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的年輕人
近些年,“炒鞋”成為一種資本遊戲。很多年輕人加入遊戲,卻在不經意間,成為被犧牲的獵物。這是一個年輕人的真實經歷 ……
過完年後,生活更加捉襟見肘了。畢業四年,買不起房、買不起車,我也認了,可是就連存款都沒有,我自己都有點看不起自己。
我是一個網頁設計師,薪水每月最多也只有30000元。每天除了正常的工作內容,還要應付無休止的會議,一個月算下來,除去房租和開銷,剩下的錢寥寥無幾。
周燦是和我一起進入公司的同事。去年由於父親住院,他花光了存款。那時候他沒錢交房租、沒錢吃飯,靠我救濟,才勉強挺了過來。
有一天,周燦得知我的處境,中午吃飯時把我拉到一邊,神秘兮兮地說:
「看在借錢給我的份上,給你一次發財的機會,怎麼樣?」
「發財?怎麼發財?」
周燦冷笑了一下,和我說:「炒鞋。」
「炒鞋?」我有點疑惑。
炒鞋,指的是一個牌子發佈限量版球鞋的時候,搶到買鞋資格的人,將鞋價翻好幾倍賣出。
我問他,我沒有買限量款球鞋的資格,怎麼炒?他說,不是你理解的那個“炒”鞋,我說的“炒”鞋,是一場大型“割下家”遊戲。
晚上回家的時候,周燦讓我去他家住兩天,教我怎麼炒鞋。去他家的路上,經過群主同意,他把我拉進了一個叫做「鞋友交流群」的line群。
他告訴我,在群裡什麼也別說,什麼也別問,想”收割下家”,就按「預言家」說的做。
周燦向我解釋,所謂的「預言家」,就是炒鞋團裡「帶下家」的人,之所以說是「帶下家」,因為遊戲沒到結束,誰也不知道,誰會是被“割“的人。
在市面上現有的幾款球鞋APP里,很多人以炒鞋為樂,但一個”預言家“會主攻一個APP ------ 他們看准一雙鞋,價格在球鞋里中等,在平台上售賣數量較少的,由「預言家」帶領line群里的人,買斷這款鞋子。
在APP上,大家可以看到誰擁有這雙鞋,想買的人,可以向擁有者發出求購消息。隨著求購人數增加,鞋的價格水漲船高,這個時候就是在“拉抬價格”了。
此時此刻,這雙球鞋已經具備了“期貨”和“股票”的特質,他們早已經將球鞋“錢幣化”,進行買進和拋售,直接在”雲端”,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炒作。
早在幾個月之前,APP平台已經有每雙鞋子的價格K線。每個人,都能直接看到鞋子的價格走勢圖,也能掌握價格的波動,讓每個炒鞋的人,都能瞬間了解價格動態。
在“預言家”的指揮下,周燦帶著我購買了一雙市價15000元的球鞋,他幫我付了款。我們整夜未眠,看著K線一點點攀升。他說,這種遊戲有很多人自發參與,他們也想在這場遊戲中分一杯羹。
我問:「明知道這是一場“割下家”遊戲,為什麼還有人前赴後繼?」
他說:「因為誰都不會相信,自己會是最後一個“接盤人”。」
“預言家”不斷發出指令,讓所有人每隔一段時間,就將鞋子改為某個區間的價格,以保證K線持續穩定上升。早晨五點多,“預言家”說,可以放別人進場了。
那時候球鞋的價格是17000。看到這款鞋一夜價格上漲了2000塊,肯定有人買進,囤在手裡,等待價格漲高再賣。那時,遊戲就變成了“收割者”與“接盤者”的狂歡。
我手心微微出汗,盯著持續上升的K線,腎上腺素隨著走勢飆升,熬了一夜竟然睡意全無。一雙球鞋,在人為操作下,一夜間上漲好幾千塊。我慢慢理解那些人的想法了。這就是場豪賭,賭自己是不是最後那個“接盤俠”。
誰都不相信,自己會是那個“下家”——我也不相信。
價格漲到18500的時候,“預言家”說他們撤場了。
他在群裡說,這雙鞋的臨界值大概在21500,所有人看著辦。
意思是說,他自己的團隊已經將鞋全部拋售,群裡的人要跟著拋、或者繼續囤,期待價格繼續漲,全看自己。
