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不尊重他人找藉口】
⠀⠀⠀
啊先說,忘形這篇講話比較直,如果有讓你不開心的地方,你別介意啊!
⠀⠀⠀
可能很多人都有遇過上面這句話,尤其對方說出了一件很傷人的話時,你跟他說你聽起來不太舒服,對方還會跟你說:唉呀,我只是講話比較直,你別介意啊。
⠀⠀⠀
我最近在聽『改變人生的談話』這本書,開頭就講到了這個概念。讓我回想起上禮拜群組裡的一件事情,我把他放在圖片裡了。聽說大家都看圖片比較多,所以文字就可以講話比較直了XD。
⠀⠀⠀
我覺得最扯的是,當那些說話直的人讓對方生氣時,還會補上一句:好啦,我知道大家都不喜歡聽真話啦,這世界就是討厭說真話的人。這是不是聽起來更讓人生氣了呢?
⠀⠀⠀
以前我常常聽到這種話的時候,也曾經想過是不是自己的度量太小。但後來仔細想想,其實很多人講話很直,我也不會生氣,反而還會覺得開心。
⠀⠀⠀
舉例來說,我自己是個常常寫文章就直接發的人,往往會有很多錯字。有些人會說,忘形你哪一段哪一行有錯字。這樣應該算很直接了吧,但我看到後都會超開心的接受,趕快去改。
⠀⠀⠀
但如果今天有人說:啊你連字都打錯,教什麼溝通?這時候我可能心中就會有陣陣不爽。
⠀⠀⠀
那麼這到底差在哪呢,我想說話直,是就事實做出說明,即便有加主觀感受,也不會攻擊對方。但沒禮貌,往往是加上很多自己的主觀思想。我這邊舉幾個極端的例子,可能會更容易明白:
⠀⠀⠀
1.當對方犯錯
⠀⠀⠀
說話直:你這邊好像弄錯了
⠀⠀⠀
沒禮貌:你是白癡嗎?這麼簡單也會錯?
⠀⠀⠀
2.當對方和你吃的東西不同
⠀⠀⠀
說話直:我覺得這個不太好吃
⠀⠀⠀
沒禮貌:你是吃屎長大的嗎,這也能吃
⠀⠀⠀
3.來蹭個奧運熱度
⠀⠀⠀
說話直:可惜了,剛剛那邊失誤了
⠀⠀⠀
沒禮貌:沒辦法,他就不是拿金牌的料
⠀⠀⠀
⠀⠀⠀
看完後,你大概就能明白這些差異。一個是即便參雜自己的主觀感受,也不帶著攻擊性和批判性。但沒禮貌的人通常就有滿滿的攻擊性和貶低的感覺,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
⠀⠀⠀
他們也常說,啊我就不喜歡拐彎抹角啊,這樣講話不是不用浪費時間嗎。但說真的,如果有個人問了一個問題,你跟他說:啊你是腦殘嗎?這個也不會喔?
⠀⠀⠀
這句話回應是真的有節省到時間,還是有什麼讓對方進步的部分嗎?我想除了讓對方聽起來難受之外,大概沒有其他的作用了。
⠀⠀⠀
講了這麼多其實只是想抱怨一下,即便這個議題這麼久了,還是常有人會用我只是講話直,來當作自己沒禮貌的白目或是不尊重人的藉口,卻不去想是不是自己講的話是否傷害了別人。
⠀⠀⠀
同樣的道理,那些說別人開不起玩笑,沒有幽默感的也是。溝通的意義,一直都是取決於對方的回應,你的講話直,幽默感,都不是讓你能夠傷害對方的理由。
⠀⠀⠀
不過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改,尤其很多白目大概就是改不了了。當你要他改的時候,他還會跟你說這世界就是虛偽,就是兩面人。但其實只是他無法在乎別人罷了。
⠀⠀⠀
這些白目通常也可能人緣不太好,因為即便跟他們一樣所謂『直接』的人,大概也沒辦法互相容忍。但總歸是沒辦法接受自己無法跟別人好好建立關係的事實,於是就會把錯歸咎於都是這世界不容講真話的人,好讓自己好過一些。
⠀⠀⠀
而我們更不需要去改變他人,如果你也常為了這些人所苦,請記得遇到這些人最簡單的方案就是忽略。當對方冒犯,你還願意跟他來往的時候,他自然會覺得我這樣有什麼不對。
⠀⠀⠀
