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探討一種狀態,成功人士不管是企業家、發明家、專家、職業家....很少有帥哥美女(演藝、名人被包裝的不在討論範圍)
原因是什麼,我分析了一些觀察;
美女比較不用努力,當然也有努力的,她們進修,拿到各種證書,學識淵博,有自己的事業版圖,甚至還有把車子、名牌變賣只為了增進自己遠赴海外去上課的學費,也有創業家,她們看似嬌媚柔弱卻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
我探討的是「另一派系的美女」(所以不要斷章取義喔謝謝)
有些長得美的女生,不用努力的原因是因為很多的禮遇,也讓他們從小習慣了任性。
他們不用做什麼粗活,一不小心拐到,馬上有人攙扶替他把手上提袋拿好,一不小心咳嗽有人送上溫水,
他們也不用自己學開車,或是學電腦,只要會把車門打開和把電腦關機即可。
漂亮的女生、帥的男生,從在學生時期,就受歡迎,時常被邀約、被追求,他們都在談戀愛、打遊戲、玩,很多人都卡在愛情這關就死了,也根本無心讀書,
你會發現很多漂亮的女生很早就有了孩子,19、20幾歲就必須面臨扶養責任,而且大多遇人不淑,男人都跑了,過於年輕的社經歷不足,沒有充裕的財務負擔,以至於辛苦的尋求賺錢管道誤入歧途的不在少數,這都是惡性循環。
或者在感情都很悲慘,最常遇見的常態的就是失戀,男友一個換一個,在臉書狀態都是感情的無病呻吟,他們都活在男女關係裡,沒辦法,因為她們漂亮。
因為漂亮,自然有更有趣的事情要做,他們不可能浪費時間研讀,也許不知道台灣或日本的經濟脈動、什麼是安培三箭政策,她們只著重當下的快樂,是不可能寫八萬字的論文,過去國際歷史的柏林事件,他們可能聽都沒有聽過,你很少會看到學霸是美女。
但外貌不是特別出眾的人,他們沒有太過於瘋狂的交際,他們有時間閱讀、思考,連看電影也不是為了約會,而是了解戲劇的創作藝術,他們通常在學業都很出色,
等到了快畢業了,那些美女帥哥同學已經被比下去,但他們依然玩樂、交朋友、夜唱、泡網咖、夜遊、飆車、談戀愛...甚至覺得那些書呆子很無聊,
當要大學的時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同學已經有了更多的學識,他們可以寫好論文,可以組織社團,參與社會運動,研究金融投資、市場經濟,以至於在出社會更有競爭力。
那些美女帥哥,因當時沒有奠定良好基礎,出了社會就隨便找份工作,但是正常的工作都很辛苦,他們吃香慣了、寵慣了,不會想端盤子、替人加油,所以很多人會跑去拍拍照,產生了各樣的小模、直播、和網紅或是伴遊。
當然小模、直播、網紅,沒有不好,只要正當性的展現,都應該尊重,只是現今媒體的操作與大眾口味的迎合,讓這些群體產生了變質。
也因為漂亮,有些會流連夜生活的女生,成了男人口袋名單,找妹唱歌的時候,便成了亂槍打鳥的對象,而那些美女還以為是自己的人緣很好,享受在被一群男性友人的吹捧中,但事實的本質是,她們比較容易約,用小腦即可上手,
也因為漂亮,所以很多人請客,她們也習慣了吃飯喝酒不用出錢的行為。
這些漂亮的女生,在年輕的時候20~36歲都還可以吃的開,但是你可以觀察10年20年以後,當那些女性到了40、50歲,會變得很吃力,她們不再吃香、不再受歡迎,也許保養的好,也可以充當年輕人,但必須知道,20歲的女生狀態依然不一樣,
女人老了應該要更有內涵,不再只有性感而是知性,才會讓人尊重。
如果她們的受歡迎是從外貌來的,那麼成也外貌敗也外貌,當沒有了外表也就在人群中黯然失色。
倘若一個女人的受歡迎,是她的職業、身分、三觀、智慧,大家會欣賞她的專業、品格,會邀請她擔任嘉賓或座上賓,想和她交流,聽她的談笑風聲,這時候這個女人是被尊敬的,而不是隨便找來的濫竽充數。
這樣的女人即便到了5、60十歲都很有市場。
那些成功人士,王雪紅、蔡英文(撇開喜好)這種女性,他們對於自身的要求很高,從求學時期就很自律,
或是辜仲諒、李嘉誠、國家領導...那些企業家都是吃苦耐勞,非常辛苦的打出天下,他們不可能放縱自己夜夜笙歌,就算曾經年少輕狂或面臨壓力的沮喪,也會在短時間勵精求治。