我詢問周燦的意思,周燦說,等19000就賣了吧,謹慎點。價格漲到19000,我和周燦將鞋拋售出去,沒過五分鐘,有人付款了。
這場狂歡,直到鞋價攀上25000的時候慢慢結束了。
周燦對我說,基本上在23000左右時買入的人就是最後的“接盤俠”了。最後一段時間K線上升比較急,最後一批入手的人急著出手,造成一種價格急速上升的假象,這個時候入手的,都是很笨的“下家“。
我問他,最後一批人會怎麼樣,一雙賠10000多塊嗎?他朝我一笑,指著堆放在屋子角落里的鞋盒說:「可不是賠10000塊那麼簡單,只要大家不囤著某雙鞋子,沒人炒作,那麼這款鞋馬上就不值錢了。」
一周後,錢匯進我的賬戶,我還給周燦16000,告訴他這是“學費”。他想了想,收下了。
周燦說,跟著“預言家”並不是穩賺,而是輸贏五五開,遇到別的團隊偷襲、鎖單,那投入的本金大多就消失了,就像他屋子角落里堆的那幾雙鞋,就是炒鞋失敗,留下的“戰敗品”。
這一次炒鞋讓我嘗到了甜頭。
在公司努力工作一個月,薪水扣除健保、勞保以後,最多也僅僅只有2、30000元。但炒鞋一晚上,竟然能賺5000塊,這是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接下來兩個月,每到有炒鞋活動的時候,我就去周燦那裡熬夜,一起買進,一起拋售,隨著手裡的錢越賺越多,從炒一雙鞋,慢慢變成炒兩雙、炒三雙……
既然是遊戲,就有輸有贏。贏的時候喝酒慶祝,輸的時候,只能眼睜睜看著鞋子被郵遞過來,放在家裡吃灰,或者等真正的買家從我手裡買走。如果沒人買,只能留著自己穿。不過算下來,輸少贏多。我和周燦每人賺了大概10萬左右。
2019年9月,“預言家”突然在群里公告,說要搞一場“大的”。群里頓時熱鬧起來,我和周燦扔掉手頭的工作,也加入到群里,瘋狂舉手。
等到晚上十一點半,“預言家”公佈了今天要「衝」的商品,是一個supreme聯名款的玩具傘兵和村上隆 × UNIQLO聯名款“哆啦A夢”。
我並沒有太在意這回事,一個25塊錢的小玩具,再怎麼炒能炒到幾千塊?周燦說,別小瞧了人對金錢的渴望。因為只是一個小玩具,我倆並沒有在意,我和周燦,每人買了20個傘兵和10個哆啦A夢。連K線都懶得看,只找了一家燒烤店,一邊喝酒一邊等待。
臨近兩點,睡意越來越濃,周燦趴到桌子上打起了呼嚕。我起身去結帳,回來拍了拍周燦的腦袋,催著他趕緊回家。到他家,我已經沒有力氣洗漱,直接脫了衣服躺在床上。
「2400了!」
我剛睡著,就被周燦的叫聲驚醒。他拿著手機說,你快看一下手機,傘兵漲到2400了!也許是太過激動,表情在屏幕燈光的照映下竟顯得有些猙獰。
我打開手機,APP上顯示的最新成交價已經漲到2500元,而“哆啦A夢”也漲到了3400元。粗略計算一下,截止到現在,僅僅只是“傘兵”就讓我賺了4萬3千元,而“哆啦A夢”也讓我賺到了3萬元元。
接近四點的時候,傘兵玩具和“哆啦A夢”的價格幾乎同時突破5000。我和周燦將20個傘兵和10個機器貓全部拋出,瞬間被搶空。
我算著等待入賬的金額,一共是12萬5000元,除去成本和每件商品20元的寄存費,淨賺將近11萬元。一夜暴富的遊戲,讓人驚艷。
這時候,我和周燦已經筋疲力盡了,像經歷了一場酣暢淋灕的大仗。心情始終難以平靜,我下樓,想讓自己冷靜冷靜。
凌晨四點多,夏夜的風吹在腦門上,我從亢奮的情緒中清醒過來,剛剛發生的一切就好像做夢。
在樓下逛了一個小時,碰到一家已經開門的小籠包店,我進去買了兩籠小籠包和兩碗粥,想要帶回去和周燦吃個早餐,然後一起上班。
等我回到他家的時候,發現周燦坐在床上一動不動。見我回來,那雙通紅的眼睛盯著我,「傘兵又漲了!」
周燦拍著大腿,懊悔自己賣得太早了,從傘兵上面起碼還能再賺4萬塊。其實我也沒想到,一個看起來像路邊攤5塊錢的玩具,竟然能被炒到7000塊?
