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樂成宮「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今年邁入第200年,為期22天遶境沿途行經11區116里為地方祈福,其昌與欣純、競程委員一同來恭送旱溪媽祖起駕,祈求庇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也期盼天降甘霖,旱象早日解除🙏
其昌參加多年的樂成宮繞境起駕外,每年過年也都會來發小紅包,與鄉親都有特別的情感,所以今年源自清道光三年的「#旱溪媽祖遶境十八庄」的200年活動,也一定要來參加。樂成宮每年固定在農曆3月1日至22日遶境,今年國曆為4月12日至5月3日,行經多達11區116里,涵蓋烏日、大里、太平、霧峰、南屯、北屯、東、南、西、北及中等區,停駕或駐駕宮廟、工廠及紅壇有99座,此一遶境不僅被 #登錄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更入選台灣宗教百景之一。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
登錄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莉婷,前往噶瑪蘭香蕉絲工坊和新社岩棺出土原址進行探訪和會議,除做成了傳統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立即申請國家級保存者認証,以保障這些年事已高的耆老們的終生貢獻,以及重要文物新社岩棺,遷移回其原出土地,並舉辦重要追思祭儀活動的可行性。
會議中,由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朝成教授,向參訪來賓進行簡報,分別從百年前噶瑪蘭族遷居新社的歷史、香蕉絲編織工藝振復的過程、工藝保存者耆老的凋零、流落海外的噶瑪蘭族女子禮服,和新社岩棺重回部落的故事等方面介紹,娓娓道來噶瑪蘭族文化資產傳承之不易,提出三個面向的保存方案,希望文化局及中央文資局能大力協助。
潘朝成提到,104年縣府登錄潘烏吉等六位保存者,隨著歲月流逝,至今僅剩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三位耆老還在世,朱阿菊和許來富年事已高,身體健康堪虞,目前惟嚴玉英尚能傳習這項編織工藝,這三位耆老在香蕉絲工藝瀕臨失傳之時,帶領族人傳承振復,因此希望能向中央申請這三位耆老「國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的身分,以表彰他們的重大貢獻。
再者,部落近年接受文化部文資局和文化局補助,由耆老教授,辦理傳習課程,現已培育十一位族人能按古法編織香蕉絲,也希望他們也能向文化局申請成為「縣定傳統工藝」保存者,俾利這項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承先啟後,文化局長江躍辰當面允諾將儘快協助幫忙。
另經胡家瑜教授轉知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有收藏一件馬偕博士帶回國,約十九世紀宜蘭打馬煙社頭目偕阿篤(A-tok)的女兒偕阿雲曾穿著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其完全使用香蕉絲織造、服飾上有瑪瑙綴珠、垂掛銅鈴,充分表現噶瑪蘭族超群的工藝技術,潘朝成教授希望能請政府幫忙,邀集專家學者和部落族人,前往加拿大勘查並記錄該文物的工藝與圖紋,以便將來能複製一套正統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帶回部落保存。
潘朝成教授也帶大家到位於梯田上的「Lulan」,表示當地民眾都期盼新社岩棺能重回原址。 聆聽潘朝成理事長的訴求後,我當場與江躍辰局長及文資局吳華宗主秘等和在地族人面對面討論,對於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的保存者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等三位耆老,一致贊同盡速提報為「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後續培育的十一位族人,也請部落依程序向文化局提報。
新社岩棺回到原出土地的方式,請部落向地主商議無償提供使用,並且由文化局進行遺址試掘評估,後續由岩棺所有權人豐濱鄉公所向文資局提案噶瑪蘭族傳統建築放置岩棺,讓族人和學童參訪。而前往加拿大考察「噶瑪蘭族新娘禮服」的訴求,我將安排專案會議,邀集原民會、外交部與文資局一起協商合作,希望能促成這樁美事,將重要的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登錄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在 不當護理師要幹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家都知道北天燈 南蜂炮 那中部勒👀
位於雲林縣褒忠鄉的馬鳴山鎮安宮
主祀五年千歲,每年有春秋二祭
春祭為元宵節王爺分兩線出巡繞境五股十四庄
秋祭建醮祈福每逢五年到大科則盛大慶祝
「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也獲頒「國家重要民俗」
登錄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
吃飯擔的由來相傳是早期醫療不發達
鎮安宮轄下的五股十四庄常有瘟疫
廟方奉五年千歲指示在元宵節遶境護民
就這樣三百多年來五股十四庄家家戶戶
為了歡迎五年千歲並慰勞抬轎的人及武館的辛苦
輪流作東請大家「呷平安」🥢
最後提醒大家❗️❗️不要一喊開動就打包❗️❗️
活動準備的食物都可以免費吃到飽
也可以帶回家和家人分享呷平安
參加活動不是為了打包的喔🙄🙄🙄
明年要去哪裡吃❔
📌主辦村庄的輪序在這裡
https://reurl.cc/alp9nX
🔗 資料連結
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祖廟
https://www.facebook.com/MMSZAG/
🎥 拍攝相機
GoPro Hero 7 Black
Canon G7X Mark iii
🎵 BGM
The Whole Other - Renegade Jubilee
Vibe Mountain - Mint Chocolate 2a
Diamond Ortiz - Inevitable

登錄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 在 張嘉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牽水藏(狀)是雲林特有祭儀,有著超過170年的歷史,早年因大規模水災造成無數民眾不幸罹難,倖存下來的居民為了祭祀不幸罹難的親人,才有了現在的牽水狀習俗。眾人為了緬懷先人投入慎終追遠的民俗之中,也象徵著臺灣人民悲天憫人的情操。
每年農曆6/7、6/8,在我們雲林的四湖、口湖等沿海地區都會舉辦牽水狀祭典,在民國97年被縣府登錄為地方無形文化資產,到了民國99年則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
我在影片中參與的「挑飯擔」則是祭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雖然扁擔有一定的重量,但與先人們遭受的苦難相比這點沉重根本不算什麼,也時時刻刻提醒的我們千萬不要輕忽大自然的力量。
我始終相信透過這樣的方式除了可以傳承珍貴的傳統文化傳承,還能讓下一代瞭解故鄉的歷史背景並體認到防災的重要性,並凝聚大家熱愛家鄉的心,這也是牽水狀祭典能夠流傳至今的最大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