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對話法
生養第一個孩子的過程中,想必有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尤其是孩子雖然出生不久,卻已經開始會學大人的模樣,真是太神奇了!我微笑時跟著笑、我皺眉時跟著皺,我張開嘴發出聲音,孩子也跟著把嘴張得大大的,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就連現在想到當時孩子可愛的樣子,我的嘴角也會不自覺浮現笑容。
孩子之所以會模仿爸媽,是因為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鏡像神經元會讓人只要看到對方的行動,就會產生彷彿自己也親自行動一樣的感覺,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那個行動。
不僅是行動,能感受別人的情感也是鏡像神經元的功勞。當看到別人感受某種情感時,會刺激我們的鏡像神經元,產生神經共鳴。
光是觀察別人的行動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做,別人心中的情感就像自己的情感一樣有相同感受,人的身體和心靈真是神妙莫測。
「同理心」一詞源自「移情」的德文「einfuhlung」,這是由ein(移入)和fuhlung (情感)組成的合成詞,即「移入情感」的意思,像是將對方的情感移入到自己心中一樣,是一種心理現象。
確立移情概念的德國心理學家李蒲斯(Theodor Lipps)表示若想了解他人的心,只要以模仿對方的心態去努力就可以了,這就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我們與他人關係中,相互理解的最根本要素。
無論是性格乖僻的孩子、溫順的孩子,還是具攻擊型的孩子、迴避型的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對自己有「同理心」。無關年齡,不管是年幼的嬰兒、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只要是為人子女,最喜歡父母的反應也是「同理心」,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同理心」。
■ 同理心的對話很多人做不到
同理心出現在所有的育兒書中,但在現實生活中,最難做到的也是同理心。雖然肉眼看不到情感,但行動是會立即看到的,所以父母會先針對行動做出反應,也就因此很容易錯過表現同理心的時機。所以,我建議父母應該要培養自己的同理心。
如果你是一個眼睛看到孩子的行動就會立即反應的人,就訓練自己放慢反應的速度,先試著觀察孩子內心的感覺。即使剛開始會不太順利,但也不要放棄,堅持下去熟練後就會成為有能力產生同理心的人。
對於性格上很難與他人產生同理心,或是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來說,更需要努力和練習,但是爸媽們不太喜歡練習,雖然都會推說很忙,不過實際上主要還是嫌麻煩和疲倦。
有的媽媽會抱怨孩子不練習鋼琴,實力沒有提升,繳的學費都浪費了;有人說學校體育課要考跳繩,帶孩子出去練習卻又懶得動,而責罵他們不認真。你是哪一種呢?
■ 依樣畫葫蘆的回聲對話法
小時候到鄉下爺爺家,我第一次聽到回聲,當時覺得很神奇又有點可怕,很奇幻的感覺,我一喊「呀呼!」圍繞在周圍的山就像輪唱一樣,同樣的「呀呼」此起彼落。
「回聲對話法」就是像回聲一樣模仿對話,而且是只要付出努力,相對效果最好的「同理心」對話法。只要照著孩子說的話說、跟著做出孩子說話時的表情就行。如果做不出同樣的表情也沒關係,抓到感覺就好了,就這麼簡單。
假設孩子說:「媽媽,電話的聲音太吵了!」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媽媽可以附和說:「媽媽的電話聲太吵了,很煩是吧?」
如果說「電話本來就比較大聲啊!」或是「哎喲,你怎麼那樣講?」就像是在責怪孩子,而非同理心的表現,接下來要再進行溝通會變得困難,希望孩子修正行為的期待也會更遠了。
正如前面多次強調過的,只有建立在共識、尊重和信賴基礎上的教導,才能讓孩子改正且不會受到傷害。
■ 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回聲對話的效果更大
回聲對話在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進行,不過有人會覺得媽媽心情不好、孩子不聽話時用回聲對話法並不好,因為基本上不認同孩子說的話,自然就不想給予回應。但其實回聲對話效果最好的時機,就是在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例如生氣、悲傷、不開心、鬧彆扭等,這時候產生同理心的效果最大。
站在鏡子前,鏡子會原原本本反映出我的樣子,因為鏡子不會判斷,只會照本宣科,當然也無法改變我。就像鏡子不會讓醜陋的臉變漂亮一樣,媽媽只要照著聽到的回應,先不要對孩子的行為做任何判斷,就像照出真實面貌的鏡子一樣,模仿對方的話和表情的反應就是「鏡射」(mirroring)。
回聲對話法用在進入青春期的十幾歲青少年身上,也有顯著的效果。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別人的批評特別敏感,運用回聲對話法,沒有說教、判斷和斥責,純粹順著孩子說話的內容回應,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同理心,認為得到理解,心中就不會對媽媽產生抗拒感。
媽媽不加入自己的立場思考或曲解孩子的意思,對孩子來說有種可以繼續對話的安全感。而從媽媽的立場來看,附和的過程中可以確認自己聽清楚孩子表達的意思,進而減少誤會的產生。
