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藝術有個女孩總是問阿嬤:妳怎麼沒有誇獎我?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被肯定的,無論年紀如何,地位如何。所以如果孩子真的表現很棒,我們可以表達肯定:我們以你為榮喔🥰
#棒棒 #小鹿鹿 #肯定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說,香港是極具價值的國際藝術市場。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邀請到「新藝潮博覽」總監邢珠迪(Judy Inn),談談收藏藝術品的入門和博覽會的理念。 第三屆新藝潮博覽暨國際藝術家獎 日期:2019 年 11 月 1 至 4 日 地點:中環 PMQ 元創方 報名日期:截至 ...
「秀藝術」的推薦目錄:
- 關於秀藝術 在 呂志文 Aer Lu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秀藝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秀藝術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秀藝術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秀藝術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秀藝術 在 蔡啟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秀藝術 在 [心得] Art Solo 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看板museum 的評價
- 關於秀藝術 在 秀藝術空間SART SPACE | Taipei 的評價
- 關於秀藝術 在 《藝文現場》ART SOLO 2023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 - YouTube 的評價
秀藝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_#生活美學
_四位值得認識的新銳藝術家
.
獨居生活能在空間風格上完全自主,這幾年開始留意到藝術品投資,這一集《新獨居時代》邀請的 #設計浪人(Chad Liu)秉著藝術品經紀上的專業,來引領聽眾入門。
.
他建議初心者先不要聽任何人的推薦,逛個幾次藝博會或藝術展,累積經驗與感官的厚度,了解自己的喜好後,再評估是否有能力購買。
.
小資新手可以先從飯店的藝博會逛起,藝術品入手價沒想像中高,規劃一筆藝術投資的年度預算,作者名氣、是否增值都先不管,喜歡最重要,眼光自然慢慢被培養出來。
.
特別推薦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在拍賣市場新竄起的新銳力量,值得做為入門收藏。以下順序與排名無關。
.
_#坂本和也
出身日本愛知,將生活周遭的綠意收進創作裡,用濃烈的顏料跟有力的筆刷創作出輕盈且生機盎然的畫面。
.
_#陳聖文
現居台北,作品多為複合媒材呈現,將撿拾來的廢棄物再利用,以針線繡出生物輪廓,細膩展現對於環境的關懷與愛。
.
_#賴逸倫
臺灣板橋人,新一代具話題性的雕塑藝術家,擅長原型設計,作品多以為陶偶作為當代議題的凝視,受到藝術買手高度關注。
.
_#魏聖倢
苗栗成長,台北生活,作品以人像為主,為表現具張力的情緒,傳遞複雜的心理狀態,以多彩線條勾勒出肢體與紋理。
.
完整節目在S02E05:「日本美學並非極簡而已,而是一種不打擾的溫柔存在。」
.
🔔 線上收聽:https://linktr.ee/williamtsengshow
.
🔥 追蹤 IG:https://bit.ly/3uLut7A
.
#威年催眠秀 #藝術品投資 #新銳藝術家 #當代藝術 #新獨居時代 #空間佈置 #空間美學
秀藝術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上一封信我們講了NBA退役球員的故事,這封信我們來談一談另一群富有的人,就是那些富豪家族的繼承人。
相比起NBA球員,富豪家族的繼承人們從小就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最好的條件接受教育,上一代人也會想盡辦法保障這些子孫後代的生活,但這些富有的繼承人們還是常常陷入巨大的不幸,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封信我們就以美國曾經的首富J. 保羅·蓋蒂家族的故事作為例子,談一談這個問題。
