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適合以下幾類朋友可以直接購買。
一:對於台灣電影史有興趣研究的朋友。
二:對藝術繪畫有興趣的視覺強者。
三:台南人,剛好你也是影迷。
四:對於傳統業者如何珍惜活化自身價值進而創造屬於自己的文創資產。
五:想知道國寶級畫師顏振發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書作者王振愷,是我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於電影社任教時結識,他當時擔任電影社社長(我大概於2008年到2019年擔任國北師電影社指導老師),後來振愷仍舊活躍於藝術領域上,更協助台灣影評人協會草創時期的繁雜籌備工作。
他絕對是非常熱情且用心的影迷,加上他還與我也是同屬台南體系關係(我多年居住東區後來搬到安平),對台南這塊土地發生的事情,自然格外有情感共鳴。
他前一回的寫作《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主題就是定位在全美戲院的起源,談論這戲院帶給影迷們的巨大鄉愁。要說台南影迷沒去過全美戲院,實在蠻不可思議。
畢竟兩片同映的養分,確實滋潤了許多當年啃食膠捲為信仰的影迷們,更成為影癡們的私房寶地。
更不用多說後來李安導演也曾經公開為全美戲院站台背書的效應了。
全美戲院對於電影迷們來說,是堅持傳統黑盒子魔幻魅力,且努力與數位時代對接,卻也沒有完全拋棄膠片時代的回憶的場域。而這背後,除了全美戲院經營者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靈魂人物,那就是擔任電影看板畫作的顏振發師傅。
想不到,說時遲那時快,振愷居然馬上就推出了「續集」:《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有興趣的人還可以選購【博客來限定手繪明信片+李安電影紀念票卡套組】這個版本)。
這書完全針對顏振發師傅不為人知的那面,包括他又如何跟另一位藝術大師顏水龍的關係(兩人都是台南下營的顏姓家族,振愷在書中也以部分篇幅書寫顏水龍大師的故事。
電影看板畫師之路如何走出屬於自信的那一刻?書裡提到顏振發如何拜師學藝,在那個看板畫師生意好的年代,師徒制的情況中,師傅也往往保留所學,避免被偷工,變成日後徒弟要跟師傅競爭的尷尬狀況。
當時不成文的規定是徒弟都要練個三年四個月才能出師,但顏振發一年多後就出師了。
看板畫師與手繪海報師的身分定義也是不太一樣的,書中同時也有提到另一位台灣電影史上重要的大師人物:陳子福(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繪聲繪影一時代:陳子福的手繪電影海報》這本書。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讓我重溫了孩提時期曾經走跳在延平戲院、國花戲院、南都、南台戲院那些故事。當時的台南中正路一帶商圈堪稱是看電影最集中的場域,全盛時期每個畫師居然要完成1-200幅畫作,也都領辛苦的最低工資。
顏振發師傅走過那個最艱困的年代,也目睹了整個行業的興衰變更,也踏上了手繪看板比傳統戲院提早落幕的夕陽時刻。
直到2000年,全美戲院與顏振發的合作關係,讓彼此成就了新的里程碑。而顏振發師傅的故事,似乎精彩的章節還要慢慢展延開來,除了畫GUCCI的廣告看板,也畫了COLDPLAY新專輯畫作。
顏振發在電影看板這份職業上交出了嶄新的奇幻成績單,甚至也幫五月天畫專輯封面,以及政治人物們,2018年還榮獲台南市卓越市民。
我最佩服顏振發師傅能在方格之中掌握到如何放大尺寸,還能精準拿捏光影變化,能把比例放大到如此鉅大篇幅畫作中而不失真,數十年的勤奮畫作,讓他的名字早已和電影、台南成了一組新的代名詞。
振愷這本書的後半段還提到他如何帶領學員習畫,打稿上色看似簡單,但每一環都是硬功夫。更佩服師傅對於調色的精準拿捏,不靠電腦抓比例,全靠經驗秀本領。
如果你來過台南,歡迎你一定要到全美戲院,也許你還會遇到顏振發師傅。如果你都沒來過,那麼,可以先買這本書當你的電影藝術美術概論導遊吧!
【博客來限量限定版】https://reurl.cc/j8WKj1
【誠品限定著色海報版】https://reurl.cc/2rYRk4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50的網紅Mackey媽咪愛寶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花生 #寶寶副食品 #寶寶不能吃 【寶寶副食品】EP1 千萬不可以讓寶寶吃這3種東西 花生堅果類絕對不行!不小心給寶寶吃這幾樣會要命!| 哈咯小蘋果! 今天跟大家分享千萬不可以讓寶寶吃的3種食物,在準備寶寶副食品的時候真的要小心,真心跟大家分享!因為真的遇到太多不知道要給寶寶吃什麼副食品然...
