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運動建議與注意事項
高血壓是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病。由於動脈血管壓縮使得血流受阻。
傳統的第一期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40-149mmHg或舒張壓90-99mmHg之間。
高血壓產生的併發症可能讓其他器官受損,像是:
心臟病變:心室肥大、心臟衰竭、冠心症(如心肌梗塞)等,這也是高血壓致死的主因
動脈病變:動脈粥狀硬化、血管瘤、大動脈硬化、主動脈剝離等
腦部病變:腦栓塞、腦內出血(出血性中風)、蜘蛛膜下出血等
眼部病變:眼動脈狹窄、視網膜出血、黃斑部水腫等,嚴重會失明
腎臟病變:腎衰竭、蛋白尿等
周邊血管病變:末梢動脈硬化
高血壓程度的不同,對於運動的指引也不同。
第一階段 140-159/90-99:借低強度高次數訓練使血壓不會升高
第二階段 160-179/100-109:可能有器官的受損,這類患者建議有氧運動為主比免勞損以及高舉的活動
第三階段 180以上/110以上:心臟或器官的受損嚴重,所以禁止運動
對於高血壓的運動禁忌:
收縮壓如果超過170mmHg,應該延後至*140mmHg以下。
*舒張壓110mmHg以上不可運動。
*未得到醫生的同意而進行的訓練。
*會導致收縮壓到達175mmHG的運動也在禁忌之列。
對於高血壓患者運動和飲食的建議:
1. 中低強度並且密切監測。
2. 進行一周四天以上,每天至少30分鐘的運動。
3. 結束需要較長的緩和時間,留意抗高血壓藥物可能突然停止運動時使血壓過低。
4. 可進行單邊運動(單手/單腳)組成的適當阻力訓練-減少大面積使用。
5. 避免高舉過頭的運動和憋氣(努責現象)。
6. 注意藥物對運動的影響-詢問醫生。
7. 藥物抑制心率,不可將心率作為運動強度的指標。
8. 藥物削弱體溫調節能力,須留意熱耐受不良的情況。
9. 禁止姿勢:頭下腳上(增加腦壓、中風機率)、不憋氣、不雙腳推、不離心訓練或超負荷。
10. 低鹽低飽和脂肪的飲食。
資料來源:
澳洲SSI特殊族群教練證照/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美國心臟協會/Heho網站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秋天剩旅行【cts.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Vlogger With SONY】首屆影音創作者培訓營 「持續半年的課程中雖然很辛苦,但從每次上課的課題『做中學、學中做』,創作沒有對錯!謝謝品牌願意花費資源和心力給機會,我會持續透過Sony探索台灣百岳和海外山岳步道,透過好奇心來記錄世界。」—秋天剩旅行 台灣很美,應該被記錄下來。風景變化...
眼動 協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盈響力閱讀]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
#壞情緒無須終結只需呈現
#擊敗你的必使你體會舒服躺好
作者安娜貝爾.岡薩雷茲是位EMDR培訓師,也是位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犯罪學專家。曾任歐洲創傷與解離學會(ESTD)理事成員、西班牙眼動身心重建法(EMDR)協會副主席,目前就職於拉科魯尼亞大學醫院(CHUAC)。
在她的經驗中發現「壓抑對身心帶來的負面狀態有多糟糕」,尤其是鼓吹脆弱不可看見,卻無法消弭負面能量帶給我們的身心傷害。在她的研究中一再驗證「情緒調節」對人身心的重要性!
#被壞事擊倒就在那裏躺好
面對負面情緒,「針對處境給予合適的理解」,是這本書中提到情緒調節的處方,書中指出,最小如三歲左右的孩子,若能掌握對情境的情緒辨識度,並且針對情境予以合理的情緒解讀,就可大大增進情緒調節能力(這點我也親身體察,對於高需求常崩潰的高需求孩子,予以情緒的回應,可增加她的情緒和處境掌握度,此時,對於高頻高強度的情緒可促進調節)。安納貝爾醫師提及,我們的負面過往在內隱記憶中不會消失,但怎麼解讀當時處境,以及如何增加對該情境的掌握度,則是創傷復原的一大要領,故書中提到六大步驟平衡身心
五堂正向心理學課帶你一同看見負面情緒背後的正向力量,療癒並接納自己內在的真實聲音!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779?sloc=main
眼動 協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胡思亂想 #心情不好時
#陪自己慢慢踩煞車 的 #懶人包
.
