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子又要美 又要健康在這裡‼️
沒有一年我們家鍋子使用率這麼高!
每天煮飯、煮飯、煮飯,大概是最近媽媽們的日常了
月子回到家,我們一整個鍋具都換成了Neoflam
賞心悅目,但是換這系列不是沒有原因的
先說說 我們家現在掌廚的變成我老公!
他個人是環保意識很強+追求天然的人
其實他最愛的鍋具是鑄鐵鍋,他覺得很天然 沒有對人體有害的塗層
但是我很排斥鑄鐵鍋,覺得又重又難控制火侯(好啦應該就是我太笨不會用)
加上現在我們家的小孩也都會幫忙煮一些簡單東西,鑄鐵鍋對他們難度太高了
以前他最常念我買不沾鍋鍋具
總是說,每天你都在吃有害人體的塗層
每煮一次就吃一點,等他開始沾鍋時候 你已經吃了把上面塗層吃光光了,大人吃就算了 小孩吃了怎麽可以?
很嚴重覺得這對身體是非常大的傷害
能夠讓李山姆心服口服換上這一套鍋具是因為
美是絕對要的!他可以接受貴,但是不能接受醜
再來就是健康考量是他最在意的
Neoflam這系列鍋具,
是使用一個很新的#Ecolon陶瓷塗層技術
跟市面上絕大部分不沾鍋是用特氟龍塗層完全不同
#Ecolon完全不含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傳統不沾鍋使用特氟龍塗層如果在溫度過高(超過260度)便開始變質, 進而釋放出「全氟辛酸」除癌症之外,其他可能的風險還包括體重增加、血中膽固醇濃度提高、甲狀腺功能異常、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等。懷孕期間還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新生兒體重下降; 或者可能會干擾女性荷爾蒙,增加婦女提早進入更年期的風險....
每次查了這些資料一直給我看!
我嚇都嚇死了!
以上是我必須強烈推薦的兩個理由
1.很美全系列都美
2.安全又健康
-
Neoflam它最強的就是新技術的不沾鍋的特性,蛋油不夠最容易黏鍋了
用小火就可以,導熱速度很快
這是連煎蛋不用油都不會破喔!
就連外鍋也是不沾材質,非常好清洗,用很久鍋子也不會看起來髒髒舊舊的
隨便煮什麼,都可以原鍋子直接上餐桌
鍋子本身就是一個很美的擺盤了
簡約質感美觀整潔還更是所有煮婦的最好幫手
鍋具、餐具要美!也是不能或缺的條件
這組鍋具超美!導熱速度很快
商品皆使用舒服自在的簡約色系,保證你們看一眼就直接愛上它❤️
千萬不要天真的以為只有外表美是來騙人的
一系列都是清新溫柔的象牙白#適合任何家庭的廚房
不論放進什麼料理都變得好高級好精緻呀~~~
每天都有在咖啡廳還是高級餐廳吃飯的氛圍😙
可以用在瓦斯爐、電磁爐、IH爐和烤箱,傳熱快且容量大!
-
鍋子組合好幾種,社團昨天開團
目前最熱銷是5件組,鍋鏟 鍋蓋都一搞定了
每個鍋都很實用👍🏻
如果沒有你要的組合可以詢問喔
Noblesse大貴鏃鈦金刀
超輕刀具這個也很值得買,小孩拿也很輕鬆!超乎我想像的輕巧
NEOFLAM 不鏽鋼抗菌長型保鮮盒
可以堆疊收納!也是很實用的系列
NEOFLAM陶瓷不沾鑄造28公分鴛鴦鍋
家家都要有一個鴛鴦鍋!
這是我看過漂亮的鴛鴦鍋了
而且超好用啊!