■ 回聲對話法的種類
從基本的回聲對話法稍微做一些改變,就可以根據情況靈活地進行自然的對話。即使只是像「啊」、「喔」這樣的感嘆詞,隨著不同的語調,感覺也會完全不同。
下面列舉一些例子,根據不同情況,同一句話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若一時不知道如何變化,可以先從「喔,原來如此~」開始,不管孩子說什麼只要回說「喔,原來如此」或「原來是這樣啊」,孩子就能感覺被認同。
1. 「因為~所以覺得~」
說明:「因為媽媽的電話聲音太大,妨礙到你了,所以才覺得很煩啊。」
2. 「因為~好像讓你~」
說明:「因為媽媽聲音太大,好像讓你覺得很煩喔。」
3. 「看起來好像~」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
4. 「看起來好像~,是嗎?」
說明:「夏英看起來好像很煩,是嗎?」
不過,回聲對話法因為相當簡單,所以還是會有副作用。例如腦子裡充滿了想法,孩子很認真地表達,媽媽卻好像「沒有靈魂」地一味回應「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啊」,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根本就漠不關心。千萬不要以為有回應就好,有心無心其實孩子都知道。
現在我們對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將影響孩子的人格,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還有什麼比這更珍貴呢?以同理心的對話擁抱孩子的心靈,比給他昂貴的玩具、送他上名師補習班,或是在各種競賽中得到獎狀獎盃都要珍貴。現在你決定好在哪裡多用點心了嗎?
……
KEY POINT
◎ 與同理心形影不離的是「真誠」。任何再好的對話方式如何缺乏真誠,孩子很快就會知道那是「沒有靈魂的話」。
◎ 即使再忙再累,當孩子想跟你對話時,請看著他的眼睛,把耳朵和心都集中到孩子身上。做好這一點,將來後悔就會少很多。
.
本文摘自《#好爸媽的高效生氣法》
健康地表現怒氣,親子一起正向成長
作者:張成旭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要能做到上一篇摘文中,提到的「回應性」與「情感性」,這一篇摘文可做參考。
「同理」是我相當重視的技巧,也是一種態度—不管對方有什麼情緒,我都願意接納與傾聽,並且適當地回應。但要注意的是,同理並非認同,同理對方的情緒,並非認同對方的行為,這一點常被混淆。
能接納對方的情緒,才能真正說是關心對方,也才有可能扮演安全堡壘的角色。這方式特別適用在現在這個時機,親子雙方有情緒的時候,同理的使用,能讓雙方喘口氣。
祝願您,能優先同理自己,傾聽與接納自己的情緒!
移情作用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命数历然 ---- 忆亡母之三】
(今天是我妈妈二七之期,此文是记录了问母病而占筮的经过,用以纪念母亲)
(一)我是有成见的三季人
我是一个不通五术的人,是术数的门外汉。
加上我又有「算命的悖论」之成见,还说过「你是没有预知未来的必要」,是祸是福躲不过,煮到来你的前面,就一口把它吃掉(广东话:煮到埋来就食)——因为当你用既定「方程式」得出命理的过去现在未来轨迹之后,假如从过去到现在都很准的话,然后你又「有」可以改变命运或趋吉避凶的方法,这就是悖论了!
相对来说,我比较少成见的反而是「推天道明人事」的《周易》占筮論。
尤其是从「天道无吉凶」这个角度,学哲学重义理的人就说,占筮得知后,就需要以此而专注易道中的德性德行来行事,如占得习坎卦,就得依止有孚维心。
——就好比《左传》有记载过某王后被打入冷宫,占得吉卦,但王后却有点像「煮到来你的前面,就一口把它吃掉」的作风,她能「辩识」到要具备这种德行德性才可以拥有这个吉卦,她本身是不具备这种德性德行,所以怎能说未来会趋向吉呢?!(相同的,某人要谋反,占得吉卦,可是解卦的人确否定这是吉卦,理由是谋反叛逆就不是这卦象所要显示的征兆,而卦象是要某人具有某些德行德性才是吉兆——这类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说。)
再者,我读过:用诗词歌赋文学三层次的角度,情绪与思想升华的道理,对《周易》可多角度诠释的占筮詞,暗合天道无吉凶,以卦德来行事的哲理,并不存有「占筮的悖論」,所以这就是我比较少成见的理据。
更何况,我喜欢《中庸》,对将《中庸》当作内修宝典的人而言,《周易》的占筮相等於由外及內的一种内修「媒介」,对此,还没为母亲病情做占卜前,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却觉得有点道理——倘若我不屑某类资讯,对我的个性而言,是很难啃得下去的。
五术的知识我是用三季人的角度来论述,因为三季人是看不到四季人的角度的,而我上述的成见当然也是属于三季人看四季人的资讯或境界。
(二)为妈妈占筮的緣起
2020年12月7日到2021年1月13日这个阶段,我照顾了妈妈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面,妈妈的失禁问题已经改善,她已经可以感受到尿意了,算是半自理半自立了。后来,妈妈状况出现新的变化(试过血压下跌到60/40),除此之外,她一直常被三项关键痛楚干扰着:就是双肩背疼痛问题,腹痛不定时隐隐作痛问题,非定时头晕问题,这三项常见的干扰,非定时出现,给医生看过,医生也检查过,唯有没有照过更详尽的CT Scan以及内窥镜。
对此,我也有过很多疑问,如:这个病情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变化,未来MCO开放后,可以开课程的话,我又该怎么办?
