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大腦》讓我們身歷其境地看到各種睡眠障礙的病人,例如打蒼蠅卻突然睡著的猝睡症、飆機車去兜風的夢遊症(somnambulism)、無法校正的二十五小時生理時鐘、無意識吃鳥飼料的夜食症(night eating syndrome)、無意識向伴侶求歡的睡眠性交症(sexsomnia)、會夜半嗥叫和攻擊人的快速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會在睡覺時踢人的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 syndrome)等等,一個比一個令人嘆為觀止。也有案例是被枕邊人控訴夜半狂飆髒話的紳士,但後來發現原來是伴侶小時候的心理創傷讓她撒謊。
#好奇妙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8/23/gene210823-nocturnal-brai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老王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習慣是一種常常出現的行為,而且常常是在無意識下出現,一般人在出現習慣行為時,不一定會注意到,因為人們在進行日常工作時,不會對自己所做的事作詳細的分析。習慣有時候會有強制性。將一個新的行為變成習慣的過程稱為習慣養成或習以為常。不過舊的習慣多半難以改變,而新的習慣也不容易形成,因為人們所重覆的行為模式是...
睡覺 無意識 行為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不要玩了!】
大人有時候也會忍不住的,包括我。
上星期六吃完晚餐之後,羽辰又來揪我玩戰鬥陀螺。今天我們在客廳玩(平常我們兩個人都在他房間玩),媽媽坐在我們旁邊沙發上,悠閒地邊喝咖啡邊看書。
但今天,我發現羽辰的表現跟往常不一樣。他在玩的時候, 一直說一些奇怪的話,如
🧒🏻:「哈哈~把你打爆~!」
🧒🏻:「哇~~!你有沒有看到你的陀螺被我打到撞牆了!」
🧒🏻:「耶~贏了~~」
🧒🏻:「媽咪你看~ 我剛剛又把爸比的陀螺又打到爆裂了~~」
我提醒他不要講這些太驕傲的話,但一陣子之後他又繼續。。。
然後越來越奇怪,就算輸了他也說
🧒🏻:「平手~!」
🧒🏻:「耶~我贏!」
然後過一陣子輸了又說要換規則,換來換去。但我跟他說不行,因為他訂的規則全都是配合他優勢的條件,我跟他說這樣我就不要繼續玩。結果,有一兩次在我快贏的時候,他還用戰鬥盤裡面的一些障礙物把我的陀螺弄倒讓我輸!
這些不斷的動作、行為和言語讓我相當不悅了!!😠😠😠
我皺著眉頭、生氣地跟他說
😠:「我不要玩了!你今天贏了就一直說一些讓我難過的話,又要換遊戲規則來配合你,還用東西弄我的陀螺,這麼不公平,我不要玩了!」
我謹記著守則:如果忍不住罵孩子,罵兩句就好,講完就快閃,不要一直罵下去。
於是,我走到廚房去把晚上的工作完成 .... 洗碗去(平日媽媽煮飯孩子洗碗,週末媽媽煮飯爸爸晚上洗碗)。但在洗碗的時候,心裡還是不高興😠。
洗完碗之後看看時鐘也差不多九點了,於是去洗澡。
洗澡的時候,心裡還是不高興...😠
洗澡時想著要怎麼拍攝這兩天就要交給出版社的兩部新書介紹影片,結果越想越煩,心裡越來越不高興...😠
(有沒有發現?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到積極暫停區,也還沒有回應自己的情緒,找個地方做3A情緒急救,或是靜心... 。結果將會如何?我們繼續看下去)
洗完澡出來了,太太應該是看到我仍然不悅的臉色,所以跟我慰問道
👩:「嗨~」
我悶悶地回
😠:「嗨。」顯然心裡還是不高興。😂
我從餐桌上拿起心愛的水壺想喝點水(大樹老師幾年前送我的,我用到現在一直很愛惜它),卻沒想到動作太快手一滑,竟然「碰」一聲地掉到桌上,把它的底部打破了!!!
剎那間水壺裡面的水灑個滿桌滿地。
我感到自己更生氣了😠😠😠!!!
但當下因為想馬上處理這件事,我馬上switch(轉換)到超理智頻道,跑到廚房拿抹布拖把,擦乾桌子地板後再拿吸塵器吸範圍內的碎玻璃,太太沒說什麼,體貼地幫忙著...