暗自驚嘆的時候,周燦說:「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咱們現在買進傘兵,等到大漲的瞬間拋出。到時候還能再賺4萬!」
我剛恢復的理智,瞬間被4萬塊錢的利潤湮沒。在一個月前,我辦了兩張信用卡,以備“炒鞋”之用。平常沒怎麼用,沒想到今天用上了,兩張信用卡額度,幾乎全部刷空。
我低估了人性的貪婪,我也低估了自己的貪婪。我將早餐扔到了一邊,拿起手機將價格在7300元左右傘兵買下,我和周燦一人買了30個。時間接近七點的時候,K線的上升速度明顯的慢了下來,我和周燦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就去上班了。
八點的時候,傘兵價格突破8600,我和周燦將傘兵全部拋售,我倆擔心拋空的問題並沒有發生,在拋出的一瞬間就被人下了訂單。「看到了嗎?」
周燦得意洋洋地說,「不要小瞧貪婪,韭菜永遠不相信自己會是韭菜。還吃什麼包子,中午我帶你去吃樓下的日本料理。」
我和周燦像是暴發戶,一頓午飯花掉了五百多,覺得還不夠盡興。吃完後發現,我們的傘兵雖然是被下了訂單,買家卻遲遲未進行付款。
「完蛋!咱們被鎖單了。」
“鎖單”是一種圍堵技巧。根據交易平台的規則,一個商品如果有人下訂,但沒有付款,就會被鎖定24小時,賣家無法取消,也不能跟其他人交易。
如果有人想“圍堵”你,只要買你的商品,鎖住你的商品,但最終棄單,不付款,讓你24小時內,動也不能動。等24小時過去,商品價格暴跌,你的商品重新能交易之後,價格已經回落了,你也無計可施。
我們在當時,就遇上了惡意“鎖單”。
下班的時候,我和周燦坐在路邊,一根煙接著一根煙抽著。我打開群,看到好多人和我們一樣,都被“鎖單”了,只有少數人拋了出去。
晚上八點左右,“預言家”在line群裡說,這是其他團隊,為了將自己的傘兵賣掉,雇了水軍,將其他人的賣單“鎖”了,最終再惡意棄標。
聽到這個訊息,群裡罵聲一片。
有人發出罵客服的截圖,有人聲稱已經報警。
我和周燦的腳下已經堆滿了煙頭,他看起來瞬間蒼老了很多,可能我也是,只是沒有發現而已。我們一直坐到將近十點才回到他家,我不敢回自己套房,怕一時想不開。
一晚上,我背負了90000塊的卡債。
坐在周燦的床上,我看到早上買回來的小籠包和粥,已經涼透了。拿過來,分給周燦一份,兩個人大口吃起來。
吃完最後一個包子,周燦“哇!”一聲哭出來。他說,他買了40個傘兵,本想多賺一筆,沒想到全賠進去了。
在這之後,周燦變得鬱鬱寡歡,炒鞋賺的錢,一夜蕩然無存,對他的打擊非常大。
最後,周燦因為這個打擊,影響了工作,最終業績連續兩個月未達成,被調離了部門。
我們偶爾聯繫,他也心不在焉。最後,聽同事說,他因為工作出問題,最終被辭退了。
炒鞋群裡的人,一天比一天少。
曾經500人的群,如今只剩下三十五個人,再也沒有人說話。後來,我又申請了一張信用卡,拿一張信用卡做分期,另外兩張做資金週轉。每個月領薪水都要還到8600的舊債,開支變得更緊了。
有一天,領薪水那天,我回到套房裡,我媽突然打來電話,問我最近的生活情況。
我只能說:「挺好的,錢夠用,不用擔心了。」
本文來自:
真實故事計畫(微信公眾號ID:zhenshigushi1) --
每天講述一個從生命裡拿出來的故事
「玩具設計師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十方富裕人生(心靈 夢想 財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夏雪Angela beatri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Re: [問題] 工業設計師? - 看板Desig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靠北設計師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設計師玩具為什麼會這麼貴?|玩具人聊玩具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問卦] 麥當勞玩具設計師薪水- 看板Gossiping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夏雪Angela beatri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沒有做過的職業小遊戲
