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市場巡禮
想要見識台北的農業物產,雙連市場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有四大因由,讓它遠遠勝出其它相同市集。一來,它是北淡線興建時即出現的重要驛站,連繫著大稻埕的興衰。其次,迄今仍是傳統露天市場,保有昔時的風味。再者,因有百年的活動歷史,紮實地見證了街道的變遷發展。四則,它位居市中心繁華的腹地,因了都會上班族的生活節奏,改變了內涵。
有此條件,我自是喜歡藉由此核心要地,做為探索台北傳統市場的平台。觀光遊客可沿著旁邊開闊的散步大道,緩緩擦身,彷彿經過畫廊,觀感一幅台北清明上河圖的卷軸。你可以選擇旁觀,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但亦可縱身而入,加入買賣吃食的行列。
隔壁中山北路一排飯店,常有日本客人下榻。不少飯店人員會就近安排,介紹走逛此一景點,顯然也是看到這個市場具有代表性。
話說雙連傳統市場,位於民生西路四十五巷,以前有一個名字謙和市場,但多數人可能都忘了此名,直接稱為雙連菜市。而我最喜歡的另一個古早稱呼,叫車頭菜市仔。原來,日治時代它就位於北淡線雙連站附近。可惜,這名字也被遺忘了。
雙連市場不長,約莫三百公尺,好像從百年前便這等長度。平時一早煕攘來往,賣蔬果、賣小吃和賣衣飾的,一攤緊挨一攤,整條窄小巷弄常擠得車水馬龍。一般台北市場都在十一點左右逐漸收攤。它卻有別於其它,因為周遭上班族買菜的人多,愈接近中午,反而愈加熱鬧。早市拉長為午市。
文昌宮位於中心,據說裡頭供奉著兩百年前的考官神明。許多人為求升學順遂或平安,常來祈福,香火自是鼎盛。整條街開業者,不少擁有自家店面,但也有隨興而來的小攤販,只要空間夠,不礙交通,似乎熟識者都可插一腳。管巷弄的和管捷運綠地的警察偶爾來,左顧右看,擺個認真取締的架勢,但多少會視情況網開一面。
我在此認識好幾位賣蔬果的老人。有位來自社子島的謝老先生,七十多歲了,個子瘦小精實。他的蔬菜最為多樣,而且幾乎都是超市難以發現的菜種。譬如赤道櫻草、日本地瓜葉、紅色地瓜葉和日本莧菜等。
展開帆布,小小一坪的空間,總是擺了十幾道罕見的蔬果。每次去,我都會光顧,因而變成好友。他都是騎摩托車到來,中午才離去。蔬菜有無噴藥,我約略曉得一些眉角,他也會老實跟我說。
還有位來自淡水的阿嬤,坐的位置接近文昌宮。最常賣白鳳菜和茭白筍。她的蔬菜都悉心地用芒草綑綁。半世紀前,不少賣蔬菜和魚蝦的,都會挑著貨物,遠從淡水搭乘火車到雙連。
但那是北淡線的年代,如今是捷運,搭一趟淡水到雙連要45元,來回90元。我問阿婆這樣值得嗎?她回答,「值得啊!我都是坐老人票,一次才18元。」她這麼一說,還有什麼好問的。阿嬷也賣海瓜子,我不禁想到淡水河口的滬尾。
另有一位三芝來的老先生,九十多歲了。去年九月底時,他在廟前左側賣毛蟹。許久未看到野生毛蟹,我特別跟他探詢。沒想到,他竟是用傳統捕蟹的方法。旁邊的攤販提醒他照顧身子,很擔心今年是他最後一欠賣毛蟹。還好,今年八月時,我有看到他,拎著三芝的茭白筍來販售。按此情況,今年應該還會再捉毛蟹到來。
雙連傳統露天市場,除了常見的豐盛蔬果和平民衣物,就是有這些來自不同山區和海邊的小農,按時節帶來新鮮新奇的果物,讓我們感受台北在地風物的特色。但多數遊客最在乎的,恐怕還是周遭有何小吃。