這樣不但讓你不舒服,還能讓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所以我後來都不糾結了,你講話直超棒的,那你就還是自己跟自己多說話吧,這眾人皆醉你獨醒,整條路上只有你是對的,其他人都逆向啊是不是XD。
⠀⠀⠀
啊如果上面的話讓你感到不舒服,我要再強調一次,我這篇文剛好比較直,希望你別介意。而如果你看完之後非常的不爽,那麼我換個方式說。
⠀⠀⠀
也許你真的沒有惡意,但有時候可能講話的時候,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其實這時候只要想想,當每次要講話時,我們是不是跟對方很熟。
⠀⠀⠀
如果不熟,儘量的不要做自己的主觀判斷,輕易地說出負面的標籤,這樣就能夠讓關係變得更好。然而當關係變熟,你也對他有所理解後,互虧求進步,大家嘴來嘴去也是很棒的。
⠀⠀⠀
而如果你看到這裡覺得還行,那我們就可以回頭想想到底這幾段差在哪,也許就能夠找到差異了。而如果你覺得沒什麼差,那麼請你趕快封鎖我這個虛偽的雙面人,拜託不要來留言XDDD。
⠀⠀⠀
最後如果想要更多理解怎麼樣讓說話變得更好,Himalaya有上架這本『改變人生的談話』,我之前看書時就覺得很有收穫,現在每天早上在嚕狗的時候聽一章,都還是有許多收穫。
⠀⠀⠀
歡迎你點入這個連結,或是使用我的折扣碼CWS30,就能免費聽30天喔:
https://www.himalaya.com/mPmfK
⠀⠀⠀
#忘形流IG版
#溝通
#別用說話直包裝白目
#說話直也能很體貼
#關鍵是不要加上攻擊與負面標籤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四位名額 讓原...
眾人皆醉我獨醒例子 在 君子馬蘭頭 - Ivan Li 李聲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祝君早安]王維基最開心吧。但,買股票會唔會畀人鬧?
TLDR:1137今日有冇得升?小小吧,一個消息點炒兩次?同場加映Michael Sandel式兩千字討論買疫情受惠股係咪人血饅頭
1. 大家當然會講跳老舞群組,以及啲年紀分佈,同埋君臨天下。呢啲交畀友版 新田飛地講啦 (不過佢呢排好似好忙)。本人呢,都係關心 王維基隻HKTV Mall 1137多啲。
2. 忽然醒起日本311地震時,本人都係叫訓身買落去。當時都畀中學師奶質疑我冷血。我不知道呢個係讚定彈,是但。反正最後互噴一輪口水,都係誰也說服不了誰。而當然可以話「嘩死咁多人你仲掛住呢啲」,不過,首先我(當時)嘅工作就係提供意見提供分析,你放工寫返幾萬字悼念,兩者並無矛盾。二來,再諗下,市場點都係有人買,否則就唔係跌10% 跌20%,係跌到冇成交。咁難道買嗰啲又冷血?好多都係日本人本身吧。當然再誇張啲嘅,可以講到你買落去先係支持日本人,又好似啱喎。
3. 講到尾,我覺得係WFC的。再睇另一個情況,美國911,當時我都仲在英國讀書。但你可以睇返,美股大跌後,媒體又好,投行又好,都係叫買。並不存在咩人血饅頭,唔好用得咁濫。
4. 我諗個關鍵係,你唔係「bet on other’s lives」嘛。掉轉頭,賣保險買保險嘅,都知有insurable interest,你不能幫個陌生人買人壽,佢死咗你有錢分。除咗係防止你去搵人斬死佢外,亦因為「拎人地條命嚟賭」,本質上就好多人不能接受。Michael Sandel在《Justice》之中有講(點會少得佢呢),仲有講Death Pool—例如我開個盤去買啲名人(成龍?江澤民?Morgan Freeman?)邊個死先。似乎唔會令你謀害佢,但本質上都係有啲問題。
5. 但,what about 有啲公司,幫自己嘅員工買保險(美國有的)?你死咗,公司有錢分。會唔會令佢疏忽啲?可能唔會,但,你係員工,會唔會唔多自在?