-
下單網址:bit.ly/3qrJmvb
因為太太太熱銷,現在預購7/26開始出貨
你還有時間慢慢跟你家的鍋子們告別
期待我們一起用健康美麗的鍋具❤️
甲狀腺癌速度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可能直到現在,還有許多的朋友們,連最最基本的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之間的重大差異都分不太清楚。
簡單來說,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放射線﹔而非游離輻射即是一般所謂的電磁場電磁波等。
輻射是一種具有能量的波或粒子,如電磁波(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加馬射線等)以及從放射性物質發射出來的微小粒子(如阿伐粒子、貝他粒子、中子等)都稱為輻射。其中能量較低的,如無線電波、微波、可見光、超音波、紫外線,稱為「非游離輻射」;而能量較高的,如X射線與加馬射線,以及粒子輻射則屬於「游離輻射」。
「電磁波」是由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所產生,屬能量的一種。它以波的形式接近光的速度輻射傳遞,自古以來就以各種面向存在於大自然。
電磁波可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大於3×1015赫(Hz)的電磁波,一般常稱呼為輻射或放射線。最為人所知的游離輻射就是X光,它的頻率比起非游離輻射高的多,其光子能量強到足以藉由打斷細胞內各種分子的原子鍵而產生游離化(ionizing),必須嚴格防護,因此醫院的X光室都有鉛板屏蔽,避免輻射外洩。
而且,電磁波的一個特徵就是,當電源消失之後(例如手機關機、電腦關機、X光設備關機),電磁波也就隨之消失。
非游離輻射係指頻率小於3×1015赫的電磁波,一般俗稱電磁波者皆屬此類。它的能量較微弱,無法打斷原子的鍵結產生游離化(ionizing)。按照頻率/光子能量高到低的順序,非游離輻射的族群可分為紫外線(UV)、可見光、紅外線(IR)、微波(MW)、射頻(RF)、極低頻(ELF)、以及靜電場與靜磁場。另外極低頻由於波長非常長,約5000公里,所以通常稱為電磁場。
此外,非游離輻射係指能量低且與物質作用後,並無法使物質產生游離作用的輻射。它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係更密切,舉凡紫外線、太陽的可見光、燈光、紅外線、微波與雷達、電視與F M無線電波、AM無線電波及長波長的交流電波等皆屬非游離輻射。
至於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是指波長短、頻率高、能量高的射線,游離輻射無色、無味,感覺不到,目前全球醫學界已經公認所有的游離輻射都沒有所謂安全劑量,換言之凡是多暴露一分則會有多一分的危險。
暴露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引起皮膚灼傷、毛髮脫落、噁心、新生兒缺陷、疾病以及死亡。它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暴露量多寡、暴露時間長短。暴露於游離輻射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若一個懷孕的婦女暴露於高劑量的游離輻射,可能會導致其新生兒的腦部發育異常。
游離輻射引起癌症依暴露器官的敏感度不同,而發生的傷害輕重不因。一般器官中以乳房、甲狀腺、骨髓及肺臟最為敏感。乳腺癌比白血病高數倍,另外放射氡氣會引起肺癌及甲狀腺受幅射會生上皮細胞癌等。
核反應爐進行核分裂連鎖反應產生熱能帶動蒸汽渦輪發電機組產生電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輻射,以及其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核廢料,絕大部分都屬於放射性的游離輻射的類別。
放射性核種是不穩定的原子,會放出游離輻射並衰變成另一種原子。 隨著越來越多原子衰變了,剩下的放射性核種數量減少,輻射強度也就越來越弱。 放射性核種發出的強度減少到只有剛開始的一半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半衰期」,每種放射性核種皆有其固定的半衰期,比如說核電反應爐所產生的放射性游離輻射中常見的銫137(Cs-137),他的半衰期為30.17年,也就是每經過30.17年的時間,他的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強度的一半,經過6個半衰期約181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會衰減為原先的1.5625%的強度,起碼要經過超過10個半衰期也就是301.7年之後,銫137的游離輻射強度才能衰減到原先的萬分之9.765的強度,回到差不多接近於自然環境背景值的程度。但是,特別一提的是,銫-137是人造輻射物質,原本就不該存在於大自然的環境當中。