「🌳反芻🐂」原本是指某些草食性動物的消化過程,一次次地咀嚼食物,甚至在進到胃裡之後又再一次的吐出的過程。心理層面上的反芻,是指反覆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或精神上的不適、問題和憂慮,不斷地說:「我受不了!」、「我真糟糕!」、「我好痛苦!」或「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之類的話。
.
有反芻傾向的人,常常不會意識到這對自己有多麼不利,被傷害了也沒發現。習慣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會覺得整天問自己「為何會發生某件事情」是很正常的事,並認為在沒找到答案之前停止發問是不合理的。
.
然而其中的關鍵是,有的時候疑問本身恰恰就是問題之所在。這些不斷被思考的「為什麼」,並不是基於好奇心和觀察,而是一種自我折磨。就好像抓住自己的衣服領口大力搖晃,並告訴自己:「你沒有理由可以這樣做!」且強迫自己要立刻好轉。
.
在那些經歷糟糕日子的人當中,有些人有反芻的傾向。例如:小明會不斷地糾結於事情應該要如何如何,小美則會一再地回顧已發生的事情,並把焦點放在自己的錯誤與缺點上,不停地提醒自己。
.
唯有改變這些思維過程,才能夠改善情緒調節系統。
.
努力排除一個想法,只會使它不斷地增強。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去轉變它,將這種思維模式從平常對自己說的話,轉換成有助於自己的話。大家不妨跟著這次的懶人包一起來思考,相信能夠對自己有幫助的。
.
#轉換思維模式的九步驟提問
.
1⃣️ 難過的時候,該對自己說些什麼?
2⃣️我是在哪裡學會對自己說這些話的呢?有人對我說過這樣的話嗎?我是基於什麼原因才開始對自己這麼說的呢?
3⃣️那樣對我有幫助嗎?
4⃣️如果周圍的人對我說類似的話,對現在的我會有幫助嗎?
5⃣️別人應該說一些什麼,才能幫助到我?
6⃣️如果看到別人和我有類似的感受,我又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7⃣️根據步驟5、6,選擇一句自己認為能夠幫助到自己的話。
8⃣️將那句話慢慢地對自己重複5次,並觀察自己身體的感受。
9⃣️慢慢深呼吸3次,毫不費力地吸入空氣,然後以2倍時間呼出,直到結束。
.
--
.
📖 本文節錄與編輯自《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每天心情不打結,與自己和解的療癒練習》,作者安娜貝爾.岡薩雷茲(Anabel Gonzalez)為精神科醫生;曾任歐洲創傷與解離學會理事成員、西班牙眼動身心重建法協會副主席,目前就職於拉科魯尼亞大學醫院。本書由 方言文化‧Babel Inside 出版發行。
.
👉 翻翻本書:https://tinyurl.com/32a7m6yb
眼動 協會 在 秋天剩旅行【cts.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Vlogger With SONY】首屆影音創作者培訓營
「持續半年的課程中雖然很辛苦,但從每次上課的課題『做中學、學中做』,創作沒有對錯!謝謝品牌願意花費資源和心力給機會,我會持續透過Sony探索台灣百岳和海外山岳步道,透過好奇心來記錄世界。」—秋天剩旅行
台灣很美,應該被記錄下來。風景變化無窮的迷人並非其本身,而是光與影凸顯了本質的模樣,每次的拍攝與剪輯都是紀念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當時的自己,所以年年月月都要持續用影像去享受生活、熱愛生命。
藉由七堂專業講師搭配知名Youtuber的分享,及自媒體協會的合作,讓每個人的生活與專業有機會成為頻道上被看見的一顆星,讓Sony成為你最佳夥伴,陪著你去看山、看世界及圓一場夢。
Sony首屆影音創作者培訓營DSC冠軍 – 秋天剩旅行
📸測試地點:
台灣次高山-雪山主峰3886m
雪山北峰3703m
雪山東峰3201m
雪山黑森林
雪山鞍部
369山莊
北稜角
翠池
⛰️登山若需要同時「拍照」與「錄影」最適合什麼相機?
