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與美因為友善地球才能永續
以下的文章有點長,但如果你真心愛著我們的土地與環境,希望你願意花一點時間讀完它。
前些日子參加了「GPE好事交易所」實體快閃店華山的開幕活動,受到主辦單位的邀請,讓我很榮幸能與創辦人David,來了場印象深刻的對談。
大家平常應該很少機會,聽到我對環境保育的事侃侃而談,事實上,自己在多年前拍攝《時尚的軌跡》計劃,就曾經想過製作一幅對地球暖化省思的作品,後來擔任《Yahoo! 時尚頻道》總編輯顧問時,專欄的第一篇文章主題也是環保。
我常常在想,如果有那麼一天,自己有機會幫助人了,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最有意義?後來我懂了,我每天在談論美麗,可是地球如果不美了,遑論其他美呢?
當好事交易所積極減碳的「植樹夥伴 」(PalPlanter)、透過眾籌力量為都市閒置區塊種上綠色植栽的「都會眾籌 」(CityGrower),還有將台灣休耕農地活化,以提升糧食自給率的「土地訂閱 」(FundFarmer)等一連串友善我們這片土地的迷人計劃攤開在我面前時,只有深深感動,更為台灣擁有一群如此充滿大愛與理想的先進感到驕傲。
從自身過去從事紙媒工作,到現在持續身處時尚領域,說起來慚愧,剛好都是經常被詬病不夠環保的兩種產業,於是,見到好事交易所的努力,更是心有戚戚焉。
「紙媒會衰退,但不會消失。」這是我多年前在研究所堅持的論點,諷刺的是現在看來,紙媒持續衰退的印刷量反倒是對樹林的一種救贖。
在社群媒體與環保議題的雙重包圍下,紙媒的未來,尋求自身新的定位與社會責任我想是重要的。拿時尚雜誌來說吧,傳統時尚紙媒結合AR ,或許也是能否永續經營的其中一個竅門。
我認為,雜誌不能只用「雜誌」去理解它,媒體早已不拘泥形式,重要的是「經營品牌」。在社群時代,媒體必須掌握「速度性」與「互動性」,以前曾經在《Yahoo! 時尚頻道》創立了幾期實驗性的電子雜誌,只要點選電腦螢幕中模特兒的身上單品,便可以連結到購物平台,那個時候是非常新潮的創意,可惜因為內部的某些問題嘎然而止,現在想想都覺得可惜。
原本我心中理想的電子雜誌,可以窺看商品360度的樣貌、可以檢視單品穿搭的變化性,點選進去除了能夠連結購物平台,甚至可以檢索生產履歷、與製程,搞不好還可以知道實際設計者的名字。
以上個月《VOGUE》封面使用電腦動畫製作、最近CHANEL的早春度假線上發表為例,紙媒於不遠的未來,或許可以讓人掃掃頁面上的QR CODE,結合AR在第一時間欣賞遠在巴黎的大秀,同步與設計師或同好者討論,或者,內頁的一張平面時尚大片,以AR的形式就能夠看到大片中衣服的生産履歷與過程;好比這件衣服的製作過程是否環保?有無使用動物皮革或皮草?甚至聽到設計師本人親自說明理念等等。假使能夠一一實現,那豈不酷斃了?
反過來說,回溯過去歷史之外當然應該要可以預測它的未來,比方能陸續看到新品在全球購買者自身上的穿搭照片,或是透過紙媒與AR的結合,了解自己捐出去的二手衣流向與使用狀況,藉以避免浪費或遭有心人士利用。
事實上,比起紙媒,時尚產業更常被詬病是不環保的,也是氣候變遷的兇手之一。紡織業每年的排放量相當於 12 億噸的二氧化碳,比全球航運、海運加起來還高。
談及時尚產業如何致力永續環境,我認為可以分幾個角度思考,首先是時尚媒體工作者的責任:比方紙媒減量的同時結合AR與線上,減少樹木砍伐並不意味著紙媒地位被取代,反而是一種形象的提升。此外,我們都應該用輿論改變消費者的觀念,不要過度鼓勵快時尚、也不鼓勵大家過度消費與過度在乎包裝。
另外便是品牌或設計師的責任:有印象的話還記得2020春夏的Dior發表嗎?Dior與致力以園藝藝術的工作室Coloco 合作,創造了林木造景的時裝秀,展場集結了164棵來自法國、德國與義大利的生病樹木,倡導為因應氣候變遷,需透過物種多樣性的交替,才能達到生態平衡。每棵樹在時裝秀結束後,都被送到了數個長期培育計畫中,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延續生命,特別的是,它們都有屬於自己的QRcode,透過掃條碼就可以追蹤樹之後的去處。
許多品牌不斷大聲疾呼不使用皮草、真皮,亦努力開發創新包括寶特瓶、咖啡渣、黑膠唱片等,可回收可分解的質材。
我很期待有一天,品牌能夠放棄以快時尚為主的銷售策略、不過度生產、不使用造成廢水污染的洗滌染色方式;願意試著不過度包裝、販售不提供紙袋,並強迫消費者使用固定的環保袋購物等等。如果上述理想都能實現,那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事啊!