6. What about 所謂嘅prediction markets?政治期貨,林鄭幾時落台固然有得賭,但曾幾何時,連恐怖襲擊都有得賭,仲要係睇死幾多人派彩,就大有問題了
7. 咁以上種種涉及人命,爭議應該冇咁多,絶大多數人都覺得唔應該拎嚟做注碼。正如之前貼過個網,Election betting odds(https://bityl.co/4YO0),有得賭侵侵會唔唔會做晒成個任期。做唔晒嘅,whatever reason,都派彩。咁除咗自己辭職外,當然仲有猝死或其他意外。但唯獨係唔賠行刺,相信都係類似原因。
8. 但,如果唔涉及人命呢?只係在他人嘅mishap或痛苦身上獲利,有冇問題?似乎係冇的。
9. 首先,人命是人命,但痛苦就好難去量度。如果在他人嘅痛苦身上獲利有問題,咁即係,唔使打牌,唔使賭波,甚至唔使踢波了—你入波人地好傷心,可能人地啲球迷跳樓喎。但應該冇乜人覺得,我要對你嘅不幸負責。
10. 如果你講金融市場(留意我特登唔用「投資」),唔少遊戲,根本係 zero sum(但股票唔係!呢個真係常見謬誤)。你炒期貨嘅,你贏錢就有人輸錢架啦。
11. 但留意返,股票唔係呢回事,係positive sum game所以同賭錢或炒期指唔同。你3蚊買1137,渣到上12蚊,係冇人有損失的。當然我聽過有人話,冇買股票嘅會眼紅,生活水準會不如你 — 個龍門搬到咁濶嘅,就真係唔掂,即係我去食餐米芝蓮都會有人唔開心咁咯。
12. 界線,永遠都係唔多清。又睇下另一個例子,唔少人都有睇The Big Shot套戲,網友梗係覺得好睇,因為個個都係口水put,日日以為爆煲嘛,眾人皆醉我獨醒喎,全世界仆街得自己睇啱,幾咁開心。但故事主人翁真金白銀買落去,唔係上網出post。
13. 但留意嘅係,主人翁最後卒之等到爆煲,十分開心,跳老舞yeah.賺錢其次,證明自己啱先緊要。但呀廢老畢彼特制止佢地,叫佢地Don't fucking dance(https://ytube.io/3BYc)。點解?因為佢地贏錢,代表美國仆街,大把人流離失所要訓街,妻離子散。
14. 呢班人明顯係bet on other’s mishap.唔覺當年有乜人話有問題喎。退一萬步,個撚個都話買支爆 買聯匯爆煲 當 Kyle Bass 係偶像 係呀 美國加息呀 香港樓市崩潰呀 你班供樓嘅燒炭啦。又如何?好似冇人話不道德喎。
15. 返返去買保險個例,我諗其中一個好大嘅關鍵,就係你有冇份「引起」或者「加速」人地嘅不幸同痛苦。冇嘅,似乎冇乜問題。有嘅,就比較有問題。(*)
16. 例如講過CDS,Credit default Swap,買國家或公司爆煲,佢爆煲你有錢賠,都幾有爭議。本質上就同保險差不多,你都冇insurable interest。當然公司唔係人命。不過問題係,你買落去,有機會加速咗個過程喎。個CDS spared大升,人人覺得個國家或間嘢唔掂,融資成本更加,最後就self fulfilling.呢個亦係好多國家有時禁沽空嘅理據,你不停質低個價,兼且好可能去散播謠言,間公司就冇事都變有事。同你去周圍唱話銀行唔掂去擠提差不多。
17. 講返,311又好,911又好。你冇令到呢件事發生嘛,甚至冇加速呢件事發生。所以你事後去叫人買,我覺得係絶冇問題的。
18. 不過都加返句,但凡涉及人命嘅,標準都係高好多。例如之前嘅例子,買總統下台唔包遇刺,因為真係怕有啲友為咗贏錢去殺人(國定殺戳日?)。你不能幫個陌生人買保險,原因亦一樣。但Death Pool呢?我去買 成龍/江澤民 釘蓋,唔會加速咗有人去隊冧佢下話?但一樣被視為不道德
19. 以上種種講嘅係人命,但如果去到疫情,又好似唔係同一回事。唔少公司嘅股價同生意都大升,你總不人話人地發死人財,甚至你無限上綱嘅,藥廠由頭到尾都係做呢啲生意架啦,「殯儀館都係」「你唔病醫生邊有生意做」。咁你去買Zoom 買Netflix,又係咪人血饅頭?似乎唔係
20. 講咗咁多,都失晒焦。但我都係想講,喂,1137呀!第四波疫情,今日有冇得大升?為咗避免畀人批判,同埋都真係自己反省下,我諗咗以上嘅嘢。