這時羽辰出現了,看到現場這麼精彩,說
🧒🏻:「哇~~水壺打破了啊~!」
我感到他語氣帶著驚喜(可能只是驚訝,但因為我當下的 being 很差,所以相信了自己這主觀的詮釋)😂
😠:「很高興嗎?」我冷冷地說。(覺得自己很蠢😂)
🧒🏻:「…沒有啊。」
😠:「請走開,去穿拖鞋,不要踩到玻璃。」心情不美又緊急的當下,我的語言非常簡潔,還帶著命令語氣。😂
兒子很聰明地穿好拖鞋後,拿著掃把畚斗來協助了。
好不容易,終於把環境處理好。看看時間,已經到孩子睡覺時間了。於是,我們各自忙各自的,媽媽去洗澡,兒子則去刷牙準備上床睡覺。
這時候... 我知道跟兒子每天「睡前三件事」的時間到了,但我今天心情很不好,不想跟他說三件事。。。
於是在孩子到了睡房,開著小燈等我的時候,我走進他房間跟他說
😠:「羽辰啊,爸爸今天心情很不好,沒辦法跟你講三件事了。」
兒子問
🧒🏻:「為什麼?」
既然他問,我就說
😠:「因為你今天晚上在玩戰鬥陀螺的時候,一直說一些不好聽的話,讓我感到很委屈,而且你還一直要用迎合你的規則來玩,很不公平的方式來玩,所以我很不高興。」(我這時候,才開始覺察自己除了生氣,還有委屈的感受)
我繼續說:
😠:「羽辰啊... 你一定要學習贏的時候不要驕傲,然後就算輸,也要光明正大,不要做不公平的事。」
我停下來一陣子,他也無言...
然後我說
😠:「你可以加油嗎?」(終於努力力擠出一句比較正向的語言😂)(laugh)
🧒🏻:「… 可以。」
於是,我說
😠:「好... 那晚安了。」於是離開他房間、把門關上,到書房靜心。
坐下來之後,我先調整一下自己的身體,找到放鬆、舒服的姿勢後,把雙目閉上,開始把焦點回到自己身上往內觀。
當下,我體驗到生氣、委屈。
我允許它的發生,陪伴著他們,讓情緒流動。很快地,這份感受就消失了。負面情情緒退散後,我告訴自己:「我接納自己的情緒,接受當下不高興的自己,我會感到不高興是正常的。」到此刻,我原諒生氣的自己了,因為,我知道我並不是故意的。
情緒退散後,開始進入檢視觀點的工作。
我想到,剛才在兒子房間講跟他說的話,其實全都是「超理智」的道理,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忽略了他的感受。當下覺得自己有點遜,但也欣賞想要努力教育孩子的自己。😂
我會一直不高興,除了是因為委屈與生氣的情緒以外,還因為擔心他以後會繼續這樣,影響人際關係。
而我會這樣擔心他,是因為我很在乎他、很愛他。但在剛才我跟他的溝通裡,我完全沒有跟他表達這點。
然後我想到,他今天為什麼會表現異常呢??我發現過去一個多星期,我跟他在玩戰鬥陀螺時,都只有我們兩人,但今天多了媽媽在旁邊。難道是因為媽媽在,所以孩子有一種「想要表現」的心...?🤔
我又想到,他今天下午在「創作」陀螺時,噴漆噴到前面花園的地上都髒髒的,被媽媽修理過... 這可能是一種因為被罵完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減損,所以無意識地想要尋求關注,讓媽媽覺得他很棒嗎...?🤔
我不知道我的猜想是否正確,但想到這裡,我原諒他了。因為我相信,他也不是故意的。
到這裡,我心裡所有的不高興都已經退散,不再被情緒所綑綁,我沒事了。(所以靜心練習真的很重要👍)
於是,我開始想找個機會再跟他說說話,跟他修復關係。但他已經睡了,怎麼辦呢...?