J. 保羅·蓋蒂是什麼人?
J. 保羅·蓋蒂是何許人也? 他是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首富。如果你去過洛杉磯,可能參觀過以他名字命名的蓋蒂藝術博物館(J. Paul Getty Museum)。如果你還沒有機會去,將來到洛杉磯時一定要去那裡看看,蓋蒂藝術博物館可能是美國西海岸最好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本身以及裡面的藏品,都源於蓋蒂的捐贈。
蓋蒂發家於二戰後,1966年他的財富據估計就超過了12億美元,這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把他列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個人;到1976年他去世時,身價超過了60億美元。和今天很多富豪擁有的只是資產市場上的紙面數字不同,蓋蒂的資產都是真金白銀。
蓋蒂的父親算是一個小富翁,1914年蓋蒂22歲的時候,他給了蓋蒂1萬美元讓他鍛鍊商業才幹。蓋蒂從這1萬美元起家,到20年代就賺到了300萬美元。1930年蓋蒂父親去世的時候,只給蓋蒂留下了財產的5%,不過蓋蒂很快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油帝國。
二戰之後,蓋蒂做對了一件事,成為了世界首富:1949年,蓋蒂從沙特國王手裡獲得了沙特和科威特中立區大片土地的石油開採權,當時那些土地不過是一些不毛之地而已。幾年後,1953年,這片土地中的石油被勘探了出來,很快年產量就達到1600萬桶;僅僅三年時間,蓋蒂就收穫了10億美元的財富,很快成為了美國首富和世界首富。要不是後來沙特和科威特收回了這些土地的開採權,今天這兩個國家相當一部分資源都應該屬於蓋蒂的後人。
不過蓋蒂這個人在花錢上有一些奇怪,可以說是既摳門,又慷慨。蓋蒂對自己和家人非常摳門。蓋蒂有五個兒子,但他最喜歡的小輩是三兒子生的一個孫子。1973年,這個孫子在意大利被綁架了,綁匪要求1700萬美元的贖金,一開始蓋蒂一毛錢都不願意出,後來松口說可以出100萬美元,因為100萬是他可以申請抵稅的最高金額。時間越拖越長,綁匪割下了小蓋蒂的一隻耳朵送回來,出於輿論的壓力,蓋蒂這才出了幾百萬美元贖回孫子。
但另一方面,蓋蒂在藝術收藏和支持藝術事業上卻一擲千金。蓋蒂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他說藝術品的美非常純粹,表裡如一,不會讓人失望,但人卻做不到這一點。為了收藏藝術品,蓋蒂專門雇了一個團隊幫他尋找、鑒定和收購藝術品。當時很多藝術品拍賣的記錄,都是蓋蒂創下的。
隨著收藏的藝術品越來越多,他蓋了一座博物館來收藏(就是這封信題圖中的博物館),並且配備了相應的管理基金會,也就是今天洛杉磯的蓋蒂基金會(Getty Foundation)。蓋蒂博物館在蓋蒂去世後依然秉承了創始人的做事風格,對於優秀藝術品不惜重金,又創下了很多拍賣紀錄,比如梵高的代表作《鳶尾花》、馬奈的《春天》等等。我把這兩幅畫的圖片放在了文稿中,你可以看一眼,肯定不陌生。
蓋蒂的子孫表現如何?
說完了蓋蒂本人,我們再來看看蓋蒂的子孫。作為首富的孩子,蓋蒂的子孫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嚴格來說,這些子孫都不太成器。蓋蒂的長子原本應該繼承家族財富,但因為壓力太大自殺了。
有人可能覺得不好理解,含著金湯匙出生,世界首富的長子,躺著就有數不清的財富繼承,哪來的壓力呢?其實,有錢的人,沒有錢的人,各有各的壓力和煩惱。擁有巨大的財富並不就意味著幸福。說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了錢,你就需要管好錢,尤其這些錢還是從父輩那裡繼承來的,這不是一件容易事。上一封信那些NBA球員的結局,我們也都看到了。有的人能管好一百萬,一千萬,但到了一個億也許就要出問題。蓋蒂的長子面對的就是這種情況,對於如此龐大的家族財富和產業,他知道自己力有不逮,然而將來又不得不擔起這份重任,於是他選擇了自殺來逃避。
蓋蒂不喜歡他的二兒子,長子自殺之後,家族的重任就落到了三兒子小保羅·蓋蒂的頭上。蓋蒂生怕他壓力太大,對他比較放任自流,結果這個兒子就染上了一個惡習——吸毒。一個人但凡和黃賭毒沾上邊,基本不可能獲得幸福。雖然後來小保羅·蓋蒂戒了毒,但在美國社會仍然不受歡迎,最後移民到了英國。前面提到的那個被綁架的孫子就是小保羅·蓋蒂的兒子,這位小孫子被救回來後受了驚嚇,也染上了毒癮和酒癮,一輩子生活在輪椅上。
蓋蒂的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被認為是最有資格繼承家業的人。他平時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慈善事業上,在社會上口碑很好。然而後來他被曝出在婚外包養了一個外室,還生了三個私生子女。在當時的美國,這種做法也不被社會所認可。蓋蒂的第五個兒子12歲就夭折了,這裡就不多談了。
富豪家族如何安置巨額財產?