身為消費者,我們都應該更支持這些願意負起社會責任的時尚品牌。
愛美觀念看似與環保衝突,實際上再一致不過了。試想:「地球都不美了,我們怎麼美?」這次的疫情不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想你我都不想要因為生病的地球,而讓衣櫃中的美麗衣裳再也沒有機會被穿在身上。
#我好像沒在臉書一次寫過這麼長的文字
#從觀念開始改變地球就會改變
#好事交易所 #GoodPointExchange #LifeStyle #FashionDirector #Stylist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Goodpoint Exchange 好事交易所
📌你可以在IG里搜尋 #群旅 便可以看到品味旅遊達人佑群老師更多品味旅遊資訊與美麗照片。
☑️只有成為Y字群才能看到社團內容,現在就加入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95865080880027/
☑️立刻追蹤我的IG看更多美圖與即時動態 👉 www.instagram.com/yougunlee
📽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看更多精彩的時尚影音 👉 https://www.youtube.com/user/HOSHIKAWA2010
📽最新一集《# YOU TV》李佑群老師X國際名廚江振誠 關於食物與時尚的品味哲學【# YOU TV vol.32~YouGunLee Lee X André Chiang Fashion Talk 】 👉https://www.facebook.com/yougunlee/videos/863644027463829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例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數據如何幫助時尚業減少浪費
作者:Forbes China
文/Adrian Bridgwater
軟件工程師以及其他技術專業人士通常不會和時尚融合在一起,他們一般偏向於t卹、涼鞋(通常與襪子搭配)或運動鞋,而且在雨雪冰凍天氣喜歡穿短褲。對於大多數軟件工程師來說,一個大膽的時尚舉措可能就是決定把頭髮染成綠色或藍色。
不過,暫且把對技術人員的刻板印象放在一邊,科技和時尚領域的專家之間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交叉點。時裝業在產品浪費方面是出了名的糟糕……而科技想要拯救它。
BBC報導了一個最近的例子,一個時裝設計師幫助開發可回收的衣架。跨行業供應鏈應用的數據分析顯示了該行業的浪費規模,設計師羅蘭·穆雷認為,一次性衣架是時尚產業的“塑料吸管”。
通過與科學家合作,穆雷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衣架,由可回收塑料製成。衣架的問題不僅僅是顧客在購買後丟棄它們,顯然,一些時裝公司在將產品轉移到商店裡“更高檔”的衣架上之前,會將衣服放在廉價的衣架上(用過就會扔掉)。
衣架回收公司First Mile表示,衣架在垃圾填埋場需要1,000年才能分解。顯然,如果要打擊這種嚴重的浪費,我們需要更智能的供應鏈、更智能的城市分銷網絡、更智能地採用回收產品等。
服裝行業的“推動”模式
“時尚浪費”的問題更加嚴重。核心問題歸結為生產過剩和服裝行業生產太多衣服的事實。這是因為零售業(尤其是時裝業)一直以來都是“推動”模式,即生產設計師想要銷售的產品,而不是消費者想要購買的產品。
全球最大的服裝銷售網站Love the sale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David Bishop解釋說,他的公司致力於幫助零售商最大限度地回收過剩庫存。
Bishop 表示:“在時尚產品的供應鏈上,有很多地方已經成熟,可以進行優化和顛覆。鑑於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庫存過剩的世界,或許最實用的技術應用是將現有的高質量庫存與有需求的客戶相匹配,這些客戶往往不知道這些庫存是可以買到的。”
但是,當然,許多服裝品牌無法找到合適的途徑向所有可能有需要的人展示它們的產品,也沒有足夠大的數據集或產品目錄來使用先進的技術來“清理”它們的產品。
Bishop 說:“通過使用積壓產品的底層元數據,並將其與積極購買行為元數據匹配的消費者配對,我們可以更快地清空庫存。這使我們能夠與買家有效地合作,防止庫存過剩到不可避免的地步。”
儘管時尚產業試圖利用人工智能來分析時尚消費者的選擇,並預測他們接下來想要什麼,但生產過剩的問題還是真實存在的,僅在英國,每年就有價值1.4億英鎊(1.8億美元)的服裝被填埋。
