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最偉大結局:101部完整片單】
.
美國紐約雜誌旗下網站《Vulture》近期集結了12位電影記者、影評人,選出了影史101部最佳電影結局。在評選之中,他們考量了作品的多元性,確保不過度集中於特定導演之作,也在類型、題材與產地進行分配(不過最後依然是以英語片為最大宗)。至於「結局」的定義,可能是最後一個鏡頭,也可能是最後一個片尾段落。
.
華語片在這份名單也有所斬獲,排名由後至前分別是李安《色,戒》(38名)、陳可辛《甜蜜蜜》(34名)、王家衛《花樣年華》(22名)。亞洲電影名次最前的則是奉俊昊的《非常母親》。也有多部2020年的新片獲得青睞,包括《醉好的時光》(93名)、《女畫家與偷畫賊》(89名)、《教父III》導演剪輯版(24名)。
.
每部被選入的電影都有專文介紹說明入選原因,在《色,戒》的部分,影評人安潔莉卡.潔德.巴斯汀(Angelica Jade Bastién)提到《斷背山》原本也獲得討論,但《色,戒》片末易先生的那顆鏡頭(未免暴雷,就不透露),實在對她而言更具力道。
.
若欲知詳情,可至《Vulture》官網參考詳情:
https://www.vulture.com/article/the-101-best-movie-endings-of-all-time-ranked.html
.
.
完整名單如下:
▅▅▅▅▅▅▅▅▅▅▅▅▅▅▅▅▅▅▅
(101)《楊朵 Yentle》(1983)
(100)《灰熊人 Grizzly Man》(2005)
(99)《沙漠之心 Desert Hearts》(1985)
(98)《我們 Us》(2019)
(97)《大幻影 The Grand Illusion》(1937)
(96)《閃亮的馬鞍 Blazing Saddles》(1974)
(95)《麥基與尼基 Mikey and Nicky》(1976)
(94)《姐妹情仇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1962)
(93)《醉好的時光 Another Round》(2020)
(92)《巴西 Brazil》(1985)
(91)《愛戀風塵 High Tide》(1987)
(90)《榮耀之役 Lagaan》(2001)
●
●
(89)《女畫家與偷畫賊 The Painter and the Thief》(2020)
(88)《懸崖上的野餐 Picnic at Hanging Rock》(1975)
(87)《媽媽咪呀!回來了 Mamma Mia: Here We Go Again》(2018)
(86)《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1948)
(85)《牧師的最後誘惑 First Reformed》(2018)
(84)《怪胎 Freaks》(1932)
(83)《刑與愛的邊緣 Clemency》(2019)
(82)《仲夏夜玫瑰 Eve’s Bayou》(1997)
(81)《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
●
(80)《著魔 Possession》(1981)
(79)《贗品 F for Fake》(1973)
(78)《最後迪斯可 The Last Days of Disco》(1998)
(77)《迷失之地 Losing Ground》(1982)
(76)《傾聽我的聲音 Sound of My Voice》(2011)
(75)《發暈 Moonstruck》(1987)
(74)《惡棍特工 Inglourious Basterds》(2009)
(73)《螢火蟲之墓 Grave of the Fireflies》(1988)
(72)《搭便車的人 The Hitch-Hiker》(1953)
(71)《隱藏攝影機 Caché》(2005)
●
●
(70)《美國風情畫 American Graffiti》(1973)
(69)《無知時刻 A Moment of Innocence》(1996)
(68)《深入絕地 The Descent》(2005)
(67)《變調搖滾樂 Gimme Shelter》(1970)
(66)《蘭花賊 Adaptation》(2002)
(65)《視差 The Parallax View》(1974)
(64)《鋼琴師與他的情人 The Piano》(1993)
(63)《異教徒 The Wicker Man》(1975)
(62)《顛父人生 Toni Erdmann》(2016)
(61)《社群網戰 The Social Network》(2010)
●
●
(60)《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Waltz with Bashir》(2008)
(59)《頂尖對決 The Prestige》(2006)
(58)《北非諜影 Casablanca》(1943)
(57)《郎心如鐵 A Place in the Sun》(1951)
(56)《厄夜叢林 The Blair Witch Project》(1999)
(55)《末路狂花 Thelma & Louise》(1991)
(54)《捉神弄鬼 Death Becomes Her》(1992)
(53)《芬妮與亞歷山大 Fanny and Alexander》(1983)
(52)《天國與地獄 High and Low》(1963)
(51)《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Moonlight》(2016)
●
●
(50)《撫養亞利桑那 Raising Arizona》(1987)
(49)《神秘失蹤 The Vanishing》(1988)
(48)《歡迎光臨奇幻城堡 The Florida Project》(2017)
