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求世 21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柬埔寨皇家舞劇(2003)
許多人在旅途中,喜歡食衣住行育樂全方位體驗,能看個歌舞表演也不錯,但柬埔寨皇家舞劇若沒有了解背景,慢動作加上慢節奏,簡直就是急驚風遇上慢郎中,往往看了讓人呵欠連連,卻又不好意思說要離開,只好繼續假掰坐在那裏顯氣質。來到吳哥窟通常安排邊吃飯邊看表演,但餐廳表演的水準不足,再加上台下通常只自顧自的吃飯聊天,往往飯吃完了,表演還沒結束,看大家興趣缺缺招呼大家提前離開,感到大家都如釋重負的感覺,每次對表演者總覺萬分抱歉。
要看懂皇家舞劇除了要略知《羅摩衍那》及《摩訶婆羅多》兩大印度史詩故事外,舞劇中最吸睛的角色類型:女人,她是飛天仙女Apsara。印度教的創世神話《翻攪乳海》,善神和惡神為了取得長生不老的甘露,經過千年的攪拌,甘露終於出現,就在要被惡神飲用之際,毗濕奴擔心惡神能長生不老,對眾生不利,在乳海翻騰的過程中,除了各種新生命和寶物隨之誕生,乳海濺起的浪花化成無數Apsara,飛天仙女的曼妙姿態,美麗服飾,赤裸上身,赤腳跳著誘人的舞蹈,惡神一時鬼迷心竅,忘記手中的甘露,於是善神奪回甘露,獲得長生不老。小吳哥的雕刻壁畫上,以及眾廟護城河上的欄杆,皆是在描繪這段故事。
Apsara後來成為天庭樂師乾闥婆(Gandharva)的妻子,乾闥婆為服侍眾神之首因陀羅的樂神,負責為眾神在宮殿裡演奏音樂,Apsara隨丈夫在天界中伴舞,也算夫唱婦隨,適才適所,因此皇家舞劇其實概念有點像酬神劇,是跳給神明看的。但說實在話,就算都了解以上所述,要從頭到尾看完也是極大的修行,一不小心就會涅槃,畢竟人不是神,難怪看得如此厭世。Apsara傳入中國成為飛天,敦煌莫高窟的洞窟壁畫裡,幾乎都有飛天,成為敦煌藝術的重要特色。
Apsara除了活生生在你面前以舞劇出現外,最精采的就是透過浮雕,精華在小吳哥,估算總共約1800個,像跟你玩捉迷藏一樣,隨時都有不經意的驚喜,而且姿態、神情、裝扮、髮型有異有同,要一一將她們拍照紀錄也是浩大工程。
沒人真正看過仙女穿什麼,若看過就變成董永了(邪惡笑),所以浮雕上仙女服飾其實反映出的正是那個時代的穿著,元代周達觀《真臘風土記》中記載吳哥王朝的服飾:自國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圍腰。人惟國主可打純花布。頭戴金冠子,如金剛頭上所戴者。或有時不戴冠,但以線穿香花,如茉莉之類,周匝於髻間。頂上戴大珍珠三斤許。手足及諸指上皆帶金鐲、指展,上皆嵌猫兒眼睛石….大抵一布纏腰之外,不論男女皆露出胸酥,椎䯻跣足。雖國主之妻,亦只如此。文字對照雕刻,完整呈現。我2003年第一次去吳哥窟,總能和她四目交會,但隨之走紅之後,要多看她一眼總是遊人如織,干擾太多,再也無法互訴情衷。
柬埔寨皇家舞劇以其優美手勢和迷人服裝而聞名,千年來伴隨皇家儀式和紀念活動,每位舞者扮演神聖和象徵性的角色,都擁有獨特的色彩、服裝、妝容和面具,透過手勢和姿勢,喚起不同的情感,劇目延續了與高棉人起源相關的傳說。在紅高棉的專制統治下,皇家舞劇幾乎毀滅消失,許多舞蹈大師和音樂家面臨斷層,在列入非物質遺產後,試圖重拾昔日輝煌,但仍面臨諸多困難。
有興趣可看一小段介紹的影片:
https://youtu.be/Je1WY9O4bkU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2的網紅解鎖地球 Unlock the Earth / 旅行、歷史、文化 Podca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解鎖地球嗎? 一鍵支持,請我們喝杯咖啡: pay.firstory.me/user/unlocktheearth 去吳哥窟超過 30 遍的真・吳哥宅 Shawn 要來跟我們一起聊吳哥窟啦! 我在 2019 年的時候完成了從暹粒 / 吳哥一路到金邊的旅行,其中後半段已經在 【 Ep.2 到柬埔...