先介紹兩家知名的水餃店,一為高記水餃,二是三五水餃。初時認識不免困惑,因為兩家地址相同。從雙連二號捷運出口出來,往馬偕醫院信步,約莫二十公尺即可抵達。後來才知,兩家店面共用一室,只是不同時段,不同的老闆營業。兩家的口味不一樣,值得分別嚐試。
接著是兩家遊客必訪的湯圓,分別是市場內的燕山湯圓,以及不遠的雙連圓仔湯,各以鹼甜聲名遠播。沿著文昌帝君廟旁的巷子進去,抬頭即見四十多年歷史的燕山湯圓。此店創業者半生奉獻軍旅,律己甚嚴。開了小店後,中規中矩地做起小生意。鹹湯圓手工搓揉,呈小顆粒狀,跟傳統台式大湯圓明顯有別。我習慣點豬肝鹹湯圓,吃一碗就飽足了。
雙連圓仔湯有五十多年歷史,知名度遠播及東瀛,我吃的次數更多,經常遇到日本觀光客到訪。其圓仔湯好吃,全賴店主對食材的專業知識和道德感。凡加料食材,皆來自台灣各縣市的特產,諸如雲林花生、屏東紅豆,大甲芋頭。吃一碗綜合的,好像吃到台灣最好的農特產。
燒麻糬是現今的重要招牌,若不怕撐肚,或可嘗試。我曾探問,為何只有白湯圓,沒有沾喜氣的紅湯圓。服務生告知,紅湯圓要加色素,他們覺得對身體有害,品質亦不好。
阿國和阿城切仔麵也是人氣美食,據說是兄弟分家,分據錦州街和民生西路。阿國很貼心,還會掛出店裡物的排行榜。雖說店名叫切仔麵,油蔥飯和乾麵亦不差。一位在雙連長大的好友,最愛樂道這類台式小店,嫻熟朋友到來,都驕傲地以此小店的食物內容招待。阿城更博得觀光客青睞,中午時分常座無虛席,招牌以中日文並列,想必日人光顧的也不少。
接下,最重要的是魯肉飯,誠乃雙連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百年前雙連車站設站,許多貨物在此裝卸,需要大量勞動工人搬運,來往於大稻埕和此地,雙連遂有市集形成。勞動人力多,小吃自然應運而生,集聚成市,魯肉飯在此遂成為重要的小攤。昔時鬍鬚張打從這兒起家,掛名雙連魯肉飯。最後以寧夏夜市為旗艦店,打造了台灣魯肉飯的一片天空,將此一小吃發揚光大。
目前在此,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分別為滿庭香、香滿園和雙連街。
位於市場對面的香滿園據說已有七十年歷史,口味沿襲古早味,豬皮、肥肉搭配池上米和酸菜,小碗的不過25元,即便宜又好吃。此店緊鄰捷運站,比台北車站的各種食物美味更充滿在地性。每回中午抵達台北,時間若充裕,我都會專程去品嘗。
另外兩間,滿庭香和雙連街,店齡都超過四十年,開在不遠的雙連街上,前後只隔十來公尺。兩間店人氣也很旺,用餐時間一到,總是人龍排到外頭。它們和另一家鹼粥店,都是這條街的主角。
雙連街魯肉飯,飯上加一片醃漬的黃蘿蔔片,以標準的古早味取勝,其小菜亦多,食客以上班族和家庭為主。滿亭香口感較清爽,不加任何佐料。桌面維持得相當潔淨,頗具現代人養生的概念。不少計程車司機偏好到吃,飽食一二碗再上路。
魯肉飯雖是此地的代表食物,但晚近最受歡迎的,反而是家蔥餅店,廁身於市場的小巷弄,有招牌沒店名。每回香蔥花捲出爐,店面便出現長長的人籠等候。一個餅十五元,每次買八九個的大有人在,但我反而偏好韭菜包。
每個傳統市場,少說都有一二家精彩的青草藥鋪在裡頭。建興青草店便是此間的代表,老店雖搬離市場頭,但在對面租屋,以新的內涵展現。
一位樸學農法的心靈治療師黃盛璘,跟青草店翁姓師傅合作,努力把這間青草店重新打造,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青草茶文化,同時鼓勵中老年人學習認識青草知識。他們正在宣揚,傳統青草茶店面較少著墨的生活文化,也摸索著園藝治療和青草藥密切互動的可能。