(47)《活死人之夜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
(46)《不羈夜 Boogie Nights》(1997)
(45)《性昏迷 Bad Timing》(1980)
(44)《無為而治 Being There》(1979)
(43)《千金小姐 The Heiress》(1949)
(42)《美好的星期五 The Long Good Friday》(1980)
(41)《大樹之歌The World of Apu》(1959)
●
●
(40)《萬世魔星 Monty Python’s Life of Brian》(1979)
(39)《大淘金 The Italian Job》(1969)
(38)《色,戒 Lust, Caution》(2007)
(37)《驚悚末日 Melancholia》(2011)
(36)《天涯芳蹤 Morvern Callar》(2002)
(35)《地方英雄 Local Hero》(1983)
(34)《甜蜜蜜 Comrades: Almost a Love Story》(1996)
(33)《焦點新聞 Z》(1969)
(32)《法櫃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
(31)《城市之光 City Lights》(1931)
●
●
(30)《正義難伸The Thin Blue Line》(1988)
(29)《納許維爾 Nashville》(1975)
(28)《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1950)
(27)《鳥 The Birds》(1963)
(26)《搜索者 The Searchers》(1956)
(25)《25小時 25th Hour》(2002)
(24)《馬里奧普佐的教父,尾聲:麥克柯里昂之死 Mario Puzo’s The Godfather, Coda: The Death of Michael Corleone》(2020)
(23)《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1945)
(22)《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
(21)《揚帆 Now, Voyager》(1942)
●
●
(20)《基督的最後誘惑 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1998)
(19)《新娘不是我 My Best Friend’s Wedding》(1997)
(18)《驚爆點 Point Break》(1991)
(17)《愛在日落巴黎時 Before Sunset》(2004)
(16)《烈火悍將 Heat》(1995)
(15)《珍妮德爾曼 Jeanne Dielman, 23 Quai du Commerce, 1080 Bruxelles》(1975)
(14)《橄欖樹下的情人 Through the Olive Trees》(1994)
(13)《殺人一舉 The Act of Killing》(2012)
(12)《突變第三型 The Thing》(1982)
(11)《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2001)
●
●
(10)《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2019)
(9)《孤獨地方 In a Lonely Place》(1950)
(8)《大開眼戒 Eyes Wide Shut》(1999)
(7)《八又二分之一 8 1/2》(1963)
(6)《回不去的時光 Phoenix》(2014)
(5)《熱情如火 Some Like It Hot》(1959)
(4)《狂宴 Big Night》(1996)
(3)《非常母親 Mother》(2009)
(2)《黑獄亡魂 The Third Man》(1949)
(1)《軍中禁戀 Beau Travail》(1999)
▅▅▅▅▅▅▅▅▅▅▅▅▅▅▅▅▅▅▅
.
.
(附圖來自《Vulture》,插畫家為James Clapham。)
異教徒1973 在 左楠青年 蘇博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位朋友們,晚安
在台灣大部份人都是慢慢進入的夢鄉當中,但在相隔不到800公里外的香港仍有上百萬人在街頭爭取屬於港人的法,身在台灣的我們很多人不斷洗版發表自己的言論想法,說實在的,有著這一切真的很好,但有多少人是不被媒體帶著風向走,又有多少人看過所謂完整修法的法條及內容而不是所謂的懶人包。筆者非常贊成大家聲援香港,但非常不以為然將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掛上「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標題,然後開始針對所謂「親中」、「一國兩制」還有「九二共識」諸如此類的議題上狂追猛打,接著就開始FB、LINE或其它社群網路通訊的雙方大戰,真假訊息開始互相流竄在你我生活裡,接著就是一堆標題殺人的紅色、綠色及藍色媒體再度互戰,十多年前的媒體中立在現今台灣幾乎已不復返。
筆者今晚想談的是一部電影「The Sum of All Fears」,這原是出自1991年美國暢銷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的傑克•雷恩系列第五作,在2002年被改編成電影,在台灣上映時翻譯成「恐懼的總和」,你不覺得這翻譯的標題下的真是有夠好嗎?接下來,就讓筆者論述來看看為什麼這部影片跟我們有關係呢?