答案是第十項→鋼琴老師
-
經理秘書這份工作是姐姐介紹的
當時母親強迫我到辦公室工作,
後來姐姐說隔壁部門正在應徵秘書,
問我有沒有興趣
沒想到最後竟然成功應聘(沒有相關經驗的我不知是不是托姐姐的福才會被選上)
但工作空閒,
每日只是撰寫開會紀錄,
覺得無趣,
只工作了一段很短的時間
-
高中換了一家學校,
那家學校因材施教,
著重學生才藝,
在學時曾當音樂劇女主角演出過收費劇目,
為舞台表演奠下基礎,
畢業後曾在劇場拿過薪水演出。
-
當時還是學生,
嚐過一次賺錢給自己買手機跟為家裡添購數位相機的甜頭後,
便瘋狂愛上打工
為了賺錢,
上學的同時身兼數職,
其中一職是配音員,
為只賣出海外DVD版權的韓國電視劇配音。
-
不知是不是人品大爆發,
在我最無助的時候,
竟受邀擔任飾品設計師,
包括含個人品牌LOGO的介指、手鐲和耳環等飾品
-
畢業後總要找個工作,
於是應徵了某家珠寶店的售貨員,
在業期間,
學習了很多跟珠寶相關的知識,
包括如何分辨鑽石、水晶和玻璃,
細致到要用肉眼就要認出來到底用的是那種人造珠寶
肉眼辨識也包括鑽石的顏色和净度,
只要放大鏡在手,
就要在一分鐘內回答出品種、顏色、净度和車工
在IFC上班時,
欣賞過很多有錢太太身上的珠寶,
就是在那時候學懂欣賞藍寶石和綠翡翠的美麗(但珍珠仍然是排第一名)
-
在我居住的樓層,
其中一個家庭來自印度,
不知道他們從那裡聽來(我母親?),
知道我中文在全級拿過第一名,
於是登門邀請我當她家女兒的中文補習老師
一個小時三十五元,
算廉價勞工,
但對當時還只是國中生的我來說
薪水算很高了
學生的母親是個烹飪高手,
每次補習完都會為孩子做地道的印度小吃作點心,
於是當時也吃了很多很有特色又美味的印度小吃
-
編劇屬於現職,
是創作生涯中收入最高也是最卑微的工作。
但我仍然很感激這個職業,
它總是成為我累積存款最具實力的職業之一,
細節詳見於下月出版的《布拉格廣場沒有許願池》一書
-
擔任寫作興趣班導師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
沒想到一直都是當學生的自己,
竟然也有當高中生導師的一天
當了導師才知道,
那怕只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上睡覺,
也會很影響導師教學的心情
於是後來
改為圍圓圈的模式面對面講課,
沒想到一系列課程下來,
還真沒人在課堂上睡覺(笑)
-
國中的時候一直想買手機,
既是奢侈品,
就不會伸手跟父母要錢,
於是一滿15歲就跑去麥當勞當工讀生,
我先在鰂魚涌麥當勞當服務大使,
負責給小朋友開生日會,
幫忙傳遞候補的餐點,
送小朋友氣球和老人家冰淇淋等工作
(還有小薯條和玩具,服務大使和公關姐姐可以隨意送給老人家跟小朋友),
主要是照顧和安撫餐廳裡面哭鬧或者搗蛋的小孩子
-
最後就是鋼琴老師,
大概五六歲的時候
對鋼琴有個迷思,
認為好女孩都要懂得彈奏鋼琴,
讀書時期更主觀地認為
最佳女朋友職業就是鋼琴教師,
或許如此,
每次路經販售音樂器材的商店,
都會忍不住入去敲打琴鍵,
幻想自己是鋼琴高手,
能隨時隨地彈出令人駐足欣賞的曲目
薪水高,
有才情又優雅的鋼琴老師一職一度是兒時的夢想職業,
惜音樂天份不高,
從沒當過鋼琴老師
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葉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
下午彼得帶羅比去買安全帽,
我一個人在家裡閒晃,
剛剛突然深深有感--
其實很多事情,都是我惹出來的。
比如說,彼得以前是不敢走進車商看車的,
我說:
不進去看一下,
怎麼知道這台車是什麼感覺?