這家青草茶店面繼續選擇座落市場對面,一如我現在觀看雙連市場,都嘗試用新的角度,或旅遊或養生,努力和傳統生活圈展開不同層次的對話。
這樣充滿創意的店面,在雙連市場,因為時空位置的特殊性,一直活絡地持續出現。(2013)
「福勝亭北車」的推薦目錄: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簡余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福勝亭TONKATSU 幸福幸運的日式豬排專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福勝亭日式豬排專賣(站前店) - 愛食記 的評價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福勝亭優惠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只要它特價我都會吃爆 - 美食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福勝亭北車 在 福勝亭士林店高麗菜絲、福隆號蜜汁叉燒大腸桿菌群超標@東森 ... 的評價
福勝亭北車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作者:劉克襄)
■■雙連市場巡禮
想要見識台北的農業物產,雙連市場是不可或缺的。
其中有四大因由,讓它遠遠勝出其它相同市集。一來,它是北淡線興建時即出現的重要驛站,連繫著大稻埕的興衰。其次,迄今仍是傳統露天市場,保有昔時的風味。再者,因有百年的活動歷史,紮實地見證了街道的變遷發展。四則,它位居市中心繁華的腹地,因了都會上班族的生活節奏,改變了內涵。
有此條件,我自是喜歡藉由此核心要地,做為探索台北傳統市場的平台。觀光遊客可沿著旁邊開闊的散步大道,緩緩擦身,彷彿經過畫廊,觀感一幅台北清明上河圖的卷軸。你可以選擇旁觀,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但亦可縱身而入,加入買賣吃食的行列。
隔壁中山北路一排飯店,常有日本客人下榻。不少飯店人員會就近安排,介紹走逛此一景點,顯然也是看到這個市場具有代表性。
話說雙連傳統市場,位於民生西路四十五巷,以前有一個名字謙和市場,但多數人可能都忘了此名,直接稱為雙連菜市。而我最喜歡的另一個古早稱呼,叫車頭菜市仔。原來,日治時代它就位於北淡線雙連站附近。可惜,這名字也被遺忘了。
雙連市場不長,約莫三百公尺,好像從百年前便這等長度。平時一早煕攘來往,賣蔬果、賣小吃和賣衣飾的,一攤緊挨一攤,整條窄小巷弄常擠得車水馬龍。一般台北市場都在十一點左右逐漸收攤。它卻有別於其它,因為周遭上班族買菜的人多,愈接近中午,反而愈加熱鬧。早市拉長為午市。
文昌宮位於中心,據說裡頭供奉著兩百年前的考官神明。許多人為求升學順遂或平安,常來祈福,香火自是鼎盛。整條街開業者,不少擁有自家店面,但也有隨興而來的小攤販,只要空間夠,不礙交通,似乎熟識者都可插一腳。管巷弄的和管捷運綠地的警察偶爾來,左顧右看,擺個認真取締的架勢,但多少會視情況網開一面。
我在此認識好幾位賣蔬果的老人。有位來自社子島的謝老先生,七十多歲了,個子瘦小精實。他的蔬菜最為多樣,而且幾乎都是超市難以發現的菜種。譬如赤道櫻草、日本地瓜葉、紅色地瓜葉和日本莧菜等。
