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在WHO有一席之地
昨晚,在美國華府智庫CSIS |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邀請下,與美國衛生部副部長Eric Hargan、CSIS莫里森(Stephen Morrison)資深副會長、CSIS葛來儀(Bonnie Glaser)主任進行視訊會議,交流防疫經驗。
我強調,我們會繼續與美方就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議題合作,台灣2千3百萬人口,不應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
台灣應該被允許有意義的參與WHO,並成為正式會員。台灣有自信、也有能力對協助WHO的工作有所貢獻,包括對抗武漢肺炎的大流行。
美國衛生部副部長Eric Hargan也肯定台灣對疫情的快速反應,並表達美國大力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18日將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WHA)。
台灣對於世界衛生組織做出極有價值的貢獻,美方對此非常感謝。
「沒有人應該被孤立在這個重要國際衛生組織外,尤其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危機之際」,Hargan表明,若將台灣排除在世衛觀察員之外,全球公衛將面臨風險與付出代價。
.
我也向美方說明「台灣模式」有效的因素。
台灣目前440例確診病例,其中80%病患已康復,連續26天沒有本土病例。
店家學校都維持正常營運,棒球賽也持續進行,甚至昨晚更首次開放每場一千位觀眾入場,台灣的防疫成果證明民主國家有能力及實力戰勝武漢肺炎。
台灣防疫成果部分歸功於超前部署。
2003年SARS期間,由於中國資訊缺乏透明性,加上我國遭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我們必須一切靠自己採取果斷行動。
17年前這一課,加上對於中共資訊的直覺懷疑,促使我們對此次疫情採取更快、更有效率的行動,迅速管制邊境、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儲備關鍵物資及確保醫院及醫護人員做好準備。
.
我歸納防疫的「#台灣模式」有3大支柱:包含資訊透明、科技運用與團隊合作:
🔎資訊透明:
資訊透明對提高公眾警覺及打擊疫情假訊息至關重要。
每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主持記者會,並由衛生官員詳述確診統計,提高民眾對疫情的認識,宣導衛教知識及解釋政策。相關政府網站及社群媒體之官方帳號亦開設疫情專區並頻繁更新。
🖥科技運用:
自1月起,我們即著手整合各政府單位有關旅遊、移民及健保等相關資料庫,交叉比對相關數據,強化入境檢疫、資源分配及指認病例,如我們針對入境人士分析其染疫風險程度,進而加強相關檢疫措施。
邊境管理有賴檢疫系統的配合。我們運用手機對居家隔離者設立智慧監控系統,以確保他們遵守相關規定。另透過科技輔助追蹤接觸者,並嚴格遵守「傳染病防治法」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律規範。
🤝團隊合作:
政府各部會全面投入,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亦數度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行政院強化跨部會協調。
一般民眾、企業及政府也攜手合作,共同為抗疫而努力,如政府與民間工程師合作,頂尖醫院及研究機構合力開發疫苗;73家製造業者也響應政府號召,投入口罩生產。連全台年度宗教盛事—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都在民間各方和平協商後決定延期。
台灣民主防疫模式可與全世界分享,並樂見台美透過防疫夥伴關係,交換疫情資訊、分享最佳作法與關鍵物資。
非常感謝美國衛生部副部長 Hargan特別肯定台灣防疫成果,會議結束後,他並發推特表達與美國總統川普、衛生部長阿札爾都強烈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並希望恢復邀請台灣成為觀察員。
🔗致詞英文全文:https://reurl.cc/X6Zp90
🔗致詞中文全文:https://reurl.cc/Kkdqvn
🔗直播影片存檔:https://youtu.be/6dIpS1Tya9s
🔗Hargan 推特:https://twitter.com/DepSecHargan/status/1258773904157376512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新聞稿:https://reurl.cc/GV5QlW
疾病管制署智慧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台灣在WHO有一席之地
昨晚,在美國華府智庫CSIS |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邀請下,與美國衛生部副部長Eric Hargan、CSIS莫里森(Stephen Morrison)資深副會長、CSIS葛來儀(Bonnie Glaser)主任進行視訊會議,交流防疫經驗。
我強調,我們會繼續與美方就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議題合作,台灣2千3百萬人口,不應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
台灣應該被允許有意義的參與WHO,並成為正式會員。台灣有自信、也有能力對協助WHO的工作有所貢獻,包括對抗武漢肺炎的大流行。
美國衛生部副部長Eric Hargan也肯定台灣對疫情的快速反應,並表達美國大力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加18日將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WHA)。
台灣對於世界衛生組織做出極有價值的貢獻,美方對此非常感謝。
「沒有人應該被孤立在這個重要國際衛生組織外,尤其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危機之際」,Hargan表明,若將台灣排除在世衛觀察員之外,全球公衛將面臨風險與付出代價。
.
