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另一面》
七O年代初期,是我和台灣一些老輩修行人接觸時間最密切的時期,這段時間裡有幸結識了不少僧侶和佛、道界中能人異士頗多,這些老輩、先進或有戢斂大隱於鬧市中,亦有學識淵博,外表和煦謙恭,不隨意顯露才學,有如絕俗之化外高人者,例如帶髮修行的老道,修明師便是。他所展現的恰好也是我歡喜接觸的,例如書畫或者金石、文房、老玉、雜項,一碰上面,一聊就忘了時間,這老先生大熱天裡也習慣穿著長袍,一方面上了年紀,頂上雖也牛山濯濯,但貼梳在太陽穴上,幾撮稀鬆灰銀色髮莖,每回都被他整齊有致地用髮蠟梳理得服貼又平整,徐志摩式的圓形黑邊鏡框下,有著一對看透人心銅鈴般的大眼,沒事閒聊時便會從口袋裡掏出一對漢白玉圓球,在手掌心把玩著,他說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有時也會掏出老扳指扣來回穿梭於指縫間,據說可以不讓自己腦筋老化得快。老先生寫了一手神似趙孟頫的行書,一段時日,他便會贈予我幾幀小牘,我也頗為珍惜,因為看來就是那麼有趙孟頫的神韻。趙子昂其實夫妻都是書畫大家,元朝的皇室對他的作品、書法視為奇物,極為寵愛,在宋元兩代,趙孟頫一直是書法界的代表人物。我之所以欣賞趙氏的原因,其中一項在於他幾乎是一位藝術全通家,詩、書、畫、金石無不樣樣精通,特別是他自成一格的趙體,無人可越。較年少時我也經常讀、記、臨趙氏之行楷,特殊的晉風中,透發著王羲之的書影,別有特殊的風格⋯⋯。
說起修明師,這位受人尊重的老輩行者,從他的平常穿著行當上,說正格的,還不容易看出是一位道行頗深的佛道中人。當時我年輕,只覺得從他身上似乎有著聽不完的宮闈軼聞及佛門軼事,如今思之,還對這位老者頗為懷念,曾記得一回相約在東門的一間日本人遺留下來的寺廟小敘,順便幫他轉手一幅古字畫給一位浙江籍的老居士,談話中他又和我天南地北地說道他所知道的一些掌故。
「跟你講一段,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聽說過的故事,這事情要遠溯到釋迦牟尼佛那個年代。有一天,釋迦牟尼佛像往常一樣,一大早便帶著阿難、迦葉和舍利弗等一些常隨眾弟子沿門托缽,根據規矩,每個人就是不能超過七戶,隨著個人的福份和過去世的因緣,能化多少就化多少。這一方面是給眾生種植福田,同時也是要修行人隨遇而安,不去貪執受用。就在托缽的過程當中,在路旁恰好有一大群男男女女的幼童,正在馬路上玩著用泥土堆砌宮牆的遊戲,在這一群孩童之中,突然間有一名小女孩,她看到了一群出家僧人從遠處魚貫井然有序地踽踽而來,她從這群孩童中很興奮地突然從地上抓起了一把泥沙,很歡喜地往釋迦牟尼佛胸前的缽,不顧一切地放置缽內。這時的釋迦牟尼佛也不曾受到她突然的舉動,有任何的不適,反而很歡喜地把缽往前彎身,讓這位小女生可以滿願地放置⋯⋯這件事情的始末姑且不談,當托完缽收隊要返回精舍的途中,弟子們就有人替佛覺得不滿。
「『師父啊!今天在托缽的途中,有一位小女孩她把地上的泥土當做供養物品,往您的缽裡面置放,這實在是太胡鬧!太淘氣⋯⋯』
「佛聽完之後便哈哈大笑地說:『虧你們有的都已經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因緣和因果,你們要知道,這名小女生她未來和眾生也有著不可思議的因緣,她也許會成為人王,如果我現在接受了她的供養,或許在未來世她和佛法會結下好緣。你們可知道?今天假如我不接受她的供養,她將會成為一名如同魔一般毀壞佛法的魔王。今天啊!我因為接受了她一把沙土的供養,你們知道這將種下了她日後弘揚佛法的善因緣啊⋯⋯』」修明老人說著說著,到這裡他稍作停頓,接著他一本正經地看著我。
「老弟,你聽了這個故事,感覺是真的還是後人編杜的?」他也不等我回答,他自己就繼續說。
「說實在話,我早期在讀誦《華嚴經》的時候,看到了武則天所寫的開經偈,我就很相信地感到當年佛陀所授記的便是後來的武則天。這故事我也是過去在內地中國的時候,不止一次地聽聞過的。武則天所寫的四句偈,你看看那種氣派,哪裡是一般凡夫可以悟得出來?『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如此通透朗發的智慧,若前世沒有修持,豈能達到?」姑且不論她在掌握天下權柄之前,以及一朝得勢之後,她是如何地實行恐怖政策、濫殺無辜、剷除異己,甚至於荒淫到離經叛道,但如果不去論及她的私德,她也有她有功之處。她除了大興佛寺,供養三寶,重修廟宇,廣造佛冊⋯⋯也不能說毫無功德可言,在政治上來說,如果不是武則天所用重典統治之下,也不會有日後的開元盛世⋯⋯」
