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 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
已經忘記最初掉進夏卡爾(Marc Chagall)世界的確切歲數是何時了?但至今依舊清晰記得,為我打開這條道路的第一扇窗,是《我與村莊》這幅畫.......
當時小小年紀看這幅畫作時,第一直覺是眼睛好忙好忙,不知焦點該放哪兒?正左邊側著臉的牛頭裡,有一位正在擠牛乳的婦人、右上方一整排或正或反的小小房子之下,又有個男人手拿鐮刀似乎正在追殺一位倒立女人、而正下方又有一隻戴著紅寶石戒指的大手,持著一顆豔彩杉樹.......
整幅畫作好像又可以再分割成好多塊小畫作,而每一幅畫都有著自己的劇情。當時的我,不只好想知道當中每一幅小畫作究竟說著什麼樣的故事,更好奇這位執筆之人到底想表達什麼 .....。這種讓人摸不著頭緒,畫風引人一再揣測猜疑特別深得我心。後來也才知道,這正是所謂的「超現實主義」
當然,之所以獨鍾這種藝術風格最主要原因,是出自於內心底層總有股想從現實錮禁中逃離的望想,但為什麼夏卡爾會在各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中勝出,奪得我心目中首愛....是他對於顏色的掌控
在他的創作裡,往往可以看見無數愉悅的因數顏色,加成總數後卻呈現出極度陰鬱的悲傷氛圍,反之,各個悲傷因數色彩也能經過夏卡爾重新排列組合後,意外展演出歡樂總和。往後在文獻記載中讀到,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甚至評論:「夏卡爾是自馬諦斯以後,唯一真正懂得色彩的人!」。而在著了魔似的深究夏卡爾作品之後也才意外發現,所謂的「超現實主義(supernatural)」竟然是法國藝評家阿波里內爾(Apollinaire)為了形容夏卡爾作品所創造而來的藝術派別名稱
而在尚未翻閱夏卡爾一生經歷之前,僅透過視覺來試圖認識他時,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在他的創作裡總是同時存在著悲傷和喜樂,就像幾乎每幅成雙漂浮於半空中的戀人畫作中,舉凡肢體動作是環抱、親吻、互擁......,這些肢體動作再怎麼親密,畫作中卻可能在某處突然有一群看似正在逃難的天使、暈染上整片帶黑的陰鬱綠林,或是一棟佈滿腥紅的弓悚建築.....,本來滿懷欣喜能在夏卡爾以戀人為題所編的愛之曲中聽到的甜蜜旋律,就這麼被一些乍然出現、帶有濃濃悲腔的降音符硬生生搶去了原本該有的期待
因此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畢竟夏卡爾確實曾說過:「我只關注愛的主題。愛就是全部,它是一切的開端」
這位以愛為信仰的畫家,一生都在戰火中與生命拔河,就連出身時都是與死神互搏下險中求勝才得以存活......,夏卡爾於1887年時出生於白俄羅斯的猶太街上,而就在他出生當天,整條街被大火淹沒,還是新生兒的夏卡爾與母親好不容易從火中雙雙被救出後,夏卡爾此時卻已懨懨一息,人們見狀便將他直接丟進水槽,沒想到小小的夏卡爾卻發出了微弱的哭聲,這才得以及時獲救挽住了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另外九位手足則是由漁場工人父親窮困養活帶大,成年後不但經歷俄國革命,更因為納粹迫害,讓身為猶太人的他不斷在國與國之間竄逃流亡
夏卡爾的畫作曾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列為「墮落藝術」(Entartete Kunst)意圖摧毀,當時夏卡爾正旅居於法國,而在法國投降之後一個由美國人所設建,為了營救猶太人的緊急救援會企圖營救夏卡爾,於是以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名義邀請他訪美,一開始夏卡爾完全不為所動,直到四年間德軍一路攻進波蘭、俄國,夏卡爾才在救援會營救之下最終抵達紐約,這位超現實主義巨擘才得以重獲自由,而如今我們也才有幸能親眼領略他創作裡的愛的語言
小時候,總認為被同儕認同,那才是得以立足的決勝關鍵。踏入職場後,汲汲營營於金錢和地位的追求,認為這才是社會評量機制裡的唯二得分標準。隨著年紀漸長跨過了四十,你說,真就有如孔子一樣已達「四十而不惑」之境,對凡事能再也明辨不疑,自省之後著實還差得太遠.......
