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覺得自己不夠好,一心想成為別人的樣子嗎?或許探戈音樂家皮亞佐拉(Astor Piazzolla)的人生故事能為你帶來一點啟發。
「我想做白天的音樂家,而不想當夜晚的樂手。」探戈音樂源自阿根廷,卻曾因美國與歐洲強勢音樂的來襲,在當地受到唾棄。當時皮亞佐拉想放棄探戈音樂,帶著恥辱到巴黎學習古典樂,並向老師隱瞞自己是探戈樂手的身份。
「你說你不是鋼琴家,那你彈奏什麼樂器?」在老師布蘭潔詢問下,皮亞佐斯承認他使用的是班多鈕手風琴,並演奏了一段探戈音樂。布蘭潔閉著眼睛仔細聆聽,就在幾個小節之後......
她睜開眼、跳起來大罵:「你這個笨蛋,這就是皮亞佐拉!」
長久以來,皮亞佐拉的自身經驗不斷地告訴他:「不要成為你自己!」你的東西不夠好、你的音樂庸俗、不登大雅之堂,從小身為一個移民,他有太多的悲觀與挫敗。也因此,他總是努力朝著社會眼中「正確的」方向前進,甚至努力將自己變成「別人」的形狀。
閱讀皮亞佐拉:https://user142602.psee.io/3lpyd4
#早鳥優惠倒數 #皮亞佐拉誕辰百年 #探戈輕歌劇
▍皮亞佐拉輕歌劇《被遺忘的瑪麗亞》
適逢阿根廷「探戈之王」皮亞佐拉誕辰百年,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共同製作,獻上皮亞佐拉破天荒寫出的史上第一部「探戈輕歌劇」──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麗亞》。曾有人說,《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莉亞》透過故事重現了整個探戈樂的前世今生。全劇歌詞為西班牙文,臺港共同製作攜手指揮簡文彬、編舞家黎海寧,再現令人無法抗拒的探戈魅力!
◇演出地點:衛武營戲劇院
◇場次時間:2021/09/17、2021/09/18、2021/09/19
◇購票前往: https://bit.ly/3jMhSx9
皮 亞 佐 拉 班多 鈕 手風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 2021 3/11 】♩. ♪ 阿根廷作曲家、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皮亞佐拉 (Ástor Piazzolla) 百年誕辰!
📹 阿格麗希排練演奏「自由探戈」
皮 亞 佐 拉 班多 鈕 手風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 2021 3/11 】♩. ♪ 阿根廷作曲家、班多鈕手風琴演奏家皮亞佐拉 (Ástor Piazzolla) 百年誕辰!
📹 范姜毅與天籟美音合作演奏自由探戈:
https://youtu.be/_977wabETuc
阿斯托爾·皮亞佐拉(Ástor Piazzolla,1921年3月11日-1992年7月5日),阿根廷作曲家以及班多鈕手風琴(Bandoneon)演奏家。作為作曲家的皮亞佐拉,以全方位系統的古典音樂訓練為基礎,創造性地融合傳統古典音樂與爵士樂的作曲風格,將探戈音樂從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樂提升為可以單獨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藝術性,並能表達深刻哲理的純音樂形式,並由此創立了「新探戈音樂」(Tango Nuevo)樂派,成為阿根廷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及南美音樂史上的重要人物。在阿根廷,皮亞佐拉被尊稱為「了不起的皮亞佐拉」(el gran Piazzolla)。