或許是出於對子孫的失望,蓋蒂在留給他們生活無憂的錢之後,把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主要是以信託的形式經營蓋蒂博物館,也就是前面說的蓋蒂基金會。這也使蓋蒂博物館成為了世界上最有錢的博物館。當然,這個基金會和蓋蒂的子孫後代就沒什麼關係了。
那麼蓋蒂留給子孫後代的錢是怎麼處理的呢?和美國絕大部分富豪一樣,是通過信託的方式管理的。這種方式有三個好處。
首先是在稅務上會享受一些實在的利益。美國的遺產稅很高,父母把財產傳給子女時大約要交掉一半的遺產稅,子女如果花不完再傳給第三代,還要再交掉一半。這樣幾代人下來,遺產基本上都交了稅。通過這種方式,國家可以拉平社會財富的差距。但如果你將財產放在信託中,寫清楚將來潛在的受益人和使用方式,那麼交過一次遺產稅後,子子孫孫都不用再交稅了。
其次,用信託來管理,財產可以完全按照創立者的意願來分配。比如你有兩個孩子,希望多給老二一些錢,可以在信託文件中寫得很清楚。蓋蒂不喜歡二兒子,因此在信託中給他分的錢特別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信託可以規定受益人每月以特定的方式(比如固定金額)領取收益,這樣可以防止後代中出了敗家子一次性把錢揮霍光。這可能是信託最重要的功能,因此家族信託常常成為富豪後代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障。
蓋蒂知道他的子孫顯然不能守好家業,因此生前通過信託安排了一部分財產的傳承。為了和之前講的博物館信託區分,我們不妨把這個信託稱為家族信託。
蓋蒂算是想得很周全了,但在蓋蒂過世之後,他的子孫很快就肢解了家族信託,一次性把錢分到了各自腰包里。這件事在法律上原本是做不成的,但蓋蒂的子孫們雇了律師專門尋找當初創立信託時的文件漏洞和法律漏洞,居然就做成了。當然,他們在經濟上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次性支付了巨額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不過這樣分家之後,蓋蒂的子孫就失去了未來安身立命的最後一個保護傘,每個人生活的好壞就要看他們自己管理錢財的能力了。
按照當初家族信託創立時蓋蒂定下的財產領取比例,第四個兒子戈登·蓋蒂獲得了比較多的遺產。到了1986年,這部分石油產業的價值已經漲到了100億美元,戈登·蓋蒂轉手就賣給了得克薩斯石油公司(Texac,今天雪佛龍公司的子公司),把資產變現。然而三十多年過去,這份財富已經縮水到了20億美元。雖然依然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但對於蓋蒂家族來說,已經遠沒有往日的輝煌了。
今天社會上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蓋蒂家族了,然而蓋蒂的子孫們還是不斷曝出醜聞,很多人因為毒品和槍支濫用等問題早逝,家族後人彼此之間也是官司不斷。美國人講起這個家族,常常會用「金錢的詛咒」這個詞來描述他們。
2017年,好萊塢把蓋蒂家族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中文名叫《金錢世界》,英文名稱更加直接——「全世界所有的錢」(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在這部電影中,蓋蒂有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成為一個有錢人很容易,做一個有錢人卻很難。」這句話可謂發人深省。
蓋蒂家族的故事並不是個例,歷史上19世紀末的美國首富範德比爾特,集裝箱的發明人、20世紀中期的美國首富馬爾科姆·麥克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富豪亨特兄弟,這些家族的後人都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就使家族財富大幅縮水。
小結
這些故事時常讓我想起《天龍八部》中掃地僧講的一番話。這位老僧講,武功和德行的修行要相匹配,否則有武功而無德行,有強力而無慈悲,人就會出大問題。金庸的小說中常有對社會的隱喻,所謂武功的修煉其實可以化用到許多事情上,爭名求利,不外如是。
積攢了財富本來是好事,但如果德不配財,財富反而會變成詛咒。財富是這樣,聲望、地位等等也是如此,如果來得太快太容易,人其實很難承受。我見過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加入新興公司,公司迅速發展,他們的職級也水漲船高,但自己的能力其實沒有跟上。手下管理的團隊一旦大了,經常乾砸事情,團隊和他們本人都很難成長起來。這些年輕人早年的運氣到了這時,反而成了詛咒。
