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資訊 職業窺探:東南亞職涯攻略指南
(同場加映:海外職涯系列 窺探歐洲:職場生活和求職技巧 )
東南亞國家成長快速,且市場尚未飽和,不只台商有許多東南亞外派機會,許多跨國大企業也選擇東南亞國家作為海外市場據點,因此成為台灣人海外工作的熱門選擇。
本次講座很榮幸邀請兩位現於東南亞工作且具有豐富經驗的講者,其中一位講者Francesca曾外派至越南,現則於泰國創業;另一位講者Passion 江佩璇曾於馬來西亞工作,目前則在泰國曼谷,於全球線上旅遊平台擔任Data Analyst,他們將分享自己在 #東南亞國家的工作經驗談 以及 #精彩的職涯旅程。
如果你 #未來想到東南亞發展、 #對外派工作或跨國企業有興趣 或是 #想了解在東南亞的生活和工作日常,這場講座非常適合你!
--------------------------------------------------------------
本系列講座主題為「職業窺探」,預計邀請各領域職人來分享自己的日常,讓參與者深度認識該職業的工作內容及職涯發展。
在此之外另有以跨領域學習為主軸的「跨領域成長」及以產業現況與未來為講題的「產業解密」等系列活動,跟著Blink一起探索職涯、挖掘更多可能。
【議題設定】
到東南亞工作的契機和求職過程
東南亞職場的實際面貌
如何規劃和開啟東南亞職涯?
在東南亞求職的台灣人如何以自身優勢脫穎而出?
如何適應和融入東南亞文化?
給想至東南亞發展者建議:求學及工作過程中如何增進自己、學習資源推薦、海外工作必備的能力到
【講者介紹】
Francesca / 泰國美體品牌 Founder
熱愛旅遊,熱愛自由;熱愛對生活的追求,熱愛對異國文化的探索。
人生是一條長遠的路,不該停止讓自己進步。
就學期間曾於帛琉實習,及擔任各大國際活動翻譯。畢業後外派至越南,就職於知名運動鞋品牌代工廠,和歐美品牌端協力完成每季上百鞋款專案開發,其中包含多款限量聯名鞋。
和歐美、東南亞及各國人士互動中,為文化衝擊及其多樣性感到著迷。但也在享受外派挑戰及成就感的同時,讓我多次在夜深人靜的宿舍中深省工作的意義。
因緣際會之下,將跑道轉換到泰國,從一句泰文也不會,至新創公司創辦人;從親自張羅細節,至聘請泰籍員工們協助,正在努力地將種子灌溉為大樹。
放眼東南亞,放眼全世界,人生就該外派這麼一次。
Passion 江佩璇 / 全球線上旅遊平台 Data Analyst
土生土長的台中女孩,沒有任何海外留學或交換經驗,於2016年進入東南亞市場。
在過去將近六年的工作生涯裡,從台灣本土廣告代理商,到日資東南亞跨國科技新創,再到全球線上旅遊平台;從台灣到馬來西亞,再到泰國;從PM (Product Manager)到BD (Business Development),再到Data Analyst;歷經辦公室兩百人到兩個人,再到兩千人。
熱愛瞬息萬變的網路科技產業,信仰學習能力、韌性與機動性(flexibility) 是最強的武器。
【活動資訊】
日 期|2020/05/24(日)
時 間|14:00 – 16:00
形 式|線上講座(以Zoom的網路研討會進行)
【講座時程】
13:30 - 14:00 線上網路研討會開放進入
14:00 - 14:10 講座引言
14:10 - 14:50 Francesca / 泰國美體品牌 Founder
14:50 - 15:30 Passion 江佩璇 / 全球線上旅遊平台 Data Analyst
15:30 - 16:00 互動論壇+Q&A
購票連結 👉 https://www.blink.com.tw/event/143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秘窗異想個展 #藝術家邱媛專訪 「創作對我來說是:是心靈的寄託、是情緒紓解的憩息地、是打造異想樂園的 唯一途徑。」邱媛如是說。 一個充滿藝術人的家庭 邱媛自小生長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父親喜歡繪畫,兩個姊姊也都是美術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她自己也對創作有了許多想法...
