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乾咳、喉嚨卡痰?擺脫慢性咽喉炎,帶你認識常見病因與治療方式
由於防疫常戴口罩的緣故,最近幾個月因感冒來到診所的民眾大幅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症狀:每天有超過七成的病人說自己喉嚨緊繃、卡卡的,還有患者表示跑了好幾間院所依舊沒有改善,為此困擾不已。
先前我們談過慢性咽喉炎的病因之一,可能是胃酸逆流到咽喉造成,但也有一大部分族群的問題不在胃,而是其他疾病引起,這時就得發揮耳鼻喉科醫師如同柯南辦案一般、抽絲剝繭找答案的能力了。
✅鼻涕倒流
這一類病人在經過檢查後,可以看到咽喉部明顯卡著濃稠鼻涕的現象。人體分泌鼻水一天可達1000~2000cc,而且大多都會往喉嚨倒流,可是因呈現水狀所以往往能夠很順暢地流往喉嚨並和口水一起吞下,一般人並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但如果有鼻子過敏、感冒、鼻竇炎等情形時,清稀的鼻水就會變得黏稠,甚至產生帶著綠色或黃色的膿鼻涕,倒流時便容易卡黏在喉嚨部位,出現生痰等不適感。此外,現代人忙碌緊張、生活壓力大,若菸酒不離口或經常一天好幾杯咖啡又不注意補充水分時,水分流失太多也會引發黏膜乾燥,而使唾液等分泌物變得黏稠。
【治療與改善】針對過敏體質或過敏性鼻炎的人,臨床上會開立少許抗組織胺、黏液稀釋劑及類固醇鼻噴劑幫助緩解,要注意務必是在醫師指示下使用,以免使用不當反而造成黏膜乾燥的副作用出現。若已經有鼻竇炎的產生,則必須查明是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分別施以不同的藥物治療。在日常保健上,定期利用溫鹽水沖洗鼻腔,將鼻內過濾出的髒污空氣微粒和黏稠鼻涕清出來,也能有效改善症狀。
✅扁桃腺結石
扁桃腺是長在我們嘴巴後面的兩塊肉,所謂「扁桃腺結石」並不是真的像小石頭那樣,而是食物殘渣和口腔內細菌構成的混合物,是跟牙結石一樣白白臭臭的小顆粒。當這些卡住的扁桃腺結石有發炎時,便會產生喉嚨卡卡刺刺的感覺。
【治療與改善】簡單來說,只要清除扁桃腺結石即可。然而,有些結石會藏在平常看不到的小隙縫或肉縫內,一開始經常不易察覺,必須經耳鼻喉科醫師仔細按壓檢視再加以移除。如果有反覆扁桃腺結石甚而導致扁桃腺化膿感染時,直接摘除扁桃腺也會是一個考慮選項。避免復發最好的方法,不外乎多補充水分、飲食清淡、勤漱口、飯後刷牙、注意口腔衛生等良好習慣的維持。
✅打鼾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患者因為有構造上的異常,例如常見的鼻中膈彎曲、扁桃腺肥大、舌根肥大、下巴後縮等,或是肌肉張力因熟睡而鬆弛,使得上呼吸道被阻塞住,就會罹患「阻塞性睡眠中止症」,以致睡覺時便可能把胃酸等消化液從胃部經食道吸到喉嚨處,產生睡夢中的胃食道及咽喉逆流,而導致慢性咽喉炎現象。至於僅有單純打鼾現象但並未到達睡眠中止情形的族群,也會因為睡覺時經常以口呼吸,讓保護喉嚨的黏膜長期乾燥受損而感到不適。
【治療與改善】有一部分慢性咽喉炎病人會在早上起床時,感覺喉嚨特別不舒服,這時有可能是因為打鼾或睡眠中止症引起。在安排多功能睡眠檢查後若是確診,可透過手術治療來解決。
✅腫瘤
可能是喉部腫瘤、下咽腫瘤及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引起,尤其以甲狀腺腫瘤最為常見。甲狀腺位在脖子的前下側,若長出腫瘤便會壓迫到位於後方的氣管與食道等部位,造成喉嚨有異物感或疼痛。
【治療與改善】當身體出現不正常的腫大現象,未必就是惡性癌症,依據不同腫瘤與良性、惡性之分,專科醫師都會擬定相應的診治方式,建議病患可充分溝通並配合檢查與治療喔!