我們先簡單認識這部電影,這部「恐懼的總和」是由知名好萊塢名星班艾佛列克及摩根佛里曼主演,片中敘述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一架攜帶着核武器的以色列戰機在敘利亞被擊毀,核彈隨之便被時間和風沙掩埋。然而29年後,核彈卻被一對平民夫婦掘起,並廉價變賣給軍火商,最後兜售給了恐怖分子,而這些恐怖分子正在策劃一場在美國繁華集會地點的核爆,並將其嫁禍給俄羅斯,意在挑起新一輪世界大戰。年輕警覺的CIA情報分析師傑克•瑞恩(艾佛列克 Ben Affleck 飾)在與俄羅斯新任總統會面時,隱約感到事有蹊蹺,並通過眼線很快洞察了恐怖分子的驚天陰謀。然而瑞恩的判斷卻未能得到局裏的重視,在一籌莫展之際,他得到了資深睿智的老分析顧問威廉•卡伯特(摩根佛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的信任與合作,然而僅憑他們二人之力,能否趕在恐怖分子下手前找到核彈,阻止這一毀滅性的悲劇發生呢?這部戲中真實地描述要是這些可怕的毀滅性武器落入恐怖份子手中,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政治對立與宗教狂熱,幾乎是造成目前世界無論哪個國家或地區分裂或動盪不安的主要因素。筆者真的見識過許多對於政治或宗教的偏激,輕者或許只是網路筆戰或起起口角;重者殺人放火、發動戰爭都是在所不惜。而這一切在筆者認為,都是「教育」不足所造成,所謂的「教育」不是在你就讀過哪間名校或擁有多少學位,應是在倫理道德、生活教育做起。無論哪種宗教若內容不是指導信眾凡事向善,其目的是要除去異教徒、奉獻財物才會庇祐,那在筆者認知它就是邪教。一個政黨或政治領袖,若不是在想辦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及知識水平反而利用話題或媒體,剷除異己、不分是非的鬥爭,那在筆者認知他就是惡黨或惡人。而這部政治軍事驚悚片,實實在在反映了最近的政治氛圍,並且生動地描繪出當一個人心中的恐懼達到頂點,不但很快會造成極度恐慌,甚至會影響我們的理性判斷。
身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多數人都是默默耕耘,用著自己的力量在愛護這片土地。但你若在大談闊論,說著愛台灣的同時,卻在抽完煙後順手將煙丟在地上踩熄或丟到水溝裡、隨地吐著檳榔汁或口香糖到地上以及亂丟垃圾、人民在窮困對生活未來感到無奈時,官員卻只想著爭權奪位、利益分配,那這種嘴上講著愛台灣的方式筆者不能接受。
這三十年來,身在中華民國台灣的我們,在政黨鬥爭與國教改革失敗下,最主要失去的是對於本身的自信與競爭力,所以當我們害怕失敗時,就極力反抗…「傳統計程車與Uber」、「各項經濟法案簽訂(經貿、服貿、FTA等…)」或「旅行業與OTA」說起來真的很多例子數不勝數。台灣人骨子裡有著不認輸、越打壓越想出頭的DNA,無論哪個行業、哪個年齡層的人民,都用著自己的一份心力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空間裡,多留下一份印記。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共統治的中國大陸,台灣已經不再有三十年前可以相以抗衡的實力,但不代表共產黨可以為所欲為。筆者力勸願花時間看完此篇文章的朋友們,故步自封或許短時間不會受到傷害,但會失去競爭與成長的能力。走錯了,就修正再來過,哪個人沒有走錯路過呢?
筆者 高雄市左楠區立委參選人 #蘇博廷
#圖片部份取自於維基百科
#2020選票革命 #未來自主決定
#認同博廷請幫忙追蹤轉發分享按讚~🤜🤛
恐懼的總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realtime/20190617/1585299/
異教徒1973 在 左楠青年 蘇博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各位朋友們,晚安
在台灣大部份人都是慢慢進入的夢鄉當中,但在相隔不到800公里外的香港仍有上百萬人在街頭爭取屬於港人的法,身在台灣的我們很多人不斷洗版發表自己的言論想法,說實在的,有著這一切真的很好,但有多少人是不被媒體帶著風向走,又有多少人看過所謂完整修法的法條及內容而不是所謂的懶人包。筆者非常贊成大家聲援香港,但非常不以為然將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主權掛上「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標題,然後開始針對所謂「親中」、「一國兩制」還有「九二共識」諸如此類的議題上狂追猛打,接著就開始FB、LINE或其它社群網路通訊的雙方大戰,真假訊息開始互相流竄在你我生活裡,接著就是一堆標題殺人的紅色、綠色及藍色媒體再度互戰,十多年前的媒體中立在現今台灣幾乎已不復返。
筆者今晚想談的是一部電影「The Sum of All Fears」,這原是出自1991年美國暢銷軍事小說作家湯姆•克蘭西的傑克•雷恩系列第五作,在2002年被改編成電影,在台灣上映時翻譯成「恐懼的總和」,你不覺得這翻譯的標題下的真是有夠好嗎?接下來,就讓筆者論述來看看為什麼這部影片跟我們有關係呢?
