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中國模式」的雞湯,如何講述中國走向「成功」?🤔🤔🤔】
金燦榮:「人類命運共同體還體現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中國共產黨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也要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這是中國共產黨的使命。」
「中國模式」首次亮相是08奧運以後,強國崛起的輿論熱潮下,不分背景的理論家們爭相總結改革開放的成功:
西方學術界想知道法制的不完善下中國怎樣獲得經濟的迅猛發展。
官方,一言敝之,就是要強調共產黨如何善用中國國情,成功帶領中國走進了現代化。
至於民間就有趣得多,不但要與官方的觀點遙相呼應,同時引入傳統文化觀做成一鍋大雜燴,比如說在文化層面強調中華民族吃苦耐勞、敢拼、聰明的「天然優勢」。
反正,#八貓:「論述內容說千道萬,吹捧之中不時語出驚人又或者自相矛盾,更有一些令人啼笑皆非。作者群也是形形色色,有中國本土專家,有海外華人,還有正兒八經的外國人。」...
千種解讀之下,這套過去十年中國內外均廣為討論的中國「成功學」,卻早已成為會回噬的統治性話語......https://bit.ly/30DRGfJ
#延伸閱讀
後疫情時代的治理:監視資本主義和數字利維坦 👉 https://bit.ly/2wMn7Zs
社會學家周雪光談肺炎危機(上):中國官僚如何失去了主見和能動性?👉 http://bit.ly/2SArQVZ
從「重慶模式」到強國心態——習時代的「消極革命」如何重塑中國政治 👉 https://bit.ly/3gNnViw
★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小端也有玩推特,歡迎關注我們:@initiumnews
#端傳媒 #中國模式
現代化理論社會學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挑戰晚上九點才開始的瘋狂系列講座!
共創紀錄,熱力啟動!
敬邀各位,歡迎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現代性的補課:島國文化社會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稻埕是台灣「摩登公民」(modern citizen)誕生的基地,也見證了超過百年島國歷史發展與現代化的進程。從九月底開始,延伸至十月底,在小週末的每星期三,史無前例的「夜稻埕」私塾即將開張。
在晚餐之後、就寢之前,比大學夜間部還晚的澎湃知識宵夜。教室落在迪化街老屋三樓,首次開放宛如英國私人圖書館的秘密空間。深夜深度講堂,多元多量觀點,邀請你共襄盛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2020年9月30日
最後報名日:2020/9/27(開課前三天)
時間:9/30, 10/7, 10/14, 10/21, 10/28 21:00–23:00
上課地點: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62巷15號3樓(小城外酒吧樓上)
名額限制:35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程簡介:
日以繼夜,在「後現代」的網路奇觀裡,有「前現代」的群眾心態。台灣的民主自由仿如刷卡預支狀態,我們總在分期償還過去累積的利息。於是經常進三步退兩步,既樂觀又無奈。島國充滿矛盾而混雜的現代性(modernities),從殖民時期到數位時代,我們還需更多務實的想像、扎實的累積。
這門濃度高、廣度夠的系列課程,會從十九世紀末歐美日現代性的誕生講起,不只耙梳歷史,也引介重要理論、佐以跨文化人物與藝術作品案例。然後,我們一起透過閱讀,重返百年前台灣「殖民現代性」的現場,重探那些形塑近代島國型格的基因線索。
最後,面對二十世紀後半,回溯一次又一次全球與在地的競合關係,思考我們如何可能轉化「現代化=美國化」或「大中華圈」之類的狹窄框架,尋找更適合島國發展的「多重/混血現代性」,並具體實踐於你我自身的日常生活,重新學做一個「摩登國民」。
推薦給不同專業和生活背景、有著開放求知興趣的各路朋友。
五堂課的講題分別如下:
一、「現代人」出場的歷史舞台:從巴黎大改造到東京新誕生
二、現代性理論與社會學想像:從鉅觀的馬克思到微觀的齊美爾
三、台北「摩登時代」裡的和洋融合:從大稻埕到西門町
四、現代、晚期現代、後現代:從西方大亂鬥到東亞新經驗
五、島國「多重/混血現代性」:日韓台的互補學習與結盟想像
#報名詳情請見留言
#特別感謝周奕成大哥提供不思議理想場地與世代團隊大力協助
現代化理論社會學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文原刊於今周刊 2017/10/26 1088期,轉載請註明:1)原出刊日期;2)原文鏈接本文原刊於今周刊 2017/11/02 1089期,轉載請註明:1)原出刊日期;2)原文鏈接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685/post/201711020004 3)作者臉書鏈接,4)勿改動標題)3)作者臉書鏈接,4)勿改動標題)
用衛星的高度解析中共19大後三條斷層線
以中國經濟今天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共十九屆黨代表大會(19大)的召開,國際媒體應該給予的關注度,照理說應該達到對美國總統大選、英國脫歐報導的熱烈程度,然而究竟還是差了一截。這種媒體關注度的落差,來自三個原因。其一,語言的隔閡;今天的國際媒體,究竟對中文的掌握還遠遠不足,更何況是共產黨的行話術語。其二,中國的政治本來就極度的不透明,真實的信息做到滴水不漏,連抵達北京的兩千多名全國黨代表的一言一行、手機收發都嚴格監控,使得國際記者的專業刁鑽手法毫無用武之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本文打算深入探討的因素,就是絕大多數的媒體記者和編輯,包括台灣的在內,都不自覺的以一種「直線發展觀」來看待這次的中共19大,認為19大以後的經濟、軍事發展,不過是17大以來的延續、19大的中共內部權力鬥爭,不過是18大以來的「紅二代、團派、江派」的角力延續,並依此框架來判斷誰上誰下的意義。其實這些,都落到了「直線思維」的牢籠中。
從高度和大局 看19大-20大之間的中國
從19大後的2018到20大的2022年,中間只有五年時間。如果世人犯了前述「直線發展觀」的錯誤,五年時間算不了什麼,就像沿著直線往前跑的車子,差別無非是車速的快慢、是否需要停下檢修的問題罷了。但是,如果接下來的五年不呈直線,而是曲線,甚至沿著地層斷裂線震動的五年呢?