✅喉嚨敏感, 自律神經失調
個性容易緊張焦慮、比較敏感的人,通常也會逐漸轉化成身體上的不舒服,其中喉嚨緊緊卡卡就是一個頗為典型的症狀。這一類因交感神經過度興奮的「自律神經失調」的病人,通常還會伴隨其他不適,症狀可能從頭到腳都有,但做了種種檢查後卻發現沒什麼異常。
【治療與改善】在做完所有理學檢查確定沒有特殊問題之後,有時會需要身心科醫師的介入,視狀況服用有助安定身心的藥物。生活上可藉由多補充營養、均衡飲食、多運動,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排解壓力和情緒,才能從根本改善。
其他諸如接受過放射或化學治療、患有乾燥症、喉嚨長帶狀皰疹,或者因年紀而有黏膜退化導致口水鼻水減少的老年人,都可能有喉嚨卡卡、乾癢或刺痛等症狀。
🤔🤔🤔是喉嚨痛還是脖子痛?清楚自述部位有助診斷
正因為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多元,若未能小心辨識就會出現病人彎彎繞繞一大圈,卻還不明所以的狀況。所以當病人說自己喉嚨有異物感或感覺疼痛時,我都會再追問是哪裡不舒服,對方往往一頭霧水:「就......喉嚨痛啊!」
其實喉嚨有分上、中、下段,根據位置不同,致病原因也不一樣。比方說:
1.喉嚨上段不適,通常和扁桃腺及其周圍的淋巴組織有
關,像是扁桃腺有結石或慢性發炎現象,或是扁桃腺後
方莖突骨過長致使吞嚥出現略為刺痛的「老鷹症候
群」。
2.中段感覺不適,可能是黏膜比較乾燥,例如罹患乾燥症
的人;或是胃酸逆流至咽喉造成。
3.喉嚨下方較不舒服,有可能也是胃食道逆流所致。而頸
部有腫瘤或心理壓力過大,或者是老師、業務、歌手等
需要頻繁嗓子的族群也會在咽喉中下段出現緊繃感。
另外,還有一些人是肇因於甲狀腺發炎而出現頸部疼痛,卻以為自己是喉嚨痛,因為沒講清楚也未前往具專業設備的耳鼻喉科診所就醫,以致被誤判為喉嚨發炎,吃了兩個禮拜的藥也不見好轉。為幫助醫師做出正確判斷,提醒患者可以更明確指出不適部位,並清楚說明什麼情況下會感到不舒服,像是「吞嚥食物時會痛」、「早上起床後特別明顯」、「總是覺得有一口痰卡在喉嚨清不出來」等等。當然,透過醫師用手觸診或借助鼻內視鏡、頭頸部超音波等檢查,都能幫助釐清病情。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提醒您〕
如果有喉嚨不適情形,建議大家還是要找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做全面的檢查與評估,在某些必要狀況下,也會和腸胃科、身心科等相關專科醫師一同會診。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睡覺 口水 黏稠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在精神病院抗憂鬱
#我們不是想太多 #只是生病了
#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的住院日記
▍規定
剛進來時,我特地去看了病房的窗戶,終於親自證實了「精神病院的窗戶是不能開的」這個說法。
此外,還有很多在一般醫院裡從沒聽過的規定:刀類、打火機、化學物品等危險用品不用說,全部沒收;吃飯不准用筷子(當我聽到這條規定的時候,震驚地以為這裡吃飯統一用手扒⋯⋯忘記還能用湯匙);不能用塑膠袋;手機充電線也會沒收,所以每次充電,你只能乖乖地去護理站充;就連我的兩個善良無害的帆布袋也被護士姐姐「監管」了。
總之,遵循的原則就是:預防你自行了斷。但我也不是十分懂,沒收充電線是基於什麼準則,難道會有人拿它上吊?