这里是充满了许多复杂性和可变性的因素,对未来的状况,我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因为我既不想送妈妈去老人院,更不想假手于人,在「自恋」的情况底下,我是认为聘请回来的「外人」未必能有我的「用心」,况且我只是牺牲掉上Facebook和YouTube的时间罢了。加上MCO期间,我也什么都不能做,在自己可以亲力亲为的条件上,我「还」做不到、不愿意亲力亲为的话,我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的。(正如我的哥哥和妹妹一旦来到我家里,一定会亲力亲为要求我「放假」,他们都会亲力亲为,负起全心全意照顾妈妈的责任。有一次,我的妹妹还感动到我哭了出来。)
照顾妈妈时,我虽然是被困,但,我还是书不离手,时间虽然被拆分得四分五裂,我也争取到用碎片的时间来阅读,在这段期间由于是碎片时间,我反而读得最多的是《周易》,因为读《周易》不同于我熟悉的行为经济学和脑科学,我每读一小段就得停下来,需要消化与思考。
有一次读到一段历史典故,故事案例是说一位流亡海外的公子,得遇贵人(某国的国君)说要支持他回国登位,这位公子对「贵人」支持回国感到很担忧与疑惑,尤其是这位国君(贵人)最先支持的并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那人继位后与这位国君贵人发生了许多恩怨纠缠情仇,这种种因素导致这位公子对未来举棋不定,所以他用《周易》做了占卜。
古人有三不占,其中有「不疑不占」的说法,在宋之后也有「不动不占」的说法,有学者将二者强硬区分解剖,可是对我而言「疑」和「动」是一体两面的。
所谓一理「通」百理明,我读这段占卜案例,因为代入其中,心有所触动——当时我问自己要不要用《周易》为妈妈病情做占筮?
爱新觉罗毓鋆(毓老)曾经解释过「通」这个字。
毓老说,「通」有三层意义(非原文,取大意):
感情层面的是:父母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由天子以至于庶人,一也;
升华到修养层面:是圣人通天下之志;
再升华到内修的精神层面:是《周易》里面说的「“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
我对妈妈病情的担忧就是最属于最外层的感情层面,人心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层面——对病情变化是既疑又动,读此案例后,心情转而变成既动又疑。
(三)得卦之後到心理變化
在2021年1月19日晚上9:30pm,按照博学和尚的指示,我为妈妈占得了一卦:萃之随。
占筮前,我的心虽有所担忧,可是潜藏在内心深处,难免会有所希求的,占前若要做到完全没有希求(希望是吉的,最好不要是凶的),这是一个有难度的修养,所以「天道无吉凶,按卦象德行纳之」说是很容易,做的时候一点都不容易,即将得卦前内心是千回百转,从这个角度联想,重仪式而用蓍草占筮的那段時間,少一點中和功夫都不行。
萃:有的学者用「王假(格)有庙」之彖词的聚做说明,就是说这个卦谈及的是象征聚集之意。
我得这个卦后,粗略明白萃卦的本意,所以我第一个联想到是:日后任何大小庆典都要好好珍惜与利用,用以跟妈妈做团聚,加上妈妈年纪已经是83岁,能留多少开心欢乐的事情给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个是我们做为孩子要遵守的一个行为法则,我们家人都要谨守任何庆典都要一家人在一起团聚——跟妈妈相聚就是我要做的德行,更是我妈妈的意愿。
(我妈妈生前很喜欢找一个借口来聚合我们兄妹三人,妈妈虽然离开了,今后我们兄妹三人更要重视「聚合」的精神用以怀念妈妈的意愿,这也是这个卦象昭示了我们今后相处的要旨。)
萃卦的初六爻词是:「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有孚,孚可做信解(孚信),有的解释是内心的诚信,引伸为信息、信号。
我是问妈妈的病况,我就当作是我妈妈「病情信号」,用在病人身上,孚信相等于有周期性的状况,孚号相等于次序的讯号。
在一月前,对于我妈妈的病情:好像是「捕捉」到病况规律,照顾起来是越来越轻松的——从失禁到可以半自理自立;从坐轮椅到可以在房间不用拐杖来回走动,但是走出房间后,我还是坚持要她拿着拐杖走路。
对于妈妈的病情,我是小心翼翼将每天的状况用心记载下来的。
2021年1月10日,妈妈不小心踢到轮椅,弄到脚眼有伤口后,所以要天天去医院洗伤口,我每天都会带她去医院洗伤口,所以,我每天一大早就出门,然后过了中午才回到家。
1月13日/14日,我住的那区开始执行路障,我们所有的活动范围都被限制在10公里之内,开车出门只允许二人,虽然我出门有理,但是都极为不方便,对照顾年老的妈妈,我住所附近可是大红区咧!