真臘 高 棉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泰國中部Ayutthaya的Wat Mahathat 寺廟,很多人都去過,風格受高棉真臘王朝吳哥窟影響,也同樣用Wat(窟)命名。
這座寺廟1374年修建完成,有198座佛塔,當時是素可泰王朝(1238~1438)極盛時代。寺廟經歷了四百年,到了18世紀,緬甸軍隊攻擊素可泰王朝,毀壞寺廟,砍去許多佛像的頭。
這顆佛頭意外滾落樹林中,被一棵無花果樹枝幹包覆,枝幹莖葉護持纏縛,兩三百年間,歲月時光,星辰流轉,大樹與雕像共生,形成不可思議的因果。
千千萬萬遊客到此,心中驚動,像一句偈,印象深刻,好像喚醒了心中遺忘許久的記憶。許多攝影家也以此為題材,捕捉佛與樹在不同時間裡的光影。
如果在歐洲,佛頭是藝術品,會清洗乾淨,放到美術館珍藏。在東方,佛像也在劫毀之中,有想、無想,佛像與樹都有自己不可知的因果。東方的自然美學,不只是空間,更是時間的成住壞空,因此很難放進只有空間感的博物館裏封存。
博物館的分類只是邏輯,卻不知道因果。
我在《捨得,捨不得》書裏介紹清邁無夢寺,也有許多這樣的佛身殘段,在樹林中,與雞犬蛇蟻相處,日升月沉,花開葉落,肉身修行,要與眾生共憂苦喜樂。
佛說「成」「住」——形成,存在,也說「壞」、「空」,一切都在時間的劫難毀壞中。樹與佛,都還有不可知的因果。
(圖片取自網路,致謝🙏)
真臘 高 棉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東南亞》是一個同床異夢的多文明世界”
以吳哥王朝為主題的這本書籍,讓人感覺到王朝的26任君主,個個都是剪綵王!
沒有去過吳哥窟,但因著這一本書我上了YouTube看了國家地理雜誌等等的相關影片,真的非常壯觀。也可以想像到消失在叢林當中數百年後的這個巨大遺址,出現在偶然發現的獵人外國人眼前時,那種震撼應該超越任何電影特效可以體現的衝擊。想想看在一千多年前那樣的叢林中,怎麼去建設如此幅員廣大的一塊基地,而且到底是去哪裡找來這麼多石頭?思考起來真的是很令人震撼。
雖然書名是東南亞,但大部分的篇幅講的是高棉(柬埔寨)的吳哥王朝。首先是非常驚訝於他如何受到沒有那麼近的印度,如此強烈的影響 (反而比較近的中國似乎成份沒有那麼強烈)。但也因為這樣閱讀的時候在一堆專有名詞中有一點容易迷失,包括 “跋摩”, “婆羅門”,“涅槃”,“伽藍”等等 (超級佩服翻譯者)。還好書的結構還算完整,而且從古蹟去推論過去時代的生活場景還蠻有意思的,所以迷失了還是可以找回來的😆
至於二十六任君主為什麼競相建設或是改建整個神廟殿宇,以歷史學家的推論,是來自於他們王權的設計不夠組織化,既不是用血緣也沒有明確的接班制度,所以常常只能訴諸武力。也因為這樣當國王的人很容易不小心就被身邊的人幹掉,所以任何得找王位的都要大興土木把殿宇寺廟建的更富麗堂皇,以至於人民會感覺到這位國王是上天所授權的,讓他的正當性得以兼顧。但因為佛教與印度教信仰交織出現在當中,當上下任君主信仰不同的時候,偶爾會看到砍掉重練情況,或是索性把前一個信仰的神明改裝加濾鏡變成自己的神明,直接借殼上市 (這樣好像也比較省錢吧?)
