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鍾玲女士寫的《餘響入霜鍾:禪宗祖師傳奇》有許多豁然開朗之見,與大家分享其一是有關神會禪師與詩人王維的故事:
王維出生在世族名門,母親世北宗門派普寂國師的在家弟子,從小就修習神秀一脈的漸悟法門。
中年時,他的書畫早已傳遍大唐天下,但官運不濟,到了四十還只是個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有次他聽說南陽龍興寺的神會和尚是嶺南頓教惠能禪師的高徒,佛法精湛,禪語銳利,發人省悟,便希望能在出差途上相會。
見面時,王維問神會:「我們居士求解脫,是不是靠努力修清淨心?(北宗禪)」
神會微微一笑:「你的心本來就清淨,動努力修行之念,就是妄心(南宗禪)。」
過了五年,王維升官。當時神會的佛法也受到不少朝廷大臣推崇,王維由長安到洛陽去探望他,見到寺內僧人連走路都神氣充盈、兩人一排、步履整齊、衣袖生風。殿堂鮮亮整齊、香客不斷。王維祝賀神會說:「荷澤寺氣象宏大,頓教興旺可期。」
哪知神會一臉肅靜地說:「王居士,旺和衰,寵和辱,一體兩面,並無分別,這是我師父惠能老和尚的教導。以後十年我會歷遍寵辱,你十年內也會經歷遍。」
王維一驚,皺著眉頭問:「請禪師指點。」
神會說:「記住,到時你要寵辱不驚,回歸自性。這就是達摩祖師傳授下來的隨緣行,要做到苦樂齊受。」
之後,王維經歷安祿山叛變,面對是否要效忠新王,還是以死報國時,他想到「寵辱不驚」四字-而能轉心度過。因為他體會到學習佛法的人面對難關,應該試圖化解,試圖承受,而不是自絕。軟禁一年多,郭子儀軍隊收復長安、洛陽,王維又被升官,可是他的心不安,覺得自己應是天下人唾棄的叛徒,活在自責中百受煎熬。有一天他突然想到神會禪師跟他說過的隨緣行,即是要苦樂齊受。於是他想通了,自己應該泰然接受皇恩,再以行動來懺悔,他把自己珍惜的身外之物都捨棄,希望能回歸本性,家中蒐集的古玩、書畫也都送給朋友,官舍空蕩蕩的,非常簡樸,並且把自己過去兩年的薪俸全捐出來施粥給貧民;每天在長安官宅中供養十多位僧人,跟他們談論佛經。
........................................................
🌻這段故事讓我想起人生總有起起落落
我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在跟這顆心相處
遇到逆境時
輕者
找人訴苦
以美食來填補
或者,尋找各種娛樂的方式
重者
咒怨他人
傷人報復
這些都是自心著在煩惱與相上
然而,神會禪師曾說「心如虛空,本來就沒有動靜,日升就亮起來,日落就暗下來,空間的明暗自有來去,但虛空本身沒有變化。」
所以,我現在在修學的是觀一切心、除一切心
心本無心,但我們的思考、知識、習慣已經建立了很快的反應機制
譬如:我曾試過,若不動此念想,便不會生此境。
念想先生於心,當我們發現到就趕緊把它熄滅;如果一味地追逐此念想,很快就會在肢體、語言上表現出來,相對地他人的心若動了相似的念,兩者和合就會產生共境。
簡單來說,我對某人心生厭,若一再起想起過去發生的事,再搭配對方的行為,很容易我在肢體表情上會產生厭惡感,而對方若敏覺到,兩人彼此厭惡之心就會相合,(大家一定都覺得話沒有說出來,對方怎麼知道,事實上,我覺得看眼神就知道,因為一個人的意念可以從眼神觀察出來,你不可能對一個厭惡的人生真正的笑容。)故煩惱的解方不在他人身上,而在自己的心,能觀能止能熄能滅。
以此共勉~🙏🏻
禪宗祖師故事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位魔粉,今天吐槽一個大陸的知識型網紅,流量會怎樣主導這些知識資訊網紅?同時我也會賣弄一下我對丹道修煉的一些資訊。
撇開那些胡鬧的網紅,就算看起來像是搞資訊型(講故事、講書),我覺得擔憂的地方是這些網紅和網民的互動,會主宰到提供內容的網紅,不斷的要找新的資訊來談。諸如羅胖、樊登、老高、Seeker之類的,會逼於要快,而隨便套些有的沒的來講。
其實,若只是講講故事,還好。
一旦涉及技術性、理論性的,往往是一盲引眾盲。
Seekers我之前批判過他是直接抄襲外國網紅的資訊,甚至連圖也抄。這一次他雖然說自己也只是剛看這本《太乙金華宗旨》,也說明了自己未必對完,只是憑他說了解的文字來講解這本修煉的道典,但擔憂的地方就是留言處一大票的人說被他點通了云云。
我憑記憶稍微的評論一下他講錯的部份:
1)他說外國人看了被翻譯的《太乙金華宗旨》,掀起靜坐的熱潮,很多大公司的負責人名人都靜坐。其實完全錯誤,西方的靜坐熱潮不是《太乙金華宗旨》所炒起的,而是佛教的正念禪功勞。
2)《太乙金華宗旨》其實是一本扶乩扶出來的作品,估計有後期製作和編輯,不是呂洞賓本人或其弟子寫的,這本作品是清朝的時候才出現。這本作品雖說是全真派有納入,但這本也是一本具爭議性的道典,就連全真派內對它也不完全認可。
3)當中這網紅引述了書中說靜坐是眼睛半開,精神集中體內,然後引述呂洞賓講眼睛往哪看,精神就會往那注,所以眼看外面,心往內收是有矛盾的,所以呂祖說把意念集中兩眼中間的部份。
其實,若說眼睛半開了,精神往內集中就有矛盾的話,那眼半開,精神往兩眼中間集中,也不是一樣矛盾嗎?