(这里是有很多矛盾纠结的,如我太太开车,我照顾我妈妈,就超过三个人了,难道我又要将二小置放在家里吗?如果我跟妈妈一起出门,符合政府规定,但是,医院又不容易找到车位,这一切都是无法一一细说的困棘)
这阶段,哥哥和妹妹已经无法再过来家里探望妈妈了,带妈妈去看医生都变得极为不便,况且这段时间,妈妈肚子隐隐作痛也频密起来,我们也讨论过要不要照内窥镜,或者做更全面的检查,可是,又担心妈妈未必承受得了这种折腾——医生也认为对我妈妈而言是折腾。
这时候,妈妈的血压也很不稳定,属于偏低,见过医生之后,医生也是建议暂停吃高血压的药,但要更加频密去测量妈妈的血压,如妈妈的头晕是没有目眩的,也没有耳鸣。
萃卦的占辞是:「蒙庆受福,有所获得,不利出城,病人困棘。」
从上文所述,对照我当下的状况,其实真的很对应(应境)——不利出城,病人困棘。
至于「蒙庆受福,有所获得」,从12月7日回到家里,在整个星期里面,妈妈近乎是放下所有的怨恨记忆,也看到李小很可爱很乖巧的一面。妈妈每天早上和临睡前都会紧紧拥抱李子和李小,喃喃自语说:我会永远怀念着你们,我在这里很感谢你们每一个人轮流照顾着我。
我解读受福与获得,是妈妈将内心的纠结怨恨近乎全部放下,这点我是惊讶到下巴也掉了下来,而且妈妈很多主动的做法,也是我想象不到的,更是变成另一个我「不认识」的妈妈(这里就无法一一细说了),用一言概括之:近乎全家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负担起照顾她和关怀她的行为举动!
倘若妈妈是另一状况,没有疫情发生,没有行动管制令(MCO),我也未必能「亲力亲为」+「全心全意」照顾妈妈,对比这两个状况,如果没有疫情,很大的可能我会聘请女佣看管妈妈,但,我始终认为我的「用心」肯定会比外人照顾来得更加体贴,这也是受福与有所获得的另一个层面的解读。
衍生而言,我也属于「蒙庆受福,有所获得」的人——从为妈妈占卜得以一窥周易与中庸契合贯通的法门大道,从发乎情,节乎礼,进而观象抽离这三个步骤,也是因为这次而有所体悟。
萃卦初六的象辞是这样说的「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在1月26-28日这个阶段,也是问卜之后的第7天,我妈妈出现一个新的状况:一旦到了下午五点半之后,妈妈刚刚吃过药,走进房间之后,然后转身就会再问我:「民杰,你等下几点给我吃药?我吃了药吗?」
再如,我刚刚按摩过肩膀,搽过肚子之后,约莫十五分钟又会再问我:「民杰,你几时给我按摩和搽肚子?你按摩了吗?揉了肚子吗?」
这阶段,我开始手忙脚乱,初时我怀疑是老人痴呆症。但,后来精神科的初步判断是:强逼症,焦虑症也会健忘的。
此后,我妈妈假如在晚饭时问我:「等下我要吃药吗?」
我顿时就会进入精神紧张的阶段。
由于「不利出城」(不能跨县),也造成我很多不便,我在关键时刻是跟心理医生做电话沟通的,而心理医生要求我拍摄视频,如妈妈重复要求揉肚子做按摩,医生说要拍摄下来,其实我是不容易做到。记录这点是因为生理的痛楚,再加心中的强逼焦虑,这是会导致我妈妈身心的困棘。
如果读者看到这里,有照顾老人的,也需要留意他们的心理状况,加强自己对心理的「识病率」,否则对病人而言是双重病困。
所以跟心理医生的预约往往都是被逼排到相隔很远的时间,就像约好3月10日要看病拿药的,昨天心理医生打给我确认提醒,奈何我母亲已经不在了。
有时候不要小看吃药,你生理各项机能都开始退化下降缓慢,脑部各项激素也会跟着退化的,这个也是需要留意与承认的,如果有吃药当然会让病人安稳睡觉,总比一直焦虑不安好!