生涯議題融入國文 在 萬華社區小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藝術家聊作品 #七之五
作品名稱:《逆境繁花》可穿戴式藝術展
創作說明:
大自然裡面對風吹雨淋、其他物種的侵略,生物們會自然而然發展出自己的生存方式。以植物而言,有個很有意思的「逆境開花」的生存機制:植物的生長期可分為「營養生長」及「生殖生長」兩個階段,正常狀況下會隨著環境條件與成熟程度而在兩階段間交替,但若感受到死亡危急時,為了延續生命,植物會緊急轉換發展「生殖生長」,迅速進入開花結果的過程。
在逆境中開花的不僅僅是植物,人們其實也是如此,失敗與挫折雖然難受,但會累積人生歷練而成長成熟。
《逆境繁花》從「社會採集」研究開始,尋求「在地共生」的多種可能,轉變為「可穿戴式藝術」作品,由訪查萬華區的婦女們的生命故事,將女性生命經歷中的逆境,以穿戴式的纖維藝術創作重新詮釋,詮釋「共生」的美麗力量。
與堀江町的關係:
這次與臺北市婦女館合作,在婦女館引薦下認識在地婦女,以她們的生命故事為基底,從傷痕、力量、共生等方向切入,以可穿戴式藝術形式,重新詮釋根自女性獨特的魅力與能量,展現繁花似錦的美好。
台北婦女館紮根萬華,以「在地觀點,全市眼光」為理念,透過開辦多元活動,重新看見女性的勇氣與創意潛能,並以在地經營、社區互動、性別平等、婦團發展、跨世代交流以及國際接軌的六大構面,提供臺北市朋友們更充實的生活。
作者簡介:
不廢跨村實驗室(楊芳宜x林資芬x林季樺)
由「廢青不廢/廢角」發起人楊芳宜,持續串連不同藝術家的創作實驗計畫。本次特展邀請善於多元材質創新編織的兩位藝術家林資芬及林季樺參與。以「不廢」為核心、「跨村」為行動、在「實驗室」的基地上,透過異質編織、再生創作及跨領域合作,探討「廢⇆不廢」、「新⇆舊」、「聚⇆散」、「傳統⇆現代」之間的跨關係,在既矛盾也兼容的當代環境下,探討「廢棄」議題的多元面向與積極可能。
楊芳宜 Yang Fang-Yi
苗栗人,銘傳大學商業設計系、英國安格里亞魯斯金大學(Anglia Ruskin University)藝術管理碩士。擁有閩南與客家血統,造就長時期對於「跨」角色、行為、文化、技藝、知識、經驗的研究熱忱。回國後曾任企劃、設計師、博物館教育人員、教育工作者與策展人。參與執行「朱銘美術館」、「劍橋民俗博物館」、「板橋435藝文特區」、「華山1914」、「衛武營藝文中心」、「竹圍工作室」、「再生藝術工坊」等策展、教學及規劃工作。藉不同階段角色的換位研究,從設計、企劃、管理、教育、創作等跨角色的變換中,試圖找出在當代社群影響與自然環境變遷下個人自處與群體共創的可能性。
林資芬 Tzu-Fen Lin
大學就讀工業設計系,林資芬於2014年始初識鉤織,將所學的立體造型概念融入編織的技法,自此開起『手動3D列印』的創作生涯。2018年成立品牌《鉤鉤子Gogozi Crochet》,視開發眾人對織品的想像力為使命。她擅長在創作中使用反傳統的素材如廢棄塑膠袋、牛仔褲等。她目前所執行實驗性的創作有:雕塑帽、異想的偶和柔軟容器。 至今她的創作皆與零廢棄、永續、城市紋路(Pattern)觀察、創新織品議題相關,其靈感也來自於從傳統工藝學習和紀錄、跨國文化交流中找尋自我定位與認知。
林季樺 Chihua Lin
工業設計背景出身卻著迷於更彈性更柔軟的織品世界,2016 年與朋友一起成立 《phytooo》,結合鉤織、刺繡與竹編技法的實驗織品飾物品牌。近來專注鑽研刺繡學習,希望將理想的——源自自然、生活、情感交織——紋理製作出來。
//
萬華堀江町藝術季
Wanhua Horiechō Art Festival
展期|2019/09/02 - 2019/10/10
地點|萬華堀江町(範圍約為今頂碩里、雙園里、和平里)
作品剪影|https://youtu.be/4z2DFV3AlCY
作品地圖與集章活動說明|https://reurl.cc/XvEoa(要登入才不會看到簡體字喔XD)
IG|https://www.instagram.com/studio_bha/
活動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71736326515471/
#萬華堀江町
#萬華堀江町藝術季
生涯議題融入國文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還支持九二共識只有中國沒有兩制?