展開帆布,小小一坪的空間,總是擺了十幾道罕見的蔬果。每次去,我都會光顧,因而變成好友。他都是騎摩托車到來,中午才離去。蔬菜有無噴藥,我約略曉得一些眉角,他也會老實跟我說。
還有位來自淡水的阿嬤,坐的位置接近文昌宮。最常賣白鳳菜和茭白筍。她的蔬菜都悉心地用芒草綑綁。半世紀前,不少賣蔬菜和魚蝦的,都會挑著貨物,遠從淡水搭乘火車到雙連。
但那是北淡線的年代,如今是捷運,搭一趟淡水到雙連要45元,來回90元。我問阿婆這樣值得嗎?她回答,「值得啊!我都是坐老人票,一次才18元。」她這麼一說,還有什麼好問的。阿嬷也賣海瓜子,我不禁想到淡水河口的滬尾。
另有一位三芝來的老先生,九十多歲了。去年九月底時,他在廟前左側賣毛蟹。許久未看到野生毛蟹,我特別跟他探詢。沒想到,他竟是用傳統捕蟹的方法。旁邊的攤販提醒他照顧身子,很擔心今年是他最後一欠賣毛蟹。還好,今年八月時,我有看到他,拎著三芝的茭白筍來販售。按此情況,今年應該還會再捉毛蟹到來。
雙連傳統露天市場,除了常見的豐盛蔬果和平民衣物,就是有這些來自不同山區和海邊的小農,按時節帶來新鮮新奇的果物,讓我們感受台北在地風物的特色。但多數遊客最在乎的,恐怕還是周遭有何小吃。
先介紹兩家知名的水餃店,一為高記水餃,二是三五水餃。初時認識不免困惑,因為兩家地址相同。從雙連二號捷運出口出來,往馬偕醫院信步,約莫二十公尺即可抵達。後來才知,兩家店面共用一室,只是不同時段,不同的老闆營業。兩家的口味不一樣,值得分別嚐試。
接著是兩家遊客必訪的湯圓,分別是市場內的燕山湯圓,以及不遠的雙連圓仔湯,各以鹼甜聲名遠播。沿著文昌帝君廟旁的巷子進去,抬頭即見四十多年歷史的燕山湯圓。此店創業者半生奉獻軍旅,律己甚嚴。開了小店後,中規中矩地做起小生意。鹹湯圓手工搓揉,呈小顆粒狀,跟傳統台式大湯圓明顯有別。我習慣點豬肝鹹湯圓,吃一碗就飽足了。
雙連圓仔湯有五十多年歷史,知名度遠播及東瀛,我吃的次數更多,經常遇到日本觀光客到訪。其圓仔湯好吃,全賴店主對食材的專業知識和道德感。凡加料食材,皆來自台灣各縣市的特產,諸如雲林花生、屏東紅豆,大甲芋頭。吃一碗綜合的,好像吃到台灣最好的農特產。
燒麻糬是現今的重要招牌,若不怕撐肚,或可嘗試。我曾探問,為何只有白湯圓,沒有沾喜氣的紅湯圓。服務生告知,紅湯圓要加色素,他們覺得對身體有害,品質亦不好。
阿國和阿城切仔麵也是人氣美食,據說是兄弟分家,分據錦州街和民生西路。阿國很貼心,還會掛出店裡物的排行榜。雖說店名叫切仔麵,油蔥飯和乾麵亦不差。一位在雙連長大的好友,最愛樂道這類台式小店,嫻熟朋友到來,都驕傲地以此小店的食物內容招待。阿城更博得觀光客青睞,中午時分常座無虛席,招牌以中日文並列,想必日人光顧的也不少。
接下,最重要的是魯肉飯,誠乃雙連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百年前雙連車站設站,許多貨物在此裝卸,需要大量勞動工人搬運,來往於大稻埕和此地,雙連遂有市集形成。勞動人力多,小吃自然應運而生,集聚成市,魯肉飯在此遂成為重要的小攤。昔時鬍鬚張打從這兒起家,掛名雙連魯肉飯。最後以寧夏夜市為旗艦店,打造了台灣魯肉飯的一片天空,將此一小吃發揚光大。
目前在此,最具代表性的三家分別為滿庭香、香滿園和雙連街。
位於市場對面的香滿園據說已有七十年歷史,口味沿襲古早味,豬皮、肥肉搭配池上米和酸菜,小碗的不過25元,即便宜又好吃。此店緊鄰捷運站,比台北車站的各種食物美味更充滿在地性。每回中午抵達台北,時間若充裕,我都會專程去品嘗。
