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研究發現,很少與人類接觸的非常年幼的狗可以理解指向手勢——而且這種能力具有很強的遺傳基礎
即使是與人類接觸很少的 8 周大的小狗也能理解指點這個動作,
並在其他測試中表現出複雜的社會認知水平。
8周的小狗才剛出生沒有多久,
這些黃金獵犬來自於治療人類的組織團體
在八周這個年齡,小犬們幾乎每分秒都是和媽媽一起度過
亞利桑那大學研究動物行為的心理學家 Emily E. Bray 說,犬類的這些認知能力與人類智力一樣是基於基因的,或者說是可遺傳的。
“這一切都表明,狗在生物學上已經準備好與人類交流。
測試了不同四個手指指示,每一隻小狗狗都測試高達12次以上
雖然只有八周,但毛絨絨的幼犬們卻可以跟隨人類的指示靠近
另外也做了氣味相關的測試,確保狗狗不只是使用鼻子而已
最後一項測試也很有趣!
第三項任務是讓實驗者在凝視狗的同時,
用類似於嬰兒談話的高音背誦一段 30 秒的腳本,
以此衡量小狗對人臉的關注
觀察發現,幼犬平均在於六秒,成犬則是更久
結果得知,隨著年齡,狗狗關注人類的目光就越久。
該論文稱,在 30 秒腳本中,
指點任務的成功以及小狗看人臉的傾向是高度遺傳的。
超過 40% 的性能差異是由遺傳引起的。
40%的這個結論非常的驚人!
也就是說:狗兒已經準備好這樣做了,不需要學習。”
到你身邊來的時候,狗兒可能還很小(或許也有些年紀)
離開了媽媽後便跟著我們生活
這些親密的生活會一直到狗狗變白白的呢
愛需要學習,從跌倒和成長中學習
但是緣分和與天俱來的一切會讓我們獲得
同時也有2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Atsushiの日本語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片來源:C-CLASS2021年8月第3部 日劇:『私結婚できないんじゃなくて、しないんです』第4話 挑戰日劇對白!日文聽寫練習 https://youtu.be/ei2kn0UTjD0 聽寫練習VOL.1 https://youtu.be/p0cOe_uUHr4 聽寫練習VOL.2 htt...
「社會心理學大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Boww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Atsushi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Atsushi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Atsushi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ColleGo!大學OPEN DAY系列影音】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社會學群出路前途在哪?PTT、Dcard熱門討論大解 - 公職王 的評價
- 關於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社會學群出路前途在哪?PTT、Dcard熱門討論大解 - 公職王 的評價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 小結
獨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研究時,只覺得當下毛骨悚然,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後續的感觸。
直到這幾天追完《魷魚遊戲》,看見人性在瀕臨絕望時刻的細膩刻劃,再回頭看米爾格倫實驗,才意識到,原來普通人也「很可能」在整個社會體制的作用下,成為他人眼中的惡人。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Atsushi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來源:C-CLASS2021年8月第3部
日劇:『私結婚できないんじゃなくて、しないんです』第4話
挑戰日劇對白!日文聽寫練習
https://youtu.be/ei2kn0UTjD0
聽寫練習VOL.1
https://youtu.be/p0cOe_uUHr4
聽寫練習VOL.2
https://youtu.be/5lkJcSDMecc
聽寫練習VOL.3
https://youtu.be/eFC2t60M8X4
聽寫練習VOL.4
https://youtu.be/K8JVag48qQM
聽寫練習VOL.5
https://youtu.be/0I7zLxQM8EQ
你想要更多練習的話,歡迎來到「C-CLASS」。
https://kabuki-anime.com/post-1531/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你好,我是Atsushi。
職業是華語圈的日文教師(日本東京人,在東京長大)
畢業於明治大學文學部,具備教師執照(國中小社會科)
我曾到過世界上30個國家生活,現在也還在旅行的途中,
是一個數位遊民。
(註:指無固定的住所,靠著網路遠程工作的人。)
擅長文案寫作、心理學技巧・研究,
主要目標為讓學生能用日文「打動日本人的心」、並學會最「自然的」日文!
目前在Blog・Facebook・Youtube上都有分享如何學會「正確的日文」的情報。
關於我的更詳細經歷・故事請點這裡!