沒矛盾的做法就唯有精神往前方口中集中,才是沒矛盾啊?
實際上,眼睛半開,但眼神是沒有往外看,而是內斂。
就好像你發白日夢的時候,其實你的眼睛雖是開著,但精神上沒有往外,反而是往內在的白日夢專注,是沒有矛盾的。
丹道的修行眼睛的處理就是這樣,眼半開,眼神內斂。既然是內斂的話,要放丹田或眉間或其他部位都可以,沒有矛盾。
4)所以你若看原文的話,你就會以為集中精神在雙眼間,就是入手功夫。但你在看下去,文獻又說萬緣放下。好了,這才是矛盾。若集中眉間,就不是萬緣放下,因為你還有一緣啊!
若萬緣放下,集中眉間的話,就破功啦!
5)他引述靜坐會有妄念,所以要調整呼吸,呼吸少了,妄念就少。講到這裡,還算中規中矩,接下來他說「妄念少了,我們才能用更多的意念去聚集我們的真炁」。
先別說丹道修行的理念上他犯的錯,因為他不是專看這些文獻,他不懂這些理念是情有可原的。
但,說到「妄念少了」怎麼又可能那麼矛盾的又有「更多的意念去聚集真炁」?這是邏輯上也講不通的。
6)他開始說靜坐開始要眼半開,然後放下萬念,但因為萬念放不下,所以就要聽自己呼吸。大約是慢慢調,最後聽不到自己呼吸聲,他也強調不是不呼吸,因為呼吸停了,就會死。而是調到忘記了自己呼吸,真息就會出現。Seekers認為,這時候就會出現金華曼陀羅。
這裡他斷章取義,是逼不得已的。丹道典籍裡面,真息其實就是沒有了呼吸。
7)他引述呂祖說靜坐的人不是死氣沉沉,而要有一點大地陽春的氣象,Seekers 說打坐的時候,就要想像一片大地陽春的氣象,那麼這又和前面說要萬緣放下,又矛盾了。
而且你看到這裡,你會很煩躁,到底我們是要萬念放下?還是把意念集中眉間?還是把意念集中在呼吸聽息?還是要想像大地回春?
(呵呵,想像大地回春,原版文獻沒有寫到要想像,這是Seekers自己的創意。)
8)Seekers再引述文獻所靜坐出現雜念要怎麼辦?
根據呂洞賓的說法,雜念出現的時候,就要去追究念頭如何起?念頭如何滅?
這個是很典型佛家禪法。
現在問題又來了,靜坐的入手功夫到底我們是要萬念放下?
還是把意念集中眉間?
還是把意念集中在呼吸聽息?
還是追究念頭生起之處?
9)哈哈,其實大家不用怪Seekers為甚麼講得那麼亂,而是本來文獻就是那麼亂的。而且不只是《太乙金華宗旨》亂,很多丹道的文獻都是這樣,用很多奇奇怪怪的術語,五花八門的隱喻,多處講初修入手的功夫,但每一處說講的入手功夫都是不一樣的(《樂育堂語錄》也是一樣)。
其實我就假設Seekers初次閱讀這本書,為甚麼沒有留意到有這麼大的矛盾?
