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疏忽vs併發症》
早兩日新聞回顧沙士15周年,全城鼓掌歌頌公立醫院醫生無私奉獻勇敢抗疫。今日傳媒報導15歲少女因醫療事故而導致中風,全城質疑公立醫院醫生質素,批評醫生連靜脈和動脈都分不清楚,左一句獸醫右一句無醫德轟炸公立醫生
這段新聞大意是說15歲的病人患有急性橫貫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主診醫生先嘗試保守治療(高劑量類固醇),但效果欠佳故建議血漿去除法(plasmapheresis)控制病情。事前需置入靜脈導管,負責程序的醫生被懷疑刺穿附近的動脈令少女中風
我發現在香港,很多病人對醫學都有一些誤解,以下為常見個案
1. 醫療程序出現併發症一定是醫生疏忽
2. 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一定是醫生開錯藥
3. 住院後病情惡化一定是醫生護士無照顧好病人
任何一個醫療程序都有風險,小至打針、大至手術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但更需要明白的是就算不做任何醫療介入治療(intervention)都伴隨風險,例如病情惡化的風險
經濟學有一個理論叫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大意是任何一個選擇都有其伴隨的成本。舉例說,盲腸炎的治療是手術把發炎的組織切除,但手術伴隨感染、出血、藥物敏感的風險。然而不做手術同樣伴隨病情惡化的風險如感染、腹膜炎、死亡等
醫學有趣的地方是這機會成本是非常variable,同一個病、同一個程序、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醫生、結果可以差很遠。與數學不同的地方是,5+5 是10,但10個人同時患上流感可以有10種不同的反應。A可以𣊬間康復、B可以併發肺炎、C可以併發腦膜炎、D可以有吉巴氏綜合症(GBS) ,但病人同家屬往往都會認為B,C同D的醫生一定是疏忽或「唔夠料」才會令併發症出現,、一定是醫生遲了處方特敏福、一定是醫生誤判、一定是醫生........
回到這單新聞,當醫生用超聲波導航去做靜脈導管置入術,盡量減低程序併發症風險的時候,附近的動脈仍然被刺穿。Shit happens,無論你用再多的機器、再多的輔助、給醫生再多的訓練,風險仍然不可能減到零。就好像奧運選手一樣,經歷再多的練習、即使在腦海反覆重現那組動作幾多次都好,都總有失手的時候。醫學並不例外
到底15歲少女這事件是人為失誤定還是不幸的併發症,我不知道,但如果香港繼續下去,由傳媒渲染醫療個案為juicy的醫療事故、議員爭相高調地替病人「伸冤」,在未調查之前便開醫生名,左一句「醫療失誤」、右一句「醫生疏忽」,到最後只會鼓勵醫生去做defensive medicine,只建議保守治療而不鼓勵病人去做高風險的治療
長遠或許可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因為再無醫生肯做高風險的程序,這香港病人是福還是禍?
祝願少女早日康復
盲腸炎超聲波 在 盲腸炎-超音波-Ultrasound of Appendicitis-中華緊急醫療救助協會 的必吃
盲腸炎 -超音波-Ultrasound of Appendicitis-中華緊急醫療救助協會-Chinese Emergency Organization【http://www.ceo119.tw/】 ... <看更多>
盲腸炎超聲波 在 中華緊急醫療救助協會- 盲腸炎-超声波影像 - YouTube 的必吃
盲腸炎 - 超声波 影像-Ultrasound of Acute Appendicitis-中華緊急醫療救助協會-【www.ceo119.tw】-梁偉成醫師. ... <看更多>
盲腸炎超聲波 在 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師- 《超音波檢查》急性闌尾炎案例分享... 的必吃
《超音波檢查》急性闌尾炎案例分享病患為50歲女性,剛入診間時,無法站直走路,需要人攙扶。3天前就開始明顯感受到腹痛。➡️一開始是肚臍周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