另外兩間,滿庭香和雙連街,店齡都超過四十年,開在不遠的雙連街上,前後只隔十來公尺。兩間店人氣也很旺,用餐時間一到,總是人龍排到外頭。它們和另一家鹼粥店,都是這條街的主角。
雙連街魯肉飯,飯上加一片醃漬的黃蘿蔔片,以標準的古早味取勝,其小菜亦多,食客以上班族和家庭為主。滿亭香口感較清爽,不加任何佐料。桌面維持得相當潔淨,頗具現代人養生的概念。不少計程車司機偏好到吃,飽食一二碗再上路。
魯肉飯雖是此地的代表食物,但晚近最受歡迎的,反而是家蔥餅店,廁身於市場的小巷弄,有招牌沒店名。每回香蔥花捲出爐,店面便出現長長的人籠等候。一個餅十五元,每次買八九個的大有人在,但我反而偏好韭菜包。
每個傳統市場,少說都有一二家精彩的青草藥鋪在裡頭。建興青草店便是此間的代表,老店雖搬離市場頭,但在對面租屋,以新的內涵展現。
一位樸學農法的心靈治療師黃盛璘,跟青草店翁姓師傅合作,努力把這間青草店重新打造,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青草茶文化,同時鼓勵中老年人學習認識青草知識。他們正在宣揚,傳統青草茶店面較少著墨的生活文化,也摸索著園藝治療和青草藥密切互動的可能。
這家青草茶店面繼續選擇座落市場對面,一如我現在觀看雙連市場,都嘗試用新的角度,或旅遊或養生,努力和傳統生活圈展開不同層次的對話。
這樣充滿創意的店面,在雙連市場,因為時空位置的特殊性,一直活絡地持續出現。(2013)
福勝亭北車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人物
[摘]
劉佳欽是嘉義梅山鄉瑞里人,他生於1935年,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家裡父母是務農種植茶葉。他小學畢業後考上民雄初農,然後讀嘉義高農,他很有上進心。他北上讀臺北師專。
在讀臺北師專剛好碰到有一位黨外人士高玉樹要選臺北市長,他和幾位同學為高玉樹助選並且選勝。他們那夥人有顏尹謨、呂國民、林水泉、吳文就和陳光英。
劉佳欽在小學教了4年書,他去考師大英文系,讀了一年,又去參加大專聯考,考上台大農業推廣系,在戒嚴時期很多人想出國留學,當時有一句話很流行「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大部分的青年認為能考上台大就能出國留學,劉佳欽到台大後就有出國留學的念頭。
他當預備軍官時,在軍中很用功,第一年考取自費留學,第二年考取公費留學,他選擇到日本讀東京大學的農業經濟研究所。
他在1967年3月結婚,四月到日本留學。出國前去拜會彭明敏,那時彭教授已經出獄兩年了。彭教授提醒他,在日本大學校園裡有國民黨的特務線民,他們監視台灣留學生的言行,若有反國民黨的言行,會密報,若被密報,就會被列入黑名單回不來臺灣。
在他去日本的同一時段,顏尹謨和陳光英也到日本,他們三人去拜訪先到日本留學的辜寬敏,見面時也沒說什麼,此後他沒再去找他。
有一次顏尹謨回臺灣後想再出境被限制,又聽說呂國民、吳文就和林水泉失蹤了。在8月劉佳欽接到他太太的電話,說她爸爸在大甲街上被車子撞成重傷,生命垂危。劉佳欽從日本趕回臺灣探視,見岳父最後一面。
要再出境已受到限制,他的堂兄等不到他回日本,就寫信約他在臺北車站前的華園飯店碰面,想知道是什麼原因不能回日本讀書?他夫妻兩人先住飯店等他堂兄,但劉佳欽在飯店大廳被帶走,留他太太在飯店等堂兄和劉佳欽回來,一直等,等了好幾天都不見人影,也不知他被帶到哪裡?他只好回大甲乾著急,徹夜難眠,不知如何是好?
