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赫胥黎的想像變成現實】
在經典小說「#美麗新世界」裡,人人各安本份,飾演被指派的階級、角色,按既定程序進行各樣「正確」之事。
可是,你有否想過,在現實世界強行將思想、行為、文化、習俗改造成相同模樣,會出現怎樣的後果?不如看看丹麥的慘痛教訓。
1951 年,格陵蘭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地區疾病橫行,居民以捕獵海豹維生,當地殖民宗主國丹麥為求推動地區發展,企圖創造出現代化的新格陵蘭人。因此,要求當地教師、牧師尋找適合兒童,來進行一場社會實驗,希望參與者能成為新格陵蘭人的樣辦。
不少家庭因家境欠佳、被政府人員「更美好生活」的說辭說服,而將子女送往實驗。最終,當局挑選出 9 女 13 男,共 22 名不足 10 歲的因紐特(Inuit)孩童參與實驗。
孩童被送往丹麥強迫同化,被迫學習丹麥文化習俗,練習丹麥語。實驗期間,他們散居於丹麥各地的寄宿家庭之中,無法與自己的親人聯繫,而且不少人不擅丹麥語,難以與寄宿家庭成員溝通,出現語言障礙。
1952 年 10 月,他們習得丹麥語言及文化後,實驗結束。6 名孩童繼續留在當地寄宿家庭,16 名孩童被送回格陵蘭,只是結果不似預期。當局以孩童習慣丹麥的富裕生活為由,未必適應原來家庭環境,將孩童送到首府努克(Nuuk)的孤兒院生活,孩童回家的美夢落空。在院內,孩童繼續被要求以丹麥語溝通,被禁止以因紐特語交談。
有研究指出,參與實驗的孩童出現不少後遺症,包括身份認同混亂、缺乏歸屬感,甚至忘記原有的因紐特文化,最後成為失根、社會邊緣化的一群。因受心理問題困擾,部分孩童因酗酒而早逝,部分則因不解父母決定而與家庭不和,影響深遠。即使 2020 年,丹麥首相曾就實驗帶來的影響道歉,只是一切已來得太遲,22 名孩童的人生軌跡早已改寫。
#茶杯你不知道的古事
CUP 出版《美麗新世界》網上訂購:
https://pse.is/3l6cg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一生下來。就處於一種「共在」(being with)的狀態。「自我」是由社會階層、貧或富種種的關係網絡界定。我們是從他人認同中得到定位,而認識我是誰;反過來,他人亦受我的認同而得到確立。所以,「我——他人」其實是一種游離式的交互關係,自我是浮動的。由於社會總是以效率、財富、外貌、才能等為認同的標準...
社會邊緣化 在 娛記正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ㄧ套關於ㄧ羣被社會邊緣化嘅露宿者嘅故事
#濁水漂流
#港產片
#吳鎮宇
#謝君豪
#李麗珍
#蔡思韵
#朱栢康
#寳珮如
#柯煒林
#娛記正傳
社會邊緣化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紐約時報》:台灣原住民狩獵文化—在千年傳統與現代法律之間?
「狩獵文化無罪、法律規定違憲!」
多個原住民團體在司法院 (Judicial Yuan) 前施放狼煙、高喊口號。主角是布農族男子王光祿以及卑南族男子潘志強,2人都因為用獵槍獵捕了山羌等保育類動物 (protected species) 帶回部落(tribe) 被判刑(sentence)。
原住民的狩獵行為和野生動物保育 (wildlife animal conservation)、槍枝使用安全 (gun safety) 等議題在司法院進行釋憲案 (interpretation)的言詞辯論庭(debate court);對於原住民主張的「傳統文化價值」,你覺得應該和現代法律之間如何共存?
—————————————————————
📰 俐媽新聞英文—狩獵文化篇:
* Bunun 布農族
* Puyuma 卑南族
* contend (v.) 為了...鬥爭
* taboo (n.) 禁忌
* trial (n.) 審判
* indigenous (a.) = aboriginal 原住民的
* circumscribe (v.) 在周圍畫線;限制
—> circum-: around/ -scrib: write
* damp (a.) 潮濕的
* weave (v.) 迂迴行進,穿行
* thicket (n.) 灌林叢;雜木林
* clutch (v.) 抓住
* rifle (n.) 來福槍,步槍
* headlamp (n.) 礦工頭上所戴的小型燈
* prey (n.) = game 獵物
—> fall prey to N 成為⋯的獵物
* skin (v.) 剝...的皮
* boar (n.) 野山豬
* antler (n.) 鹿角
* skull (n.) 頭蓋骨
* coarse (a.) 粗糙的
* bristle (n.) 短而硬的毛
* cradle (v.) 把...擱在支架上
* colonial (a.) 殖民的
* settler (n.) 移居者;殖民者;開拓者
* curtail (v.) 縮減
* assimilate (v.) 使民族、語言等同化
—> sin/sim/syn/sym-: the same
* social marginalization 社會邊緣化
* carve out (ph.) 開拓
* tribe (n.) 部落;種族
c.f. troop (n.) 部隊
* ailing (a.) 生病的
* appeal (v.) 上訴
*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釋憲文
* nestle (v.) 舒適地安頓下來
* omen (n.) 徵兆
* Seediq 賽德克族
* Truku 太魯閣族
* destine (v.) 命定,注定
* bar (v.) 在...上飾以條紋
* absurd (a.) 不合理的
* ruinous (a.) 毀滅性的
* curb (n.)(v.) 約束,控制
* stride (v.) 邁大步走
* feast (n.) 盛宴,筵席
* chant (v.) 歌頌,吟詠
🗞 新聞來源:https://www.nytimes.com/2021/04/13/world/asia/taiwan-Indigenous-hunters.html
————————————————————
這篇分享紐約時報駐台記者 (dispatch) 的專題報導,探討的議題很有趣,有些用字較深,同學們當作課外讀物輕鬆閱讀即可。
以上感謝欒為學長提供,指考在即,學長還陸續為大家整理更多時事英文,真的揪甘心🙏🏻
大家敬請期待,一起學習👍🏼
.
#俐媽新聞英文
#俐媽新聞英文狩獵文化篇
#俐媽英文教室動物保育篇
#俐媽英文教室原住民文化篇
#台大明明讓你跟上時事同時精進英文
社會邊緣化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人一生下來。就處於一種「共在」(being with)的狀態。「自我」是由社會階層、貧或富種種的關係網絡界定。我們是從他人認同中得到定位,而認識我是誰;反過來,他人亦受我的認同而得到確立。所以,「我——他人」其實是一種游離式的交互關係,自我是浮動的。由於社會總是以效率、財富、外貌、才能等為認同的標準,於是一些身體有殘障的人,活動有困難,自然會被社會邊緣化,他們更易有自卑心理,在社會中,他們成了異鄉的陌生人。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y90YMP6WK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