(读者可以从这个理据,自行推敲一下,我这里提出的建言。)
在新年前夕,因为妈妈如厕时,因为我忘记放尿片裤,我去煲水,妈妈看不到尿片裤,扶着墙壁走出来叫我……那一天我做了接近一个多小时的清理工作。
这次之后,妈妈如厕时,我是不敢走出房门的。
至于第二次的变化是,妈妈如厕时,我转身帮妈妈收拾床单,谁知道妈妈想站起来,她整个人跌倒了,趴在地上,弄得满身都湿,约莫早上六点多,除了小心检查那里有没有受伤,还得帮妈妈洗干净身体。
经过这两次经验,妈妈如厕时,我是坐着看着她守候着妈妈的身边,唯一能做的就是她如厕我听课程音频。
所以,我对萃卦初六的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有特别深的感受。
如果说「乃乱乃萃」是出现混乱和新的聚集,那么我妈妈在2月3日之后,妈妈的焦虑,逼得我更贴身,这似乎也可以解读成新的聚集。
当她也开始吞食困难,变成一天需要五到六餐的饮料,我近乎变成了「贴身保镖」了。
还有,她的味觉和触觉变得跟我们常人已经不一样了(这里也难以一一细说),如喝水时我需要给她摸到杯子是温热的,她才不会觉得是冷水,如她喝eno,她觉得是苦的……等等。
所以从整体而言,萃卦初六是困而无恙,可是随卦初六就日渐显现凶兆了。
萃之随是这样说的:「贫鬼守门,日破我盆,毁罂伤缸,空虚无子。」
从本卦到变卦,从占问前的状况,变成一个全新的局面,从一开始我认为是老人痴呆症,当时我还以为「空虚无子」是指她渐渐忘记我们,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我才渐渐对「空虚无子」有另一层的解读。
从萃的诗词卦辞到随的诗词卦辞,大家也许会觉得,这两首卦辞都好像有很多角度的暗示性和空白的回旋余地,是可以让你有很多填充空白点的说法,说得通俗一点是,你怎么解读都可以,你怎样套入现象都可以……
正如有一位哲学家他提过诗词歌赋(文学作品)的「不确定/不精准」之哲学概念,是有其精神升华作用的。
是能够「升华」人的精神作用的诗词歌赋/文学作品是会有三个层面的,也必须要有这三个层面的。
第一个是属于图像/象征性的作用,简单来说这个图像的象征作用就是周易说的见仁见智,也属于衍生图像符号的暗示性。
第二个叫做回旋余地的层次,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从词句中含有多角度,不一样的衍生解读。
第三个叫做空白点,这个空白点就是像填充题一样,随着你的亲身经历,慢慢将这个空白点填上去。
所以有人提出读文学作品学领导,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三个层面的升华。
就如同李子为奶奶背诵《杂卦传》,李子对我说,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虚空了,虽然童言无忌,但,你将「奶奶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虚空了」互相对应代入的话,这个也可以变成填充空白点点图像象征作用(马后炮补充:李子讲自己背《杂卦传》的理由时,我是有过不祥之兆的触动与震撼到内心一下的,然后我强行把这个直觉反应压下来)。
再譬如,萃的相聚/聚合,是因为有祭祀/祭拜(再马后炮补充:读「王假有庙」,我初看到庙字,我也是有不祥之兆的心之所动,但我很快用「不能靠感觉,不能这样解读」镇压住这些心之所动)。
再说,我是问母病况,在回旋余地来说,贫鬼守门,如果代入去联想很自然想到家破,身体类象为家破的话,在我照顾妈妈当儿,她的健康,以及各大机能是每天都在消退的。从吞食困难到味蕾变化都是一天比一天的消退与弱化。
当时我将累计下来的病痛细节罗列出来,是分成:
「常见的病痛状况~4例」、「疼痛部位的状况~4例」、「心理状况变化~3例」、「知觉味蕾突变到不正常的状况~7例」,一共18例病况。
这又可以在贫鬼守门,日破我盆做空白点的填充。
至于说罂是指古代盛酒或水的瓦器,如果将这个回旋和空白点填上,将我妈妈在2月23日的病况填上,我妈妈是先照到尿袋是完全没有尿液的,在肚子痛到她弯着腰,只能看着我求助的时候,我紧急送院,初步怀疑肾坏了,所以尿袋没有尿液,最后还推论出肠已经打结,就有毁罂伤缸的类象之状况的。
若以占问病情作解:
因为随卦的初六是这样讲:「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渝是变动,官仍指身上各个部门,将会变坏。
但当事人心能贞定,妈妈正是坚强地忍守病苦痛楚自能安然而受,不致呼天喊地而失控了,能贞故吉!
(妈妈脾气是温和柔顺,即便再大的痛,也只是弯腰变色,而且据我所知,有的人在焦虑当儿是会爆操骂人的,但是,我妈妈的焦虑只是很无助和无奈地看着我求救,而我们只是眼神无奈的接触对望罢了)。
在此,再填补一个空白点的诠释,如我妈妈出院后,我负责照顾妈妈当时,我发现妈妈的子宫是下垂的(子宫跌了出来),第一次看到我是先震惊,随后担心(我哪里敢清理这个地方,一般都是交回给妈妈自己清洗),然后我就感叹妈妈身体的状况,我们所知甚少,我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老了之后,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对自己的子女坦言吗?