很多人會私訊詢問我有關於登山裝備與攝影設備的問題
我目前去爬山會固定帶4台相機分別為
1️⃣SONY a6500 + 10-18mm F4 + ECM-GZ1M指向型麥克風,主要拍攝大景與Vlog
2️⃣SONY RX100m6 拍攝人文特寫或較遠的山岳
3️⃣遇上在山上下雨時會搭配GoPro Hero7 Black 使用
4️⃣至於空拍機是使用DJI Mavic Pro 2,雖然去年在印尼IJEN與BROMO火山健行時掉了一台Mavic Air,但空拍視角真的很吸引目光,所以還是又敗了一台😭
這次主要上⛰️雪山體驗SONY RX100m7,延續上一代的優勢,這次加上人眼動與動物眼睛對焦,果然號稱超強黑卡小鋼炮也不意外。另外,SONY了解目前Vlog當道,也將外接麥克風孔給釋出了,發表會時就非常想要嘗試一番。
【重點整理】
・外接輸入麥克風孔(1~6代無此功能)
・ZEISS® Vrio-Sonnar T* 24 - 200mmF2.8 - 4.5 高解析度變焦鏡頭
・拍照與攝影(人與寵物)皆有即時追蹤與即時眼部偵測自動對焦功能
・增強穩定防手震Optical SteadyShot
・機身體積輕巧
這次前往台灣次高山-雪山使用SONY RX100m7搭配Saramonic XM1麥克風。
這樣的組合目前台灣Youtube目前沒有人測試過,對於在戶外的Youtuber收音其實很重要,尤其高山上風很大,以過去的經驗若沒有外加麥克風或套兔毛(灰白毛毛國外都稱DeadCat)回看影片時,根本素材無法使用。
這次體驗後覺得免強合格,但務必加購一個兔毛。我在鳶山沒加兔毛時簡直慘不忍「聽」,所以建議各位加購。這種直插式麥克風我目前知道的是在台灣可以買到兩款
#SONY
#RX100
#RX100m7
眼動 協會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沒經歷過災難也可能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0:48 【醫學上的發現】
01:51 【什麼是 PTSD?】
03:35 【面對 PTSD 該怎麼辦?】
04:31 【創傷可能是成長的契機?】
05:21 【我們的觀點:壓力源無所不在】
06:19 提問TIME
06:30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碰到滑鼠就害怕 前內容審查員得PTSD狀告Facebook:https://bit.ly/2VOzFXx
→災難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XfPu9P
→創傷/壓力與精神健康:https://bit.ly/2VO3bfP
→美國狙擊手:淺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UnvY9s
→面對重大災難,如何心理自救?:https://bit.ly/2IAzUl3
→災難,然後(一):心理的創傷:https://bit.ly/2vaoQmK
→PTSD的精神創傷:恐怖就像「美」一樣,只存在於觀察者的眼中:https://bit.ly/2KTWxDI
→創傷後壓力症候羣之危險因子:https://bit.ly/2vaB4f7
→美國狙擊手:淺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UnvY9s
→揭秘Facebook:每天過濾3、4百篇暗黑內容的合約工,離職後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https://bit.ly/2UM5MuA
→The secret lives of Facebook moderators in America:https://bit.ly/2EammsL
→職業相關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認定參考指引 :https://bit.ly/2UDV35b
→職業外傷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認定基準研究:https://bit.ly/2VambIE
→維基百科:創傷後壓力症候群:https://bit.ly/2QitaJU
→創傷後壓力疾患:https://bit.ly/2PdVsFz
→PTSD: What you need to know:https://bit.ly/2OWgICM
→香港眼動身心重組療法協會:https://bit.ly/2DgkqPC
→wiki: Posttraumatic growth:https://bit.ly/29IPsTK
→天災劇變磨練人格 研究證實:「創傷後成長」使人更成熟圓滿:https://bit.ly/2ICclZm
→Growth after trauma:https://bit.ly/2GrB80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