我也向美方說明「台灣模式」有效的因素。
台灣目前440例確診病例,其中80%病患已康復,連續26天沒有本土病例。
店家學校都維持正常營運,棒球賽也持續進行,甚至昨晚更首次開放每場一千位觀眾入場,台灣的防疫成果證明民主國家有能力及實力戰勝武漢肺炎。
台灣防疫成果部分歸功於超前部署。
2003年SARS期間,由於中國資訊缺乏透明性,加上我國遭排除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我們必須一切靠自己採取果斷行動。
17年前這一課,加上對於中共資訊的直覺懷疑,促使我們對此次疫情採取更快、更有效率的行動,迅速管制邊境、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儲備關鍵物資及確保醫院及醫護人員做好準備。
.
我歸納防疫的「#台灣模式」有3大支柱:包含資訊透明、科技運用與團隊合作:
🔎資訊透明:
資訊透明對提高公眾警覺及打擊疫情假訊息至關重要。
每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主持記者會,並由衛生官員詳述確診統計,提高民眾對疫情的認識,宣導衛教知識及解釋政策。相關政府網站及社群媒體之官方帳號亦開設疫情專區並頻繁更新。
🖥科技運用:
自1月起,我們即著手整合各政府單位有關旅遊、移民及健保等相關資料庫,交叉比對相關數據,強化入境檢疫、資源分配及指認病例,如我們針對入境人士分析其染疫風險程度,進而加強相關檢疫措施。
邊境管理有賴檢疫系統的配合。我們運用手機對居家隔離者設立智慧監控系統,以確保他們遵守相關規定。另透過科技輔助追蹤接觸者,並嚴格遵守「傳染病防治法」及「個人資料保護法」等法律規範。
🤝團隊合作:
政府各部會全面投入,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亦數度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行政院強化跨部會協調。
一般民眾、企業及政府也攜手合作,共同為抗疫而努力,如政府與民間工程師合作,頂尖醫院及研究機構合力開發疫苗;73家製造業者也響應政府號召,投入口罩生產。連全台年度宗教盛事—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都在民間各方和平協商後決定延期。
台灣民主防疫模式可與全世界分享,並樂見台美透過防疫夥伴關係,交換疫情資訊、分享最佳作法與關鍵物資。
非常感謝美國衛生部副部長 Hargan特別肯定台灣防疫成果,會議結束後,他並發推特表達與美國總統川普、衛生部長阿札爾都強烈支持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並希望恢復邀請台灣成為觀察員。
🔗致詞英文全文:https://reurl.cc/X6Zp90
🔗致詞中文全文:https://reurl.cc/Kkdqvn
🔗直播影片存檔:https://youtu.be/6dIpS1Tya9s
🔗Hargan 推特:https://twitter.com/DepSecHargan/status/1258773904157376512
🔗外交部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OC(Taiwan) 新聞稿:https://reurl.cc/GV5QlW
疾病管制署智慧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 在 台灣空姐姍姍的旅遊和廣東話閒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與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視訊會議:
臺灣願意與各國分享經驗 不但能幫忙而且正在幫忙!
我應母校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邀請,在總統府與該院院長馬侃希(Ellen J. MacKenzie)及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進行視訊會議。
我以「臺灣典範:因應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Taiwan Model: Response to COVID-19)為題和大家一起分享,並回覆馬侃希院長的相關提問。
我分享的內容如下,也歡迎大家收看視訊會議的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eI6ROZNbkk&list=PLtgdsdWLoHgQ49At9lkn54eXfpPFd-sh_
非常感謝馬侃希院長及酈英傑處長,很榮幸和各位分享臺灣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應變。
去年12月31日,臺灣疾病管制署從網路上獲悉,武漢至少有7例非典型肺炎病例,我們認定這些群聚非典型肺炎病例是嚴重、突發、不尋常且超乎意外的,需要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立即關注並採取行動,因此,立刻發送電郵通報世衛組織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由於「審慎以對」、「迅速應變」及「超前部署」的精神已深植我國防疫體系,因此,我們在去年12月31日當天立即對武漢來臺航班,進行登機檢疫,並自今年1月2日起實施疑似病例通報,強化醫療體系院內感染管制措施,1月5日又召開「因應中國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專家諮詢會議」,1月7日,當世衛將病毒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時,我們同時宣布武漢為一級旅遊警示。