21. 其實之前寫過好多,好多,好多次。再重覆一次。每次啲確診數字爆上去呢,1137就勁升的。你甚至唔使睇政府記者會(再講多次,股票一定炒將來,所以 fuck that 股市同實體經濟脫節)。朝早某啲傳媒,總會早早爆確診數字
22. 咁,今日隻1137有冇得大升?我就覺得有啲保留。因為,「今次係星期日出嘅數字」,「可能今日(星期一)跌返呢」。況且都係的,市場都有抗藥性,上星期五先升完十幾巴仙(圖中下半),今日又係咪照升多次?同樣道理,你見第一次輝瑞話有疫苗時,道指升1600點。到一星期後Moderna再講,反應已經細好多。
23. 哲學啲講,「你不能跨過同一條河兩次」。但又同樣地,「一個消息」點炒兩次?星期五個數字已經咁,咁去到星期日爆得更多,係咪完全意外?係咪「新資訊」?記住股票只反映「新資訊」。
(*)不過話說回頭,了解「人血饅頭」典故嘅,都知道群眾都冇份害死人,對不?所以魯迅係批評佢地(亦即係中國人as a whole)嘅愚眛,似乎唔係批評佢地係賤格。
================================
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100蚊唔使,3個月已700人訂!(https://bityl.co/4Y0h)
===================
instagram @ivanliresearch.七成金融(短打)兩成嘢食一成其他嘢。
眾人皆醉我獨醒例子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3 黃偉民易經講堂
習近平明天南下深圳,參加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慶典。事出突然,林鄭立即宣布押後原訂於星期三公布的《施政報告》。
面聖是政治,施政報告是民生,兩者撞期,當然是政治先行,這是林鄭政府一直以來的邏輯。
香港之亂,就是這種價值邏輯導致。
三千年前的《尚書》,我們的祖先早說過: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這種政風之下,香港社會那得安寧?
深圳特區轉眼成立四十年,四十年前,那個草棚和爛地巴士總站,今日都成為一片高樓大廈了。
但它沒有取代香港。
四十年前,我也是剛開始新聞工作。這些年,聽過無數次,大陸的官員說,以深圳取代香港。不同的名目,不同的花臣,都記不清什麼大計了。總之,建滿摩天大廈,各式商場,但大陸誰都知道,香港是香港,深圳是深圳。
有點辦法的,像馬雲、馬化騰、李小琳、孟晚舟,都不會選擇在深圳定居生活。
大陸官僚不了解香港,從香港前途問題一開始,就不了解,到今日仍然一樣。
四十年前,他們叫香港人不要擔心九七,香港會繼續:馬照跑,舞照跳。
只要仍然有股票炒,買樓發達,香港人就會滿足。
他們不了解這個城市,紙醉金迷背後,醒目文化之外,有一股傳統中華文化的價值追求。
這先要感謝金文泰港督。
金文泰在任期間,大力推行中文古文教育。這位英國人的歷史眼界,看出中華文化的價值追求,可以阻止共產文化的荼毒。
馬列共產,和中華文化,南轅北轍,小學生中學生,隨口背誦了一堆古文經典和古詩,自有高遠理想,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這位港督,意會到地理上,香港連著大陸,共產風潮終有一日會南下香港,先從教育做起,這個城市,永遠不會接受沒有文化之根的共產主義。
他還成立了第一間官立中文中學,在那個年代,在英國的殖民地,是不簡單的歷史見識。
這間位於炮台山的官立中文中學,在他死後,更以他為名,紀念這位高瞻遠矚的港督。
林鄭用送中條例,喚起了這個城市深藏的核心價值。百萬人的走上街頭,用各式方法,告訴你,香港不是大陸。
香港人,面對惡法警察,濫捕濫判,死的死,走的走,入獄的入獄,但社會的抗爭意識毫無減弱。
背後什麼力量支持著?
