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sample:6款2013、2014年裝瓶的Bowmore
Bowmore 10yo "Tempest Batch 5" (55.9%, OB, 1st-fill Bourbon, Btl. 2014)
時間:6/7/2021
總分:88
Nose:一開始是黑巧克力,引出融化在乳脂中的煙燻泥煤和燒烤橡木桶,濃濃的麥芽、蜂蜜、柑橘甜,微苦微甜的木炭、焦烤和一些甘草、丁香、八角,時間拉長後很開朗的蜜甜香,大量的果醬、蜜餞,很讓人口內生津
Palate:一入口便是熟悉的煙燻泥煤,酒精強悍有勁,濃濃的香草、蜂蜜、麥芽、蜜餞、莓果、果醬,一層一層的堆疊,許多胡椒、荳蔻的辛香,重重的燒烤橡木桶、木炭、焦烤麵包、深烘焙咖啡、黑巧克力
Finish:中~長,木質單寧和辛香料,焦烤麥芽、咖啡、黑巧克力
Comment:這是1st-fill bourbon?太令人意外了,應該是四級燒烤的波本桶。香氣的發展很有層次,逐步的引人入勝,而且讓我完全忘了一開始的淡泥煤,尤其是靜置一段時間後,那種有如果醬般的蜜甜很讓人開懷。口感非常強悍,確實如同風暴一樣的席捲一切,但依舊發展得極有層次,尾端的各種深、焦、黑的暗示,讓我以為darkest更能適切的形容這支酒。
Bowmore NAS "Vault Edition First Release" (51.5%, OB, Btl. 2016)
時間:6/8/2021
總分:85
Nose:甜甜的果乾、蜂蜜融在乳脂裡,泥煤煙燻較為清淡,微微的海風鹹味加上一些海水潮味,麥芽、麥稈,少量的丁香、八角等辛香料,慢慢轉化出微微的柑橘甜,繼續融化在乳脂裡,底層的鹹味似乎持續增加
Palate:嗯~這支酒真的鹹,第一口的印象,酒精刺激強勁,乾果、蜂蜜和麥芽甜顯得較不明顯,淡淡的泥煤和煙燻,沉沉的燒烤、木炭和一絲海水潮味,許多胡椒、荳蔻辛香,乳脂下,飄出一絲奇妙莓果甜
Finish:中~長,胡椒、荳蔻的辛香感久久不散,海水鹹味也是,乳脂與微微的麥芽、柑橘甜
Comment:Vault No.1是Bowmore酒廠著名的酒窖,面臨海灣,底部低於海平面,一直是「鹹味來自於海風吹拂」的傳說由來,所以這支以Vault No.1以及Atlantic Sea Salt為名,當然呈現出許多的海鹹味,不過可惜的是除此以外的其他風味都不明顯,而海潮味又帶了些海腥味,有點怏怏。
Bowmore 15yo "Darkest" (43%, OB, Sherry Cask Finished, +/-2014)
時間:6/9/2021
總分:86
Nose:豐盛的葡萄乾、乾果、蜂蜜甜在前端,柑橘、蜜餞、蜜李、果醬等甜甜酸酸的滋味接續,淺淺的煙燻和橡木桶,一點點泥煤感,肉桂、薑汁和少許荳蔻,微微的乳脂,一些堅果,似乎有微小的硫味在底部
Palate:燒烤橡木桶和煙燻,很深的雪莉桶風,許多的乾果、蜂蜜甜,再轉變成麥芽、柑橘和一些果醬,多喝2口之後泥煤清楚多了,而微苦微甜的焦烤、炭烤也更是清晰,胡椒、荳蔻、單寧,咖啡、可可,一些黑巧克力
Finish:中,淺淺的泥煤與炭烤、煙燻橡木桶,一點點木炭延續,微苦微甜的咖啡、黑巧克力
Comment:我給兒子聞,他說好濃的木桶味,嗯,對我來說還好,香氣的轉折讓我欣喜,可惜弱了些。不過入口顯得壯盛,前端的橡木桶風深而有力,多喝一些之後,泥煤、煙燻和炭烤不斷累積,尾韻稍短,但我喜歡那種繚繞在口舌間微微的苦甜滋味。
Bowmore 15yo, "Laimrig Batch 4" (54.1%, OB, Sherry Cask Finish, Btl. 2014)
時間:6/10/2021
總分:89