很多企業家都是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你們看到那些遊山玩水的人,通常都是二代三代,沒有真的在經營企業,他們只會揮霍、擺闊,只會花家裡的產業,
不然一般的成功人士,他們都苦待自己,逼自己做日復一日看似不起眼的學習,但卻是每一天不可或缺的紀律。
不以貌取人,但現在社會總總的現實還有網路媒體風向都是以外貌來定位一個人,導致大家只著重外卻忽略本質的重要性,
也因此網路的網紅、網美網帥的崛起,但有好的外貌應該用自己的優勢帶出好的影響力,而非只是變成社會亂象腥羶色的媒體現象,
現在台灣,沒有出什麼偉大企業家、發明家,「只有土產的網紅,但狗肉再香,也上不了正席」
過去的年代,實力堅強的人很多,但現在時代過著「窮充」的生活,就是雖然平窮卻很充實的假象,
網路與科技的發達,讓人們忘卻了許多既有的現實,他們在網路經營自己、網路做生意、建立在虛擬的社交,
世代的年輕人當中,沒有一般上班族的規律生活,肚子餓了就去便利商店微波食品就能飽餐不會餓死。
去加油站人員說:加滿?他們說加250。
台灣經濟出現了重大的危機,年輕人喪失大志、草食化,喪失物慾和成功欲,大家失去了競爭力與發展。
嗯..話題怎麼偏移到這塊,
言歸正傳,如果你很美很帥,那麼恭喜你,你有很好的優勢,不要浪費自己的資源,好好建立自己的產業,
盡一份微薄的力量,也許是一段話語、一篇文章、一場演說、一段短片、一句歌唱、一個思想、創造,都可以為社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當然事情都有一體兩面
#美女帥哥也有內外兼具
#我只是以大眾現象來分享
#謝謝你們的收看祝福大家
現今 社會 科技 發達 英文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探討一種狀態,成功人士不管是企業家、發明家、專家、職業家....很少有帥哥美女(演藝、名人被包裝的不在討論範圍)
原因是什麼,我分析了一些觀察;
美女比較不用努力,當然也有努力的,她們進修,拿到各種證書,學識淵博,有自己的事業版圖,甚至還有把車子、名牌變賣只為了增進自己遠赴海外去上課的學費,也有創業家,她們看似嬌媚柔弱卻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
我探討的是「另一派系的美女」(所以不要斷章取義喔謝謝)
有些長得美的女生,不用努力的原因是因為很多的禮遇,也讓他們從小習慣了任性。
他們不用做什麼粗活,一不小心拐到,馬上有人攙扶替他把手上提袋拿好,一不小心咳嗽有人送上溫水,
他們也不用自己學開車,或是學電腦,只要會把車門打開和把電腦關機即可。
漂亮的女生、帥的男生,從在學生時期,就受歡迎,時常被邀約、被追求,他們都在談戀愛、打遊戲、玩,很多人都卡在愛情這關就死了,也根本無心讀書,
你會發現很多漂亮的女生很早就有了孩子,19、20幾歲就必須面臨扶養責任,而且大多遇人不淑,男人都跑了,過於年輕的社經歷不足,沒有充裕的財務負擔,以至於辛苦的尋求賺錢管道誤入歧途的不在少數,這都是惡性循環。
或者在感情都很悲慘,最常遇見的常態的就是失戀,男友一個換一個,在臉書狀態都是感情的無病呻吟,他們都活在男女關係裡,沒辦法,因為她們漂亮。
因為漂亮,自然有更有趣的事情要做,他們不可能浪費時間研讀,也許不知道台灣或日本的經濟脈動、什麼是安培三箭政策,她們只著重當下的快樂,是不可能寫八萬字的論文,過去國際歷史的柏林事件,他們可能聽都沒有聽過,你很少會看到學霸是美女。
但外貌不是特別出眾的人,他們沒有太過於瘋狂的交際,他們有時間閱讀、思考,連看電影也不是為了約會,而是了解戲劇的創作藝術,他們通常在學業都很出色,
等到了快畢業了,那些美女帥哥同學已經被比下去,但他們依然玩樂、交朋友、夜唱、泡網咖、夜遊、飆車、談戀愛...甚至覺得那些書呆子很無聊,
當要大學的時候,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同學已經有了更多的學識,他們可以寫好論文,可以組織社團,參與社會運動,研究金融投資、市場經濟,以至於在出社會更有競爭力。