________
▍監獄
一旦住院,就意味著你從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病人不能出去」這個規定,我是進來以後才知道的,這讓我一瞬間就有了坐牢的真實感。陪護和探病的時間也有嚴格規定,甚至什麼時候洗衣服、曬衣服、起床、睡覺都有時間表。
我爸說:「你就當作來療養。」
但我內心想的是:「我根本就是來受苦的!」
________
▍妄念
老實說,奇怪的精神病患還滿多的。(當然我自己也是。)
動也不動,眼巴巴地望著你的人會讓你覺得他似乎要跟你分享「清朝藏寶圖」這種驚人的祕密;時時都很緊張、很焦躁,把醫生都問煩了的焦慮症,問的都是些「晚上磨牙怎麼辦」「流口水怎麼辦」這種無關緊要的問題;不停地自言自語,時哭時笑,脫了鞋在走廊來來回回走的不知道是什麼病;一直在四處來回穿梭、面帶微笑、一臉阿彌陀佛、走路僵硬的也不知道是什麼症。─到處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散亂著大家自由紛飛的妄念。
你時時刻刻都覺得處在水深火熱當中,又覺得一圈看下來,自己最正常,想想還有點莫名得意。
________
▍管理
管理異常嚴格。但最令人抓狂的是作息時間:早上6點起床,晚上8點睡覺。完全老人家的作息。
每天的行程安排都由廣播決定:「起床啦,可以吃早餐了,請各位病友到大廳吃早餐!」「早操時間,請病友出來活動身體!」「請病友出來吃藥!」─每天行程都是滿檔。
最讓人聽了想打人的是,廣播毫不避諱大家的大名,每天我都能聽到「╳床╳╳╳出來接受治療!」無數遍。我覺得這嚴重侵犯了病人的隱私,我的監護人我爸也對此頗有微詞。
但我後來發現,其實在疾病面前,所有人都是赤裸的,就像光溜溜被晾曬在沙灘上的鹹魚。什麼羞恥啊、掩飾啊、自尊啊,是完全不存在的。反正大家都有精神病,誰也別嫌棄誰。
總之,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快點好起來。
________
▍藥物
可能越來越多的憂鬱症患者自殺事件,讓大家對憂鬱症有一點初步的了解,甚至把憂鬱症和死亡畫上了等號。但其實在得病之前,我和一般大眾一樣,單純地以為憂鬱症只是單純的「心情不好」。
然而事實上,憂鬱症是死神的唾液,它能溶解掉你所有的精力與希望,讓你在骯髒、黏稠的泥淖中淪為絕望的囚徒。
憂鬱症是要吃藥的。我每天吃兩種藥,早晚各一次。藥統一由護士派發,大家排隊拿藥,藥旁擺著小水杯,護士姐姐會親眼看你吃下去,並要求張嘴檢查。
________
▍插座
我爸這個老賊,嫌每天跑護理站充電太麻煩,躲過護士的檢查偷帶一根充電線進來。結果一插,發現整個病院的插座都沒有電⋯⋯Excuseme?!(你耍我嗎?)純觀賞用插座?!