但在這說不上已經歷人生一切,也謙稱不起對人生尚涉略不足的「卡關」年紀,漸漸越來越能從「事與願違」裡放過自己,那並不是喪志或對現實的妥協與屈就,而是多了一種當事情與期待相左時,越來越懂得不被失望綑綁,從沮喪中努力去另闢新路的勇氣
而夏卡爾正是時時提醒我要懷抱這份勇氣的心靈導師。他出生貧窮、一生在戰火裡顛沛流離、受到納粹逼迫幾乎喪命、58歲時失去摯愛妻子......,這樣可以說是受盡苦難、事事皆與願違的人生,夏卡爾卻堅定以愛為信仰,透過畫作來表達這份信念,一直創作直至98歲人生盡頭才劃下句點
我想,畫畫這條路定是夏卡爾的勇氣來源,讓他能不被殘酷的現實生活所囚禁,在荊棘裡依舊能綻放出奼紫嫣紅
🔍 Follow me
IG : jojo撩珠寶 / jojoposhtalk
YouTube : jojo撩珠寶
#jojo撩珠寶 #jojoposhtalk
畢卡索派別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老實說,在看完《隱藏的畫家 Hidden Away》(2020)之後,我實在對「安東尼奧.利加布(Antonio Ligabue)是義大利梵谷(Vincent van Gogh)」這樣的說法有點難以接受。
.
利加布是一名素樸派藝術家(Naïve artists),即沒有受過專業美術訓練的業餘畫家;梵谷則是在受過正規訓練之下摸索出自己的風格。而且兩人的風格也是南轅北轍。此外,利加布在生前就廣獲認可,梵谷則是死後成名。兩個人除了都受到精神疾病所苦之外,其實沒什麼共通點。
.
不過這倒也無所謂,利加布在台灣幾無知名度,以此作為宣傳,倒也不是不能理解。而且有意思的是,我確實在這部片裡感受到了《梵谷:在永恆之門 At Eternity's Gate》(2018)的調性。導演的企圖不只在爬梳時代、說故事,而是打算透過視覺的呈現來反映說主人翁眼中的世界。
.
罹患精神病的利加布早年像是一個浪人,因為家人遺棄而流落各地。直到好心人收留,他才偶然展示出了渾然天成的繪畫長才。性格乖僻、動作誇張的他,在其他人眼中是個怪才,但光有才還不足成名,他的「怪」,滿足了時下藝術界窺奇的目光。雖然編導並未直接道出這個揣測,但劇中的一些編排也透露了一些端倪。
.
好比導演喬治歐.迪里蒂(Giorgio Diritti)甚至沒有安排一個評論家的角色認真評述利加布的畫好在哪裡(畫展有一段,只是草草帶過),多少透露了他或許也認為利加布之所以受到認可,是因為他本人的形貌、背景故事。他的作品獨樹一幟,難以被歸類,當代人未必能真正欣賞。
.
其實當時畫壇會有這樣的氣氛不難理解,利加布成名之時,正是藝術界求新求變的時期,各類派別百家爭鳴,一幅精確的畫,還不如一幅風格特異的畫來得有價值。在利加布的上一個時代,同為素樸派代表人物的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以其天真而富有直覺性的畫作影響了畢卡索(Pablo Picasso)。畫壇也一直在等待下一個顛覆傳統的盧梭出現。
.
然而,生前成名對於利加布而言真的是好事嗎?雖然遭到眾人吹捧,但這些恭維只是表面,沒有人真的了解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並不真的情願與之共處。表面上是一部勵志故事,但其內核卻是在談一個人始終沒有真正被這個世界給接納的故事。
.
飾演安東尼奧.利加布的義大利演員艾利歐.傑曼諾(Elio Germano)以本片榮獲柏林影展影帝殊榮,年僅39歲就已經湊齊坎城、柏林兩大影展影帝。其表演只能以出神入化來形容,搭配利加布的真實影像對照,可以感受到他的演出不只是模仿秀,而是深入角色靈魂的細緻詮釋。
.
.
部落格版:
https://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29693538
《隱藏的畫家》(2020):真的是義大利梵谷?
#隱藏的畫家 #安東尼奧利加布 #ElioGermano
捷傑電影
畢卡索派別 在 美學行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南法美學行旅班開團暖身中
#三大經典藝術光影展全覽
#光之博物館AtelierdesLumières
由舊工廠改建的光之博物館Atelier des Lumières ,是巴黎現代藝術界的名所。
使用了 120 台投影設備、1 台空間音響系統,運用現代數位科技,展出了不同系列的古典畫作或新生代藝術家作品。
以不同風格的光影襯著悠揚樂聲,讓人沉浸在絢爛的變化之中。
光之博物館將現代科技與歷史的藝術結合,串連起不同時代的藝術家與人們。
2020新展:地中海之旅Voyages en Méditerranée。
集結莫內、雷諾瓦、夏卡爾、畢卡索和馬蒂斯等不同藝術派別,多達500件大師鉅作,是初夏最美的藝術盛宴。
🍀🍀未來行旅團訊搶先看、優先報名
請立即加入美學行旅LINE@
👉👉 http://bit.ly/2oBuGuj
Photo: 取自Atelier des Lumières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