核子燃料的主要成分,鈾-238(約佔96%),雖然在普通原子爐中幾乎不起核分製反應,但在吸收中子之後卻產生出長壽命(半衰期有的萬年以上)元素,即自然界不存在的「超鈾元素」,如鈽(Pu)、鋂(Am)、鋦(Cm)等人造放射性游離輻射物質。
PS. 此外,常常有特定族群的朋友們喜歡以所謂香蕉中所含的鉀-40元素來試圖混淆社會大眾視聽,所幸在2017年10 月份時,經義美食品輻射檢測研究室實測結果,香蕉所含的鉀-40,55~75%均集中在香蕉皮,「只要民眾勿迷信吃香蕉皮可治失戀」,就可安心大啖美味又健康的香蕉。
首先,鉀在自然界裡有三種同位素:鉀39(穩定的同位素,占93.3%),鉀41(占6.7%),鉀40(具放射性,占0.01%,也就是萬分之一),這三種同位素本來就存在於自然界中。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告訴中央社記者,依現行法令,僅針對食品中的人工核種訂有標準,例如核電廠爆炸、原子彈爆炸產生的銫-134、137或是碘,但鉀-40是天然核種,國際間沒有國家針對鉀-40訂有標準,台灣也是,因此「沒有超標的問題」。
林金富解釋,鉀-40和鉀-39是同位素,同時存在於自然界中,含有輻射的鉀-40以萬分之一的比例存在於鉀-39中,地球地殼裡、大自然、香蕉、人體裡都有此物質,無法以人工方式去除。
由於非放射性的鉀-39、鉀-41和放射性的鉀-40,都是原本就存在自然界中的元素,專家指出,人體內都含有些微天然輻射,且人類在演化中已對自然界中原本就已經存在的天然微量輻射建立生物恆定(homeostasis),會透過體內的代謝機制來自我調節,因此吃香蕉時,不會因為體內增加「鉀-40」含量而損害健康,毋須擔心。
以下是衛生福利部以及原子能委員會針對食品中鉀40的解釋:
“鉀-40係屬於天然放射性物質,於環境中天然存在,與核污染或輻射污染之情形不同。針對該等天然放射性物質,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以下簡稱原能會)歷年均有進行市售各式商品(包括食品)之抽驗,並已於「天然放射性物質管理辦法」中訂有天然放射性物質核種活度濃度基準值,鉀-40之活度濃度基準值為10貝克/克。
至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所訂定之「食品中原子塵或放射能污染容許量標準」,係適用於可能有發生核污染或輻射污染時,包括意外或惡意之行動,並就危害監測之指標性核種(碘-131、銫-134及銫-137)優先訂定標準;而來自太空宇宙射線、土壤、岩石、建材、煤灰等環境,以及自環境間接影響到食物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因無法透過後端之食品予以減少或管制,必須透過源頭降低整體環境之游離輻射,始能減少天然食品原料中之背景值,查目前國際間包括Codex、歐盟、美國、紐澳、加拿大等各先進國家,均無針對食鹽或食品特別訂定鉀-40之限量標準。”
但是不可否認的,在醫學界也常會遭遇到的症狀為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太高或者過低對健康所造成的負面效應。
人體的鉀離子濃度一旦大於5.1 mg/dl,即為「高血鉀症」,此時容易出現肌肉無力、頭暈、感覺異常、麻木、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如果血鉀濃度升到7 mg/dl時,會造成心律過緩,嚴重甚至會因心室頻脈而猝死,此類患者即使接受電擊也難以回復正常心律,必須緊急施打藥物才能救命。
低血鉀是臨床上常見的電解質異常,鉀離子是細胞內最主要的電解質,血清正常血鉀值介於 3.5至5.5 mEq/L之間,當血鉀值低於3.5 mEq/L即為低血鉀症。鉀離子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維持細胞膜正常的電位差,藉由細胞間快速的轉移及腎臟調節鉀離子的排泄,來維持鉀離子的恆定。因此鉀離子在神經肌肉功能與心臟傳導節律扮演重要的角色。
輕微的低血鉀 (血鉀值於3.0至3.4 mEq/L)通常沒有顯著症狀。中等程度的低血鉀(血鉀值於2.5至2.9 mEq/L)則會導致疲倦、肌肉無力、酸痛、抽筋、以及便秘。嚴重的低血鉀 (血鉀值低於 2.5 mEq/L) 可能導致麻痺性腸阻塞、急性肢體無力、反射減弱、心律不整,甚至嚴重到呼吸停止。
食物、飲養攝取首重均衡,任何食物過與不及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效應。
♡
甲狀腺癌速度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怎樣的統合分析主題可以最快做好?如何有效率的執行,從寫作到發表需要多久時間?(初學者 vs. 論文老手)