西方國家希望未來五年中國像過去五年一樣的直線發展,因為在過去五年,中國向世界承諾了相當於數兆、數十兆美元的投資,這對眼下財務金融壓力沈重的西方,是一條希望能繼續走完的路線。而中國人自己,在鋪天蓋地的「大國崛起」官方宣傳之下,期望的則是現下流行的「曲線超前」發展概念。只有極為少數的人,堅持以不帶感情、不帶利益期望、不帶怨仇的客觀認知,以百年的尺度來觀察評判未來五年的中國。我個人的看法是:接下來的五年,中國不可能持續過去的直線,願望下的曲線也難以為繼,而六十年來地層斷裂線所累積的能量,會迫使中國的結構在這五年間主動或被動的發生地震式的變化。
短視的人會因為這場地震而哀傷或慶祝,但是若把時間拉長至未來30年,這場地震對中國、對世界、對台灣,是壞消息還是好消息,在地震發生以前難以判定;現在的我們,只能像一個忠實的地震學家,日夜盯緊各種跡象和數據,以判斷地震將發生在哪一條斷層線,從而判斷對哪些地區、哪些人是福,對哪些是禍。
中國存在哪些地層斷裂線?
(一) 民心斷層線
首要的不是政治,不是經濟,而是民心。世人絕大部分認為中國已經富起來了,只要經濟發展不離譜,例如每年保持6%左右增長,民意就滿足了。這是最大誤區,可分幾方面談。第一,GDP可信的要素就是真實,而中國可以通過國營體系之間的無效交易、土地財政的虛胖、甚至腐敗中的洗錢過程,生出任何它想讓世人相信的GDP。其二,世人(尤其是台灣人)只看到「先富起來」的一、二線城市的兩億人,而看不到躲藏在城市中的農民工和三、四線小地方和落後農村的十二億人生活狀態。其三,頂端兩億人的富足感,主要基於房地產的虛腫價格,一旦超高的空屋率迫使政府嚴行「限建、限購、限售」,房地產就失去支撐民心的作用,而反過頭成為怨憎之源。
習近平的19大報告中,深刻的承認了這條斷層線。他說:「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他並且提出在三年之內(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中國當前的人均收入線和百孔千瘡的社會問題,這是一個與民心做時間賽跑的大膽願望。
(二) 經濟斷層線
在《2018 將是中國「銀根子」年》一文中(今周刊1087期),我論述了中國的經濟前景,落在金融(銀根子)這單一立足點上,並預測只有祭出地震式、手術式的金融政策,才能挽救中國經濟。在習近平的報告中,他對金融改革的描述是這樣的:「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然而,這段話只能算是一張「願望清單」,唯一勉強可以稱為指標的只有「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一句,而事實上,中國的金融壓力以及人民幣的信用在2017年中已經逼近了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只是為了19大的順利過關而以飲鴆止渴的手段強行壓住罷了。
金融斷層是否發生,或許我們可以觀察兩件事:2018年間,是否大幅貶值人民幣,是否大幅釋放央企股份予外資。
(三)政治斷層線
觀察19大的政治斷層,得把眼光拉回到鄧小平時代的13大,以及從2022年的20大,捲簾式的往回推。鄧小平以「鄧氏約法」穩住了中共政權:黨讓你發財,和你交換政治權利和思想自由。這條穩定機制,到了19大已經走到極限了。習近平的三萬五千字報告,就是企圖提出他的「習氏約法」,然而由這份報告中完全無法歸納出鄧氏約法那樣簡單乾脆明快的一句話;包山包海的「願望清單」加上虛無的「中國夢」,只會增加人民的焦慮感而非安定感。
鄧氏約法中的另一安定劑是橫向的「常委分權」以及縱向的「中央/地方分權」,然而在「以權為本」的中國,這樣做的代價就是必然的腐敗。從18大開始,習近平似乎在向人民說:你給我集權,我還你一個不腐敗的美好未來。人民對這是否買單,已經五年過去了,習近平還在和時間賽跑。接下來,習近平得向人民證明,一個不分權的金字塔式集權體系,如何能夠在沒有腐敗潤滑油的條件下達到效率?如果他證明了這點,那也等於是擊敗了人類五百年來的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理論和經驗。
台海地震線?
最後,台灣社會所焦慮的「統一是否有時間表」問題,習近平在600多字的對台發言中完全沒有提到。反而是,在另外兩段看來無關的議題中,間接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報告中說:「。。。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換句話說,在他的時間表下,2035年以前是不會進行中型戰爭的,而2050年以前,不會和美日發生大型戰爭。
小範圍的小型衝突,例如在中印邊界丟石頭和肢體衝突,擊沉某國漁船小艦,以加強或化解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只要不引起中大型戰爭,應該還是可能的。中國的大小潛在敵人還蠻多的,台灣只要不笨到去插隊,應該是安全無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