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導文】「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走出諮商室的助人工作
.
〈養雞場寓言〉
這座養雞場的老闆唯利是圖,把一群雞養在狹小籠子裡,牠們沒有充足的活動空間,環境髒亂,牠們生理煩躁,頻繁拔毛(自虐)或互啄(攻擊)。受了傷的雞,加上沒有好的生活環境,很快便會死亡。老闆想了應對方式,既然雞亂啄,那麼就剪雞喙吧,順便把翅膀關節也剪斷,讓牠揮不動以免節外生枝。這群雞沒雞喙又肢體殘障,終日鬱鬱寡歡,老闆則在牠們尚未死亡前賣個好價錢,本來他就只是生意人而已,不講什麼雞權的。
另一個老闆則不同,他認真瞭解雞的生態、成長史,考量自己的賺錢需求外給予牠們足夠好的環境與空間,盡量取得平衡。雞自由健康地長大,賣的品質就會好,老闆也感恩雞群的回饋。
後來嚴重大地震,建築物崩裂,養雞場也毀壞,人類都跑光了,雞群沒人照顧必須自力更生,牠們得重新適應野外,不被規範好的生活,知道如何謀生。那些喪失自信的雞很多都活不久,而後者則不同,野外算是原本環境的擴充,牠們比較能面對挑戰學習適應。
.
〈非典型與非志願案主〉
心理學理論有一方向是強調「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性的食衣住行及心理性的安全感、歸屬感與自尊,當基本滿足不至於匱乏後,在生存、生活之外,人才可能會長出精神與靈性的部分,如自我認同、自我實現、生命意義。
社會階級是存在的,有些人被困在生活的限制裡,就像養雞場寓言一樣,生活的貧乏限制了人們,當基本需求匱乏時,他們將只是一群被動等待的雞,他們不懂意義是三小,但知道社會人情義理,他們的「主動性」被卡在不怎樣的養雞場裡互相碰撞,有時候還頭破血流,「出品」後更是不合社會中產樣板。例如一個學歷低的工人家庭,父母都必須長期待在工地才能生存,系統連動衍生兒童被疏忽照顧、缺乏學習楷模及欠缺安全感的親子關係,最後出現所謂的行為風險(如父母欠債跑路、兒童輟學)。當這樣的人經由社會救助系統來到諮商室時(也算是非志願案主),心理師的助人工作怎麼做?
來社區心理諮商的人百百種,在心理諮商的同時,我們不得不留意階級資源文化經濟所組合的養雞場背影(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些人天生有遠見及天賦,可以靠自身力量逆轉、脫離困苦環境,不過那都是少數)。我想提醒的是:進入社區的助人者,我們不能只侷限在個人因素,還要看見養雞場的結構--「那個籠子的限制」及「那個剪喙的文化」。看見還不足夠,我們還要思考如何傳達、用什麼比喻去告訴他:「你的生命如何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有了未來,此刻的調適、改變和重新選擇才具意義。否則,人是寧願屈就於習慣與熟悉的。
.
〈走出諮商室〉的意涵
習慣在牢籠裡的人要改變單靠認知面的談話是很難挪動的,還必須要有成功經驗(成功跳脫束縛、得到更好結果),眾多因素同心協力、掌握應用,「很多點的作用集合起來才能PUSH一個被動、缺乏覺察的人」。有了第一個成功經驗,後面就容易多了,他的眼神就會從全黑生出閃亮瞳孔,願意嘗試未知的挑戰。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賦權(empower)」,激發了「人的主動性(agency能動性)」。
認知面是用談的,是分析、邏輯、推理,經驗面則需要實際體驗才行,如何化為他們能理解的協助方式呢?前者不妨就把心理諮商順著他們去醫院看病的概念一樣,走一個流程;後者則是換我們進入他們所在的領域,概念比較像下鄉義診(走出諮商室),理解環境條件與生活智慧,以我們的專業加就地取材以隱喻(metaphor)轉換、活動帶領(EX各式牌卡的設計便是如此,只是仍在諮商室內使用),助他們掌握情境、發揮自我效能,並潛移默化結合兩者,教育或引導他們知道「生命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走出諮商室」的實務我還無法說得太明白,然概念先行,對案主而言什麼樣的諮商隱喻與方式最有效,就不要受限專業框框而去嘗試,因此與其說「專業諮商」不如說是「專業助人」。這個概念與過去所受的分工訓練是衝突的,諮商就諮商、社工就社工、陪伴志工就陪伴志工…然我對這群非典型也非志願的案主不是這麼認為,而是覺得「助人」也是整體性、系統性的,每個助人者都應該有這樣的視野,然後心理師在其中是擅長諮商,然也做資源協調、活動帶領或陪伴,只是不是主要工作。
社會人文意思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哪來「去中國化」?