那些美女帥哥,因當時沒有奠定良好基礎,出了社會就隨便找份工作,但是正常的工作都很辛苦,他們吃香慣了、寵慣了,不會想端盤子、替人加油,所以很多人會跑去拍拍照,產生了各樣的小模、直播、和網紅或是伴遊。
當然小模、直播、網紅,沒有不好,只要正當性的展現,都應該尊重,只是現今媒體的操作與大眾口味的迎合,讓這些群體產生了變質。
也因為漂亮,有些會流連夜生活的女生,成了男人口袋名單,找妹唱歌的時候,便成了亂槍打鳥的對象,而那些美女還以為是自己的人緣很好,享受在被一群男性友人的吹捧中,但事實的本質是,她們比較容易約,用小腦即可上手,
也因為漂亮,所以很多人請客,她們也習慣了吃飯喝酒不用出錢的行為。
這些漂亮的女生,在年輕的時候20~36歲都還可以吃的開,但是你可以觀察10年20年以後,當那些女性到了40、50歲,會變得很吃力,她們不再吃香、不再受歡迎,也許保養的好,也可以充當年輕人,但必須知道,20歲的女生狀態依然不一樣,
女人老了應該要更有內涵,不再只有性感而是知性,才會讓人尊重。
如果她們的受歡迎是從外貌來的,那麼成也外貌敗也外貌,當沒有了外表也就在人群中黯然失色。
倘若一個女人的受歡迎,是她的職業、身分、三觀、智慧,大家會欣賞她的專業、品格,會邀請她擔任嘉賓或座上賓,想和她交流,聽她的談笑風聲,這時候這個女人是被尊敬的,而不是隨便找來的濫竽充數。
這樣的女人即便到了5、60十歲都很有市場。
那些成功人士,王雪紅、蔡英文(撇開喜好)這種女性,他們對於自身的要求很高,從求學時期就很自律,
或是辜仲諒、李嘉誠、國家領導...那些企業家都是吃苦耐勞,非常辛苦的打出天下,他們不可能放縱自己夜夜笙歌,就算曾經年少輕狂或面臨壓力的沮喪,也會在短時間勵精求治。
很多企業家都是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你們看到那些遊山玩水的人,通常都是二代三代,沒有真的在經營企業,他們只會揮霍、擺闊,只會花家裡的產業,
不然一般的成功人士,他們都苦待自己,逼自己做日復一日看似不起眼的學習,但卻是每一天不可或缺的紀律。
不以貌取人,但現在社會總總的現實還有網路媒體風向都是以外貌來定位一個人,導致大家只著重外卻忽略本質的重要性,
也因此網路的網紅、網美網帥的崛起,但有好的外貌應該用自己的優勢帶出好的影響力,而非只是變成社會亂象腥羶色的媒體現象,
現在台灣,沒有出什麼偉大企業家、發明家,「只有土產的網紅,但狗肉再香,也上不了正席」
過去的年代,實力堅強的人很多,但現在時代過著「窮充」的生活,就是雖然平窮卻很充實的假象,
網路與科技的發達,讓人們忘卻了許多既有的現實,他們在網路經營自己、網路做生意、建立在虛擬的社交,
世代的年輕人當中,沒有一般上班族的規律生活,肚子餓了就去便利商店微波食品就能飽餐不會餓死。
去加油站人員說:加滿?他們說加250。
台灣經濟出現了重大的危機,年輕人喪失大志、草食化,喪失物慾和成功欲,大家失去了競爭力與發展。
嗯..話題怎麼偏移到這塊,
言歸正傳,如果你很美很帥,那麼恭喜你,你有很好的優勢,不要浪費自己的資源,好好建立自己的產業,
盡一份微薄的力量,也許是一段話語、一篇文章、一場演說、一段短片、一句歌唱、一個思想、創造,都可以為社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當然事情都有一體兩面
#美女帥哥也有內外兼具
#我只是以大眾現象來分享
#謝謝你們的收看祝福大家
現今 社會 科技 發達 英文 在 對倒香港隨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隨筆][旅遊][以色列]
共產烏托邦kibbutz (二)
我們參觀的kibbutz,名字Kibbutz Ma'agan Michael,是在以色列北部,鄰毗紅海,在巴哈教朝聖地附近,據說這是最富有,也是最能保持共產理念的Kibbutz之一。顧名思義,這個Kibbutz的創辦人,就是Ma'agan Michael。在1949年,以色列立國那年,他帶著約二百人開創這個共享社團,成員大多是猶太童軍。說起第一個Kibbutz的成立,其實遠遠早於以色列立國,這也許要追溯至錫安主義的興起。