在妈妈离世前一个星期,妈妈的子宫突然收缩到像常人一样,我一样是震惊到疑虑,一直观看为什么无缘无故收缩了,妈妈当时看到我的举动就不耐烦说:「你不要再看不要再检查了,无缘无故收缩了是很正常的。」
那一刻我马上问博学和尚,博学和尚告知,这是返童现象,对我而言是很震撼的悲痛,我不竟然问:「我真的具备了“是祸是福,煮到面前就大口吃掉”的智仁勇吗?我的中和功夫够吗?」
这里从子宫下垂到子宫收缩的「官有渝」,我妈妈还算是安然受之的。
出门是离开家门,出门交是离开惯性的运作而到另一地方。
功是指天功,占病若遇天功,是寿终归天之象也!
(正如有哲学教授的朋友孩子生病,得乾卦的九五,飞龙在天,哲学教授说,见天都是指归天的意思)
回说得此变卦时,看到「空虚无子」,我心中当然是有隐隐作痛的,如果从对占卜之后要「不希不怨」,顺其自然,做到很安然的君子居易而俟命,这就要柔顺转化心中的好强好胜之心了——因为,我看到「空虚无子」,我是有过「不可能」,我是可以逆转化解的,但,我同时又出现「天道无吉凶」,敬畏天命的想法在内心深处交战。
有一次妈妈疼痛时,我问妈妈:「我该如何帮助你?」
妈妈说:「病痛,你又如何能帮助我呢?」
当下,我感到惭愧的是,同时也算是妈妈那句话的提醒,我顿然明白:这是我一人可以逆转的吗?
填充空白点,在回旋余地的解读上,在我妈妈「好像」身体无痛楚时,哥哥才放心去了吉打州,直到哥哥到了吉打州,妈妈肚子从隐隐作痛变成剧烈之痛。
妈妈进院后,痛楚稍微缓和了下来,吩咐我叫大嫂过来看她,刚好我侄儿又进了院,变成我大嫂又来不到。
同时,那阶段,因为我妹夫的同事确诊了,妹夫检查后是没事,但是还是处于隔离观察期间,由于要遵守规定,所以一时之间也来不到医院看妈妈。
这众多因素之下,尤其是MCO的执行令下,我是不能在医院陪伴妈妈的。
况且,只有在医生见我时,我才能看到妈妈,其他的时间,我们兄妹三人只能电话联系罢了,直到在我签完照CT SCAN文件时,医生叫我回家,不能守候在哪里。
结果,妈妈是在做CT SCAN过程离世的。
(毁罂伤缸衍生的回旋解释,在照CT SCAN寻找痛楚的病因,但,那时我妈妈是需要靠氧气的虚弱状况,这「毁罂伤缸,空虚无子」的回旋余地,又很值得玩味其中了)
我表哥来吊丧时安慰我们说:「这种离世可以说是安然的,理由是照了之后,要动手术,你们又陷入两难抉择,你们无论做哪一个决定,最后你们都会有阴影,因为我是做医药的,这类两难决策,最后无论哪一个决策,对亲属而言都会留存遗憾和阴影的。」
(再马后炮诠释:空虚无子,也许也是蒙庆受福,有所获得)
(四)总结:妈妈给我上了的一堂人生课程
从这次的占卜经验而言,我对诗词歌赋的哲学思想之图像象征、回旋余地、空白填充,让我联想:要做到「推天道明人事」,由外及内的修养,得卦之后,你追溯解读图像象征,回旋余地的引伸解读(这点是需要学识学养了,尤其是解读《周易》的回旋余地,你又不得胡乱套入乱解,你又必须要对周易的象数有深厚的基础方能完成解读),然后再用你的亲身经历去填充那些具暗示性的空白点,整个过程还要你做到不希不怨,已经是一个很高难度的中和功夫了!
当妈妈离世后,我读到周易系辞传说的「……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我是感触到流下眼泪的。
在儒家的《中庸》致中致和的修养境界,能將喜怒哀樂發而中節才算是善,在我讀到這段周易系辞時,我是有对「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是若有所悟的。
对未来新境不希,对已过的事情/心态做到不怨,这不是《中庸》第十四章的功夫吗?
写下此文最终的目的是要说明,在我被困需要照顾妈妈病情时,我是花了大部分时间读《周易》和《庄子》的,严格来说是读《周易》占据比较多的时间,这也算是我人生上如同《中庸》说的因「困知」而勉行的一段回忆。
如用宗教情怀的角度来看,在这段坐困担忧挂碍的日子里,是我过去从不曾有的经历,幸好得到所有亲友的支持,博学和尚的指示,加上又从读《周易》、占问卦爻象示的互证上,悲欣交集,让我安然地走了过来,尤其在回旋余地与填充空白点之上的观察思考,这不就正是我妈妈给我上了一堂重要的人生课程吗?——这不就是一种忆亡母而升华感情的做法吗?