Nose:深沉的雪莉,乾果、蜂蜜、烏梅、蜜餞、炭烤、煙燻,淡淡的泥煤鋪在底層,厚實的橡木桶繚繞出一絲微苦的木炭,一些菸草或燒稻草的菸,深深的醃漬烏梅讓我不禁口內生津,少許藥草、甘草
Palate:油脂相當充足啊!前方一陣柑橘、乾果、蜂蜜、烏梅、蜜餞,以及許多的炭烤、煙燻、輕泥煤、深沉的橡木桶,一些單寧澀感和柑橘皮,少許胡椒、丁香,許多的灰燼、煙灰,揚起些許藥草暗示
Finish:中~長,帶著灰燼感的炭烤、煙燻、淺泥煤,一點點乳脂,可可、黑咖啡
Comment:Laimrig是蓋爾語中「堤防」的意思,顯然描繪的是酒廠前的海提。這支酒於波本桶中熟陳10年後,填入Oloroso雪莉桶5年,怪不得完全找不到波本桶的影子,全然的雪莉桶,極深、極黑,有如一股神祕的暗流不斷把人拉扯進去,但香氣口感的呈現複雜而有層次,令人激賞。
Bowmore 18yo (43%, OB, +/-2014)
時間:6/11/2021
總分:88
Nose:很溫和的果乾、蜂蜜甜,柔柔的乳脂下,淡淡的煙燻和泥煤十分舒服,橡木桶、炭烤伴著越來越濃的焦糖、黑糖甜,少許肉桂、八角的辛香感,靜置一段時間後,很溫馴甜美的肉桂捲、甘草
Palate:充滿辛香料的乾果、蜂蜜、麥芽和柑橘甜,許多年輕的木質單寧,輕泥煤與淡煙燻,不過有豐富的炭烤和燒烤感,微微的鹹感逐漸清晰,一些柔軟的乳脂,甜甜苦苦的黑巧克力、咖啡
Finish:中~長,口舌間甜鹹交織,還加上一些微微的苦,少許乳脂、黑巧克力、木炭、焦糖
Comment:為什麼從來沒有留意這支酒?我超愛那種溫和柔軟、融在許多乾果、蜂蜜和焦糖裡的的泥煤煙燻,尤其是放久之後的香氣熨貼著鼻翼非常舒服。口感幾乎與香氣一致,一些肉桂捲般的甜蜜反襯出微微的鹹,而且一旦浮現,便緊抓著我的注意力不放,尾端的黑巧克力也十分巧妙、舒服。
Bowmore 23yo, 1989/2013 (50.8%, OB, Port Cask, 12,000 Bts.)
時間:6/12/2021
總分:85
Nose:一開始的酒精氣往上湧,幾乎遮蔽了所有的香氣,必須等候一陣子才浮出有些藥水、藥草味的泥煤,以及逐漸明顯的乾果、蜂蜜和微微的柑橘甜,略為年輕的木桶,一些單寧感和甜甜的八角、丁香,慢慢浮出溫醇的乳脂、煙燻、可可亞,也越來越舒服
Palate:清楚強勁的泥煤讓我嚇了一跳,完全沒有預期,奶油油脂相當豐富,但有點酸化感,乾果、蜂蜜甜顯得暗沉,全然由泥煤主導,一些堅硬的橡木桶,許多胡椒、荳蔻辛香,少許的可可、咖啡,海水鹹感累積增多
Finish:中~長,甜甜的甘草、蜂蜜、柑橘混雜著略鹹的海水、泥煤,煙燻不斷,微微的橡木桶
Comment:這支酒完全出乎我預料之外,因為我對Port桶一向報有好感,不過從香氣開始就讓我狐疑,酒精度不高,但氣盛,不讓香氣發揮,幸好等待一段時間逐漸好轉,也樂觀的期待口感表現。但不幸的,由泥煤主導的呈現方式過於單調,果甜缺乏層次,油脂雖豐,但微微的酸化,而且還有奇妙的鹹味,這多種味道的組合不差,但很難說服我這是一支中高年份的Port桶。
稻稈意思 在 Chea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睡覺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且人的睡姿一萬年來都沒有改變,不過睡的床可有很大的不同。
#石器時代人喜歡邊吃邊睡
考古學家在挖掘新石器時代的山洞遺址時,發現了植物床墊的遺跡,裡面還夾雜著石器工具、燒焦的骨頭和動物脂肪,可見祖先們喜歡蓋被子吃烤肉當消夜,且選的植物會找可以驅蟲的。
#一言不合就燒掉
而原始人的床跟現在的床一樣,也是會有壽命的,當堆積太多食物或垃圾時,人們會直接把床燒了,然後在上面鋪新的床墊,因為考古發現同一個洞穴,發了至少十五層燒過的有機灰。
#古埃及的床