除非你是信徒粉絲,你心中迫切需要相信這本書是神級秘籍,不可能有錯。
不然的話,一個正常人看下去,他還是有辦法分別「甚麼是看不懂」和「甚麼是有矛盾的」。
而一個正常人看到文獻好像有很多矛盾之處,你認為這個人敢開堂說法,幫你解碼這本《太乙金華宗旨》嗎?
10)這些丹道文獻會寫得如此矛盾,我覺得有三個理由。
第一個就是其實當初編輯文獻的時候,大家就把不同的方法,有效的方法,炒在一起,然後託名是呂洞賓祖師傳授的。
第二個就是編寫文獻的人,故意把方法寫得矛盾,沒有師父給你解碼的鎖匙,你根本就會解不了,換句話說,這是古代的知識產權保護法。
第三個理由是編寫文獻的人,故意寫得很亂,用不同系統的術語隱喻寫出矛盾雜亂修行方法,但是你不一定要找師父,只要你讀過很多相關聯的文獻,你就逐步的有辦法破解。
特別是丹道文獻,你是要對道家儒家和禪宗的文獻很熟悉,你就有辦法破解的。
當中寫道隱藏這麼多線索的一個理由,就是阻止類似 Seekers這種人,只看一本還沒看懂的書,就拿出來講解。
不過,祖師們不了解現代的網絡風氣,不懂現代人的江湖習氣,比古代江湖中人更江湖!
換句話說,祖師可能也准許你自己詮釋,不過當你注意到有這麼多矛盾時,你會動用很多你看過的相關資訊,你這個江湖佬,還算是一個有讀書,有素質的江湖佬。
11)好了,那麼到底入手功夫是要萬念放下?
還是把意念集中眉間?
還是把意念集中在呼吸聽息?
還是追究念頭生起之處?
其實這四招都是有獨立系統的修煉方法,也都能夠次第的互相配搭。你只要這些系統的方法你都有深入研究過的話,又看過多個丹道文獻,要破解這種配搭的脈絡,是不難的。
12)聽說一些學丹道的,很重視學生要看很多典籍,老師也會傳授一些技術,不過很重要的是老師可能會傳一個口訣,那口訣可能只有八個字。然後你開始要用那一句口訣來套進你看過的經典來再看一次,那又是另一番風景了。
13)資訊型網紅雖說是資訊傳播者,這當中有泛和淵的分別,我覺得泛或淵,只是個人取向,沒甚麼問題。
問題是回歸到你剛剛看了一本著作寫得這麼亂和矛盾,為甚麼不直接分享你覺得矛盾和不明白之處?偏偏急著向眾人宣說你覺得你已經明白的地方?
跟人討論你不明白的地方,是有機會讓你更能反思你不明白的地方,而且我是看過這些丹道經典,你別告訴我你是初看,就能看明白!
而且肯定是整本書中,不明白的地方,遠遠多於明白。
你想向粉絲們證明些甚麼呢?
14)若你的目的只是看掛娛樂羊頭賣知識狗肉,那開心就好。若你的目的是追求真知灼見,很泛的網紅不應該是你的選擇。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禪宗祖師故事 在 塔羅的奇幻旅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個人很喜歡看禪宗公案,所謂公案是記錄了禪宗祖師開悟或教導學生的一些軼事,藉由禪師在生活中與弟子進行日常中不平凡的對話來打開弟子的佛性,這種弟子的開悟時刻稱為頓悟。這些開悟故事非常不合常理,裡面記載的事件或對話沒有一個是正常合理的,例如有人問禪師如何才能開悟,禪師反問:吃飯了沒?對方說:吃了,禪師就回:吃完了就去洗碗。或者禪師與弟子在旅行,眼前有一群野鴨飛過,禪師問弟子:什麼飛過去了?弟子回答:野鴨,禪師這時用力扭了弟子的鼻子,弟子痛的哇哇叫,這時禪師又問:什麼飛過去了?弟子聽了開悟......
禪宗祖師故事 在 禪天下- 【 禪宗祖師故事】禪宗第五十祖-濟顛道濟禪師... 的必吃
【 禪宗祖師故事】禪宗第五十祖-濟顛道濟禪師在民間極富盛名的濟公活佛,是禪宗臨濟宗祖師-濟顛道濟禪師(西元1133~1209年)。 祂既受佛教禪宗薰陶,也受道家隱逸之 ... ... <看更多>
禪宗祖師故事 在 禪天下- 【 禪宗祖師故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 的必吃
【 禪宗祖師故事】禪宗二祖慧可大師熟悉達摩祖師傳法的人都知道「慧可立雪斷臂」的故事,但祂的斷臂,並非如傳說中,是為了向達摩祖師求法而砍斷;而是為了保護傳法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