珍惜食水海報 在 四十.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跟青春組的親子電影院,生存家庭
生存家庭不只是電影,同時真實呈現在前些日子畫面裡。灣區山火威脅,鄰近發布緊急撤離警告的時候,我看著山火警戒地圖,急著知道紅色黃色是什麼意思,放大地圖,看看如果真的要走,我們得依循哪個路線,但往北往南進退兩難,心也跟著慌亂,我拿出緊急撤離包,也跟孩子說準備細軟的時候,那心情對照電影裡,如出一徹。如果說2020學到什麼?就是珍惜這兩個字。
導演矢口史靖擅長用日常生活的錯置,用一幕幕電影畫面,訴說著在我們身邊值得珍惜卻容易忘記的道理。在一樣經典的「那啊那啊神去村」這部電影裡,他將都市失業青年放在為了應徵海報的女孩而去林業局工作的位子,在這部「生存家庭」他拿走了我們習以為常的電,車子動不了,家裡只能有燭光晚餐、電腦手機打不開,讓大家拿著家當逃難尋找生活新意義。剛開始逃難的時候,一家子意見磨合,愛打扮的還戴上假睫毛,爸爸戴上假髮,小孩手機和電腦不離身,覺得瓶裝水一家比一家還貴,最後靠媽媽機智殺價後,才得到足夠往後逃難生活的用水。最後手機丟了,手機殼拿來補輪胎才是王道。法拉利車子和勞力士手錶換不到米,媽媽又展現機智,拿私藏的酒來換腳踏車,這樣設備齊全,開始逃難到鹿兒島的日子。
看著逃難日子的數字跳動,他們愈來愈落魄,身體愈來愈髒,食物愈來愈少,人性的顯露愈來愈痛心,從買店裡最後一台腳踏車,雖然覺得貴到天價,但還是搶在其他人想買之前付帳;鄰居逃難時獨留下狗在屋子裡狂吠;開始在銀行拿不到錢的推擠受傷,到別人想要跟她們要一瓶水的搖頭;媽媽怕別人覬覦而把瓦斯爐給遮起來,而晚上水還是被搶,跟著小偷發現是為了給嚎啕大哭的嬰兒一點奶喝的無奈。
裡面看到青少年的轉變,從愛挑食把紅豆飯糰的紅豆吐出來跟電子設備不離不棄,到流淚到什麼都吃,丟掉手機,開始學著裁縫跟修腳踏車,家人從互相指責到一起同心協力,這樣的日子似乎在什麼都苦的盡頭看見不一樣的風景。轉頭問一下青春正好組,如果沒有電會怎麼過日子,大概就是跟露營一樣,再嚴重一點買不到食物,要學習抓魚、種菜和狩獵的生活。會不會過關,很難想像。看完這部片,對於要衝動奢侈品的購買,會想更久更通徹一點,真的帶得走的東西並不多,全都在那一個背包裡,才是真正有需要有辦法帶走的。
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是,他們在路上遇到單車一家人,說著:「縱使大阪有電,為什麼我們要去呢?不如選擇好好享受當下。」於是他們分道揚鑣,在這麼令人不安的環境裡,依舊看見自己內心所嚮往的,雖然是人煙稀少的路,還是昂首往前走。所以2020 這一場全球病毒、黑人運動、山火、空污和這一部「生存家庭」,我開始對生活有另有一種看法,除了斷捨離跟減法人生,純粹的生活變得更靠近我,也讓大自然療癒了我,於是我帶著青春正好組的爬山涉水,更是理由正確無誤的答案。
於是,我開始懂得珍惜,關於青春正好組的難搞、針鋒相對、左耳進右耳出和多一句不如少一句,最終會站在同一頁的同舟共濟,期待著。
珍惜食水海報 在 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這個很愛挑戰我們極限的小孩三歲囉!🥳
每個媽媽一定會在每年的孩子生日那天,回憶起當時生產的經過,男人總是可以把當兵說一輩子,我們女人就把生產說一輩子吧!
畢竟這個痛,可是一輩子都會刻骨銘心的呀!