老者所說的也自然有他的智慧跟道理,其實過去我也曾聽道家的師尊說過,武則天除了精通佛法,自己本身也有參禪打坐,甚至經常找修道有成的道長入宮,指點煉丹、呼吸之要訣,否則絕對無法在多變的政治鬥爭中,還能夠享有高壽。據說她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用來做調息、煉氣,做為修養精、氣、神三寶的日課。除此她也得異人相傳,得襲仙家的養顏祕方。根據歷史有些記載,說武則天善事塗澤之術,始終童顏不改,這些在《新唐書》中都可以閱讀到不為人知的野史。做為少數歷史上女性的君主,武則天除了善用計謀之外,閒暇對於藝術、文史,卻也有她獨到的天份。從她臨摹王羲之的法書傳世精華作品中,例如她在長安薦福寺所題匾額和升仙太子碑⋯⋯等諸多碑文,真的可以用珠聯璧合來形容。
綜觀武則天的一生,可說是充滿了矛盾、撲朔,個性上雖然稱得上鐵血合璧,但在私底下卻也有其溫柔似水的地方,其實她也是一位感性極強的女子,或許基於政治的無情和幻化,但骨子裡也應有承受佛法薰陶的慈悲。人一旦掌控了權力核心,便會貪執太過,加上無明的慫恿,幾人能夠躲得了名利當頭?即便曾經在佛學的領域裡潛心修煉,但如果沒有強烈的出離心或拋卻世俗八風的魄力,即使最終在人世間的權力勝過天王,那又如何?最寶貴的是,曾經擁有人身,也居上位,但卻可以時刻地體恤無常,積累福報,放下人世間一切所在意和執著的,遵守十善業,如此一來,即便王侯將相、販夫走卒,也都可以頓離分別,直往安樂,否則豈不空來人間走一遭。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神碑 上位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搶救大潭藻礁,臺灣減碳政策檢視」記者會
大潭藻礁每年成長高度只有0.1公分,相當脆弱,是台灣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藻礁生態區。但為了減煤,中油公司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興建計畫卻威脅到大潭藻礁的生態,引爆民眾對政府決策有欠思考之憂慮,而發起搶救公投。如今離連署門檻尚有一段差距,亟需你我合力促成。
陳宜民召集人也表示,近年來台灣飽受空氣污染之苦,依據由台灣大學、中興大學、陽明大學、國衛院與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等學者共同合作,2019 年刊登於國際期刊《胸腔腫瘤》(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研究,大數據分析出來,指出台灣南北的肺腺癌發生率走勢出現交叉,近年來高屏地區的肺腺癌年增加率是北部的 15 倍以上,且患者餘命較短,推測空污是造成不吸菸人口卻罹患肺癌的可能因子。另外,「氣候變遷」問題方面,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簽署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並新設了「氣候特使」,2020年是《巴黎氣候協定》簽訂五週年,聯合國舉辦了氣候問題的高峰會,呼籲各國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新北市也宣布加入氣候緊急狀態,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兩年來,更是年年吊車尾,依據2020年12月8日「2021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結果,台灣倒數第五,尤其「溫室氣體排放」分類和「再生能源發展方面」分類表現極差,排名皆倒數第三,被評比為「非常差」(very low)。陳宜民召集人強調,台灣不是不能做,只是溫管法有沒有好好執行,並提出兩項建議:一、落實推動「行政院組改環保署升格環境資源部」修法,成立「氣候變遷辦公室」。二、推動「氣候變遷法」,作為減碳友善之法規體系與產業環境之上位法源。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也透過影片表示,「當所有的救援手段都用盡了,用公民投票複決,來翻轉不當的政策,就是及時雨。」他也感謝社會各界願意站出來支持公投的朋友,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以環境生態保護為訴求的公投,希望大家加入連署,讓公投成案,讓守護藻礁成為公民環境教育的啟蒙運動,創造這個光榮且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
張曉風作家表示,保護環境是住在地球上第一個義務,藻礁被破壞了是個恥辱,我們應該好好守護。執政者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信用,以但丁的神曲比喻地獄,最嚴重的地獄是給破壞信任的人類。張曉風作家強調,執政者的智慧不夠足以解決問題,建議三接應暫停,有個健康的社會和環境不是更好嗎?