對一個人來講,最安全、也最容易獲得幸福的發展方式,就是年齡、修養、能力、財富和地位同步上升。否則,即使財富和地位一夜暴漲,終究會因為修養和能力的不足而跌落雲端。人難免做一些發橫財的美夢,但當現實中遇到了種種誘惑,你不妨想一想蓋蒂家族的故事,以為自警。」
秀藝術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來說,香港是極具價值的國際藝術市場。今集「星 CUP 人物」,陶傑邀請到「新藝潮博覽」總監邢珠迪(Judy Inn),談談收藏藝術品的入門和博覽會的理念。
第三屆新藝潮博覽暨國際藝術家獎
日期:2019 年 11 月 1 至 4 日
地點:中環 PMQ 元創方
報名日期:截至 4 月 15 日
詳情請瀏覽:新藝潮博覽會
延伸專題:
【藝術家們的愛恨情仇,煉就成優秀藝術?】
https://goo.gl/j5wuja
【為何藝術鑑定非鑑賞家不可?】
https://goo.gl/8EHZrU
【天才畫家到底收費多少?】
https://goo.gl/iSy1Yf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 https://goo.gl/9BPmQ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kIsuC78te4/hqdefault.jpg)
秀藝術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大會堂於一九六二年落成啟用,是香港首個為市民而建的多用途文娛中心。大會堂坐落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臨海填海區,佔地11 000平方米,於二零零九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大會堂的主要設施位於低座,包括以擁有出色音響效果而聞名的音樂廳、深受專業劇團喜愛的劇院,以及可以遠眺維多利亞港景色的展覽廳;高座則設有演奏廳、展覽館和會議室等小型設施,適合舉辦各類小規模活動。香港大會堂被譽為本地最重要的文化藝術場地之一,見證了不少文化盛事,亦是本港文化發展的寫照。多項標誌文化發展新里程的活動,例如早期的香港節、第一屆香港藝術節(一九七三年)、第一屆亞洲藝術節(一九七六年)、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一九七七年),以及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一九八二年),均在大會堂隆重揭幕。大會堂在推動文化藝術交流方面擔當舉足輕重的角色,值得港人引以為傲。五十多年來在大會堂獻藝的本地和海外優秀藝術家和藝團不計其數,其中包括世界知名的大提琴家馬友友、已故小提琴家艾錫•史頓、紐約交響樂團、維也納兒童合唱團、德國史圖加芭蕾舞團、中國國家話劇院、湖南省湘劇團、鋼琴家傅聰、歌唱家滴卡娜娃、費明儀,雛鳳鳴粵劇團和本地不少職業藝團等,節目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給。除了提供機會讓觀眾欣賞不同藝術形式的表演節目外,香港大會堂在培育本地文化藝術人才方面亦貢獻良多,多年來為這些藝術工作者提供專業演出場地和配套設施,以及場租資助。大會堂高座也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的館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於一九六二年三月五日正式啟用,是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亦是六間率先採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其中一間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智能識別自助借還服務。圖書館在過去五十年不斷拓展設施及服務。館內提供多種電腦設施,讓讀者可即時搜尋、預約或續借圖書館資料,使用電子資源、數據庫及數碼化影音資料。館藏由啟用時的二萬項增加至逾五十三萬七千項,並先後設立工商業圖書館、創造力及創新資源中心和基本法圖書館等專門參考圖書館及專題館藏。圖書館亦於二零一四年年中設立中西區文化及歷史資源角,提供有關中西區文化、歷史及社區發展等方面的資料。隨着香港大會堂落成啟用,現代化的博物館服務亦宣告誕生。香港歷史博物館和香港藝術館的前身—香港美術博物館最初設於大會堂高座十樓及十一樓。經過多年的館藏徵集和購藏後,藏品數目與日俱增,展覽活動越見頻繁。為進一步提升服務,香港美術博物館其後一分為二,並遷往尖沙咀。數十年來,雖然有不少文娛中心相繼落成,但香港大會堂仍然保持其作為本港重要文化樞紐的地位。