和平統一後軍公教恐會第一個遭中共開刀!
#統一後軍公教小日子照過?
#事實是您的職業生涯可能會天翻地覆!
#讓我們理性分析中共統治下的軍公教人生
文長,但是軍公教的朋友們,請務必要看完!
近幾天,有好些從事軍公教工作的蕪菁讀者,來訊告訴我們說,軍公教的社群網路裡面瀰漫著一些詭異的促統輿論。消極一點的會講:
❓ 「即使兩岸統一,軍公教日子照過」
❓ 「統獨都是假議題,不會影響到我們奉公守法的軍公教,XX黨不要拿這個來恐嚇我們」
積極一點的會講:
❓ 「中共統治台灣,搞不好會比XX黨更優待軍公教」
❓ 「月退俸數字不變,只是單位變人民幣」。
我只能說,在群組裡面散發這種言論的人,縱使不是 #惡意誤導,恐怕也 #太過天真。
關於1949中共政權成立後,原國民黨軍公教被血腥整肅的內幕,蕪菁雜誌在之前已經敘述過(參見連結1)。
今天不拿這種血腥的歷史案例來嚇人;讓我們平心靜氣,理性分析一下,假使兩岸真的統一,軍公教是否還能照舊過現在的日子?是否會像群組裡有心人士講的,這麼好康?
⭐️ 國軍:勢必受到最大的衝擊
國軍,顧名思義就是執干戈以衛社稷,「為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百姓安全福祉而戰」。不消說,兩岸統一,中華民國沒了,中華民國國軍就無用武之地。俗話說「工作不養閒人」,無用武之地的國軍,首先要面對的就是整批 #裁撤 的命運。
就算解放軍吸收部份的國軍人力,也要面對忠誠與信任的問題。將近二十萬的現役兵力,在台灣就地改編為解放軍,人地相熟,中南海肯定不放心。這時候中南海最有可能採取的手段就是 #移防,把台灣的部隊丟到遙遠的、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以免尾大不掉。最好是新疆、西藏、北大荒,再用中南海能夠信任的部隊入駐台灣。
這可不是放個假、坐個火車就可以回家抱孩子的事。黃沙漫漫、間關萬里,家有八十老母,這樣的軍旅生活,台灣的部隊真的受得了嗎?
就算您能夠躲過裁撤,耐得住北大荒的軍旅生活,接下來要面對的,是 #升遷管道 的問題。摸不熟解放軍的武器系統、戰鬥教範,部隊文化、潛規則、政治覺悟也不如人。台灣人要在解放軍裡面往上升遷,我看是戛戛乎其難哉!
📔 公務員:福利削減、專業行政的空間將被壓縮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從香港的例子來看,若真的統一,公務員恐怕會愈來愈難做。
回歸二十餘年來,中國中央政府對於香港的態度,有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刻意「#搞窮香港」,消耗港府的財政儲備。港府非但要配合中央派下來的削減開支的政策目標,還得吐錢出來注資大白象工程,拿香港的財政資源去濟助整個粵港澳大灣區。
在這大環境下,香港公務員的薪資福利肯定大受影響。雖然《基本法》第100條規定,香港公務員薪酬福利不得低於回歸前。但實際上2004、2005兩度減薪,香港終審法院也不吭聲,只表示未違背《基本法》精神。
除了薪資,香港公務員的勞動條件也在下降。美其名為優化人力資源,實際上是現職者「一個人當兩個人用」;凍結正職員額,大量工作 #外判(外包)給聘雇工。
在港英時期,港督甚少直接干預香港的具體行政事務。英屬香港實際上是「公務員治港」。這時期香港公務員素質極高、效率卓著,有「世界最強公務員團隊」的美名。
但是,在回歸以後,公務員行政中立、專業做事的空間就被壓縮了。
在董建華特首時期,推動了香港政府的「高官問責制(accountability system)」。理論上,問責制是民主政治的常態,高級政府官員(相當於台灣的政務官)對民選政府與議會負責。
但是,在中共政權刻意架空港府與立法會等民主機制之下,官員變成不是「對民意負責」,而是在「對西環(中聯辦)負責」。在中央政府,與有中共背景的政商,雙重壓力夾擊之下,再怎麼優質的公務員,其行政中立、專業做事的空間也會被壓縮。
隨之而來的就是香港治理品質的每況愈下:鉛水事件、塌樓事件、沉船事件、高鐵工程預算嚴重超支……等。最糟糕的是,腐敗事件頻出,政府高層往往還可拍拍屁股一走了之(還可以移民到英國呢!高層很多都有英國護照),基層卻往往要揹個大黑鍋!