由于我对《周易》的象数还不够纯熟,那个空白点的填充,回旋余地的解读,还有没有余漏之处,或者解读错误就需要高人的指点!
诚如我前面提到的「感情层面的是:父母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由天子以至于庶人,一也」,在至亲生离死别当儿,你若麻木不仁,全无感觉,潇洒自如,这不太合乎常情(虽然我们都知道人会有生老病死),所以当我们发讣文之后,都一一收到亲友的慰问,如果按照中国传统都会跟你说一句「节哀顺变」,这不是一句落入俗套的话语,对内修《中庸》谨守中和功夫的人而言,每一句节哀都是一句温馨提醒你的致和功夫要发而中节,节哀顺变并不是一句随口而说的慰问。
博学和尚曾经说过「非礼不足以节哀,有仪方可顺变」,对死者任何宗教仪式,谨守孝道之礼节,对生者而言尤为重要,至于将悲伤情绪如何层层升华,更需要方法。
如同我妈妈在约莫七十岁开始跟我同住,十多年来她近乎都是跟在我身边,从每天早上开始到晚上就寝的种种生活习惯,妈妈的离世后总会牵动我的悲情,再从妈妈不见了一只耳环之不可思议的显示,很自然让我移情到周易占卜的「不可思议」,借由观象,从卦象到母亲的身心变化,尤其是从图像的暗示性、回旋的解读,用经历将空白填充,对我而言都有转化之功能作用。
至于周易所说的「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个圣人之四道用来做「观象玩辞」、「动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里不是暗示了我们转化或超脱之法门吗?!
从我不屑占卜,曾经嘲笑过占辞的暗示性,回旋余地的空白,到我能直接「受用」其中,这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转变。
在此,我也需要感恩博学和尚的循循善诱,把我从反儒鄙视孔子的人,转化成修儒的初学者,在我尚未认识博学和尚之前,《周易》不会出现在我的选购书单之内,而我陆续购买《周易》的书都只不过是在这近几年才开始罢了,为母亲病情问占,是我人生第一次受用经验,,这次蒙母恩受福,有所获得,让自己从对《周易》占卜的成见超脱出来,开启了对易学义理内修之道的新旅程,因为受用,也让我拥有了更多的力量继续往前走下去。
移情作用例子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要員工走路,老闆說了算?]
我們都以為,被失業一定是有原因。尤其沒失業過的人都會這麼想,一定是工作不努力、態度不佳,或是做不出成績……這些都有可能。但是不少時候,原因根本是莫名其妙,套一句俗話說:「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假使知道死因,恐怕會從墳墓裡跳出來,因為死不瞑目,無法安息,就像這位「鯊魚夾大媽」。
在我的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裡,說了很多莫名其妙被失業的故事,這一則堪稱第一名。有一家一百人公司占了三個樓層,其中一位四十五歲女員工因為公務需要,每天都要來到最上面一層樓。那是老闆辦公的地方,老闆每天都會看到她,而每次都會翻白眼,還跟人資主管說:
「給她調個工作,別讓她再出現。」
這名員工哪裡知道自己早就不知不覺被鎖定,還每天照例出沒。直到有一天,老闆終於忍無可忍,把人資主管叫來下最後通牒:
「這個鯊魚夾大媽今天不消失,明天就是你消失。」
這名員工到底惹到老闆什麼,注意到老闆的關鍵字了嗎?居然是頭髮上的那個鯊魚夾!是不是匪夷所思?後來我跟一位心理師提到這個例子,他相當專業地反問我:
「這位老闆在過去的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哪位女性讓他感到受創,而她也是用鯊魚夾?」
喔,喔,原來如此。這的確是有學理根據,我們之所以討厭某些人,其實不見得他們本身有問題,而是他們在長相或行為上跟過去我們討厭的人相似,使得我們產生移情作用,殃及無辜。所以這樁被消失事件,未必是鯊魚夾大媽不對。可見得在職場,小則被老闆嫌惡,大則被公司失業,未必錯在自己,而且恐怕連老闆也說不清楚真正的原因,因為那些他討厭的女性早早已經躲到潛意識裡,而難以察覺。
不少老闆或主管都是這類「性情中人」,興之所至要開鍘誰誰誰,完全違反勞基法,很容易反過來被勞動局開鍘,這自然成了人資的挑戰,怎麼讓違法的被失業合法化?