很酷的是關於吳哥王朝最詳盡的記載,是來自於西元1295年元朝派出的使者周達觀所著的 「真臘風土記」。雖然是一個外人的眼光,卻能客觀並栩栩如生的描述當時的富麗堂皇,以及社會與經濟的充沛活力。不管是緬甸或是東南亞其他的國家,因著過去各自歷史許多紀錄沒有保存 (寫在會毀壞的葉子上),有太多不同語言的民在一起,並且很長一段時間的西方殖民,讓他們似乎遺忘了自己的歷史。現在東南因著人口紅利造成市場巨大成長的機會,正在試著用東協的合作方式,團結起來彼此扶持,這在過去是非常難想像的,但為了發展,看起來人們還是有辦法消除歧異攜手合作。我認為過去幾十年來他們越去認識了解自己的歷史與文化,也是很重要的步驟。畢竟先要有個明確的“我”,才能夠有信任感的建立“我們”。
書籍的最後一段讓我有一種非常驚訝的感覺。作為東南亞研究者的日本作者,開始批判日本人對東南亞各國的優越感,甚至舉例跟著他去的學生或是日本人不經意的輕佻態度。作者也提到了在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歐美殖民離去之後,以振興經濟之名,在東南亞造成了很多破壞和掠奪,更不用說在二戰期間的傷害,他認為日本人有必要了解並且承擔部分的責任。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作為一位歷史學家他對於歷史和文化的那種尊重,透過平等的互相了解中看見對方的美善,以及值得學習的一面。
“這樣基本的信賴關係,從互相尊敬開始,以互相承認作為《人》為共識。沒有電,沒有水,沒有冰箱,並不代表文化知識和《知》的低落。這個意義上我以吳哥寺的研究來說明,尊重東南亞各地的文化和社會,及強調平等對話的重要性”
全文與相關圖片和文章連結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興亡的世界史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 #八旗文化
真臘 高 棉 在 解鎖地球 Unlock the Earth / 旅行、歷史、文化 Podca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喜歡解鎖地球嗎? 一鍵支持,請我們喝杯咖啡:
pay.firstory.me/user/unlocktheearth
去吳哥窟超過 30 遍的真・吳哥宅 Shawn 要來跟我們一起聊吳哥窟啦!
我在 2019 年的時候完成了從暹粒 / 吳哥一路到金邊的旅行,其中後半段已經在 【 Ep.2 到柬埔寨不要再只去吳哥窟了 | 紅色高棉是屠殺界的霸主 】 跟大家分享(大家應該還記得吧?)。原本規劃之後找機會跟大家再分享旅行前半在吳哥窟的故事,沒想到 Shawn 就這樣出現在我生命中(無曖昧情感)。
Shawn 是被外派到柬埔寨工作多年的台灣人,先後待過金邊跟暹粒,對於就在暹粒小鎮旁的吳哥遺跡,更是瞭若指掌。每到休假時間,背包一揹就往吳哥遺跡群奔去,前後居然去了超過三四十遍。到底吳哥有什麼魔力吸引 Shawn 一去再去,更燃燒小宇宙成為吳哥宅?快聽聽 Shawn 分享吳哥遺跡的魅力,以及極盛的吳哥王朝到底是什麼風貌吧!
-
備註:
1. Joel Brinkley, Jay Mather《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
2. 石澤良昭《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3. 蔣勳《吳哥之美》
www.youtube.com/watch?v=o6-mW5RaV…3K9kH4s0X3Z21sqWr
4. 張蘊之《吳哥深度導覽》
5. Stop Asia
stopasia.com/
真臘 高 棉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塔普倫寺Ta Prohm是古真臘吳哥王朝的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他母親所修建的寺院。塔普倫寺位於吳哥城東方約一公里處。塔普倫寺興建於 1186 年,該寺廟尊奉婆羅門教和佛教,現在崩落毀損的情狀相當嚴重,僅剩內層與圍牆。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傳說是依據闍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雕刻。耶跋摩七世統治真臘的時間為西元 1181 年到 1201 年,他即位時大約已過五十歲,在 1186 年為了紀念母親,即下令著手興建塔普倫寺。當年它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全盛時期最少有 12,000 位僧侶,其中高階祭司有 18 位、舞者 615 位,日常生活是由附近的村落,共約 79,365 個村民所提供。塔普倫的大樹主要是木棉樹與絞殺榕。木棉樹,粗大、淡褐色、多癤的樹根。死亡後樹幹會慢慢的出現中空,它巨大的樹根可以將整座寺院包裹。絞殺榕寄生在樹幹中,最終喧賓奪主。塔普倫是由印度所負責維修的,當時發現塔普倫時就到處都是樹,它們早已與建築結合在一起,若要移除,就會毀壞建築。最後印度的維修團隊決定保持原貌,讓塔普倫更有特色。塔普倫若沒有這些樹,看起來就跟周邊的廟宇沒有兩樣了。由東門走進去,先經過一道長長迴廊,長廊頂端有成列仙女 Apsara 的浮雕,透露出飄逸浪漫氣息,所以有「舞者長廊」的美譽。塔普倫神廟最吸引人之處除了它的藝術成就之外,最美的是那氛圍。另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建物叫「敲心塔」,如果站在塔裡背靠著牆然後敲打自己的胸,塔內就會發出宏亮的回音。