數字化有助於減少時裝行業的浪費,其中一個方法是通過接單式生產(MTO)的概念,這種服裝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MTO技術專家PlatformE為設計師和品牌提供虛擬零件、材料、顏色、字體、尺寸、補丁和其他服裝生產的所有其他元素,允許他們與客戶一起設計,模擬並實際創建數百萬個設計組合,直到他們確定了想在生產中看到的東西。
實際上,這代表著每年可減少數百萬個樣品產品。通過對消費者情緒、預測分析和購買數據的測試,它甚至可以將可能不成功的產品線的生產最小化——其中許多最終會被填埋甚至燒掉。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PlatformE為古馳(Gucci)等品牌提供3D定制工具,Gucci利用這項技術為個人消費者定制服裝。
通過軟件提高效率
PlatformE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Goncalo Cruz解釋說,他的公司採用了以軟件為中心的方法來提高效率。
Cruz說:“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一個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它連接和集成了一個由品牌、零售商和工廠組成的完全不同的系統,使我們的客戶能夠進行擴展,同時仍然可以靈活地使用他們喜歡的佈局、用戶界面(UI)和用戶體驗(UX)。”
任何客戶都可以為自己的時尚品牌“.com”或來源創建數字庫。基於雲的解決方案使品牌能夠訪問PlatformE託管的配件和服裝的3D數字數據庫。時裝設計師可以使用這個工具包為可定制的產品創建選項,公司將其概念化,然後上傳到基於軟件的“引擎”中。通過使用這些工具,零售品牌能夠衡量客戶偏好,並分析有意義的數據,如最流行的樣式、顏色、材料和其他變量。
雖然在後台創建一個抽象的邏輯是複雜的,它理解並集成了幾乎所有的生產系統,但Cruz堅持認為客戶(通常是一個設計師,但也可能是一個單獨的客戶)的體驗會因此被大大簡化。
Cruz表示:“從數字數據處理的一開始,複雜性就降低了,所有的產品排列——數以十億計——都是由PlatformE的引擎生成的,不需要創建一個單一的實體樣本。客戶可以可視化他們所選擇的產品,並根據3D分層概念生成的虛擬樣本或當時並不實際存在的圖像下訂單。然後,PlatformE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將訂單轉換成工廠能夠理解的計算機語言,充當製造過程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數字中間人。這其實是一個購買激活的製造過程,在按需的基礎上工作,將生產過剩降低到0%。”
開創新潮流
但數據和軟件真的能改變時尚界嗎?是的,如果以一種智能的方式應用數據分析,它幾乎可以改變商業的所有方面。不是所有的購買習慣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也不是所有的供應鏈結構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但“一切皆服務”的趨勢是真實的,。
資料來源:http://www.forbeschina.com/business/45840
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例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數據如何幫助時尚業減少浪費
作者:Forbes China
文/Adrian Bridgwater
軟件工程師以及其他技術專業人士通常不會和時尚融合在一起,他們一般偏向於t卹、涼鞋(通常與襪子搭配)或運動鞋,而且在雨雪冰凍天氣喜歡穿短褲。對於大多數軟件工程師來說,一個大膽的時尚舉措可能就是決定把頭髮染成綠色或藍色。
不過,暫且把對技術人員的刻板印象放在一邊,科技和時尚領域的專家之間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交叉點。時裝業在產品浪費方面是出了名的糟糕……而科技想要拯救它。
BBC報導了一個最近的例子,一個時裝設計師幫助開發可回收的衣架。跨行業供應鏈應用的數據分析顯示了該行業的浪費規模,設計師羅蘭·穆雷認為,一次性衣架是時尚產業的“塑料吸管”。
通過與科學家合作,穆雷和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衣架,由可回收塑料製成。衣架的問題不僅僅是顧客在購買後丟棄它們,顯然,一些時裝公司在將產品轉移到商店裡“更高檔”的衣架上之前,會將衣服放在廉價的衣架上(用過就會扔掉)。