好吧,明天再說~ 繼續靜心,貼近自己。😌
沒想到這時候... 我聽到他房間門開起來了,然後和到他走出來。
我問
👱:「羽辰,怎麼沒有睡覺?」(終於恢復正常爸比的貼圖)
兒子說
🧒🏻:「我想到一樓跟媽媽說晚安~」
👱:「喔,好。」
於是他咚咚咚地走下樓,跟媽媽講話。一、兩分鐘後,他又回到房間、把門關上。
我把握這個機會,從座而起、決定要為我剛才的表現負責任。
我輕輕地把他房門打開,看到他躺在床上捲著被子,我溫柔地呼喚他
👱:「羽辰~ 你跟才跟媽媽講什麼啊?」
🧒🏻:「我跟媽媽說晚安,她說再過五分鐘就會上來了。」(跟他講睡前三件事)
我說
👱:「羽辰啊~爸爸想跟你說,我已經沒有不高興了,因為剛才我在靜心的時候,想到你其實已經很久都沒有像今天這樣講一些奇怪的話、或著是輸了不服輸。我們這個星期每天玩戰鬥陀螺,都玩得很高興,對不對?」
🧒🏻:「對~」
👱:「是啊~ 所以爸爸要跟你說,其實我覺得你這陣子已經進步很多,很努力了。雖然今天有一點點不高興,但是沒有關係,因為爸爸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而且爸爸已經原諒你囉,我相信你一定會越來越棒的🧡。」
當下看到兒子身體動了一下、臉上有點笑容。
我問他
👱:「爸爸這樣跟你說,你有什麼感覺嗎?」
他說
🧒🏻:「比較好了,覺得爸比很棒~🧡」
我沒有繼續跟他提醒以後該怎樣,因為我相信,他心裡一定知道,今天他只是跟我們大人一樣,有時候「忘記了」。
就在這時候媽媽進來了(timing 這麼 perfect?),於是我把接下來的時間交給太太,並跟兒子說
👱:「好~你們繼續聊,愛喔~🧡」
🧒🏻:「愛~🧡」我離開房間。
………..
夜深,孩子睡了。晚上我和太太在睡房,關了燈躺在床上時,她才跟我說
👩:「其實剛才你在洗澡的時候,我就有跟羽辰討論,他也覺得自己不對,他說本來想要跟你道歉的,但後來可能因為你水壺打破了,心情很不好,所以他可能看你更生氣,所以不敢說...」😂😂😂
我慶幸自己有跟孩子修復關係,也感謝太太願意幫忙跟孩子討論。
………..
這次的事件,讓我有很多省思與學習。我把重點記錄下來,與大家一起共勉之:
1 有情緒的時候,不要做教養;
2 內心有安頓跟沒安頓所說出來的話,真的很不一樣;
3 若忍不住罵小孩,罵兩句就好,罵完快閃;
4 一定要儘快靜心,不然情緒無法釋放,只會變計時炸彈;
5 靜心過程,要先釋放情緒,不要急著檢視觀點;不然內心無法安頓,容易變成胡思亂想;
6 衝突過後,要先原諒自己,才能原諒別人;
7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生氣,是來自對孩子的愛,只是我們還沒學會怎麼好好表達而已;
8 有時候我們的生氣,遲遲不能平息,是因為我們在生氣自己,要在靜心時檢視有沒有,並溫柔地提醒自己「我不是故意的」;
9 罵完小孩,記得要修復關係;
10 生氣完自己,更要跟自己修復關係。
我們一起努力。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圖為7/27解封之後想要去度假的海灘~~)
睡覺 無意識 行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跟小孩關在家近兩個月,真的是會逐漸失去奮發圖強的動力,以至於最近真的很少發文啊!
在家裡莫名其妙吃個飯一天就過去了,而且到了晚上小孩依然不睡覺,因為沒放電睡不著,於是媽媽無奈之餘,也只想耍廢追劇啦!
《怪奇物語》這部劇聽聞多年,直到最近居家防疫,想看的韓劇也差不多看完,才終於甘心選這部劇來看,而且一口氣就把三季都通通追完了。
觀看過程中不斷讓我想起懷孕時追的另一部劇《吸血鬼日記》,說起來好久遠,已經是超過八年前的往事了啊!
兩部劇都屬於非現實的劇情,走著極為相似的模式,每次新的一季就把差不多的情節加料再演一輪,永遠都有自圓其說的理由,簡而言之就是換湯不換藥。
那麼可以一季接著一季演下去,仍然大受歡迎的秘訣則是,讓一些人去見死神,再加入些新的角色。
相較之下我還是喜歡《吸血鬼日記》多一點,因為女主角美到驚艷,只是單純看著她我都開心,這就是傳說中擁有賞心悅目的容貌吧!
說真的《怪奇物語》稱不上是我的菜,實在沒什麼我喜歡的溫暖人心片段,也沒有發人省思的劇情,最重要的是既沒有帥哥也沒有美女,主角是一群小鬼頭!