反華勢力在策劃?
全港市民都收了美國錢?
外國勢力在背後指揮?
連說的人,自己都覺得白癡了,但除了這些,還有什麼解釋?
這就是中華文化。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共同性格。
除了金文泰,四九年之後避秦來港的文化大儒,工商領袖,藝術家等,都在做同一目標的工作。還有,香港過去絕對的新聞自由。
資訊流通,人人有所選擇,根據自己的立足點,價值追求,走自己的人生路。
習近平明日南巡,就像廿八年前,1992年鄧小平南巡。
當年八九六四,血洗天安門後,中共面對國際制裁,國內的批評改革的聲音再起。這是中共的宿命,真正的敵人在黨內。
鄧小平九二南巡,一錘定音,改革開放不走回頭路:
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
習近平擁毛反鄧,一直要和他比一比:
毛澤東令中國人站起來;
鄧小平令中國人富起來;
習近平令中國人強起來。
武漢肺炎,喚醒了文明世界,天下圍中,比八九六四後的國際制裁更嚴峻,黨內的反對勢力又起,他要學鄧,要借南巡震攝對手。
老毛發起文革奪權,文攻武衛,文用江青四人幫,武靠林彪。天下既定之後,林彪便是對手,不除,無法安寢。所以,林彪只能叛變,死在沙漠。
老鄧反共走資,改革開放三頭馬車,雙臂是胡耀邦、趙紫陽。十年經濟成績初現,胡紫宿命要落台,所以導致八九六四。
習掌權的前五年,高舉的是反貪腐大旗,用王岐山中紀委,除去對立山頭百萬官員。今日危機,對手不是特朗普,是王岐山的紅色血脈一系。
這就是中共的宿命,敵人在內不在外。
林鄭的特首任期在2022屆滿,梁振英的例子告訴我們,即便是地下黨員,也不一定連任的。
在場邊熱身的人物,又此起彼落了。
葉劉旗袍宴客,曾鈺成耍出迴風舞柳劍。
曾主席突然上電視爆料,林鄭初掌帥印,即不客氣地對他說:
你的政黨搞了這多年,培養唔到什麼政治人才。
又說,民建聯當時兩位局長,蘇錦樑和劉江華,她都唔滿意。為顧全民建聯顏面,且留下一個。
又刻薄,又狠勁,很林鄭。
曾主席這番話,不是說給市民聽的,是說給所有土共聽的。
林鄭這類英國人訓練的政務官,百年以來,骨子裡就是看不起土共。
民建聯的葛珮帆和周浩鼎今日仍在死切爛切,鬥臭法官,又什麼「量刑委員會」,「監察司法委員會」,市民看來是破壞法治,林鄭看來是幫倒忙,引得馬道立反擊。
工聯會又成之什麼「投訴教師專線」,接受匿名投訴,抽出搞港獨教師,除牌,兼控以國安法。
但功勞只會歸楊潤雄,這類效忠政務官,市民又覺工聯會搞文革。
林鄭亦知道,連任要戰功,聶德權打公務員、楊潤雄打教師、范鴻齡打醫生護士,三條戰線只要見血,有人頭落地,就是軍功。
至於法官那邊,就由葛珮帆,周浩鼎去出醜。
曾主席告訴北京,林鄭即使連任,也失去民建聯和工聯會的支持,立法會內,政府無朋友。
至於葉劉,主席也留一劍。
主席說,葉劉和他,曾有私下密話。她說:香港人中,只有他倆人,有條件出任特首。但曾,吃虧在沒有政府工作經驗。
言下之意,只餘她,葉劉一人矣。
這番話是說給北京聽的。
她不懂得天山遯卦的道理。時代過去,要漂亮的轉身離台。
香港的局勢,發展到今日,大家在評估周庭的政治能量的時候,葉劉已經不屬於這個舞台。