過去譽滿天下的「世界最強公務員團隊」,現在,還能不能看到其它國家的車尾燈呢?
📝 教師:思想控制與人員門檻的雙重夾擊
公立學校教師作為公務員體系的一份子,上面所說的問題都會有。例如約聘教師的問題,香港比台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教師受到的壓力還多一層。中國作為一個極權國家,教師被賦予「#思想控制」的政治任務。教師這個職業,對於中國來說,與其說是百年樹人的教育者,更多像是個填鴨兼灌輸黨國思想的「教書匠」。
我們還是拿香港來做例子吧!時間進入2010年代,中央政府在香港加大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力度。要求香港的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融入愛黨愛國的意識型態。
接受港英時期公民教育陶冶的香港老師們,對於這種逆文明的愛黨愛國主義教育,自然是感到格格不入。因此每年「七一」大遊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成了被抗議的焦點之一。
就算是擱下意識型態的衝突不談,「愛國主義教育」政策所帶來的 #冗餘業務-上頭派下來的教不完的教材、參加不完的培訓活動、寫不完的檢討報告、帶不完的愛國教育活動……也讓香港教師們一個頭兩個大。國文、公民、歷史、地理等科的教師自然是首當其衝;就算是數理科學的老師,也不免要掃到颱風尾,有開不完的會。畢竟中共在搞政治活動的時候,是大家一起下水,沒有人能置身事外的。
就算您耐得住性子去應付政治活動的折騰,您的工作權也未必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中央政府會一直設下一些 #門檻,讓教師們窮於應付;例如「普通話能力檢定」的硬門檻,就讓過去一直慣於用粵、英語授課的老師們,產生極大的不適應。
當然慣說國語(普通話)的台灣老師們不會對此感到困擾。但,中共的目的本就不只是在於推廣語言,而是透過許多門檻去「整」老師,促使地方上的老師們自我規訓,好符合中共政權的期待。門檻這種東西,要多少有多少,不是嗎?
💰 年金問題:中國自己都搞不定
很多退休的軍公教們會講,啊我都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了,統一後要怎麼折騰也不關我的事了,我退休俸照領,小日子照過,不也很舒服嗎?
我只能說,年金問題,中國自己都搞不定了(參見連結2)。
長期 #一胎化 政策所造成的人口結構急速老化、過去法規不完善時民間企業的 #提撥不足、「#雙軌制」下公務體系養老金的嚴重虧空……諸多問題在接下來的十年、二十年間要一併爆發。您說,已經自顧不暇的中國,不從台灣抽錢去濟助國內「大廈將傾」的養老金系統就不錯了,哪還顧得上保障台灣既有軍公教的福利呢?
❓ 兩岸不統一,真的就沒事了嗎?
有一種比較消極的說法是,「你看統一、台獨都喊那麼多年了,也沒有真的實現。這些應該都是假議題吧!?」
我只能說,就算兩岸沒有真的實現統一,光是把「#中國因素」引進台灣的政局來,就有可能對公務體系造成莫大的衝擊。
前一兩天,國民黨立委 #黃昭順 提了個很白爛的案子,是打算開放中國的「身心失能者」來台使用台灣的健保與長照資源。
黃昭順的動機不外乎是在討好選區(高雄左楠眷村)選民與對北京恭順表態。但是此案一出,可說是招致全國國民一面倒的唾棄;尤其我一些在公立醫院工作的醫生朋友們,更是大感恐慌。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健保制度之一,但代價是醫療、長照、社工等資源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真正是「生吃都不夠,哪還能拿去晒乾」。
蕪菁雜誌稍早就有提過,香港自從回歸以後,「#單程證」制度一年就帶進了五萬多名中國內地民眾來港就醫,這些人都是衝著香港品質遠比內地優越、價格又便宜的公立醫院來的。結果就是港人要去公立醫院掛個號,可能要等上數個月到一兩年不等;港人的不滿愈積愈高,而公醫體系的醫護人員們也被操爆,成為名副其實的受害者。
以上只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您以為票投給親中的政治人物沒什麼,好日子照過;其實,您的現實生活都會被「中國因素」一點一點地改變。
❗️ 覆巢之下無完卵
軍公教是國家的中流砥柱,但與此同時,軍公教的命運也高度依賴於國家。一旦國家被併吞了,還是國家主權被削弱了,軍公教的生活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這是那些在軍公教網路群組裡帶風向的有心人士們,不會告訴您的殘酷事實。
#覆巢之下無完卵,軍公教朋友們,您們的選擇,關係著全體國民的命運,也關係著您們自己的命運!