比粒寺Pre Rup位於東梅奔寺的南側約1.5公里的地方,也是一座金字塔式建築,通東梅奔寺建造在同一時期,但規模比其巨大。比粒寺是進行火葬儀式的地方,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之神殿,又稱變身塔。寺內可以看到燒焦過的痕跡,千年前在此舉行儀式,定是達官雲集,平民不能隨便進入的。寺廟是典型塔山建築,基座上建造磚塔,因屬紅磚結構,在夕陽照耀下泛著暖暖的紅,爬上樓梯四面可以眺望原始森林鬱鬱蔥蔥的景色,這裏也是觀看日落的好地方。石槽據說是貴族屍體火化的地方, 人頭朝東,腳朝西,火化之後靈魂起身往前走,就直接能夠登上神靈的聖壇。比粒寺原先是堅德拉跋摩給自己造的主廟。但是由於他在西元961年才開始建造比粒寺,而又在968年便駕崩了,因此君主自己並沒有看到塔的完成。相反倒是有種說法,比粒寺成了君主火化的場所。比粒寺很可能為堅德拉跋摩進行過火化儀式。
真臘 高 棉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吳哥窟Angkor Wat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中國元代古籍《島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吳哥王朝的歷史始於9世紀,第一位國王闍耶跋摩二世帶領國家脫離爪哇的統治,恢復了柬埔寨的獨立。公元802年,他自立為王,建都於庫楞山。經過幾代國王的努力,到12世紀初,吳哥王朝的版圖擴張到今日泰國的大半疆域。12世紀初葉蘇利耶跋摩二世弒叔君陀羅尼因陀羅跋摩一世奪得真臘國王位,新王遷都吳哥。因為蘇利耶跋摩二世靠非正統方法獲取王位,為了鞏固威望,必須大興土木,營造比前任所有國王建造的七百多座廟宇規模更為宏大的廟宇,作為國廟和他自己的將來升天的太廟。為國王加冕的婆羅門主祭司地婆訶羅(Divakara)為國王設計了這座太廟,供奉毗濕奴,名之為「毗濕奴神殿」。建造時間歷時30年,趕在他升天之時完成。吳哥窟是吳哥古跡群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十二世紀的吳哥王朝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廟山,作為吳哥王朝的太廟。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吳哥窟建成於14世紀前半。吳哥窟絕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教堂或東方寺院,而是一座宏偉的太廟,供奉化身為印度教之神的國王。吳哥窟結合了高棉歷代廟宇建築兩個基本的元素:立體廟山的多層方壇和平地廟宇的迴廊。吳哥窟的廟山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的平台組成,層層高疊,形如金字塔,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廟山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三道迴廊象徵須彌山所在地的土、水、風;廟山周邊環繞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多年從事吳哥窟維修工作的法國遠東學院古跡維修專家莫里斯•格萊斯(Maurice Glaize)認為「吳哥窟是吳哥古跡中以造型之雄偉、布局之平衡、比例之協調、線條之優美,威風赫赫,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傑出的建築成就,而毫不遜色」。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各地來吳哥窟觀光的遊客一持續增加,從1993年不到一萬人次,迄至2007年已達二百萬人次,吳哥窟已成為旅遊勝地。一百多年來,世界各國投入大量資金在吳哥窟的維護工程上,以保護這份世界文化遺產。吳哥窟的造型,從1863年開始就已經成為柬埔寨國家的標誌,展現在柬埔寨國旗上。
吳哥窟之廢棄:1431年,暹羅破真臘國都吳哥,真臘遷都金邊,次年,吳哥窟被高棉人遺棄,森林逐漸復蓋漫無人煙的吳哥。後來有些高棉人獵戶進入森林打獵,無意中發現宏偉的廟宇,也有一些當地的佛教徒在廟旁邊搭蓋屋寮居住,以便到廟宇中朝拜,但吳哥遺蹟多不為世人所知。1907年,暹羅將暹粒、馬德望等省份歸還柬埔寨。1908年起,法國遠東學院開始對包括吳哥窟在內的大批吳哥古蹟進行為期數十年的精心細緻的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