她被時代的巨輪擠到台邊,但她死掹住台邊的麻繩不放,吊在半空。上不到台,下不著地。
沒有人可以永遠在台上演出。時間到了,鑼鼓聲盡,就會落幕。那一下離台身影,就是畢生的功架。
人生如戲,沒有人永遠在台上演出,也沒有人永遠是台下觀眾。你在看戲,人在看你。
這就是《周易》第十九卦,地澤臨卦,和第二十卦風地觀卦。
臨在台上,觀在台下,兩卦相綜,互為一體。
《雜卦傳》說: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臨卦說的是親身參與,觀卦說的是旁觀者清。
台上演戲叫做臨;台下睇戲叫做觀。
沒有永遠的觀眾,即使在台下,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
地澤臨卦,像一個放大了的震卦。震為雷,為動。
震,充滿了積極性和動力。「帝出乎震」,生命是有主宰的;
「萬物出乎震」,眾生皆有主宰。
既有大震之象,所以,面對事情親自參與,積極面對就是臨。
風地觀卦,像一個放大了的艮卦。艮為山,為止。
要止得住,才能觀。觀得遠,觀得清,觀透全局只因為止得住。
人生本就是修行,臨卦是置身於紅塵俗世參與其中;觀卦則在孤峰絕頂,看世情百態。
紅塵孤峰,本為一體。
上山之後,明心見性,還是要重回人間,接受世情魔考。他日再上高山,體驗就完全不同。
臨是歷練,觀是內觀,人生的動靜行止,便如大震大艮之象的真義。
想要入門是臨,先得艮止是觀。把一身業障留在門外,再進去,這就是:「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我們一生這轉,無非是施與受。一邊是給予,一邊是接受。給的同時,也在受。有時施比受,得到更多。
什麼是施?什麼是受?
政府真心服務人民,人民擁戴政府。這樣施政,政權才能穩當。
臨卦兩支陽爻在最底,腳踏實地,身臨其境,管理一切事物。
孫中山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也就是說臨卦。
我們用政治看臨卦,用宗教看觀卦。
觀,是觀世音的卦,聞聲救苦之前,先要觀自在。自覺才能覺人。自己本身面目都不清楚,如何普渡眾生?
佛教講止觀法門。止就是艮卦的止欲修行;觀,就是觀卦的內觀自在。
基本八卦的艮卦,放大了,就是觀卦。
人要先止才能觀,無論儒、釋、道,三家都用這套方法。
地澤臨卦,政治關鍵在民眾,所以兩支陽爻在最下方,地位;風地觀卦,宗教涉及天道,所以觀卦兩支陽爻在最上,天位。
臨卦,是我們現實的生涯規劃;觀卦,則是形而上的終極追求。臨是人間現世的,觀是天道自然的。
當臨,政治上,施政上,出了問題,則觀,天道上,自上,災害就會相繼而來。
臨卦是人間政府的施政,當逾越了本份,界線;觀卦的天理便會回應了。這叫天譴。
這便是臨卦卦辭說的:
臨。元亨利貞。
至于八月有凶。
在十二消息卦中,八月,便是風地觀卦。
臨,說的是人間政治;觀,說的是宗教自然。
八月,代表觀卦象徵的自然現象。
自然現象反常了,便叫八月之凶。即自然現象失序,六月雪,冬日酷熱,地震,海嘯,颱風,暖化,都是八月之凶。
一旦現實的政權,行為超過了天理的界線,破壞了宇宙奉行的原則,傷害了人和自然的互動關係,臨的時候是過份了,觀的反應便會來。
這便是至于八月有凶!