📖 參考閱讀
1. 蕪菁雜誌,《中共的承諾與現實》
https://www.facebook.com/…/a.2622254377705…/324888651504257/
2. 蕪菁雜誌,《統一後中國幫軍公教年金買單?》
https://www.facebook.com/…/a.2622254377705…/324814691511653/
生涯議題融入國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秘窗異想個展 #藝術家邱媛專訪
「創作對我來說是:是心靈的寄託、是情緒紓解的憩息地、是打造異想樂園的
唯一途徑。」邱媛如是說。
一個充滿藝術人的家庭
邱媛自小生長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家庭,父親喜歡繪畫,兩個姊姊也都是美術班學生,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她自己也對創作有了許多想法和興趣,她回憶國小五六年級曾代表學校組隊,參加寓言故事壁畫的創作,她們以油漆在天母圖書館外的公園牆面作畫,「我記得我們那組分到的主題是后羿射日」邱媛懷念地說道,這也是她人生第一幅大型創作,她說現在想想還有幾分得意呢。
由於從小居住天母,邱媛特別喜歡那裏的氛圍,「天母居住著很多外國人,有種閒適的異國情懷,相較於台北市中心,天母的生活步調緩慢,巷弄間有很多特別的小店,外出散步也讓我有非常多靈感」求學期間,她的繪畫作品常被老師拿去參賽,也常常獲獎,她也曾在—Lili,一間由藝術家李紹榮及時尚名人溫慶玉合資開的畫廊餐廳裡打工,感受到他們對於生活態度及品味是令人嚮往的,邱媛個人認為此處是天母生活步調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最佳代表地。她的大姊從事室內設計,二姐則是一名服裝設計師,目前往歌唱演藝事業發展。她的父親,常給孩子們追尋自己夢想的勇氣,鼓勵她們勇敢做夢,但當初在現實經濟條件的考量下,他還是選擇了進入一般工作,在工作之餘,仍喜歡藝術、創作不輟,用藝術來陶冶滋養心靈。
不受拘束的自由創作靈魂
父親喜歡油畫,特別是風景畫這種具象的創作內容,但邱媛喜歡的是抽象的
線條,她熱愛不按制式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像許多愛畫畫的孩子一樣,
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比起畫靜物素描,她喜歡更自由的揮灑線條,恣意不
受拘束的創作,純粹色彩和內心世界的直觀表現。
浪漫與實際的逐夢者
邱媛大學就讀經濟學系,除了創作,她想更深入了解藝術市場和生態,並具有銷售的概念,她平常也涉獵不同類別的書籍,舉凡藝術行銷、藝術史,藝術心理…等等,可謂十分多元。她提到自己的個性活潑具冒險精神,「很多時候腦中浮現想法就會想立刻去做!」。
衝突的個體
邱媛喜歡和人性及心靈相關的議題,閱讀文學書籍偏好寫實,喜歡不同角度切入、描述人與人的關係和心靈細微的刻,反而不喜歡過多科幻元素。她也喜歡看電影,例如唯美的法國文藝電影、心理驚悚片和懸疑劇情片,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作品她亦耳熟能詳,邱媛笑著說自己其實是個很衝突的個體。
不斷延伸美的觸角
除了藝術家外,邱媛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身分-模特兒。因為身材高挑出眾,當年仍就讀服裝設計系的二姐常請她擔任作品發表的模特兒,所以她在國中即踏入這條路,之後也有姐姐的朋友請她幫忙走秀。大四畢業後她的模特兒生涯也正式展開。