諸如此類的神奇事件每天都在發生,我也在努力一天一天習慣著。
________
▍串門子
病院裡的娛樂不多,當然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病友也對所謂的娛樂毫無興趣。大多數時間都是這樣的畫面:一間病房,三個人,呆呆的,發著呆。這樣寂靜又可笑的畫面可以一直持續到廣播叫大家去吃飯、跳早操或者接受治療。
串門子成了最重要的日常活動之一。
我們病區全部的活動範圍就是一條走廊加一個大廳。所有進出的門都被鎖死。所以每個人看著每個人都面熟,甚至很多人都成了並肩抗病的摯友。我情況好一點時,就往病院的「大通鋪」跑。因為我進來的時候沒有病房,就睡在十幾個人一間的「大通鋪」,一下午呼朋引伴,認識了好多朋友。
可能很多人覺得,精神病人難以以理喻甚至有點可怕,但我後來慢慢發現,在精神上有障礙的人,往往都是不願意傷害別人,而寧願選擇傷害自己的人,他們都是溫暖而善良的好人。
________
▍掙扎
早上是我的「重災區」,常常產生一股恨不得自絕於此的衝動。當病友陸續起床活動,我一個人悶在被子裡一動不動,像已經被風乾的木乃伊。
廣播叫大家去吃藥,這在我聽來,簡直是巨大的噩耗。我是屍體,失去了行動能力。我使喚我爸幫我去護理站拿藥,但護士說,必須本人來吃。我的內心和肉體像受了滿清十大酷刑般的煎熬,掙扎著爬起來,掙扎著穿衣,掙扎著穿過走廊,掙扎著吃藥。護士姐姐說:「張嘴。舌頭底下看一下。」我掙扎著言聽計從。啊,一切都是掙扎。
________
▍哭泣
我躺在病床上,常常會聽到遠處傳來的哭泣聲。有時是白天,有時是晚上。
我爸和我說,有一次淩晨,他看到一個老婆婆蹲在角落哭。(當時我很想跟他說:「說不定這個人只有你能看到。」)
以前覺得,精神病院的哭泣聲莫名有股陰森感。現在只覺得,人生在世,真是眾生皆苦。因為我自己也哭。
________
▍爆滿
今年冬天的精神病院爆滿了。聽說幾千張床鋪全住滿了人,到處都可以聽到精神病老前輩的怨聲載道:「今年怎麼這麼多人?!」「從沒看過那麼多人!!」
每天聲嘶力竭呼喚病人的老看護也累吐了血,天天都在問:「今年冬天的精神病患怎麼這麼多?!」
醫院也在不斷擴建。我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市場,對我爸說:「憂鬱症的市場潛力很大對吧?」
他說:「對啊,看得見的住在這裡,有一些住不進來,更多的還在外面死撐。以後你就是專家了。」
________
▍統稱
歲月在這裡是沒有偏見的。下至13歲的豆蔻少女,上至70歲的古稀老人,都在這裡詮釋著生命的奧義。
不知道是不是中老年阿姨更「壓力山大」,她們占了半片江山。而因為女性思慮往往更重,所以男女比例大概是3:7。
在這裡的人們,無論職業、階級、經濟狀況,統稱為「精神病患」。
________
▍主治
我佩服那些成天在走廊來回踱步的老阿姨。絕大多數時間,我都蜷縮在床上發呆。因此,我幾乎每天都會被我的主治醫生罵一頓。
他說:「每次進來都看到你躺著。」
我說:「好。下次等你走了我再躺。」
不得不說,我的主治醫生是個討人厭的年輕人。說話傲慢,態度輕佻,口氣嘲諷,讓人按捺不住想打他的衝動。所以每次他一進來,我就毫不客氣地轉過身去。他的問話,我也「嗯」「嗯」「哦」「哦」地敷衍了事。醫術不高明,人還醜,無法原諒。
________
▍初雪
我住院以後,對初雪進行了重新定義:我今年親眼看到的第一場雪。
連綿半月的陰雨打濕了所有人的情緒,而我的心緒也愈發潮濕。不知道是不是藥物開始發揮作用的緣故,我病症「晝重夜輕」的「規律」被打破了。發病變得突如其來。所以我每次的平靜都隱隱帶著不安的預感。
突然加速的心跳發出預告,升騰而起的絕望感從胸口貫穿大腦。與世界的隔離感驟然降臨,惡狠狠地切斷你與事物的所有聯繫,把你打成離群索居、孤苦伶仃的無助小孩,逼著你對抗著全世界蜂擁而至的惡意。
我又不行了。我轉身抱住我爸。他緊緊抱住我,輕撫著,呢喃著,安慰著。突然,他的音調上揚,和我說:「小左,哇,你看窗外,下雪了!」