2008年的915金融海嘯;
2001年的紐約911恐襲;
1999年台灣的921大地震……
都是在農曆八月發生。這都是天與人,人與自然的互動出了問題,象徵宗教自然的觀卦,也就八月,作出了反應。
這也是我們口頭禪:人在做,天在看。人在做是臨,天在看是觀,就是臨觀兩卦的關係。
人做得過份了,天譴便要來了。
中華文化很重視這種天人互動的關係。
歷史上,每現重大天災,皇帝便齋戒沐浴,帶領群臣躬身自省,調整施政方針,罪己謝天。
換轉另一角度,要消弭天災,從臨的施政開始調整,觀象徵的宗教天道便會作出反應。
這便是我們文化中的天人相應學問。
https://youtu.be/6xu-ooriMO8
眾人皆醉我獨醒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僅剩四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邀請你想像一個情況哦,假設你現在在看電視,現在是一般時段。在這一般時段裡面,你卻看到電視裡,播出了血腥暴力或色情的內容。
這時候你第一時間的直覺,會不會覺得這個時候播出這些東西,會教壞小朋友?而且你會認為像這樣的資訊內容,有必要進行一些管制。
如果你有這樣的念頭,表示你跟大多數人都很像;而這樣的念頭,在心理學裡面叫做「第三人效應」。
什麼叫做「第三人效應」呢?就是哦,我們害怕言論或者是資訊,對於其他人的影響。
說得更清楚一點,就是我們會有一份憂患意識,我們會擔心特定資訊,對於某些人的影響;而不會優先考慮這樣的訊息,在自己心中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也就是說啊,我們會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這樣的念頭。我們總會認為別人很蠢、小朋友很容易被教壞。
所以呢,只要電視上或者是媒體上,播送什麼東西,他們就會相信。當你聽到這邊,先不用去評論這樣的「第三人效應」,是好事、還是壞事?
但是如果我們回到真實的生活裡,身為現代人,我們注定就會被傳播媒體的資訊疲勞轟炸。
而當我們認為自己比別人,不管這個「別人」是小孩,還是特定的人群;我們會覺得自己,比這些人更有「訊息免疫力」。這我必須說喔,這是哪來的自信啊?
我們自己通常都會覺得,我們對於那些說服我們的訊息,或企圖影響我們的訊息,可以做到保密碟不受影響。但是呢,卻絲毫不相信,別人跟我們一樣,有同樣的意志力。
在這樣的想法底下,我們往往會傾向於去限制訊息,去做很多的資訊管制;極端一點,甚至於我們會阻止言論自由這件事。
不知道你聽出來了沒有,「第三人效應」其實是骨子裡,我們對於自己太有信心、太有把握;而對他人的判斷力,一點信心都沒有。
它很有可能是一種自大哦!比如說吧,我們可能會認為,那些速食店的廣告,是鎖定那些沒有自制力的胖子,或者是阿宅;然後還說那些是「垃圾食物」。
但是呢,等到你哪一天,餓的前胸貼後背的時候,然後你就會不得不挑一家速食店坐下來,然後點一大堆東西;吃那些你原本認為的「垃圾食物」。
再來呢,你可能也會認為,那些酒類廣告,都是給那些趕時髦的潮人看的,深刻的覺得這些東西跟自己無關。
但是哪一天,你參加公司的聖誕派對的時候;站在吧台旁邊,而服務人員問你:「你想喝什麼?」。你卻不自覺的說出那個,你覺得你不受影響的酒類品牌。
更有甚者喔,我們都知道開車是不能用手機,然而這樣的政令宣傳,我們都會覺得,那一定是給那些沒有知識水準,沒有自制能力的人看。
但是一直到有一天,你在開車的時候,你突然聽到手機響起,你羞愧的手卻毫無自制力的,拿起你的智慧型手機。
這些例子,其實都是「第三人效應」的具體呈現。我們往往對於自己的免疫力太有信心,而對於別人的免疫力,又太沒有信心。
於是呢,我們常常會自以為有正義感的,去禁止很多事情。事實上,如果從一個更大的規模,跟格局來看;我也不否認某些情況下,管制是有其必要性。
然而我今天想要透過「第三人效應」,更想要跟你分享的就是,當我們不假思索的,去批評任何人、任何選擇,很笨、很蠢、很愚昧。
這個時候不妨問自己,那麼我們有如同自認的,這麼的聰明睿智,具有判斷能力嗎?
我想或許當我們面對這紛擾的世界,龐大的訊息的時候,有這一份謙卑,避免「第三人效應」,這才是一個更適當的處事態度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在7月21號有開一門課,叫做「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是由嘉玲老師擔綱,如果你想要在文字表達上有所精進,那麼這一門課,會帶給你直指核心的幫助。
就算你不是文字工作者,你也不想要成為一個作家;我想文字表達的能力,是我們發揮影響力的因素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核心關鍵。
這一門課推出到現在,已經幫助了很多朋友,如果你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文字風格;那麼7月21號的教室,我很期待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1LLlCoqdS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