《自由時報社論》
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上週公布,內容包括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其中歷史教學備受關注。一如以往,國內一些死抱「唯中國史觀」的人士,對歷史課程把中國歷史列入東亞史脈絡中討論,大加撻伐。他們所加的罪名,除了老把戲的「數典忘祖」,近年慣用的「去中國化」,與中國唱和的「文化台獨」;更不堪的,還以「台海不會陷入兵凶戰危嗎?」恐嚇台灣社會。
記取前此的爭議教訓,上週提出的課綱只是草案,國教院公布後,即將展開四個月的網路論壇與公聽會或公共討論程序,不再重蹈「黑箱課綱」覆轍。程序正義之外,這次內容還有不少改進與值得肯定之處。
以歷史為例,課綱草案強調從「人民主體觀點」出發,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略古詳今,兼顧所處社會現狀,著重探討當代社會的形成歷史,「台灣人當知台灣史」。其中最有意義的,在一般講授課目之外,還設「歷史考察」的探究與實作活動,讓學生由教師指導以實際查訪學習歷史。例如,國中生可就近進行對周遭長輩或親人訪問的口述歷史,探究地方變遷與人物、原住民人文特色、各地有形無形文化資產。高中生進一步思考,並考察探討「我們是誰?從何而來?走向哪裡?哪些人書寫的歷史定義了我們?」等基本問題,理解台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形成多元族群社會,追求自治與民主,今天的台灣之所以為台灣。
強調以台灣土地與人民為主體,由近而遠、經實作而學習的特色,尤明顯展現於國中的地理課程。除了「田野觀察」,它還有「台灣的地名文化議題」,涵蓋「台灣」、鄉鎮市區、聚落等地名由來及演變,加上其間的族群文化互動,期待師生從學校附近的地名做起,探究其史地人文意義。同樣地,探尋本地農特產品、飲食文化,學子也可理解在地產業人文特色。有此基本認知,對這一土地、人民因認識而產生認同,又有高中課程的「地理視野」,從自然、人文地理角度探討台灣與世界的關聯,培育兼具本土意識與世界觀的學子,未來可期。
從同一角度出發,把中國史列為東亞史脈絡討論,不再詳述「盤古開天」以降的朝代演變,而重在探索「中國」的意義所曾經歷的變遷,內容也從一.五冊調為一冊;中國史仍在,哪來「去中國化」?它從先秦、兩漢起,分別探究國家與社會、人群移動、現代化歷程等主題,討論共產主義在中國發展及對東亞的衝擊,還新增了華人移民及華商對世界的影響。課綱強調學習台灣史也要認識世界史,介紹基督教、伊斯蘭等世界文明,也論及戰爭與和平、區域合作、經貿整合。經由如此安排,台灣、東亞脈絡下的中國、世界,成為三個歷史分域,建構下一代寬廣而平衡的史觀。
新課綱草案,因而特色十足。它以台灣為主體,歷史從史前原住民族說起,地理由台灣自然人文環境出發,公民著重社會探究及實踐,以現代觀念看世界演變,在理解台灣、形塑本土觀的同時,也培養世界觀。其次,它不再以中國為中心。來自中國的漢文化只是構成台灣文化的要素之一,台灣文化還有南島、荷西、日本等要素;國民教育不能把台灣當邊陲,要積極翻轉戰後至今學子對中國史地滾瓜爛熟,卻對台灣茫然無知的失根怪象。另外,它著眼角度寬闊務實,既廣泛討論全球化、多元文化、科技環境變遷等人類共同課題,也鼓勵學子從自身、家人、社區開始,以實地查考學習史地知識,以實踐培育公民素質。
課綱草案一經公布,若干政媒不做實質討論,只做政治攻訐,中國國民黨更為它戴上「包藏政治企圖、去中國化」的帽子,凸顯了該黨與中國同一鼻孔出氣的醜態不變,與土地、人民站在對立面,敵視台灣的心態不改。眾所周知,戰後長期以政治控制教育,在文化上全盤「去台灣化」,且對台灣人民箝制思想、全面洗腦的,就是這個至今仍冠「中國」名號的外來政黨。如今課綱草案一出,它故態復萌,做賊喊捉賊;「國民黨不倒,台灣就不好」,果真至理名言?
社會人文意思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屆立法會選舉中,「港獨」是眾多候選人談論得最多的議題之一。
記得在今年年中,我和葉太應港島中學(Island School)邀請,和熱血公民的鄭松泰及青年新政的黃俊傑,來了場有關「港獨」、自決的辯論,作為土生土長香港人,我認為港獨絕不可行,欠缺法律基礎之餘,亦根本無法實行。附上當日論壇的片段,讓大家重溫一下。
論壇以英語進行,中文意思節錄如下:「他們的想法缺乏法律及現實基礎。香港是法治社會,人身自由及權利已受《基本法》保障,而《基本法》是沒有『有效期限』的。相反,所謂的自決權欠缺法律基礎,根本無法實行。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擁有否決權,香港獨立不會獲得聯合國承認,在國際上更無位置可言。」
實際上,香港欠缺天然資源,一旦脫離內地,一切便得推倒重來,我們將需要另覓食物及食水等基本物資供應,並重新與國際社會磋商六百多條協定,另外更有加稅、建立軍隊等問題,這些均會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造成嚴重衝擊,為香港的經濟及長遠發展帶來災難性影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qVbpZjH-0
社會人文意思 在 【人文講堂】20220101 - 讓社會更好的5%力量- 楊振甫 的必吃
精華版搶先看 https://youtu.be/BREgQ-MdPi4楊振甫,現任5% Design Action執行長、DreamVok意集設計執行長;臺灣大學、輔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看更多>
社會人文意思 在 清大人文及社會科學營 的必吃
清大人文及社會科學營, Hsinchu, Taiwan. 1572 likes · 71 talking about this. 【逐夢者・捕夢網Dreamcatcher】 『第二階段報名日期』 報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