簡單來說,猶太裔奧匈人的錫安之父Herzl,在十九世紀經歷了歐洲排猶種種行為(關於錫安主義已另撰文再談),大半生都在鼓吹散落各地的猶太人,重返應許之地建立國家,免受流離及羞辱之苦。當時他舉辦了多場會議,參加的人,大多是抱有共產理念的有識之士。當中部分在Herzl死後,二十世紀初,在巴勒斯坦(當時還未用有「以色列」一國)買了些荒廢或是不太肥沃的地,努力開墾,建立屬於自己的地方。而他們亦將自己的共產理念,變成管治這些小社團的方法。所以我有想過,這些大大小小的Kibbutz,其實就是以色列國的雛型;甚至以色列國沒有立國的話,很可能猶太人就會繼續以這種「自己的方法」,返回應許之地,不過這是後話了。
我們的Kibbutz行程,是在一間小酒吧開始。這家小酒吧對外開放,做遊客生意,補貼Kibbutz居民的生活。這次帶團的為一男一女,帶團叔叔是土生土長的Kibbutz;至於女生,一開腔就是超級純正的英文,她為此解釋笑說:「因為我是美國人,後來跟當地居民結婚,所以才在這裡落地生根。」
在參觀小社區前,他們播放了一則短片,簡介這個社區的特點。或許人人的疑惑跟我一樣,當人人共享財富,還能保持富足的生活質素之時,他們是如何保障收入,以平衡龐大支出?這則短片,就像是樓盤廣告,以完美的形象向外界展示,他們的社團是多麼的富足和諧。人人平等的先要條件,就是職業不分貴賤:無論你是企業老闆還是清潔工人,薪水都一樣,統統上繳到社區,然後再公平發放。
至於社區收入,除了農業畜牧業,還有引以為自傲的世界級品牌工廠:plasson及suron。前者是膠製水管零件的上市公司,幾乎全以色列的抽水馬桶水箱,都會看見這公司名字;至於後者,則是生產金屬零件。這兩家公司,養活了這個社區無數家族。「我們知道創業重要性,一方面我們保持產業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則鼓勵大家創新,發展新生意,長遠能進一步支持社區生活,所以如果有成員想創業的話,我們都會給予資助。」她說。「對了,你們口渴嗎?如果需要水的話,那邊有水機不要客氣,雖然本來是海水,經過濾後味道也不錯,而且還會賣給我們政府。」原來這個社區,更有傳說中以色列淨化鹹水的工廠,實在不簡單。
另外片中亦提及,如果有人對這個社區興趣的話,可以參加其名為Ulpan的課程。課程約半年,主要學習希伯來文及這社區的生活理念。外來者想成為這社區一員的話,必須修讀這課程,但修讀了這課程,不代表你可以加入。「要成為正式、有投票和決策權的一份子,要麼你是土生土長、要麼你就要跟當地成員結婚,就例如我,這個從美國移民來的人,」女導賞者指著自己,又笑了笑說:「當年我大學畢業後,不想立即投入社會,剛好母親看到這個關於Ulpan課程,我就報名參加了。那時的社會,科技還沒那麼發達,有空就會在社區到處晃晃,跟人搭訕談天。我就是在這情況下,認識了我的丈夫。誰想到年輕時一個隨便的決定,就會改變我的一生?這裡有不少人跟我一樣,因為Ulpan而結緣,但也得住一段時間,然後全部人投票,得到六成以上的贊成票,才能正式成為成員。不過現今社會變了,科技發達,人人都躲在房間的網絡世界裡,很少面對面談天了,更遑論認識終生對象?」難道早前在耶路撒冷遇到的男生,就是參加這個課程?還記得那位男生,說到要在Kibbutz生活是很簡單的事,但現在看來,要得到認同,卻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行。有團友問,有人會想退出社團嗎?有又會如何?「的確,有些人覺得外面的社會更適合他而選擇離開,但我們也會給他們一筆錢;不過與其說有人想離開,在現今的社會情況,其實更多人想加入,申請加入的隊伍,已經排到很長了。」她笑說。
註:圖為國家美術館繪畫Kibbutz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