猶如精巧的樂器仍須要不時保養調音以保持音色,大會堂亦曾於一九九三年和二零一零年進行翻新工程,以配合社會的變遷和文化藝術的發展,有關工程既保留了大會堂原有的包浩斯建築風格,亦為建築物的外觀增添時代感。對香港市民來說,香港大會堂的重要性超乎文化藝術的界限。這座上世紀六十年代落成的建築物,至今仍是中環的地標。大會堂紀念花園內的紀念龕,記載着二次大戰時期香港的苦難歲月;至於與大會堂同年啟用的婚姻登記處,則見證了無數愛侶共諧連理,攜手踏進人生另一階段。在未來的歲月裏,大會堂將會繼續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泉源,為香港藝術的傳承和各方面的發展作出貢獻。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n0-OEGXbDw/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uT8Jcmr2luE4NuVnHW7cZGwYb1w)
秀藝術 在 蔡啟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蔡啟塔說:
『推動公共藝術打造文化創意產業,是對於花蓮整個城市的願景。』
蔡啟塔努力培植文化產業,落實藝術生活化。
他認為,推動公共藝術造鎮運動,文化產業的產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是未來花蓮除了持續發展觀光產業之外,另一個要投入重大發展的軟實力。
他將極力推動藝術造鎮十二大面向,成立文化公園、博物館、宗教中心及青年科技會館,展現花蓮當地文化特色,將花蓮特有的四大族群文化,發展為具有潛力的績優產業。並且成立國際藝術村,培植在地優秀藝術人才,以增加花蓮在國際藝壇上的知名度。
-----------------------------------------------------------
【公共藝術石雕造街】
在啟塔市長任內,市公所與藝術家們一共呈現出55座石雕藝術椅及12座創意公車亭推動公共藝術造鎮。
啟塔日記1【藝術花園 美麗城鄉】
http://youtu.be/3O97WDJ9VnU
啟塔日記2【公共藝術 石雕造街 (上) 】
http://youtu.be/tXR4tZ-DNvc
啟塔日記3【公共藝術 石雕造街 (下) 】
http://youtu.be/GaP4DLQSN-w
音樂/麻海師
延伸閱讀:
07/05 在地軟實力-助花蓮石雕協會恢復運作
http://hualienlove.blogspot.tw/2014/09/0705.html
07/11 富智家庭系列五【公共藝術石來運轉】
http://hualienlove.blogspot.tw/2014/07/0711.html
07/14 富智家庭系列八【再造舊鐵道徒步區商圈】
http://hualienlove.blogspot.tw/2014/07/0714.html
07/26 富智家庭系列之十七【讓小創意候車亭再造大空間美學】
http://hualienlove.blogspot.tw/2014/07/0726.html
FB:https://www.facebook.com/officialhualienchita?ref=tn_tnm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L6VhbpFlLY/hqdefault.jpg)
秀藝術 在 秀藝術空間SART SPACE | Taipei 的必吃
✦ART 兒童繪畫/ 成人繪畫/ 素描水彩油畫壓克力色鉛筆等媒材 ✦MUSIC 古典鋼琴/ 古箏團體小班/ 長笛課程/ 樂器代購/ 發表會 ✦上課地點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近捷運民權 ... ... <看更多>
秀藝術 在 《藝文現場》ART SOLO 2023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ART SOLO 2023藝之獨 秀藝術 博覽會」呈現了疫後時代台灣藝術家的個人風格,並結合了國際藝術家的創作靈感,為藝術博覽會注入新的能量。 ... <看更多>
秀藝術 在 [心得] Art Solo 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觀展心得- 看板museum 的必吃
【展覽名稱】ART SOLO 2023 藝之獨秀藝術博覽會
【展覽地點】臺北花博爭艷館 (台北市中山區玉門街一號)
【展期】2023.05.05–06,11:00–19:00、2023.05.07,11:00–17:00(已結束)
【票價】全票300元、優待票200元
