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講座分享】新創必知的專利保護3
瞭解了臺灣三種專利保護的內容及期限後,我們來說說申請發明專利要注意什麼重點吧!
判斷產品或技術是否應給予發明專利,首先會看該案是否符合發明的定義及記載要件,再依專利法考量其產業利用性、新穎性、進步性等專利三要件的具體內容,以下說明什麼是專利三要件
🔳(審查發明)專利三要件:
1⃣產業利用性-若申請專利的發明在產業上能夠被製造或使用,則認定該發明可供產業上利用,具產業利用性;理論上可行但實際上明顯不能被製造或使用的發明,則不具產業利用性(ex:為防止臭氧層減少而導致紫外線增加,以吸收紫外線之塑膠膜包覆整個地球表面的方法,目前無法做到故不具產業利用性)
2⃣新穎性-申請專利的發明未構成先前技術的一部分時,稱該發明具有新穎性;若申請前已構成先前技術就喪失新穎性
3⃣進步性-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的先前技術所能輕易完成時,該發明不具進步性
🔳什麼是先前技術?
專利法所稱的先前技術,是指申請前已見於刊物、已公開實施或已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已見於刊物-國內外期刊雜誌、研究報告、專利公報…等;網際網路或線上資料庫等(不以書面的文書為限,也包含電子媒體)
🔸已公開實施-在網路或實體店面公開販售、開放不特定人士,參觀製造過程
🔸已為公眾所知悉-口語交談、演講、會議、廣播或電視報導;公開展示圖面、照片、模型、樣品等方式
🎯下篇會說明哪些狀況無法申請到發明與新型專利
🌳行政院新創基地以Hub概念,打造一站式服務窗口,提供創業資訊、顧問業師諮詢服務。如有需求可至新創圓夢網▶新創基地預約
行政院新創基地 創業圓夢 Start-up Hub #你的創業第一站 #諮詢講座分享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發明公開公報 在 張甄薇 Vivi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觀點】賈伯斯.蔡? 富家女? 謎樣的台灣總統
作者 張甄薇(TVBS新聞網觀點評論)
千呼萬喚始出來!蔡總統的博士論文,終於第一次公開讓全球「聞香」!
總統好忙!繼上周因一周掉了兩個邦交國,遭到韓國瑜陣營七問蔡總統「『幹話』可以治國嗎?」本周持續遭到獨派人士「七問」、牛津經濟史博士「十六個疑點」猛烈質問她倫敦政經學院博士論文的真假,總統府除了一直提告,終於也在紛擾聲中端出正版論文,證明蔡總統「博士」,如假包換。
然而,總統府單憑幾位工作同仁,戴著手套拿出厚厚一疊紙頁泛黃的原文紙張,只讓媒體拍攝局部、瞄幾眼外觀,就公開聲稱這即是1984年讓蔡總統獲得博士學位的同一本博士論文?過程未免有些牽強。
首先,這數百頁泛黃、沒有任何指導教授簽名背書的紙張,現在除了蔡總統本人知道它究竟是什麼?唯有當年的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才能確認,這一份數百頁的厚紙張,是否就是1983年通過博士論文口試的同一本?
如今,以牛津「學士」講師身份,指導蔡總統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Michael Elliott,雖不幸已英年早逝,然而,原本就應該在蔡總統博士論文正本上正式署名的口試委員們,這些教授應當還在人世,為何就不能出面正式具名,為他們曾口試過的台灣總統蔡博士論文公開背書?