回想起3年前的凌晨,半夜1點多2點開始覺得肚子有點緊緊痛痛的,當時雖然覺得有點怪但還是繼續睡,躺到3點多感覺越來越痛索性開始數宮縮的時間,然後數到越來越相近,越來越規律,就推了推Josh說有股覺得不是這麼簡單的感覺,就起床打電話到醫院詢問,結果對方聽了我的狀況只說了一句:「小姐~你現在是還沒足月溜!這叫早產,有什麼異狀就趕快衣服穿穿來急診!」(因為當時Luke還是坐在肚子裡,如果有產兆其實要很注意,尤其是破水就會比較危險)
(然後這也是我最後一次被叫小姐了⋯⋯)
雖然還有有點半信半疑,但我們也就決定還是準備出門,原本還想說要洗個澡,Josh就催我說不用洗了啦先過去看看狀況,再回來洗也可以,又本來想已經準備好的待產行李應該不用拿(還好那時已經先準備好),但Josh還是覺得提著以防萬一,就這樣倉皇的還在半睡半醒中上了計程車直奔台北馬偕,4點多到了急診掛了號上樓,護理師先做了確認,結果默默地說:「開三指了!我要連絡醫生!」然後人轉身不見,過5分鐘再飄進來冷靜的說:「醫生說要剖了,現在要開始準備手術的東西,先生請到外頭有文件必須確認簽名!」
當下可以說立馬從半睡半醒中清醒,也是腦子一片空白,躺在裡面開始有人進進出出幫我裝儀器插尿管....很多手術的準備,因為一被通知要手術Josh就被拉出去也沒辦法問他外面的狀況,等到6點多就開始往手術室推,因為想說6點了天也光了開始打給家人先叫了最近的阿姨來,那時躺在手術室外等進去的事後還真的是有夠害怕的,超害怕自己這樣進手術室會不會順利?小孩會不會健康的出生?自己會不會就這樣出不來就看不到小孩?然後就這樣被推進手術室,眼睛直盯著頭等上那亮到不行的手術燈,腦子繼續一百個疑問跟人生跑馬燈。
剖腹手術是下半身麻醉,上身有一塊布擋著沒辦法看到下半身(如果能看到應該不用打全身麻醉就會直接自己昏倒)這大概是很難形容的感覺,你可以感覺到肚子被劃開,被翻開,然後感覺孩子卡住,被醫生整個人壓在上面死命把要小孩拉出來,但是這一切卻沒有知覺。我都不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被真正拉出來的,感覺很像出來了,但是又沒等到哭聲,等到突然一陣巨大哭響全身繃緊的神經才真正鬆懈,然後有人抱著Luke過來放在你的頭旁邊,我就抓著他的小手,忍不住鼻酸感動的哭了⋯⋯
手術結束後進恢復室有人來問我陪我一起來老公的名字,他們說找不到人,就通知所有的人要找一個外國老公,然後索性就推著我從恢復室到病房這條漫漫長路上,一路一直喊:「XXX的老公,外國人老公,有沒有人看到,你在哪裡⋯⋯」突然讓我感覺自己好像燒賣一樣的被推著叫賣,而且忘記當時到急診時是半夜沒什麼人,出急診室時已經是早上9點10點,所以這一路滿滿都是人,我只記得,好多顆頭跟眼睛,一直盯著我這外國老公不知道跑到哪裡去的XXX⋯⋯
後來那個外國老公自己找到病房回來了,他說Luke因為呼吸急促送進加護病房,然後我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就這樣昏睡了,一睡就是一整天,完全不能自己,醒來後全身還是好累,一直不停冒汗,有人來探房只記憶自己是需要很用力才能把眼皮撐開,連去加護病房看Luke也是,隔著保溫箱握著他的手我還是一直在打瞌睡⋯⋯😴
後來我疑問Josh,當時決定需要手術時,被帶到外面怎麼簽那些手術前的文件的,他就說.......護理師就跟他四眼相望,一語不發,然後默默的指要簽名的地方,然後他就開始簽,一直簽,不停簽,簽到他當下以為自己是在開簽唱會,簽的是自己的唱片跟海報⋯⋯然後他就很得意開心地拿出一疊當初簽唱會⋯⋯不是⋯⋯是手術同意文件給我,一翻發現裡面有一張他兒子的病危通知書,我問他知不知道這是什麼,他也開心地說:「不知道他們說簽我就簽啊!就當多簽一張唱片啊!」
果然人還是不需要知道太多的好,這樣才會活得有自信,活得很開心!