==============================================================================
Medium圖文版:https://reurl.cc/9Vl9nV
ART SOLO顧名思義,其實是一個個展型的藝術博覽會,分開來看就是藝廊替藝術家舉辦的
個展,除了讓本土畫廊推廣藝術家以外,也讓海外畫廊打進台灣藝術市場(雖然很小:p)
。主要其實應該是讓收藏家有個大買特買的空間,不過也很適合我這樣無聊的民眾去走馬
看花。缺點是,因為以個展形式體現,所以稍微缺乏了一點主題性。
雖說如此,但大家可謂是卯足了全力展出很好的作品,有意思的作品真的很多,以下分享
圖多文長。如果剛好有看到藝術家IG,也會放上連結。
Moises Yagues(西班牙)
非常有特色的人物插畫,我特別喜歡MAN’S LANDING ON THE MOON(小人並排上月亮)的
這張,很有故事性。
Antonio Cugnetto(義大利)
第一眼看到覺得很有地獄新娘這種人偶動畫的感覺,小人茫然的臉加上略為點陰鬱的氣氛
讓整個展間充滿了獨特的氛圍。
Gemma Hoizer(英國倫敦)
創作色彩超級鮮明飽和,但充滿了一種莫名的孤獨感。不過另一個重點是她的作品有一種
很突出的立體感,可是我照片拍不出這感覺,要現場才看的出來。
林俊良「偷窺秀系列」
左邊是「線條系列」,把肌肉男的線條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好像比較常看到描繪女性線條
的繪畫,難得遇到描繪男性肌肉線條的插畫哈哈哈。
右邊是「塗鴨系列」,很有街頭塗鴉的風味,但多了細緻的著色和線條。
Dedy Sufriadi & Taufik ERMAS 聯展(印尼)
在Wall of Fame的牆上,有兩位印尼創作者的聯展,我自己很喜歡左邊Dedy Sufradi的人
像系列,但Taufik Ermas系列也很受歡迎,超多小朋友跟多啦A夢合照。
Yong Rae Kwon(韓國)
他也有波光粼粼的雕塑作品,但我自己覺得很特別的是這兩幅魚的畫作,因為加上了兩層
絲線,所以從不同角度看都看得到魚的動態和水的波紋。
Florence Nanteza & Carson Buka聯展(烏干達)
我印象最深刻的展間之一,Nanteza和Buka很完善的發揮了自己文化背景的特色,帶來了
兩個系列的作品。左邊影子是Nanteza的作品,帶著迷幻眼鏡的人臉創作則是Buka的作品
。
這兩幅畫的名稱都很有意思,左邊是有點沉重的「All on Me」,右邊則是超級有趣的「
Fully Baked」。
鄭崇孝(台灣)
遠遠的看到他作品,很鮮明的風格已經非常吸引我了,走進展間一看,居然看到藝術家本
人!
他說,他去故宮的時候發現只有老人家欣賞,於是決定用不一樣的方式重新創作一些經典
名畫(西洋名畫、中國山水畫、台灣歷史畫)。我覺得他的再創作都很有意思!
黃麟詠(台灣)
一幅畫能跳tone於不同的時空背景於文化,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和滋味,黃麟詠希望透過這
樣的模式,尋找藝術創作的其他可能性。
瑪麗蓮夢露與日本浮世繪、草間彌生的南瓜、漫威電影和西洋名畫的元素全都可以兜在一
塊!
畫名也很有趣,左邊的叫做「南瓜的叫聲」,右邊的叫做「地方媽媽的休閒娛樂」(我真
的是要笑死)。
Hakuta Yoshuya(日本)
在看似沈靜的黑白畫作中,偷偷埋伏著小小生物的動態世界。
看似平淡無奇的西洋棋和珍奶,也都是他們佔據的地盤。
彌雅(台灣)
遠遠的就看到作品的標語「移動的邂逅 — 非畢卡索、非杜象的新立體解構主義」,讓人
會心一笑。其實不用這樣的標語,他的特色也很突出,一眼就可以看出他的解構主義是什
麼意思。除了解構的元素外,還多出了模糊渲染的燈光效果、台灣風景、以及其他異國文
化的元素。
吳瓊(中國北京)
小小呆呆的人物很有特色,整個展間充滿了可愛粉色的色調,打破了我對中國藝術家的刻
板印象。
蔡孟閶(台灣)
「看不見的城市」取名很有意思,以台灣街邊沒有人注意的小角落取景,創造出平靜、略
微暗沉的感受。其實我很喜歡自己去這種沒有人的小角落散步發呆,在這樣的感受中沈澱
身心。
柏丹(Daniel Pulman)
我一眼望去就覺得風格超級英式,果然創作者就是英國人。這次展出的是夜之畫系列(
Night Paintings),是他旅行中的夜間創作,展現了不安和不確定性。
我從下午待到傍晚,但其實傍晚的燈光在我眼中更能凸顯作品的美,下午的打燈和環境的
自然光沒有配合得很好,拍出的照片很容易糊糊的,不過整體觀展體驗還是很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77.1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eum/M.1683451075.A.52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