衣架回收公司First Mile表示,衣架在垃圾填埋場需要1,000年才能分解。顯然,如果要打擊這種嚴重的浪費,我們需要更智能的供應鏈、更智能的城市分銷網絡、更智能地採用回收產品等。
服裝行業的“推動”模式
“時尚浪費”的問題更加嚴重。核心問題歸結為生產過剩和服裝行業生產太多衣服的事實。這是因為零售業(尤其是時裝業)一直以來都是“推動”模式,即生產設計師想要銷售的產品,而不是消費者想要購買的產品。
全球最大的服裝銷售網站Love the sale的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David Bishop解釋說,他的公司致力於幫助零售商最大限度地回收過剩庫存。
Bishop 表示:“在時尚產品的供應鏈上,有很多地方已經成熟,可以進行優化和顛覆。鑑於我們目前生活在一個庫存過剩的世界,或許最實用的技術應用是將現有的高質量庫存與有需求的客戶相匹配,這些客戶往往不知道這些庫存是可以買到的。”
但是,當然,許多服裝品牌無法找到合適的途徑向所有可能有需要的人展示它們的產品,也沒有足夠大的數據集或產品目錄來使用先進的技術來“清理”它們的產品。
Bishop 說:“通過使用積壓產品的底層元數據,並將其與積極購買行為元數據匹配的消費者配對,我們可以更快地清空庫存。這使我們能夠與買家有效地合作,防止庫存過剩到不可避免的地步。”
儘管時尚產業試圖利用人工智能來分析時尚消費者的選擇,並預測他們接下來想要什麼,但生產過剩的問題還是真實存在的,僅在英國,每年就有價值1.4億英鎊(1.8億美元)的服裝被填埋。
數字化有助於減少時裝行業的浪費,其中一個方法是通過接單式生產(MTO)的概念,這種服裝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MTO技術專家PlatformE為設計師和品牌提供虛擬零件、材料、顏色、字體、尺寸、補丁和其他服裝生產的所有其他元素,允許他們與客戶一起設計,模擬並實際創建數百萬個設計組合,直到他們確定了想在生產中看到的東西。
實際上,這代表著每年可減少數百萬個樣品產品。通過對消費者情緒、預測分析和購買數據的測試,它甚至可以將可能不成功的產品線的生產最小化——其中許多最終會被填埋甚至燒掉。
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PlatformE為古馳(Gucci)等品牌提供3D定制工具,Gucci利用這項技術為個人消費者定制服裝。
通過軟件提高效率
PlatformE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Goncalo Cruz解釋說,他的公司採用了以軟件為中心的方法來提高效率。
Cruz說:“為客戶和合作夥伴提供一個軟件開發工具包(SDK),它連接和集成了一個由品牌、零售商和工廠組成的完全不同的系統,使我們的客戶能夠進行擴展,同時仍然可以靈活地使用他們喜歡的佈局、用戶界面(UI)和用戶體驗(UX)。”
任何客戶都可以為自己的時尚品牌“.com”或來源創建數字庫。基於雲的解決方案使品牌能夠訪問PlatformE託管的配件和服裝的3D數字數據庫。時裝設計師可以使用這個工具包為可定制的產品創建選項,公司將其概念化,然後上傳到基於軟件的“引擎”中。通過使用這些工具,零售品牌能夠衡量客戶偏好,並分析有意義的數據,如最流行的樣式、顏色、材料和其他變量。
雖然在後台創建一個抽象的邏輯是複雜的,它理解並集成了幾乎所有的生產系統,但Cruz堅持認為客戶(通常是一個設計師,但也可能是一個單獨的客戶)的體驗會因此被大大簡化。
Cruz表示:“從數字數據處理的一開始,複雜性就降低了,所有的產品排列——數以十億計——都是由PlatformE的引擎生成的,不需要創建一個單一的實體樣本。客戶可以可視化他們所選擇的產品,並根據3D分層概念生成的虛擬樣本或當時並不實際存在的圖像下訂單。然後,PlatformE的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將訂單轉換成工廠能夠理解的計算機語言,充當製造過程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數字中間人。這其實是一個購買激活的製造過程,在按需的基礎上工作,將生產過剩降低到0%。”
開創新潮流
但數據和軟件真的能改變時尚界嗎?是的,如果以一種智能的方式應用數據分析,它幾乎可以改變商業的所有方面。不是所有的購買習慣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也不是所有的供應鏈結構都會在一夜之間改變,但“一切皆服務”的趨勢是真實的,。
資料來源:http://www.forbeschina.com/business/4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