從事模特兒工作,可以接觸到不同材質的服飾衣料,這也觸發了邱媛很多的創作靈感,媒材運用可以有更多想像空間,邱媛認為這是一份美的工作,無論是珠寶首飾、皮件或服裝,時尚和藝術是息息相關的。她也期許自己未來能走向演藝事業有更多發展,進而成為一位專業演員,有更多情感的揣摩和歷練經驗,相信這也會在她的創作上更增深度和視野。
談到潑灑創作的啟發,邱媛說一開始家裡剛好有一些油漆、廣告顏料和噴漆使她開始產生抽象畫的創作動機,她自己也喜歡蒐集許多各式指甲油,過期的指甲油她覺得丟掉很可惜,於是靈機一動,用去光水稀釋指甲油並潑灑、噴甩在畫布上,沒想到創造出很特別的效果。之後接觸壓克力顏料除了顏色的多樣性外,她特別喜歡選用金屬色系的顏料,也因為能溶於水的特性能夠製造渲染效果而深受吸引。邱媛於創作時在顏料中會加入一些亮粉、黏著劑、砂粒,結合不同媒材,讓顏料在畫布上流淌,更加豐饒了色彩濃淡虛實的變化。
每人心中都有一扇秘窗
這次展覽主題發想部分是從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驚悚電影—《秘窗》而來,揭露人們內心都存有一扇不可告人甚至晦暗的窗扉,窗戶帶給人一種神秘可窺視的觀感,在現代社會,人們透過電腦視窗」,在網路中建立虛擬社群的關係,大家習慣包裝自己,只顯現想被看到的姿態,網路成為我們觀看世界的角度,同時它也是絢麗多姿,充滿誘惑的。
被譽為華人抒情抽象「美的推手」的陳正雄,是邱媛景仰的藝術家之一,90年代初期,陳正雄因一趟俄羅斯之旅,無意中發現「聖像畫」的方框構圖;又從兒子的電腦中,知道了「視窗」的原理,於是展開「窗」及「數位空間」的系列創作;對他來說,「窗」是一個通往神聖世界的天窗,「窗」系列作品是在畫面放置生氣蓬勃富有規律的「狂草」,搭配獨特色彩繽紛的抽象畫,乍見似俄羅斯的「聖像畫」,卻又表達出網路世代虛實相生的「視窗」。
除了藝術家外,邱媛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身分-模特兒。因為身材高挑出眾,當年仍就讀服裝設計系的二姐常請她擔任作品發表的模特兒,所以她在國中即踏入這條路,之後也有姐姐的朋友請她幫忙走秀。大四畢業後她的模特兒生涯也正式展開。代人幾乎仰賴網路維生的現象,反思此種壓抑的,沉迷的,快速的,交雜在虛實間的人際關係。
在作品畫面中內框潑灑的部分是為了攫住觀者的目光—如同網路資訊般斑斕
漫奪目,細部的亮粉,不同顆粒大小代表大量繁雜的訊息,邱媛認為抽象繪畫最適合表現人內在的情緒及感受,是種“虛“的感官具體呈現的創作方式,此“虛“也如同網路所建構的“虛“擬世界。而外框的部份,就色彩表現而言以色階呈現空間感,就涵意而言象徵視窗外拘束受限的真實世界,邱媛說那可能是自己的房間、辦公室或是任何你會處於在的一個空間裡。作品整體充滿著韻律、快速節奏之感。
邱媛的首次個展「漫遊者」展出時,《典藏藝術雜誌》社長簡秀枝女士前往觀展,簡社長認為她的畫作很適合跟商品結合,並提出衍生商品的建議,她便把這樣的想法放在心上,目前和攝影師好友詹慶紅也已經製作出一套實驗性的服飾,用自己的畫作印製成布料,設計成一款服飾,作品(原畫作)和作品(服飾設計)的重疊加上攝影,富有層次感,而這件作品也將於金車文藝中心的展覽展出並販售,邱媛期待在跨領域的創作中擦出更多火光。
她提到之後想結合版畫、嘗試裝置藝術,讓自己的作品和不同空間作結合,讓藝術融入生活,邱媛認為藝術是國際跨界的交流,在世界不同角落都可能存在著欣賞自己創作的伯樂。(文:金車文藝中心)
邱媛簡歷:
1989年生於台北,畢業於真理大學經濟系,現職為模特兒、演員。透過演藝生涯的所看所悟轉化為藝術作品的呈現,在時尚圈裡感受精緻細膩的織品剪裁及配飾,在戲劇圈裡體會人文心思情緒的變化,將內心所感受關於美的事物作為靈感來源。藝術創作啟蒙於台灣抽象畫之父陳正雄,相信創意作品是永遠不死的;沒有創意作品未生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