原來劉佳欽被囚禁在調查局三張犁的黑牢,他在那裡被疲勞訊問,被刑求逼供,他受不了凌虐,最後承認去日本是想從事反政府活動。
他被送到警總軍法處景美看守所判刑8年。他和一位前調查局第三處的處長蔣海溶同押房,蔣海溶坦白告訴他,他岳父的車禍是調查局的人設陷的,主要是要劉佳欽回台加以逮捕,密報者就是他的朋友陳光英,所以顏尹謨、呂國民、吳文就和林水泉都進來坐牢。 後來蔣海溶在獨居房上吊自殺,1971年他被押送到綠島綠洲山莊囚禁,直到1975年才出獄,這時他已40歲了。
出獄後,約有半年的時間不太敢出門,走在路上總是以為有人準備開車衝撞他,等到身心能適應正常的社會時,才北上到一位難友張幹男所經營的新亞旅行社貿易部上班。
1984年,他出獄9年,他已49歲,台灣還沒解嚴,有一天南太平洋島國 巴布亞總理來台灣找他,這位總理叫麥克, 以前他和劉佳欽住東京大學同一宿舍,他讀法律研究所。 他希望劉佳欽能協助他們發展林業.農漁業和旅遊業。 劉佳欽到該國走一趟回來,就開始擬一份建議案,他拿給台大的同學黃大洲看,黃大洲又拿給當時的李登輝副總統看,李登輝把這份建議案交給海外會的林享能辦理。
很快就成立6個援外團到巴布亞,包括農技團、漁業團、醫療團協助該國,劉佳欽就成了台灣駐巴布亞的代表,後來他也依在巴布亞的模式協助索羅門群島、東加王國、諾魯、帛琉,一直到他退休。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9397624400/posts/2361698534153378/
彭明敏的小孩讀國小時的老師被捕入獄
彭明敏教授有兩個小孩,他們就讀臺北古亭國小時的老師是一位剛從臺北師專畢業的新科教師劉佳欽,當時他22歲。
劉佳欽是嘉義梅山鄉瑞里人,他生於1935年,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家裡父母是務農種植茶葉。他小學畢業後考上民雄初農,然後讀嘉義高農,他很有上進心。他北上讀臺北師專。
在讀臺北師專剛好碰到有一位黨外人士高玉樹要選臺北市長,他和幾位同學為高玉樹助選並且選勝。他們那夥人有顏尹謨.呂國民.林水泉.吳文就和陳光英。
劉佳欽在小學教了4年書,他去考師大英文系,讀了一年,又去參加大專聯考,考上台大農業推廣系,在戒嚴時期很多人想出國留學,當時有一句話很流行「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大部分的青年認為能考上台大就能出國留學,劉佳欽到台大後就有出國留學的念頭。
他當預備軍官時,在軍中很用功,第一年考取自費留學,第二年考取公費留學,他選擇到日本讀東京大學的農業經濟研究所。
他在1967年3月結婚,四月到日本留學。出國前去拜會彭明敏,那時彭教授已經出獄兩年了。彭教授提醒他,在日本大學校園裡有國民黨的特務線民,他們監視台灣留學生的言行,若有反國民黨的言行,會密報,若被密報,就會被列入黑名單回不來臺灣。
在他去日本的同一時段,顏尹謨和陳光英也到日本,他們三人去拜訪先到日本留學的辜寬敏,見面時也沒說什麼,此後他沒再去找他。
有一次顏尹謨回臺灣後想再出境被限制,又聽說呂國民.吳文就和林水泉失蹤了。在8月劉佳欽接到他太太的電話,說她爸爸在大甲街上被車子撞成重傷,生命垂危。劉佳欽從日本趕回臺灣探視,見岳父最後一面。
要再出境已受到限制,他的堂兄等不到他回日本,就寫信約他在臺北車站前的華園飯店碰面,想知道是什麼原因不能回日本讀書?他夫妻兩人先住飯店等他堂兄,但劉佳欽在飯店大廳被帶走,留他太太在飯店等堂兄和劉佳欽回來,一直等,等了好幾天都不見人影,也不知他被帶到哪裡?他只好回大甲乾著急,徹夜難眠,不知如何是好?
