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閱讀書籍,大概可以體會寫作大部分的內容,尤其我自己寫作、也教寫作。沒想到,我錯了。
學習竟從簡單知識到「理解應用到分析綜合評鑑」,也就是說不只知道,我看見不同文章中的主題句不清、段落邏輯橫雜、到可以動手修改、快速看見文章好壞
我馬上能看到文章筋骨、修改文章內容、分析文章走向。
到底怎麼引導孩子?當天老師也做了一整天的示範:走近、傾聽、反問、好奇⋯⋯不斷讓學員說出與思考。
看食譜和自己嚐味道、煮一道菜是如此不同。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次寫作課的學員作業很有意思,把我比喻成按摩師與大廚。
按摩師是讓他們亂竄的真力找到穴道,深度按摩肌肉,寫出自己的特色。
大廚是大家學料理,我在旁邊指導,讓每個步驟循序漸進,適時引導,讓每個人烹調的菜色,展現自己的風格。
很認真學習、做筆記、發問(問我、問同學)的怡辰老師,寫下她的學習心得:
課程打得深,學習竟從簡單知識到「理解應用到分析綜合評鑑」,也就是說不只知道,我看見不同文章中的主題句不清、段落邏輯橫雜、到可以動手修改、快速看見文章好壞⋯⋯從聚焦思考目的困難、空調個案一二的比較練習、閱讀公司介紹到改寫,對於「抓重點」,用例子長肉造成認知衝突,在同主題不同文章中,我才知道書裡的「原來是這樣」。
還有其他同學的觀察,不同讀者的回饋,我從不同面項思考我的讀者樣貌。種種挑戰如排山倒海而來,之後,我馬上能看到文章筋骨、修改文章內容、分析文章走向。
原來,看食譜和自己嚐味道、煮一道菜是如此不同。
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鑑 在 謝智謀-小謀老師 Chihmou Hsie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知識力已無法用傳統考試評鑑
幾年前台師大先廢掉導師打操性成績,一來我們很難發展出真正有效的評鑑方式測量品德操行,二來現行用的出缺席活動與活動表現,實在很難理性客觀評鑑出一個學生真正的操行品格。因此取消了他。
然而,在後現代,知識力遠遠超越了記憶甚至認知能力及紙筆測驗或寫心得反思的評鑑方式,因為牽涉傳統考試的分數真能代表一個學生對於該學科的能力,還是只是老師教的內容。在大量數據與開放知識的時代,認知知識的獲得與理解、分析、判斷、統整、綜合與應用,似乎傳統考試只考出一點點內容。如果學生沒有自主能力與內在動機,這些傳統知識真的會成為死知識。
另一方面,教育已走向PBL,專案、問題與現象為本的教學,他已跨越了不同領域的學習模式,因此跨域的學習模式也將逐將衝擊單一科系的課程模組,也衝撞了學生面對多元時代的挑戰能力。引導學習也衝擊著以教師主體論的教導式教學,學生不在是在餵養表面知識,更在學習探索與創造知識,老師透過更多引導教學,幫助學生反思整理與覺察自我及知識的意義與內涵。更具衝擊的知識力現代知識具是許許多多的非認知素養,如真誠、正直、熱情、勇敢、關心、及各種能力性的學習,如決策與判斷力,溝通與合作力,信任與安全感、衝突與挫折容忍,也是當今多元困難挑戰的世代,需具有的知識力模組,但相對的需不需要評鑑、如何評鑑都會是傳統教育的一大挑戰。此時,後現代知識力已遠遠將傳統定義知識的方式甩在後方,新的知識論與知識力的展現,正在後現代與超後現代中,不斷地淘汰過去的教育與考試方式。身為站在師範教育的老師,我如何讓未來老師更能教出會引領21世紀知識力教學方式的老師,這20年,我仍在不斷努力中。~小謀寫於國教院新進主任培訓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