後來Luke待在NICU十天就出院了,我們很感謝主讓Luke順利出院,雖然十天也許不長,但對那時的我們來說,他待在裡面的每一小時都是如此漫長,而這幾天進出病房看到了好多小小朋友也在裡面奮鬥,每個父母臉上的擔憂,和每個NICU的醫生跟護理師們都很努力的照護,深深覺得每個生命都是奇蹟,也都是如此的不容易,更應該懂得去呵護與珍惜。
我們在前幾個月因為醫生告誡沒有多跟家人朋友接觸,獨力照顧Luke的這段時間著實是很孤獨與辛苦,現在一轉眼三年就過了,今年是特別的一年,因為疫情沒能回英國,也沒特別安排,今天就當個大爺,讓爸爸媽媽跟妹妹專心陪著你一天。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雖然媽媽也不是聰明誤一生(糊塗誤一生倒是),但如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貴,於我如浮雲』不求榮華富貴,就只求你平安健康長大,從心所欲不踰矩,心中充滿滿足,一生都感到平安喜樂,謝謝你加入我們成為一個家,也希望我們這一家能充滿光,時時能提醒自己,也能照亮別人。
#3years #birthdayboy
珍惜食水海報 在 Mackey媽咪愛寶寶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花生 #寶寶副食品 #寶寶不能吃
【寶寶副食品】EP1 千萬不可以讓寶寶吃這3種東西 花生堅果類絕對不行!不小心給寶寶吃這幾樣會要命!|
哈咯小蘋果!
今天跟大家分享千萬不可以讓寶寶吃的3種食物,在準備寶寶副食品的時候真的要小心,真心跟大家分享!因為真的遇到太多不知道要給寶寶吃什麼副食品然後都亂來的人哈哈哈!尤其最近發生3歲女童吃花生卡氣管造成腦缺氧變植物人的新聞真的很令人傷心,如果我們可以知道這些東西不可以給寶寶吃,尤其是花生,很多人真的會忽略不可以吃花生,真的很希望這部影片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這樣就可以幫到很多人了!!
寶寶吃得對可以贏在起跑線,準備對的副食品給寶寶真的對寶寶很重要喔!
其實準備寶寶副食品真的要注重在寶寶每天所需的營養是什麼,什麼時期要在副食品裡面多增加什麼營養。很多人可能覺得副食品只要讓寶寶開始學會吃,吃飽就好。但其實副食品裡面的營養有沒有符合寶寶現在的需求也很重要喔!我們也會在每一次的副食品影片裡面準備得更多資訊給大家!希望你們在準備副食品的這條路上可以更輕鬆,不再煩惱不知道要準備什麼副食品給你的寶寶咯! ^^
這裡我很用心選了3種我覺得對寶寶影響最大的食物,希望大家都能多多注意,尤其是1歲以下的寶寶真的要特別注意怎麼準備他們的副食品。
其實是4種,包括了水哈哈哈!水拿來泡奶,真的對寶寶非常重要喔!很多商家還會針對這個推出了專門拿來泡奶給寶寶的水,可以想像得到水得到多少父母的關注吧~
希望這個系列對你的育兒之路有些幫助,我就覺得很值得了!
愛你們!!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影片!
LOVE,
MAC
---
?歡迎加入Mackey媽咪愛寶寶的Line@帳號: @896wuqqb http://nav.cx/ddDSAM1
輸入:寶寶不能吃 這5個字,就會送給你可以影印出來的精美小海報喔
(很適合印出來放在冰箱上給隊友和長輩看 XD)
?這些都不是我發現的,是真的有學術論文做研究喔
---
來加入我們的蘋果幫 (♡˙︶˙♡)
◑ 粉專 Facebook → https://pse.is/LY6GY
◑ Mackey IG → https://pse.is/MRZQ4
◑ 圓寶IG → https://pse.is/FLPMX
◑ 老公 IG → https://pse.is/HZ6K9
◑ 老公頻道 →https://pse.is/LXQA9
◑ 商務聯繫 → halomackey@gmail.com
◑ Bilibili → Halo Mackey
---
Mackey媽咪♥
Giant我先生。Everly圓寶。Mackey媽咪 G.E.M一家三口慢慢摸索前進中~
我有新馬口音+一些台灣音(台灣腔調影響頗大)
如果你覺得我的影片對你有幫助請訂閱我們,我們很認真做影片哈~~
希望透過這個平台互相學習,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也可以認識更多的朋友和夥伴喔!
謝謝你們觀看和支持我的影片!
☆ 小蘋果是我取給大家的名字,因為我很珍惜大家 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 ~
---
如何支持我的頻道?
▶來我的蝦皮賣場逛逛吧! 台韓精選好物
https://shopee.tw/halomackeyofficial
▶ 10% Cashback via ShopBack when you shop. Get SGD$5 here
https://goo.gl/ICzaiU
買淘寶前記得透過shop back再去下單,可享最高10%的現金回饋喔
▶看完影片開始前的youtube廣告, 不要五秒略過喔!
用戶看完廣告我們可以和平台分到一些微薄的廣告收入
你們的大大小小的支持都可以協助我們繼續創作這條路!
—
▶使用硬體軟體:
? Camera:Panasonic GF7 / Canon G7 X Mark II / iphone XR
? Editing: Final Cut Pro / iMovie
? 音樂來源:epidemic sound//付費使用
---
珍惜食水海報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珍惜食水海報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