彼得:
可是我又不一定要買.....
要是到時候沒有買,怎麼辦......
我還記得第一次去看車的時候,
彼得緊張得要死,
他像個小姑娘一樣,
連別人問他要不要喝點飲料他都害羞說不要。
(然後喝我的)
整場都是我在講話,
明明我根本就不懂車啊,
彼得連坐進車子裡面體驗一下,
都是在我耳朵旁邊偷偷說,
叫我問看看業務可不可以打開車門坐進去感覺一下。
#你不要開走我覺得坐一下也不會怎樣吧
2.
承上,
結果一切都變了。
連假四天,
彼得現在居然會自己吵著要去看車了。
他昨天還自己排好行程,
說要去看什麼什麼車,
接著再去哪裡看什麼什麼車。
我說我想看電影,
他還露出很失望的表情。
在車上的時候,彼得自己突然說:
唉,要是有車商找我去試車就好了......
我:可是你開超慢的耶......
彼得露出那有什麼關係的臉。
我接著說:
要是有車商可以借我們開一個月就好了,
這樣我們就知道到底哪一台車比較好。
彼得還不要臉地說:
我覺得一個月不夠,
三個月才比較感覺得出來車子好不好!!
#我覺得三個小時都沒有人要給你感覺
彼得還在那邊批評一台剛剛看的車:
你知道嗎?
那台車的皮椅是左右有點包覆起來的,
這樣你每次從同一邊下車,
就會一直只磨到一邊,
以後兩邊的皮椅就會不對襯,
唉,好可惜......
#還我那個民初的害羞男孩
3.
我還記得自己曾經拉著彼得去看預售屋,
他當初也是不敢,
結果第一次看樣品屋的時候,
彼得要假裝成另一個人,才比較自在。
對方只是順口問:
咦,先生不太說話,
是不是從國外回來的呢?
彼得緊張到胡亂說對對對,
搞得自己下不了台,
最後看房的那一整場,
彼得只好都講英文,
當人家介紹說這個客廳面寬12米,
彼得大叫一聲 TWELVE!!
全場鴉雀無聲,
那個聲音在樣品屋裡迴盪,
我至今都忘不了。
4.
我另外惹出來的一件事,
跟羅比有關。
羅比很怕剪頭髮,
所以他之前都是阿嬤趁他洗澡不注意,
趕快用小剪刀稍微修剪一下。
但羅比最近的髮型,
鬢角真的長到有如耳罩,
我們覺得他耳朵都要聽不到了。
我問羅比:
你為什麼不敢剪頭髮呢?
羅比:
我,我怕會頭破血流!!
#一直在每周學成語相當熟練的孩子
5.
我在想可能是小時候,
我拖著他去剪過一次,
當時羅比年紀太小了,
嚇得亂七八糟,
所以留下不好的印象。
這幾天我又一直不停在跟他溝通去剪頭髮的事宜,
羅比終於在我答應剪完頭髮要帶他去玩具反斗城之後,
同意去剪頭髮。
我:
我告訴你,
我們要去happy hair,超happy。
而且媽媽認識那個設計師姊姊,她人超好的。
羅比很緊張,
我們坐UBER出發去髮廊的時候,
他還一直碎念:
真的,真的不會頭破血流嗎.....