古埃及的有錢人喜歡睡硬床,像是用睡在象牙製成的枕頭上(額..怎麼睡啊),而農民就睡在鋪滿蘆葦的土台上,且是一群人睡在一起,白天這個土台還要兼做沙發和用餐區。
#中國與日本的床
通常來講,床鋪越靠近地板,就表示這個人越窮,這句話在中國或許是真的,大約三千年前,中國貴族睡的是高架的床,奴隸就只能睡地板。但日本就不同了,在日本文化裡,不管階級高低一律打地鋪,只是窮人睡稻草,有錢人睡莎草編成的榻榻米,且貴族可以在昂貴的絲綢中保暖。
#枕頭是為了保護武士頭
日本的枕頭也很奇特,日本人是用枕頭來支撐頸部,而不是給頭當靠墊,為的是保護那精美的武士頭(請想像武士頭的畫面)。
#希臘人的床很舒服
希臘人或許對自己的髮型不在意,所以睡的是舒服的枕頭,與舒適的斜躺床,讓希臘人晚上可以盡情翻滾,斜躺床白天還可充當家具,像是用來吃飯。有錢人可以在床墊裡塞羊毛,窮人就是鋪一張粗糙的亞麻布或皮革。
#波斯才是床的專家
希臘人的床聽起來還不錯吧,但說到床的專家,絕對是波斯人莫屬,波斯人不但有錢,還有美感,波斯的床不但實用且奢華,用的是中國的絲綢與雅緻的雕刻或金屬裝飾。
#專門的睡眠罵人用語
到了中世紀的歐洲,習慣是許多人一起睡通鋪,城堡和貴族家裡的僕人或在空曠的大廳一起取暖,躺的是塞了麥稈的麻袋,把頭靠在木頭上,光想就不舒服。事實上,隨機和不同的人同床是常有的事情,中世紀專門為外國人編撰的旅遊手冊,甚至有一些實用對話,專門來斥責打呼的人、搶被子的人或是在夢中翻滾的人。
#睡緊一點
但主人的床可是相當舒適,雖然中世紀的床已經採用木板製作,但仍有很多床是把繩索綁在床架的兩端,用來支撐床墊,像是吊床一樣,中間會陷下去,那麼躺在上面的人便然會身體扭曲,造成不舒服,所以必須經常把繩索拉緊,所以產生了sleep tight,睡個好覺的晚安用語。
#睡前給我一根棍子
此外僕人還會用一種特別設計的棍子(baton de lit),把被褥拍鬆拍平,但可別去巴黎投宿旅館時,跟櫃台要這東西,因為法文中的baton de lit是老二的意思。
#舒服的睡眠
現在人有舒適的床和枕頭,但可能因為生活壓力的關係,仍舊有一群人睡不好。
現在有一個免費下載的睡眠app-好眠,專門來解決失眠的問題啦~
這個app裡面有50+種不同類型的助眠音樂,還可以偵測你的睡眠品質,看你前一晚睡得好不好,每天會提醒你什麼時候該入睡,並用科學的方法叫你起床。
如果還是睡不著,試試app內建的-美國醫生安德魯·韋爾博士發明的
「4-7-8呼吸法」,幫助入眠。VIP則可以用美國海軍設計的3分鐘入眠法。
這個APP能每日更新你的睡眠品質,追蹤你的睡眠紀錄,配合21天計畫,每天進步一點點,不知不覺就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啦。
下載連結
https://link.noxinfluencer.com/dQXda2
廠商也送了5位VIP給留言的觀眾
獲獎者可以直接私訊
好眠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NoxSleepTheory)
就可以發放啦
快來試試看吧
--
參考資料: 用一天說歷史: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你的一天是人類累積的百萬年 -馬可孛羅
稻稈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古人多久洗一次澡?用什麼洗頭呢?|活在昔日|9>
對於我們來說,洗澡是相當平常的一件事。覺得身上髒了,有味兒了,那就可以去洗了。
相對於古代,我們要洗澡真的相當便利。首先,我們不用打水、燒熱水,再抬去澡堂,我們只需要輕輕扭一下水龍頭,熱水就來了。
既然古代洗澡這麼麻煩,那麼古人多久洗一次澡的呢?