正如同她的博士論文「霧鎖倫敦」一般,原來,從2012年起蔡總統在選舉公報上印著的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的學歷,背後的真實性竟有如此大的爭議;原來,身為富家千金的蔡總統,在國人心中,一直是個謎。
一本早在35年前,就應該收進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圖書館的蔡總統博士論文,直到今年6月28日,才正式送進了圖書館內;當擁有牛津經濟史博士學位的學者徐永泰親自進到圖書館內申請借閱這本論文時,才得知竟有「四不一沒有(不得拍照、不得引用、不得喝水、不得用鋼筆,只能用鉛筆抄筆記)」這種獨步全球的規定。
「真的假不了,」面對各界質疑蔡總統究竟有沒有博士論文,日前她語氣輕柔謙和地表示,「大家都不否認是有一本論文在哪裡,不是嗎?」至於徐永泰提出的「十六個疑點」、以及LSE圖書館表明「四不一沒有」的奇葩規定,正是來自「作者」的要求,蔡總統只以閃爍眼神,淡淡一句「不會是吧」一筆帶過。
面對各界學者紛紛跳出來質疑蔡總統博士論文、學歷的真實性,對一位國家領導人而言,形同質疑了皇后的貞操。
試想,LSE博士學位聲名遠播,光宗耀祖,一般人若面對這種對人格汙衊、誠信的質疑,早就大動肝火,莫不急切地拿出論文正本,開放讓所有人公開查閱,趕在第一時刻破除謠言,以昭公信…然而,蔡總統的表現太冷靜了!彷彿今日「論文門」的重重疑雲,與她完全無干。
總統究竟有沒有說謊?她如果沒有博士論文、沒有正式的博士學歷,又是如何到政大東吳教書?甚至從陸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還一路當上了中華民國總統!這些公家機構或學術單位,當時難道都不用保留她的資格認定審查影本文件嗎?如果最後證明,蔡總統真的是網友口中的「賈伯斯.蔡」(暗指「假博士」),對台灣的國際形象,又將造成多大的傷害?
就在某媒體人四處揪團,揚言要組「五天四夜論文聞香團」前往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查看論文虛實,總統府終於由發言人黃重諺召開記者會,端出一本未裝訂成冊的蔡博士論文,對這場具有自清意義的記者會,蔡總統依舊缺席了。
即使論文本身終於現身了,但蔡總統當年的指導教授是誰?口試委員是誰?其指導教授僅具學士資格,又如何能擔任博士論文指導的工作?左右對齊的格式是1990年代Word編排的發明,1984年畢業的蔡總統,她的論文又怎麼會出現這樣的編排格式?種種謎團似乎並不因為論文終於現身而煙消雲散。
總統府承諾,即將讓蔡總統「唯一」的博士論文內容,正式在國家圖書館開放公開借閱,讓全民「聞香」。那麼總統府何不讓論文立即拍照、數位化上傳,讓全民可在線查閱?這動作一定要快!距大選只剩三個多月了,總要讓全民都知道總統博士論文的真實內容,確認什麼才是謊言?什麼才是真相?
否則,總不好當她明年再度連任後,一齣「賈伯斯.蔡」的真相,每隔一段時間,就又要被全民拿來檢視一次。這對於一位國家元首的誠信、我國的國際尊嚴,終究是個不小的傷。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205315
發明公開公報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盧斯達:中共是宗教搗毀政策的繼承者,而發明者是? | 立場新聞】
中共建國以來,宗教事務一向抓得緊緊。中國人在文革時搗毀過很多廟宇,近來亦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強拆教堂、迫害信徒之類的事層出不窮。
在國家恐怖主義虐肆的維吾爾地區,習近平進入崇拜儀式、國家話語進入官方經文;一些伊斯蘭寺在爭取不被強拆的時候,要作出「改建得更具中國特色」的妥協。[1]
介入和控制宗教組織似乎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註冊商標,因為很多人都說得出馬克思那句「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因此認定中共的本質就是反對宗教。這並沒錯,但只是事實的一半。其實反宗教的意識形態在中國已經運行了超過一個世紀。晚清在晚期開始改革,本來是少數革命份子在談的「國家民族要進步」,正式在國家機器的提倡下成為「國民意識」。