我:
你不要怕啦,
媽媽剪過好多次頭髮,
都沒有怎樣.....
我順便搭訕司機先生:
不然羅比你問司機叔叔,
他有沒有剪過很多次頭髮?
羅比:
你,你有剪過很多次頭髮嗎?
司機叔叔配合我,爽朗地表示:
有喔,有喔,
我好像剪過幾百次的樣子......
羅比撫胸:
好恐怖,剪頭髮好恐怖......
司機建議:
你如果怕什麼,
你就跟剪頭髮的阿姨溝通一下啊。
我:
對對對,不然你現在就練習講看看好了.....
羅比雙手合十:
拜偷拜偷,不要剪我的頭皮!!
#誰要剪你的頭皮
#人家只想好好上班領薪水沒有人想要坐牢好嗎
6.
或許是真的有童年陰影,
羅比在車上話變得很少。
我只好一個人在那邊興奮:
羅比,你知道嗎?
媽媽每次剪頭髮,
都好像重新活過來一次!!!
司機也跟著追加:
我剪完頭髮吼,
也覺得很開心啊,
大家都會稱讚你,
說剪完頭髮好帥啊......
我跟司機就一路上一直大講自己愉快的剪髮經驗,
兩方重重疊疊,互相褒獎,
簡直誇張到好像每次剪髮都像是得諾貝爾獎那樣偉大。
下車前,
司機很認真地轉頭看著羅比:
不然這樣,
你覺得UBER叔叔要不要停車,
下車幫你加油,
陪你一起剪頭髮?
羅比搖搖手:
還…...還是不要好了。
司機露出笑容:
為什麼呢?
你是不是變勇敢了?
這時羅比說出他的心聲:
因為,有陌生人,
在剪頭髮的時候,在旁邊加油,
也是,也是蠻可怕的.......
#金牛座在客觀衡量哪件事擠較可怕
#司機好心給雷親
#羅比你就好好說點場面話會怎樣
7.
結果羅比剪髮非常順利,
他一開始抱著恐懼的心,
接著慢慢鬆懈下來。
我小聲說:
你看,
就跟你說設計師姊姊很溫柔吧?
羅比表示:
她很溫柔,而且也很漂亮!!
總裁剪完以後,
設計師拿鏡子給他看,
這小傢伙還大吼一聲:
我,我是勾護城小朋友!!
#三個字要念錯兩個字也是不容易
#風吹得路好長一顆心晃呀晃
#多想找人陪我逛累了睡在馬路上
8.
剪完頭髮,羅比摸摸自己的鬢角附近,接著說:
怎麼刺刺的.......
我怕他不喜歡,便趕快說:
你知道嗎?
會刺刺的,
是因為你有很多健康的新頭髮要長出來啊,
如果是禿頭的人,
剪完頭髮就不會是刺刺的喔,
呵呵,因為他們沒頭髮......
羅比笑著回答:
我知道,我知道啊,
禿頭會變得滑滑的......
我:
咦,你怎麼知道禿頭的人會怎樣?
總裁露出和藹的笑容說:
因為,我以前老的時候,
也是禿頭啊.......
#媽媽惹到前世總裁了趕快跪下
#正所謂十禿九富啊
後記:
說到這次的剪髮記,
羅比似乎悄悄地愛上了我的設計師。
剪完頭髮去沖水的時候,
他還用一種很有技巧的方式問對方:
通常,通常小男生要多久剪一次頭髮?
設計師說:大概是一個月一次吧......