不過這種娛樂劇就是會讓人忍不住看下去,想知道究竟還可以變出什麼把戲來。
但好在《怪奇物語》在第二季的時候出現了我在這部劇中最喜歡的人物 ── 前記者墨瑞鮑曼,才終於讓我有了印象深刻的片段。
對,我沒有特別喜歡主角群中的任何一位,就是欣賞這神來一筆安插的配角。
也許是因為曾經身為記者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墨瑞鮑曼成為了劇中那些不肯面對自己真心的男女們間的感情催化劑,總是一針見血的看透每個人,戳破那層假裝不知道的保護膜。
接著,讓我來分享一下這位前記者墨瑞鮑曼在劇中說的一些我覺得太有意思的台詞了。
當南西拿著偷錄下的錄音帶去找他,想要把政府的秘密部門和行為公諸於世時,他如此說:「大部分的人並沒有那麼愛追根究柢,不會窮其一身試著去窺探究竟簾幕後面有什麼,一般人喜歡簾幕,因為簾幕給他們穩定、舒適、明確的生活,但這個會打開簾幕後面的真相,所以只要有點身分的人站出來說那是假的,大家就會趕快附和,認為一切都是虛構的。」
我們一直以來所認知到的世界,只是各種不同架構下拼湊出的「真相」,基於不同的設定值,就會有不同的詮釋,每個人都以為自己看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於是常常爭辯不休。
可卻忽略,也許世界的運作從來不如所想,眼見為憑早已過時,是非對錯也不過是為了圖一個安全感所設下的準則,金錢制度更是一場虛幻的遊戲。
但若是否認一直以來的認知,好像就等於過去的歲月都在白做工,與其面對殘酷的真相,大部分人情願留在熟悉的體制內,過著有跡可循的日子。
有勇氣探索生命背後秘密的人,大概就是些瘋子了吧!
那種不甘心生命僅僅如此的瘋子!
另一幕,墨瑞鮑曼分析南西為何不敢正視自己跟強納森之間的火花時,他說:「妳可能就跟大多數人一樣,害怕接受真正的自己會發生什麼事,就寧可退縮到安全的另個人身邊,跟自己說我喜歡他,但事實上妳不愛他。」
劇中這段對話充分說明我們大多數人選擇面對生活的模式,寧可隔著一層帷幕假裝一切都可以接受,而不願意掀開帷幕接近真實的自己。
讓我不禁想起,曾有人在我寫潛意識探索的牌卡諮詢文章下留言,說自己很想嘗試,但又很怕真的看見冰山底下的自己。
其實我們就是如此矛盾,害怕真的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因此還有浮木可抓時,哪能輕易放棄。
無意識地扮演著符合社會價值的形象,忽視心中各種不對勁的吶喊,因為害怕未知,好像選擇最安全的道路,才能換來開心幸福的人生。
我們都必須承認,冒險一詞基本上與自己的生活無關,無論是身體或情感上的冒險,只存在於各式各樣的故事及戲劇之中。
冒險的背後意味著不確定,不確定使得我們得要某程度暴露自己的脆弱,而這正是強調堅強獨立的現代社會唯恐避之不及的啊!
我們似乎都要捫心自問,上一次允許自己冒險是什麼時候?
我想了想得承認,這段期間關在家中大部分時候稱不上冒險,好在居家防疫前我有為自己冒了些險,即使腳步有些被疫情打亂了,但能發現冒險的感覺沒有太久遠,是有點欣慰的。
你呢?有想起對你而言什麼算是冒險了嗎?
#若你也想當不甘於生命如此的瘋子
#歡迎找我探索潛意識的自己
#居家防疫期間牌卡諮詢仍開放預約
#只是以遠距線上方式進行
#有興趣者請見粉專置頂貼文
睡覺 無意識 行為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習慣是一種常常出現的行為,而且常常是在無意識下出現,一般人在出現習慣行為時,不一定會注意到,因為人們在進行日常工作時,不會對自己所做的事作詳細的分析。習慣有時候會有強制性。將一個新的行為變成習慣的過程稱為習慣養成或習以為常。不過舊的習慣多半難以改變,而新的習慣也不容易形成,因為人們所重覆的行為模式是印在其神經通路中,不過可以藉由反覆來養成新的習慣。
隨著行為在一致性的情境中重覆的出現,會增加此一情境和行為的聯結,因此也增加了在此一情境下行為的自動。習慣性行為的特性有:快速出現、未覺察、無意識下進行,而且不可控制,現在人們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高,很多人都在堅持著好的生活習慣,但是你所謂的“好習慣”真的好嗎?似乎並不是這樣,老王收集了10個你以為的好習慣其實正在殘害你的身體。大家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0:26 補睡
0:55 攝入維生素
1:14 刷牙
1:27 吃完飯後睡覺
1:42 衛生
2:00 太陽眼鏡
2:09 烹飪方式
2:26 洗澡
2:54 微波爐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