有一名人資主管在臉書上寫了一篇他的日常,提到在他們公司,升遷有所謂三人小組,全是副總級,必須三位都同意才升得了。可是其中一位副總日前很生氣一名員工,二話不說就批了解雇,對方得立馬打包滾蛋。這位人資說:
「升一個人要動員三位副總討論再三,裁一個人只要一位副總動動兩片嘴皮子。」
但是這樣裁員是不合法的,這位人資主管勢必得忙到人仰馬翻,為什麼?在《勞基法》中,不論裁員或資遣都有嚴格條件。比如第十一條講的是資遣,必須具有以下情事之一者,否則雇主不得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
1.歇業或轉讓時。
2.虧損或業務緊縮時。
3.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時。
4.業務性質變更,有減少勞工之必要,又無適當工作可供安置時。
5.勞工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時。
是否符合以上這些條件,口說無憑,不僅必須是事實,還要舉證才行,並且經得起驗證。第一至第三項如歇業或轉讓,或是虧損或業務緊縮,或是不可抗力暫停工作在一個月以上,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舉證容易,可以提出財務報表來支持。至於第四與第五項就困難多多,有一段流程要走,無法「殺人不眨眼」,不能今天跟員工提,明天就要員工走,必須事前磨刀一陣子才能夠祭出這兩條。
通常,當人資接到老闆或主管的資遣名單之後,都有一定的流程要進行,像是先要跟員工談話,告訴對方公司對他的評價、哪裡需要改善,而公司願意給一段時間讓他改善,比如三個月之後要改善到哪個地步,也就是設一個目標,有具體數值,像是製造不良率必須降到三%以下,或者月業績做到三十萬元等。
假使這名員工是因為能力不足、經驗不夠,公司還必須提供培訓計畫,讓員工有時間精進;或是安排轉調到更合適他從事的部門。這一切該做的都做了,「仁至義盡」、無可挑剔之後,等到改善的截止時間,再來做成果的檢驗。員工若是達標,公司就不能資遣;若是未達標,而且態度不佳,公司在評估之後,確定不留人,才可以辦理資遣。
因此資遣一名員工,不如想像中的容易。當然,能夠做到這樣一絲不苟,還是大企業居多,特別是上市上櫃企業。一般中小型公司沒這麼嚴謹與周全,勞工權益比較不具保障性。偏偏台灣的中小型公司占九七%,勞工占七成以上,散見在網路上的勞資爭議,多半是規模小、勞工以藍領或灰領為主的公司。
現在勞工權益高漲,申訴管道也多,人資都小心翼翼,期待一切風平浪靜。最怕員工事後在網路上爆料,鬧上媒體渲染成波,滾出雪球般的大風暴,重創公司的「徵才品牌」。日後要洗白品牌更要花上數倍的時間與力氣,人資主管還可能因此黑掉,最後變成自己要捲鋪蓋走路。一位人資主管在受訪時說:
「我們最怕公親變事主。」
人資部負責考勤、考績、薪資核定,以及資遣、裁員等事情,一個不小心就會成為萬箭穿心的箭靶,很少員工真正去了解他們的處境有多難為。每次遇到資遣,有經驗的人資會加派保全人員,避免跳樓的不幸,或是設備上的破壞。一位人資告訴我,任職的公司在基隆河畔,他老是失眠,因為--
「夢到有員工跳河。」
在我的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裡提到,在這個時刻,人資有很多技巧可以使用,然而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誰對或誰錯的無限迴圈」裡繞不出來,按照SOP速戰速絕。不過我訪問過的人資都說,真心很重要,員工都會感受到。像是通常人資會開兩張證明,一張是非自願離職證明,讓員工得以請領失業補助;另一張是離職證明,不寫說理由是資遣或開除,方便員工之後順利求職。
不論資遣﹑裁員或開除,人資主管普遍認為,最高原則是站在員工的立場,關心他,協助他。歸納起來,他們共同認為以下這五件事對員工最實用:
1.算對錢,協助他拿到應得的薪資、資遣費。
2.了解他,協助解決他可能發生的問題。
3.指導他,協助他拿到政府的失業救助。
4.輔導他,協助他找到下一份工作。
5.留電話,協助他離職後的各項相關服務。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攝影:畫家GiABing吉仔冰,剛剛從加拿大傳來的照片,是不是美極了?
移情作用例子 在 【前導文】為什麼喜歡心理師一定是移情呢? - Facebook 的必吃
... 是移情,「情」包括依賴之情、怒氣、過去未竟事宜等,有很多補償的作用會發生。 ... 現實中,幾乎沒有在一起後成功相處的例子,最主要是程度有差,無法平等互饋。 ... <看更多>
移情作用例子 在 #問題移情作用的問題 - 心理板 | Dcard 的必吃
想問各位遇到個案移情會怎麼處理?心理師對個案產生反移情的機率大嗎?心理師也會有比較喜歡或比較討厭的個案嗎? ... <看更多>
移情作用例子 在 《心靈安歇》諮商停看聽EP6 移情作用 - YouTube 的必吃
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伍育英#諮商#心靈# 移情作用 心靈安歇-諮商停看聽融合諮商與聖經的多元角度,藉由對話方式解析生活中大小事。幫助我們的心靈安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