﹣﹣﹣﹣﹣﹣﹣﹣﹣﹣﹣﹣﹣﹣﹣﹣﹣﹣﹣﹣﹣﹣﹣﹣﹣﹣﹣
~古人次澡~
古人如何沐浴?古代也是有規定的,並不是像我們今天這樣想洗就洗。《禮記·內則》曾對洗澡規定為:「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意思就是告訴晚輩,要每五天燒溫水為父母洗一次澡,每三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如果父母臉上髒了,也要用淘米水為 父母洗乾淨,如果是腳髒了,則還是用溫水洗乾淨。
古人還規定,妻子和丈夫不能一同洗澡,也不能共用一個浴室。如果家裏招待客人,也要滿足客人三天一洗頭、五天一洗澡的需求。而人死之後,也必須剪去手腳指甲,再給其洗一次澡才能發喪。
沐浴就得有浴盆。商周時期的人們在洗澡的時候就已經用到浴盆了。在李商隱《韓碑》詩句「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其辭」裏,「湯盤」就是商周第一位君主成湯曾用的青銅浴盆。周朝虢國季子白的浴盆尚存至今,讓人們看到古代人對浴盆的要求是很講究的。它長137釐米,寬87釐米,高40釐米,四周鑄有精美的蟠虬紋,前後左右共有8個獸頭,每個獸頭嘴中含有一環,而盆身刻有111銘文。
那麼,古人又是用什麼洗頭的呢?
1. 皂莢
植物裡最常用的應該就是它了。
皂莢亦稱皂角,豆科植物,直至如今《中國植物志》裡仍記載它「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
2. 草木灰
這個恐怕也是應用最廣泛的之一了。
稻草、秸稈燒成灰,即可用於洗髮。一方面其中含有碳酸鉀——溶于水後呈鹼性,
可與油脂類反應;另一方面類似活性炭,也有吸附汙物的功效。
3. 土堿類
說穿了其實就是土法制得的純鹼(碳酸鈉),因為溶于水後呈鹼性,所以可以起到去除油脂的效果,功能和草木灰有重合之處。
植物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往往都是因為土壤含鹼度過高;這樣一來反倒物盡其用,將制得的堿類用以替代動植物材料作為洗髮用品。據說如今部分北方、西部地區仍有以土堿洗頭的。不知屬實否。
4. 木槿葉
作為錦葵科植物,含有豐富的粘液質和皂苷。原理上和皂莢近似。但皂莢為人不喜的一點是其氣味刺鼻,
而木槿葉卻舒爽清香,相比之下更見可愛。
5. 淘米水類
這個也是很久以前就有人用了,實在又容易獲得。包括但不僅限於大米,麩皮、
糟糠、豆類之流似乎都是可用之材;亦可發酵、煮沸後再行使用,各自叫法也很多。
6. 茶籽類
油茶、茶樹種實榨油後留下的殘渣。
7. 芝麻葉
關於芝麻葉的記載並不多。所能找到的,是來自明朝郭晟的《家塾事親》:「脂麻葉,湯浸涎出,婦人用梳頭沐髮去虱。」
8. 桑白皮
即桑樹的乾燥根皮。
和芝麻葉類似,多見於中醫藥記載,保養性甚于清潔性。據稱對脫髮、頭屑有一定功效。總之煎成湯水後搭配著用吧。
9. 柏葉/桃枝
源自湖南地區的《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絲。」
桃樹倒罷了,柏葉只知道是當時本土的柏科植物,卻並不知道具體物種。柏科植物普遍含芳香油,可作殺菌之用;作為洗髮材料,想來也多半是源自這方面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