二十世紀初,中國讀書人、年輕人最熱捧嚴復翻譯過來的《天演論》。這本書將達爾文《物種起源》的原理套用於國家和社會,提出國家之間也會彼此競爭和優勝劣敗。
嚴復將這種觀念,應用於面臨存在危機的中國(天朝自尊的失落),開啟了中國要「自強保種」的思潮。進步派開始認為傳統文化阻礙國家進步和進化。
作為中國現代國家神話一部乒份的孫文,就有一個在家鄉時搗毀神像的「反迷信」事跡。不管歷史有多少水份,這也說明了在那個時代,反對「迷信」是多麼偉光正。
要富國強兵,必先改革國民的思想,也就是掃除迷信。大清因1911年的一連串歷史巧合而腳痛下台。在之後的十年,民國政府、新文化運動、強國思潮糾纏在一起,在全國各地孕養了一場移風易俗的反宗教運動。
一開始由民國中央開始,象徵性而溫和,例如廢除祭天儀式;官員就任,不再依傳統到城隍廟參拜等等。
革命成功之後,孫文等革命黨卻很快發現,自己在急速形成的中央政權被邊緣化。國民黨雖然在第一次選舉得到多數席位(269席),但身負組閣重任的宋教仁被刺殺,國民黨與北京軍閥的矛盾爆發,孫文流亡廣東,後又與廣東國主陳炯明不和而相鬥。孫文引入各路軍閥攻擊陳炯明,並成功入主廣州。
1921年,孫文指派自己的兒子孫科做廣州市長。孫文等人要再革命,與北伐運動一齊開展的,是看似毫無關係的反宗教運動。
因為廣州政府債台高築,國民黨借用滇軍、桂軍和粵軍聯合與陳炯明對峙,軍費開支龐大;之後又要籌謀北伐。孫科政府開始在廣州各方面抽取重稅,嚴重干擾廣州人的生活,包括宗教生活。
例如要求廣州的官方廟宇及街坊廟宇「為國家犧牲」,改建為新式學校及其他政府機關;根據當時的廣州市政府公報,他們將大約五百七十間廟宇公開拍賣。
另外政府也對香燭冥鏹等東西加徵重稅,對於民間的反對乃至反抗,就聽而不聞甚至使用軍警鎮壓。
1924年,國民黨因為重稅問題而與地方人士衝突,領頭的是領有民兵的廣州商務總會及粵商自治會。
後來衝突擴大,加上當時已經活動的中共也加入抽水,最後釀成武裝衝突和街頭械鬥,不少地方士紳被殺;現在仍知名的廣州西關也因此而一旦焚毀。[3]
廣州的悲慘歷史,是革命政權典型的鵲巢鳩占。當地人的本土利益及宗教權益被犧牲,讓路於革命黨建立全國現代政權,以及推進「國家民族要進步」的抽象議程。
國民黨北伐成功之後,對於宗教的干預走得更深。1928年南京政府行政院公布《神祠廢存標準》和《廢除卜筮星相巫覡辦法》,對宗教分類,供奉先哲及佛、道、伊斯蘭和基督教的宗教場所,才可以「依法保留」;若宗教場所供奉的神靈來歷不明,或沒有根據,則要廢除。另外又命令各種巫師、風水師、靈媒等必須放棄從事「迷信行業」。
在地方上,政府設立了「風俗改革委員會」,以反迷信的口號,介入社會風俗、審查寺廟是否合格。風氣所及,全國興起「打城隍」的潮流,進步派打碎城隍廟中的神像,已預示了幾十年後的文革風情。
地方上的風俗委員會,步伐比起南京激進。開了頭的南京,畢竟並不是共產黨,他們只想適度進步,而不想全盤否定中國文化,例如仍能為黨國所用的忠孝仁義道德。但後來連本來有豁免權的佛教和基督教也成為進步份子的目標。運作大約一年後,「風俗改革委員會」被南京解散。
一如法家也許回答了堅持性善論的儒家所不敢回答的大哉問 (當人民不願意接受教化,統治者應該如何),而走向刑獄威殺和權術主義,而成為了儒家的完成版本;中共後來只是完成了國民黨不敢做的事,中共是國民黨的完全體。
「反宗教」其實不自中共始,而是現代國族主義者追尋現代性(modernity)的共同路徑,只有步伐快慢之分,而沒有路線差異。至於這條路是走對還是走錯,才是價值認同的問題。
今日中共對各種宗教的干預和「再組織」,除了忌憚「組織」這東西之外,還是依賴一種進步主義的世界觀。國家要強大、民族要進步,便要盡量袪除宗教和信仰的影響。
而恐怕這種思潮,自《天演論》風行中國以來,在一般民眾中就有影響力。只要事情結合國家建構、推進國家利益的論述,中國追尋現代性所吸收過的毒素,就會輕易浮現。如果說要反省而後反對,那麼反省的對像恐怕不只中共,而是要回到當代中國的現代國家建構。問題出在「中」,而多於「共」。這便是其一個海外華人常討論的命題:中國的傳統有甚麼養份,使得共產主義能夠落戶並且生根?
中國人沒有選擇「聯省自治」乃至「共和」,而是選擇了黨國。黨國說到最後是建基於傳統社會的屍體上。強幹要在弱枝上長出來。宗教和民間結社,是一種古老的組織方法,在黨國的歷史觀看來,如同其他傳統事物和機制,都是黨國(國家民族利益)擴權的障礙。
這條刀耕火種的路,與其說是由馬克思而來,不如說是馬克思那句話合了當代中國人的口味,才被選擇性地繼承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