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陰婚背後隱藏的歷史真相,一度禁止一度盛行……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陰婚,也叫冥婚。是活人給死去的人舉行結婚儀式,讓他們在九泉之下得以成婚。陰婚在現代來說,一般被視為封建迷信,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因為死去的人,是不可能領到結婚證的。即便有零星的活人與死人結婚,為了證實所謂的生死不渝,也就是舉行個儀式,民政部門是不可能給他們發證的。但在古代,陰婚是被人們承認的,舉行陰婚的兩個家庭,也是按親家走動的
最早的陰婚:商朝
陰婚,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是一個崇祖的國度,「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古時候的家中,幾乎都供奉著祖宗牌位,數典忘祖,是被人們不恥的行為。如果有人生前沒有成婚,意味著不可能有後,那是無法在祖墳立足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給他(她)舉行陰婚,讓他在九泉之下繼續人間娶妻生子行為。
舉行陰婚的另一個理由是,如果活人不給死人舉行陰婚,死人要回家鬧事的,也即「鬧鬼」。因為生前他們沒有成婚,心中是有怨氣的。這個怨氣需要活人替他們解決。家裡如果生活不順當,活人往往會往死人身上想,給逝去的人成婚,圖個心安理得。
舉行陰婚的第三個原因,是一些鬼媒婆可以藉機發筆小財。因為舉行陰婚,一般是大家主所為。沒錢的窮苦人家,是不會有財力幹這種事的。鬼媒婆們會極力促成陰婚,從中掙取勞務費以及娶親的不菲費用。
史上有資料記載的最早陰婚,應該是商王朝的王后婦好。婦好是商王武丁之妻,她是一位巾幗英雄,率領商軍南征北戰,為商王朝的領土擴張立下汗馬功勞。婦好不但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還同時是一個主管祭祀、占卜的祭司。婦好三十多歲時,因為難產去世,商王武丁非常難過,先後為婦好舉行了三次陰婚,分別將婦好「嫁」給了他的三位祖先,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太甲、十三世祖成湯。武丁的做法在現代來說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是陰婚,也是亂倫行為。但在遙遠的古代,可能武丁認為將婦好「嫁」給英明神武的先祖,是對她最大的保護吧。或者,在那個時候,女人的社會地位低下,嫁給父、子乃至先祖,都是可以接受的風俗,就如同王昭君到匈奴後,先後嫁給匈奴王父子一樣。
唐宋陰婚得以盛行
商朝時就有了陰婚,周朝時卻明文規定不許陰婚,《周禮》記載:「禁遷葬與嫁殤者」,《周禮》據說是周公旦所著,或說是戰國時人假借周公旦為作者。但不管是周公旦本人還是戰國時人假借,都足以說明周朝的官方是不讚成陰婚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本著陰婚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言的。不過,《周禮》並未能完全阻止陰婚這一傳統風俗的發展,到了後漢三國時期,最著名的陰婚,就是曹操給兒子曹沖舉行的。一向奉行節儉的曹操大費錢財為兒子辦陰婚,可見陰婚在傳統文化中的力量之大。在親情面前,浪費點錢財真的不算啥。
曹沖是個少年天才,曹沖稱象的故事,學過歷史的人沒有幾個人不知道。如果不是曹沖早逝,可能魏國的接班人會出現更大的變數,曹丕與曹植之間的爭奪,還得再加上一個曹沖。而且曹沖的概率更大。曹沖早逝,曹操悲痛萬分,為曹沖選了甄氏女舉行了陰婚,並給曹衝過繼了一個兒子曹琮。