皮亞佐拉於1921年誕生於阿根廷馬德普拉塔的一個義大利裔的家庭,由於經濟困窘,在其幼年時,舉家搬遷至美國紐約。皮亞佐拉遂於美國紐約度過其童年時期,並得到機會接觸古典音樂(尤其是巴赫的音樂)、探戈音樂、爵士音樂等多種風格,與此同時也開始演奏班多鈕手風琴,並於13歲時得到當時旅美的著名阿根廷探戈音樂演奏家Carlos Gardel的邀請加入其演奏團,以及在其探戈主題的電影中獲演一個配角。
1937年,皮亞佐拉家族遷回阿根廷,已經有了相當音樂基礎的皮亞佐拉和專業音樂人士有了更多的機會,並展露了作為手風琴演奏家的驚人才能。其時,皮亞佐拉所崇拜的世界級鋼琴演奏家阿圖爾·魯賓斯坦亦旅居阿根廷,皮亞佐拉為其寫作了一首鋼琴曲,並當面求教。魯賓斯坦雖然並不認為這是一首成功的作品,但積極鼓勵皮亞佐拉正規而系統地學習音樂,走上專業的道路。
在魯賓斯坦的鼓勵下,皮亞佐拉拜阿根廷著名的作曲家希納斯特拉(A. Ginastera)為師,按照正規音樂學院的教學法學習鋼琴、作曲等專業,並取得了一定的作曲家的聲望,為日後的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皮亞佐拉在阿根廷的音樂學院畢業後,曾一度放棄探戈音樂,專心於古典音樂世界,並以青年作曲家的才華引起當地作曲界的矚目,並贏得機會前往法國巴黎,拜著名作曲家娜迪亞·布朗熱(Nadie Boulanger)為師,繼續深造。
在歐洲,皮亞佐拉仍打算隱瞞自己曾作為探戈音樂家活動的經歷,認為當一名探戈音樂家是一種恥辱,而想一心投入純正的古典音樂世界,但這個想法遭到其老師布朗熱言辭激越的強烈反對。當布朗熱了解到皮亞佐拉在探戈音樂中的才華後,慍怒地打消了皮亞佐拉放棄探戈的想法,熱忱地鼓勵皮亞佐拉大膽地在探戈的世界中耕耘出一塊新的土地。無論對於皮亞佐拉,還是對於探戈音樂藝術,甚至世界音樂史而言,這個後來被證明為富有遠見的建議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從此皮亞佐拉扭轉了探戈不能作為純粹的「藝術音樂」存在,而只是一個存在於「社會底層」的「骯髒下流的詞語」[2]的錯誤觀念,將其全部才能投入到這塊他既熟悉而又有天分的領域中去。
此後,皮亞佐拉在巴黎以很大的熱情投入探戈音樂的創作中,打破了傳統探戈音樂的一些窠臼,將現代化的古典、爵士等先進音樂技法融入探戈中。除作曲之外,他本人亦積極參與演奏,並採用了站立式的新的手風琴演奏方法,由於其音樂形式過於新潮,內容迥異於傳統程式化的探戈,內涵更遠比舊形式豐富,引發了部分聽眾的不解與不滿,甚至發展為毆打事故,但皮亞佐拉終於找到了嚴肅音樂和探戈音樂相互結合的最有效方式:用探戈的激情來構架嚴肅音樂。
從歐洲學成歸國的皮亞佐拉已是一個成熟的作曲家了。1955年,他在阿根廷創建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八重奏」的探戈演奏團體,並革命性地引進了如下樂器編制,從而改變了探戈樂團傳統的音響效果:
兩把班多鈕手風琴;
兩把小提琴;
低音提琴;
大提琴;
鋼琴;
電吉他。
20世紀60年代是皮亞佐拉創作的高峰期,其諸多代表性的探戈組曲均在此時誕生。如同在巴黎一樣,在阿根廷,皮亞佐拉的探戈音樂起初也遭到了人們的不解和排擠,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理解到皮亞佐拉音樂的意義,最終將皮亞佐拉的音樂視作阿根廷文化中極有代表性的瑰寶。
皮亞佐拉一生共創作了300多部探戈作品,以及世界上的第一部「探戈歌劇」(Operita de Tango)《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瑪莉亞》(Maria de Buenos Aires)。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皮亞佐拉旅居義大利,這是他創作的第二個高峰期,也是其演奏藝術爐火純青的集大成時期。1990年,皮亞佐拉在巴黎罹患中風,作曲事業遂告結束。1992年,皮亞佐拉病逝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