我轉身,看到粉末狀的雪花紛紛揚揚、輕飄飄地在空中胡亂飛舞。南方的雪總是這樣,給滿心歡喜等雪的人意思一下。我喃喃著:「是啊,下雪了。」兩行熱淚就滑落下來。
我爸說:「看到雪,你想到什麼呢?」
我低聲道:「雪是自由的。而我不是。」
--
本文節錄自《我在精神病院抗憂鬱:我們不是想太多,只是生病了,一個微笑憂鬱症患者的住院日記》,由 三采文化Suncolor 出版。
作者左燈,康復中的「微笑型憂鬱症」患者。看來開朗、樂觀的二次元少女,社交達人,場面造high專家。2017年9月,憂鬱症被誘發。在經歷了病發、懷疑、確診、病重、自殺、送醫等一系列事件後,被送進精神病院。因憂鬱而無法閱讀文字時,書寫是她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沒想到意外獲得大量讀者迴響,和她分享心境、彼此加油。她在精神病院住院38天,決定和自己的憂鬱症「Mario」和平共處(當然發病時是另一回事),和大家一起為了「活著」努力。
閱讀本書:https://tinyurl.com/y873yxg5
睡覺 口水 黏稠 在 護理師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很討厭訪視的時候家屬(照顧者)說:阿公/阿嬤常常酷酷嫂,請醫師開點止咳化痰藥。
「止咳化痰」這四個字真是我的死對頭。如果您看完我以下落落長的說明,相信也會跟我一樣有這樣的想法。
正常人什麼時後會咳嗽?(抽煙或工作造成的另當別論,不在這個話題裡)
「咳」的動作是一個保護反射,空氣差粉塵多、吃東西嗆到、口水哽住、痰多或口鼻分泌物增加時,反射動作就是咳,讓異物排除,對身體是好的。如果當異物入侵引發咳的動作,而一昧的只想抑制這動作或這聲音……那粉塵、食物殘渣、口水、口鼻分泌物就可能會掉入肺部,對於臥床的長輩可能造成肺炎合併症。想想學急救的時候 哈姆力克,看到眼前有人因為哽嗆而咳,應該鼓勵他趕快咳、用力咳、不要停,不干擾這動作。那為什麼臥床長輩咳嗽卻要吃藥來抑制這個動作?奇怪捏🙄🙄(這樣解釋可以理解嗎?)
正常人如果感冒、呼吸道感染時口鼻分泌物增加,如果很黏稠或乾乾的會影響呼吸,很多人喜歡吃化痰藥,而化痰只是讓分泌物變比較不那麼黏,稀軟一點比較好咳(排)出來,但是化痰藥不是讓這些原本就存在的廢物在身體裡面化掉不見,又不是古裝劇裡那個什麼化骨水…所以分泌物變稀軟一點就可以,若是一直給一直吃,把分泌物搞得很水,長輩的呼吸音聽起來喉嚨周圍整個像淹水一樣淅瀝呼嚕的,反而更難咳出來咳乾淨…因為咳不完啊!這時候應該翻身拍背引流,必要時抽吸排除,而不是再給化痰藥…🙄🙄(這樣解釋可以理解嗎?)
長輩若是有胃管,會造成賁門(食道與胃)無法完全關閉,白天經常下床活動或坐輪椅或看電視…坐姿時咳嗽症狀不明顯,到了晚上睡覺,平躺較多,若是此時長輩咳嗽症狀厲害,應該考量的問題是:有沒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有沒有吸入性肺炎的危險?不是又要找醫師開止咳化痰藥,還講得振振有辭,說長輩夜咳厲害啊!咳到影響全家睡不著啊!問題怎麼解決?睡前一小時少給一點流質,最後一餐別太晚灌,盡量別完全平躺或可以選擇右側臥姿勢。(這樣解釋可以理解嗎?)
不要胃管當然可以,胃造口PEG也是另一種選擇。
你吃過 川貝琵琶膏嗎?一湯匙加溫水調和,喝下去喉嚨涼涼的舒服的感覺,所以止咳。
止咳藥水如果直接喝,也是這樣,但是不建議再喝水。
那長輩如果用鼻胃管直接把藥水灌進胃裡,根本沒經過喉嚨,沒有抑制纖毛活動達到止咳的效果……那長輩灌這個藥是喝心酸的喔?
#別再告訴我開點止咳化痰藥給阿公阿嬤吃
講這麼清楚了再問一遍護理師會生氣啦!
圖片是網路看到的,作者不詳請借我用一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