唐宋時代,陰婚在民間流行起來。唐朝人載孚寫了一本《廣異志》,內中記載著一名叫王乙的書生,與已死多年的女友之愛情故事,就像梁山伯與祝英台一樣,後兩家結成冥婚;南宋期間,諂媚秦檜的秦門下十客之一的詩人康與之,寫了一本書叫做《昨夢錄》,裡面記載「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說親,然後進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後,就各替鬼魂做冥衣,舉行合婚祭,將男、女並骨合葬」。宋人郭彖寫了一本《睽本去》,記載著「晉俗,男女年當婚娶,未婚而死者,命媒互求之,謂之‘鬼媒’,鬼親後的兩家來往如姻婭」。宋朝之後,明朝宋濂、王袆主編的《元史》中的「烈女傳」,記載著「子弟死而無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當然,冥婚也有活人與死人之間進行的,大抵是因為活人與死人的感情太深,一時難以化解。
清朝陰婚成為傳統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清朝時陰婚已成為「傳統」,是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情,未婚者去世如果父母不給他們安排陰婚,反而會成為另類。清末作家徐珂著的一本《清稗類鈔》,就記載了清朝的陰婚故事。
陰婚的婚禮,與現實生活中活人的婚禮有許多相似之處,也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講門當戶對,也要送過門戶帖,也要到命館合婚,取得龍鳳帖。男方要送女方定婚禮,既要有真金白銀的,也要是紙糊的喪品。女方也有嫁妝,當然是紙糊的。至於高搭喜棚、宴請親友,這可都是真的。當然,死人要用相片代替,但也有用屍體的,所以因此發生的盜屍現象也屢有發生。但最後的陰婚結果,是男人與女人的骸骨要埋在一塊,在陰間確實達到成親的目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活人與死人的成婚,也有許多女子自願的現象,民間叫做「慕清」,俗稱「買門口」。這是什麼意思呢,女人太怕結婚後受夫家虐待了,所以請求家長將自己嫁給一個死人,這是另類的陰婚。取得這樣的陰婚後,女人只是名義上的已婚婦女,實際上單身而過。清代學者俞樾將「慕清」之舉稱為「非禮之禮」,自願「慕清」的女人,該是對婚姻有多麼懼怕。
現代人基本上視陰婚為迷信,但在偏遠的農村,陰婚現象並未絕跡。偶爾在大城市裡,也會出現陰婚現象,但這種現象與古代不同,或只是為了尋求一種心靈的慰藉吧。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陰魂 #迷信 #冥婚 #封建迷信 #商朝 #唐宋 #清朝
秦 味 館 相片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旅人故事:【格魯吉亞】
我一直相信,每到一個地方遊歷,最值得花時間停留的就是博物館。
歷史成就了今天的我們,我們和過去一直緊緊相扣。很喜歡逛博物館,其實是大大小小的展覽都喜歡看。不管有些已經重覆去了多遍,每次到訪依然雀躍非常。小時候父母帶我到科學館製作大泡泡的難忘(年紀相約的你一定會明白)、上年去了看文化博物館的大英展品的興奮。有一年冬天和父母到位於九龍灣的粵東瓷廠看著老師傅介紹這門手藝、上年的古埃及文明展覽讓我聯想到多年前在開羅博物館看到木乃伊的震撼。在南豐紗廠一個個關於香港染布業的展覽、還有百看不厭的香港故事館……只是回想也覺得享受。尤其是香港的歷史博物館,每次到訪都覺得新鮮,不同的限定特別展覽令人有時不時到訪的念頭,是片福地啊!
