階段性任務的必然存在。
可是很遺憾的一點,台灣似乎在這樣的公共政策的討論,立場互異的雙方,似乎彼此都在為彼此「扎稻草人」,沒有人真正的回到問題的本質來討論。
那麼如果回到,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裡面,你在面對自己生活當中,那些真實存在的議題的時候,你可能就要很小心,不管你是被別人「扎稻草人」,還是你扎了別人「稻草人」。
簡單來說,凡事回到事實。而不要用「極端敘述」,或者是「一概而論」的說法,所以當你下次覺得你被伴侶冷落的時候,請你不要跟他說你:「都不關心我!」
你可以說:「最近這一個禮拜,你回家的時候,似乎都沒有好好的陪陪我,讓我覺得很寂寞。」聽聽看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願意的話,要把它真實的還原出來,的確它比較需要花點力氣說清楚,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好好的經營這份關係,如果你不希望被別人一概而論,那麼也請從我們自己「先做」起,我們也不要「一概而論」我們的伴侶。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另外,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近期開的課程,是11月6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對於你怎麼樣聽懂別人的調包,並且有效的跟別人達成共識,會很有幫助。希望我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