我們先簡單認識這部電影,這部「恐懼的總和」是由知名好萊塢名星班艾佛列克及摩根佛里曼主演,片中敘述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一架攜帶着核武器的以色列戰機在敘利亞被擊毀,核彈隨之便被時間和風沙掩埋。然而29年後,核彈卻被一對平民夫婦掘起,並廉價變賣給軍火商,最後兜售給了恐怖分子,而這些恐怖分子正在策劃一場在美國繁華集會地點的核爆,並將其嫁禍給俄羅斯,意在挑起新一輪世界大戰。年輕警覺的CIA情報分析師傑克•瑞恩(艾佛列克 Ben Affleck 飾)在與俄羅斯新任總統會面時,隱約感到事有蹊蹺,並通過眼線很快洞察了恐怖分子的驚天陰謀。然而瑞恩的判斷卻未能得到局裏的重視,在一籌莫展之際,他得到了資深睿智的老分析顧問威廉•卡伯特(摩根佛里曼 Morgan Freeman 飾)的信任與合作,然而僅憑他們二人之力,能否趕在恐怖分子下手前找到核彈,阻止這一毀滅性的悲劇發生呢?這部戲中真實地描述要是這些可怕的毀滅性武器落入恐怖份子手中,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政治對立與宗教狂熱,幾乎是造成目前世界無論哪個國家或地區分裂或動盪不安的主要因素。筆者真的見識過許多對於政治或宗教的偏激,輕者或許只是網路筆戰或起起口角;重者殺人放火、發動戰爭都是在所不惜。而這一切在筆者認為,都是「教育」不足所造成,所謂的「教育」不是在你就讀過哪間名校或擁有多少學位,應是在倫理道德、生活教育做起。無論哪種宗教若內容不是指導信眾凡事向善,其目的是要除去異教徒、奉獻財物才會庇祐,那在筆者認知它就是邪教。一個政黨或政治領袖,若不是在想辦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及知識水平反而利用話題或媒體,剷除異己、不分是非的鬥爭,那在筆者認知他就是惡黨或惡人。而這部政治軍事驚悚片,實實在在反映了最近的政治氛圍,並且生動地描繪出當一個人心中的恐懼達到頂點,不但很快會造成極度恐慌,甚至會影響我們的理性判斷。
身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多數人都是默默耕耘,用著自己的力量在愛護這片土地。但你若在大談闊論,說著愛台灣的同時,卻在抽完煙後順手將煙丟在地上踩熄或丟到水溝裡、隨地吐著檳榔汁或口香糖到地上以及亂丟垃圾、人民在窮困對生活未來感到無奈時,官員卻只想著爭權奪位、利益分配,那這種嘴上講著愛台灣的方式筆者不能接受。
這三十年來,身在中華民國台灣的我們,在政黨鬥爭與國教改革失敗下,最主要失去的是對於本身的自信與競爭力,所以當我們害怕失敗時,就極力反抗…「傳統計程車與Uber」、「各項經濟法案簽訂(經貿、服貿、FTA等…)」或「旅行業與OTA」說起來真的很多例子數不勝數。台灣人骨子裡有著不認輸、越打壓越想出頭的DNA,無論哪個行業、哪個年齡層的人民,都用著自己的一份心力讓中華民國在國際空間裡,多留下一份印記。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共統治的中國大陸,台灣已經不再有三十年前可以相以抗衡的實力,但不代表共產黨可以為所欲為。筆者力勸願花時間看完此篇文章的朋友們,故步自封或許短時間不會受到傷害,但會失去競爭與成長的能力。走錯了,就修正再來過,哪個人沒有走錯路過呢?
筆者 高雄市左楠區立委參選人 #蘇博廷
#圖片部份取自於維基百科
#2020選票革命 #未來自主決定
#認同博廷請幫忙追蹤轉發分享按讚~🤜🤛
恐懼的總和: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f…/realtime/20190617/1585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