往往會花上好幾個小時,為的就是小心翼翼和一字不漏地把展覽版逐字看完。呵呵所以不怕悶又喜歡文字的同伴很重要,假如同行的友人不感興趣,大概我也只能急著步伐,草草走完展館,心裏面不是味兒。幸好家人都喜歡,而且有興趣駐足細讀,所以今天才能花上一個上午把格魯吉亞的歷史顯淺地了解一遍。
博物館底部樓層收藏了在格魯吉亞岀土,並相信是人類祖先的頭骨。眼前擺放著大概三十副沒有眼珠的骨頭,看久了其實也蠻可怕的,所以移了移目光到展覽櫃內的一塊塊不同形狀的石頭。人類文明的進程一直是個吸引人的課題。有時總幻想,如果生於那個鑽木取火,打獵維生,和大自然共生的自然年代,自己會在做些甚麼,能生存下去嗎?展覽把石頭分成不同種類,有著不同大小稜角的石頭,原來是古人類維生的不同工具。有的是裝東西的器皿,有的是鑿開硬物的工具。這堆今天現代社會看來沒什麼用途,要十分用心才能看岀每塊有些少不同的石頭,在那個年代卻是生活的必須品。
走到下一層,是古格魯吉亞人的陵墓裏岀土的各種陪葬品。陪葬品我猜大家也不陌生,我們從小讀的秦始皇可説是大師。他在古都長安(今名西安)的陵墓的發掘工程,到今天依然進行中,相信總面蹟比現有開放給遊人參觀的還要大。比較之下,格魯吉亞這裏所岀土的飾品比我在西安兵馬俑看見的更加精緻,不同顏色的玉石存放至少 500 年,依然閃閃生輝。根據展覽的介紹,格魯吉亞深深受到希臘文化影響,飾品和工藝品因而多以動物為主題。一件件的精品全為人手製作,背後所需的心力和時間不敢想像。這樣説並不是吹噓舊日一面倒的好,但看著這些美麗得誇張的精品,感嘆只有在科技未見發展的年代,才知道人的一雙手可以精巧如此。
走到博物館的頂層,館內的文字、相片、錄影帶,真實地紀錄了這個國家充滿重量和傷疤的歷史。格魯吉亞在 1918 年 5 月,簽訂獨立自主的法案,但可惜在 9 個月後,蘇聯不顧法案的效力,佔據格魯吉亞領土,於是這片土地的人民開展了長達70年的抗爭。不同的人被公開槍殺,館內有一張張他們行刑前作為囚犯紀錄照,還有一份份 Execution certificate 和 Death sentence notice。這些被處決的人裏面,有普通市民、藝術工作者、議員、醫生……等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俄國政權大量輸入俄語,企圖取代格魯吉亞語,消除格魯吉亞人的民族意識,以鞏固 統治。展廳由左到右,按著時間順序,紀錄著由 1918 年開始,格魯吉亞人在不同層面的反抗活動,還有隨之而來的傷亡,在大半世紀裏傷亡人數多達 88 萬。走到展廳最右邊,時序來到 1991 年,他們漫長的反抗迎來光明。
整個展覽裏,這是最令人感到沉重的部份,板上寫上了格魯吉亞在 1991 年公投的投票內容:
“Are you for the restoration of the national independence of Georgia on the basis of the act of May 26, 1918?” 足足用了接近 70 年,1918 年的獨立法案才能得到正視。格魯吉亞人在這大半世紀用血和淚,付上多少條生命換取自由。公投最後以 98 %支持率通過,格魯吉亞在 70 年後,終於可以向世人宣告獨立自主。
70 年。我無法想像,這片土地上的人是如何捱過來,如何在看見同伴一個個犧牲後依然堅持下去。這種精神上的堅定,意志上的不妥協,令人動容但又令人悲傷。他們都必須這樣強大嗎,是啊因為他們早已沒有退路。
導遊哥哥和我們説起這段過去,他幽幽地説今天格魯吉亞仍然在抗衡俄羅斯的入侵,戰爭依然持續。
我們檢視歷史,正視傷痛,就是不希望同樣的事重覆發生。這段日子我常在想,愛是甚麼?愛是知道千瘡百孔但依然不肯捨棄,愛是付岀生命前途縱然害怕但決不回頭。愛不是身體誠實地取了另一本護照,但對一片土地指指點點呢。
親愛的格魯吉亞,願你平安,願自由與你們同在。
Storyteller: Froggy is flying 飛行青蛙
Illustrator: Kate Chung Patpatkate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_______
‧
「Storyteller 說故事」是一個說故事的平台,也是一個獨立創作單位,集合一群風格獨特的影像及文字創作人,創作各類插畫故事。我們相信故事的力量。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info@story-teller.com.hk
‧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