羅比居然立馬說:
那,那我下次,一個月以後再來找你。
#奇怪你不是怕會頭破血流嗎
#結果總裁現在只要我出門就會問你今天是不是要剪頭髮
#他只有幾根毛卻一直問我可不可以帶他去洗頭
#羅比理髮記心境波折請詳見圖說
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靠北設計師 - Facebook 的必吃
靠北設計師8420 發文請至:https://submit.crush. ninja/designerkobe 美工人員跟包裝人員薪水一樣(基本薪資) (包裝人員就是貼貼紙裝盒出貨) 這點已經夠讓我不爽了 ... <看更多>
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設計師玩具為什麼會這麼貴?|玩具人聊玩具 - YouTube 的必吃
本集是上次「街訪大家都在 玩具 展買了什麼?」的後續整理報導,訪問依序:PEW PEW GUN 阿堯➞ Too Cheap Art 小包➞ Keedan 虎市丹丹➞ MOLLY Kenny ... ... <看更多>
玩具設計師薪水 在 Re: [問題] 工業設計師? - 看板Desig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引述《gg30cm5566 (卅釐米五六)》之銘言:
: 小弟目前只是一介學生,不曉得設計師的工作內容和生態
: 當初踏入設計領域,相信想像的不會和其他人差太多
: 就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從事創作,自由
: 儘管聽說出去後環境有許多阻力,但也堅信自己做的東西是高價值作業(品牌、創意)
: 不過最近聽了一位老師上課
: 他本身是念機械出生,而後投入設計界,目前自己開玩具公司
: 誠其所述,很多設計師出去,他們的工作就是畫畫草圖
: 以他開玩具公司為例(他之前也接觸過許多設計工作)
: 外聘來設計出生的設計師,要他們設計東西,他們就是把圖畫得很漂亮
: 然後說造型怎樣,功能怎樣,他要怎樣動
: 然後交給工程師,工程師問裡面的機構如何,部件材料是甚麼,強度多強
: 怎麼拼裝,組合等問題,大多設計師無法回答
: 許多人的態度是,這是做機構,結構,模具,材料人員的工作
: 那試問,今天這個設計,不過就是一介造形員而已?
是阿 工業設計師 如果能夠搶機構設計師的工作 那機構設計師要吃什麼?
有的設計師專做造型 但有的設計師是作行為科學設計 系統設計
: 畫圖,溝通,討論這項產品給人的感覺如何,琢磨外型的細節
光是能畫出清楚的圖來溝通 就已經是很不簡單 很多工程師想的到 卻畫不出來
還要畫得清楚 畫的有美感 畫的有創意 畫的有購買慾 有可看性
要畫出外形的細節 建構立體3D的截面
有考慮當初的動機
有思考執行過程 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外型開模角度的考慮 參考一點製程發想 設想交予產線如何去將這產品的組裝方法
: 這些好像是我所知道設計師最普遍的工作(小弟未進入業界,所知有限)
: 那今天這些工作,找個高職專科做美工,做造型的相信也能勝任
做造型跟做設計的出發點不同 最後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
造型不只有視覺 還有觸感 重量感 使用上的行為設計 造型的產品語言 affordance
一個門把可以做推與拉的造型 讓進門的人了解此門 到底只能推或只能拉 或兩者皆可
設計師的思考起點跟美工的起點一開始就有點不同 且最後需求的目的也不同
當你順利的進業界成為設計師時 跟美工科系出身的一起工作
就會體會到兩者的差異
一般來說 設計師會著重考慮到行為模式 美工科系主要會考慮到最後的效果
: 沒有要歧視的意思,只是說那工業設計唸到學士,碩士它的價值又在哪裡?
等你念到碩士就知道 學士與碩士的價值 差別會在哪裡
大致上來說 學士學著如何做設計 碩士是了解研究的過程
: 回過頭來,今天又有另外一批人出來說話
: 工業設計師的價值就是在發現人們的需求,深具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行為應用的專家,
: 創造高價值功能的創意產出工作者。種種美稱,卻讓人覺得含糊不清,曖昧不明。
設計有很多種面貌 設計是一個含糊不清 但是卻廣泛容納許多行為的說詞
設計是一種行為科學方法 如何找尋可行的假設 進而去嘗試實驗 最終產生結果
常常一個清楚的東西 反而會令人減少了想去實驗的欲望
去圖書館多看點書 或者是上網多多搜尋 慢慢的你就會清楚設計的價值
其實看得到的 摸得到的 都是工業設計師可以著手 去進行設計
例如一個桌子的桌角 原本四方形很尖銳 可是卻是要擺設在遊戲間
可是遊戲間常常有小孩子跑來跑去 說不定會撞到受傷
因此設計師將桌角改成圓角 或是加裝軟性材質 以防意外事故產生
所以設計不只是只有造型的美感
設計可以是觀察到現象 加以去注意細節 進而去解決問題
: 首先這些事情,憑甚麼一般人就做不來,創意難道只有工設的人有?