原來劉佳欽被囚禁在調查局三張犁的黑牢,他在那裡被疲勞訊問,被刑求逼供,他受不了凌虐,最後承認去日本是想從事反政府活動。
他被送到警總軍法處景美看守所判刑8年。他和一位前調查局第三處的處長蔣海溶同押房,蔣海溶坦白告訴他,他岳父的車禍是調查局的人設陷的,主要是要劉佳欽回台加以逮捕,密報者就是他的朋友陳光英,所以顏尹謨.呂國民.吳文就和林水泉都進來坐牢。 後來蔣海溶在獨居房上吊自殺,1971年他被押送到綠島綠洲山莊囚禁,直到1975年才出獄,這時他已40歲了。
出獄後,約有半年的時間不太敢出門,走在路上總是以為有人準備開車衝撞他,等到身心能適應正常的社會時,才北上到一位難友張幹男所經營的新亞旅行社貿易部上班。
1984年,他出獄9年,他已49歲,台灣還沒解嚴,有一天南太平洋島國 巴布亞總理來台灣找他,這位總理叫麥克, 以前他和劉佳欽住東京大學同一宿舍,他讀法律研究所。 他希望劉佳欽能協助他們發展林業.農漁業和旅遊業。 劉佳欽到該國走一趟回來,就開始擬一份建議案,他拿給台大的同學黃大洲看,黃大洲又拿給當時的李登輝副總統看,李登輝把這份建議案交給海外會的林享能辦理。
很快就成立6個援外團到巴布亞,包括農技團.漁業團.醫療團協助該國,劉佳欽就成了台灣駐巴布亞的代表,後來他也依在巴布亞的模式協助索羅門群島.東加王國.諾魯.帛琉,一直到他退休。
他在南太平洋各群島工作時,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青年替日本作戰,陣亡在海外的人數約七萬人,他感到憂傷,他真希望有人將他們的英靈引回台灣。其中以花東阿美族青年最多。
劉佳欽今年83歲,他從2009年開始差不多每年都會參加綠島人權之路青年體驗營,把自己的苦難故事說給年輕人聽,讓年輕人知道這段傷痕歷史,以及身為台灣人的悲哀,他住苗栗的通霄,在此祝福他們全家平安快樂!
福勝亭北車 在 福勝亭日式豬排專賣(站前店) - 愛食記 的必吃
300萬人都在用,第一名的美食App 尋找附近美食,每日新增精選食記! ... 台北車站咖哩-魔法咖哩.創新多元新歐風咖哩.加飯加醬免費! ... <看更多>
福勝亭北車 在 福勝亭優惠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在福勝亭北車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pchunters也提到: 2017年去東北角玩,買了四腳亭到牡丹、牡丹到大溪、大溪到頭城的硬票。 : 今天聽到網友分享了三貂角 ... ... <看更多>
福勝亭北車 在 福勝亭TONKATSU 幸福幸運的日式豬排專賣 - Facebook 的必吃
【福勝亭_站前店開幕】 全新風格 煥然一新的站前店今天開幕囉~ 大家快來找我們吃豬排吧 福勝亭站前店☏(02)2371-9360 ☗ 台北市中正區許昌街30號B1(新光三越後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