1月15日,當世衛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還在宣稱新冠病毒只會有限度地人傳人時,臺灣疾管署已經宣布此新興傳染病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以警示所有醫療機構及社會大眾,稍後又在1月20日設置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蔡英文總統召開國安高層緊急會議,整合跨部會共同防疫、紓困及振興經濟。
由於2003年SARS及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疫情的經驗,我們因此對新冠病毒迅速作出應對,包括強化邊境檢疫、加強14天居家隔離檢疫、動員醫療防疫體系、提供適當個人防護裝備與其他醫療物資、以及迅速發布旅遊疫情警示等。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每天召開記者會,提供公開透明的資訊、推廣衛教及風險管理。鼓勵民眾保持適當社交距離,避免大規模集會;另外,紓困及振興經濟也是重要的抗疫措施。此外,我們也和美國與歐洲國家合作研發快篩、抗病毒藥劑以及疫苗。國際合作很重要,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單獨對抗新冠病毒,當許多國家陷入險境時,我們不能置身事外。
1月21日臺灣出現首例確診病例,到了4月24日累計有428個確診病例,6例死亡。確診病例中,55例為本土病例,343例境外移入,30例來自敦睦遠訓支隊。在第7張投影片的左圖中,為新冠病毒監測數據,已有超過59,000個疑似病例受檢。右圖為疫情曲線自1月下旬第一波小高峰包括來自中國的病例,3月中的第二高峰大多都是歐美境外移入。
在臺灣的邊境檢疫措施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別於1月21日對武漢、3月21日針對全球旅遊警示提升至第三級。2月6日起,暫緩中國籍旅客入境;2月11日起,擴至港澳人士;3月19日起,所有外籍旅客一律限制入境。
我們也對入境旅客實施一連串檢疫措施,包括登機前確認健康狀況、訂妥防疫旅館、登機檢疫和填寫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手機發送居家檢疫通知、機場和居家隔離期間的發燒篩檢和症狀確認、指定搭乘防疫計程車或租賃車,以及進行14天的居家或防疫旅館檢疫。
所有旅客入境後皆須配合14天的居家檢疫;若為確診個案的密切接觸者,則須配合居家隔離14天。他們必須待在家裡或指定處所。地方政府或衛生人員一天1至2次主動監測居家檢疫或隔離者,並利用「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追蹤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的位置及健康狀況。
我們也應用創新技術執行多項居家檢疫及隔離等相關系統。包括以入境檢疫系統用來通報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曾否群聚等;用防疫追蹤系統為居家檢疫/隔離者提供關懷和協助;而聊天機器人「疫止神通」LINE Bot可回報個人健康狀況及提供醫療諮詢等服務;「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會發送「告警簡訊」給離開檢疫或隔離範圍者。
我們透過地方政府為居家檢疫/隔離者提供一系列關懷支持服務,包括全天候諮詢服務專線、居家訪視、送餐、垃圾清運、協助安置及安排就醫等。針對有疑似症狀者會安排救護車送到指定醫院,另提供無疑似症者醫療安排。
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於4月1日公布「社交距離注意事項」,鼓勵民眾保持社交距離,建議人與人之間,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並鼓勵民眾於人潮擁擠的地方佩戴口罩。同時建議寺廟、教堂、國家公園、飯店、夜市及商場等減少人潮。
在第14張投影片可以看到社會大眾如何主動落實保持社交距離:民眾在大眾運輸車站彼此保持一定距離,小學生和美食街客人用餐時使用隔板,以及民眾排隊買外帶的情形。
為了提供充足的防疫物資,我們成立口罩國家隊,整合73家廠商的原料、機器和生產線,建置了92條口罩生產線,此外,我們也確保穩定供電無虞。截至4月16日,外科口罩的平均日產量已從1月份的190萬片快速擴增到4月的1,600萬片。
除了提升口罩的產能外,我們也實施口罩實名制對全民配售政策,民眾可持健保卡到藥局購買,也可以在線上訂購,使用信用卡/ ATM付款後,可到全國1萬多家便利商店取貨,像是7-11或全家等。
此外,我們派專機從中國武漢和日本橫濱接送國人返國後,隨即消毒手和隨身行李,並進行發燒檢測和健康評估。有症狀者,安排救護車送至醫院進一步檢查。如果兩次篩檢結果都陰性,就以專車載去集體隔離。所有行李、飛機、專車和救護車都會再做消毒,目前安全接回1,400多名國人。
4月,我們捐贈1,700多萬個外科口罩給歐、美、日及邦交國,支援抗疫的醫護人員,同時也和美國及歐盟國家合作研發快篩、抗病毒藥劑以及疫苗等,大家齊心互助抗疫。
蔡總統於3月12日所召開的國安高層會議後,宣布採取積極措施以刺激強化臺灣的經濟動能和活力。我們投入新臺幣1兆500億元來防疫、紓困和振興經濟;支出著重移緩濟急,增加政府投資與採購,以擴大內需;另也協助民間加速投資,並維持匯市穩定與股市動能。
臺灣以迅速動員、快速決策、徹底執行、協調資源分配、資訊透明及運用先進技術,成功抗疫而廣獲肯定。臺灣願意與各國分享經驗,並繼續支援受災嚴重國家的醫護。我可以肯定地說:「臺灣不但能幫忙而且正在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