「題目的選擇,建議要找臨床上實用的主題,因為讀者最有興趣,同時寫作的時候,也比較好找到佐證的參考資料。這樣寫起來速度才會快,也能夠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
另外所需要的時間,也得看題目的大小。若可能納入的論文大於 10 篇以上,在文獻選讀與整理的步驟上,至少需要兩週。之後資料萃取與統計分析,以及評定所搜集文獻的品質,則需要再兩週。
初學者:最快 3 個月
因此,以一個初學者來說,用一個月的時間,來建立起一篇統合分析論文的架構,再用一個月完成論文寫作,第三個月即可完成修稿與完成投稿的準備。掌握上述步調,就可以快速進行發表。
論文老手:1 個月內有機會
若對於一個熟練的老手來說,可能只要用一週收集題目,一週完成計算與圖表,再用一週就可以寫完全文,一個月內就可投稿。」
6 / 19(六)統合分析工作坊|名額僅剩 10 幾席
瞭解課程|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無經費、無資源者的起步首選。
🚩 省去初學者的試誤成本,帶你跨出最困難的一步!
【特別公告】好評加開,把握機會!
新思惟熱門課程,2021 上半年三梯次釋出皆迅速額滿。
🎖 【共享榮耀】
[快訊] 黃暉凱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患者,BMI 與死亡率成 J 型關聯的統合分析,以致編者信形式,獲 Diabetes, Obesity & Metabolism 刊登!
[快訊] 楊政群醫師團隊,關於酒精燒灼甲狀腺囊腫與囊腫性結節之統合分析,獲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刊登!
[快訊] 葉威志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抗癲癇藥物影響睡眠多項生理檢查結果之統合分析,獲 Sleep Medicine 刊登!
[快訊] 欒智偉醫師團隊,關於 CRP/Alb 對頭頸部癌症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Diagnostics 刊登!
[快訊] 馬瑄孝與蔡尚聞醫師團隊,關於股骨頸骨折後不同術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 刊登!
【以發表 SCI 為學習目的,一天學會統合分析的技能!】
⠀⠀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技巧:以指定論文為例
✓ 拆解論文架構:照這樣做,最容易。
✓ 那些重要的專有名詞:Meta-analysis 重要數值
✓ 互動實作時間: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減少卡關,邁向成功。
⠀⠀
最新梯次|6 / 19(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瞭解課程|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 【年度回顧】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
🎖 2021 年 1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84 篇發表,其中 13 位是首篇論文發表!
⠀⠀
無論你是想從 0 到 1 的完全新手,或是想提高論文量產的資深老手,現在正是把握 meta-analysis 的好時機!
越來越多年輕醫師,願意在繁忙訓練的同時,盡早奠定研究基礎、學會寫作技能,讓自己往後的醫學職涯,邁向更好的發展。⠀⠀
【學員評價】
「從對課程半信半疑,到一口氣報名兩堂課。」
「講師們毫無保留的教學,完全掃去我的擔憂!」
「拖了一年才來,參加新思惟絕對不後悔。」
「新思惟講師們的經驗分享,別的地方聽不到。」
我要發表|6 / 19(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立即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甲狀腺癌速度 在 台灣職場出現「大離職潮」? 小心甲狀腺癌醫揭七徵兆 - YouTube 的必吃
... 速度 最快的癌症之一,大多數病人的預後良好,因此在接受完整的治療之後,病友存活率可以用10~20年以上來計算。而臺灣每一年,接受 甲狀腺癌 手術病友約5 ... ... <看更多>
甲狀腺癌速度 在 寫在幾例重症甲狀腺癌照護後,也感謝團隊的合作(I)... 的必吃
大多數甲狀腺癌病友住院時間都很短,手術切除短則兩天,大多不超過一個禮拜,但眼下有 ... 131病房接受放射碘治療,也確認骨骼、肺部甚至肝臟都有病灶,但是腫瘤擴散的速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