<官方網站>
https://kabuki-anime.com
<我的詳細的經歷>
https://kabuki-anime.com/page-47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abukianime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容易搞錯的日文】 場所助詞「に」跟「で」的不同/間違えやすい日本語・場所の助詞「に」と「で」の違い
https://youtu.be/xqXVS02P8O4
N1滿分合格的學生(30代)的日文学習的心得:N1満点合格した生徒(30代)の日本語学習の心得
https://youtu.be/7_fDXuNgUyU
記住日語單字的方式 【實用的暗記法】/日本語単語の覚え方【楽々実用暗記法〜 】
https://youtu.be/IRBaAwgOvAc
日文也會跟著變好! 讓頭腦變好的五個生活習慣/日本語も上達!頭がよくなる5つの生活習慣
https://youtu.be/XLAy7MUqJ9g
官方網站
https://kabuki-anime.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abukianime
#日文聽力練習 #日文跟述練習 #JLPT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Atsushi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90%學習者持續學習的最新日文學習法「C-CLASS」。
https://kabuki-anime.com/post-1531/
Blog版
https://kabuki-anime.com/post-2174/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你好,我是Atsushi。
職業是華語圈的日文教師(日本東京人,在東京長大)
畢業於明治大學文學部,具備教師執照(國中小社會科)
我曾到過世界上30個國家生活,現在也還在旅行的途中,
是一個數位遊民。
(註:指無固定的住所,靠著網路遠程工作的人。)
擅長文案寫作、心理學技巧・研究,
主要目標為讓學生能用日文「打動日本人的心」、並學會最「自然的」日文!
目前在Blog・Facebook・Youtube上都有分享如何學會「正確的日文」的情報。
關於我的更詳細經歷・故事請點這裡!
<官方網站>
https://kabuki-anime.com
<我的詳細的經歷>
https://kabuki-anime.com/page-47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abukianime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容易搞錯的日文】 場所助詞「に」跟「で」的不同/間違えやすい日本語・場所の助詞「に」と「で」の違い
https://youtu.be/xqXVS02P8O4
N1滿分合格的學生(30代)的日文学習的心得:N1満点合格した生徒(30代)の日本語学習の心得
https://youtu.be/7_fDXuNgUyU
記住日語單字的方式 【實用的暗記法】/日本語単語の覚え方【楽々実用暗記法〜 】
https://youtu.be/IRBaAwgOvAc
日文也會跟著變好! 讓頭腦變好的五個生活習慣/日本語も上達!頭がよくなる5つの生活習慣
https://youtu.be/XLAy7MUqJ9g
#日文聽力練習 #中文字幕/日文聲音 #日文附和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Atsushi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90%學習者持續學習的最新日文學習法「C-CLASS」。
https://kabuki-anime.com/post-1531/
Blog版
https://kabuki-anime.com/post-2172/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你好,我是Atsushi。
職業是華語圈的日文教師(日本東京人,在東京長大)
畢業於明治大學文學部,具備教師執照(國中小社會科)
我曾到過世界上30個國家生活,現在也還在旅行的途中,
是一個數字遊民。
(註:指無固定的住所,靠著網路遠程工作的人。)
擅長文案寫作、心理學技巧・研究,
主要目標為讓學生能用日文「打動日本人的心」、並學會最「自然的」日文!
目前在Blog・Facebook・Youtube上都有分享如何學會「正確的日文」的情報。
關於我的更詳細經歷・故事請點這裡!
<官方網站>
https://kabuki-anime.com
<我的詳細的經歷>
https://kabuki-anime.com/page-47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kabukianime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容易搞錯的日文】 場所助詞「に」跟「で」的不同/間違えやすい日本語・場所の助詞「に」と「で」の違い
https://youtu.be/xqXVS02P8O4
N1滿分合格的學生(30代)的日文学習的心得:N1満点合格した生徒(30代)の日本語学習の心得
https://youtu.be/7_fDXuNgUyU
記住日語單字的方式 【實用的暗記法】/日本語単語の覚え方【楽々実用暗記法〜 】
https://youtu.be/IRBaAwgOvAc
日文也會跟著變好! 讓頭腦變好的五個生活習慣/日本語も上達!頭がよくなる5つの生活習慣
https://youtu.be/XLAy7MUqJ9g
#日文聽力練習 #中文字幕/日文聲音 #日文附和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 Facebook 的必吃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台北市。 1381 個讚· 72 個打卡次。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大學部成立於1993年,於2002年開始招收碩士班學生。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社會學群出路前途在哪?PTT、Dcard熱門討論大解 - 公職王 的必吃
大學 科系出路社會心理學群─ 社會學群出路介紹 ... 都是大學生常見問題,其實社會學群包含很廣,大致上可分為:心理、犯罪防治、社會工作、社會學,以下會有詳細介紹! ... <看更多>
社會心理學大學 在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ColleGo!大學OPEN DAY系列影音】 的必吃
ColleGo! 為你帶來了「 大學 OPEN DAY 2023」!本次活動邀請到屬於 社會心理學 群的東吳 大學社會 學系,以影片方式為各位分享 社會 學系實際學習的內容以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