呂玉玲委員認為,中油錯估海底深度與海象,再加上政府粗糙的改變環評的結果,使得大潭藻礁被嚴重破壞,呂玉玲委員強調,臺灣的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急需要降低碳排放,但藻礁有固碳功能,政府卻為了天然氣而破壞藻礁,實在是本末倒置。
吳怡玎委員表示,昨天台北空氣空品AQI破百,境內本土空氣污染多數來自境內,認同天然氣發電比燃煤好,但藻礁是否適合做天然氣接收站?吳怡玎委員強調,建議政府可以找對大自然破壞最少的地點做接收站,藻礁是很底層的生態鏈,其實對人類有相當程度的破壞,中油所提時間與環評問題,執政黨應可以改善行政效率解決,不要補了小洞又破一個大洞。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2376
神碑 上位 在 尋蹤覓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義祠變回廟宇 集百家姓的「百姓廟」】
廣福義祠座落在太平山街與磅巷交界,原址建於1851年,至今已有近一百七十年歷史,現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今日大家所見到的,不再是以往被形容為「人間地獄」的模樣。在東華醫院接管廣福義祠之後,廣福義祠已回復為原來的廟宇。後來1894年太平山區發生鼠疫,政府「洗太平地」期間,廣福義祠同時進行重建。近年,東華三院亦有為變得殘舊的廣福義祠進行復修,紅牆上極具特色的「勝地」二字已不復見。
廣福義祠建於紅牆高台上,只有一條狹窄的樓梯通道。義祠共三進,第一進的屋脊飾有鰲魚和獅子,及以《封神榜》故事為主題的石灣陶瓷。門額刻上「廣福慈航」,門聯寫有「新廟慶初成,福澤長留,允合華英同作頌;舊基雖已棄,典型尚在,好偕俎豆共輸誠」,同是1895年重建時設立。屏門上有一副門聯,由進士梁芝榮書寫,交代義祠的功用。
第二進正殿內主要供奉看守陰曹地府的地藏王菩薩,祈求亡魂得以安息。後來1991年,灣仔的濟公廟拆卸,濟公聖佛輾轉搬至義祠的神壇上,位於地藏菩薩像下方。及後,太歲、包公、月老、和合二仙等神像亦搬至義祠內,讓人供奉。
而後殿則是坊眾的百姓祠堂,供奉合共約2,350個先人靈位,亦置有先人的油畫相、瓷畫相及黑白相等,相信擁有百多年歷史。另外,廟內亦有很多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包括供人過契給濟公的虎門,及木雕神壇等。
近年,東華三院為廣福義祠進行復修,主要是拆卸廟前上蓋的支架,香塔搬至其他位置,為神像及屋頂脊飾進行清潔及修補,另外亦更換了靈位的木框架,好讓先人有一個舒適潔淨、環境良好的居所。而紅牆上極具特色的「勝地」二字已不復見,換上一塊刻有同樣二字的石碑,立於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