: 難道只是因為讀工設的人念過一本厚厚的設計方法?(說不定有些人連看都不看...)
每個人都有創意 只是工業設計師擁有具象化能力 + 一點人因工程 + 一點製造方法
如此罷了
: 又有一派人說工設的人有敏銳的觀察力,有開闊,多元的視野...
: 真的嗎? 這個說法好像把其他人都當成目光狹窄的笨蛋一樣...
沒人說其他人是笨蛋 除了對號入座的人以外
這只是稱讚工業設計師有此等能力
並沒說其他職業沒有此等能力 這世界不是1跟0 不是黑跟白
只是工業設計師在此領域更具強化罷了
: 回過頭來問,工業設計師的價值,他的專業能力到底是甚麼?
: 論企劃,論工程,論行銷,都有更專業的人,念工設的人或許都懂一些
: 也許是我學藝不精,可是我捫心自問,我懂得只是皮毛而已,討論到細處我也說不上話
: 這些人要壓你,拿出幾個你沒聽過的名詞就好了...
: 到頭來我能掌控得只有造形,並且擺出一副大師的樣子說,我外殼就是要鋁鎂合金,
: 圓角就是要5mm...
: 我覺得自己懂得不多,學得又不好,聽到老師講了許多,想請教大家的意見,
: 大家認為工業設計師的價值,他的專業能力到底是甚麼?
: 最後謝謝各位聽小弟講了這麼多廢話XD
懂得不多 多多看書看網路看點資料
另外可以用一個故事舉例
例如發明家 工程師 科學家
他們可以把牛肉 變得又大 咬下去口感的彈性又佳
工業設計師沒辦法把牛肉 從小變大 從鬆軟的肉變成具有彈性的肉
但工業設計師 就好比廚師一樣
你給我怎樣的菜 我會把它煮得讓你覺得好吃
或者像是一個調音師 在一個錄音室 有很多個調音設備 上面有幾個按鈕
按鈕上寫著 行銷 機構 製程 企劃 每個按鈕旁都有數字
工業設計師就去把調音bar 往上下調 某些領域調高一點
其他領域勢必會受限 而降低
從這四個到五個按鈕 去做細微調整
調出最完美的比例 或是最合乎這個作品的協調性 跟平衡感
這就是工業設計師存在的目的
假如工作概略分為製造端 跟銷售端 兩種
那麼設計就是在中間 去把中間做協調 作拔河的那個部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7.31.63
當初本人想要更了解設計而進碩士進修 但說要提升背後的價值就不見得
主要還是了解研究的過程 也就是一個科學方法
國民小學中 自然科學 學到的實驗科學方法
1.觀察 2.提出問題 3.假設 4.實驗 5.學說(結論)
6.再實驗(後人加以應證) 7.定律
碩士的研究論文會依照如此順序
1.觀察現象加以反思 2.提出問題 3.蒐集資料文獻 4.提出假設或論述
5.實驗方法設定、實驗分析(量化或質化) 6.各段小論或總結論述(結論)
設計
1.觀察現象 2.提出問題 3.idea thinking + concept design
4. 製作prototype 加以測試 (模型 、介面 、視覺平面...等)
5. 產生測試成果、作品、或產品(結論)
科學實驗 研究論文 設計 都是一樣的過程
可以得知 "設計"其實也就是一個科學方法
設計從以往代工產業的造型設計 材質應用 到現在的行為設計
也可以說明 設計就是一門 "應用科學 應用藝術"
不為發明家 用現有的知識跟技術作應用
設計師往往發現其中的連結,有人稱之為創意
也有人說類似是膠水 把A跟B的東西黏合起來 產生新用法
在此分享一個部落格 論述倒是蠻精湛的
一人設計學院 https://onemanshowdesigninstitute.blogspot.tw/
好好加油
感謝大家的回應 上述文章是本人的一些體悟 分享給大家一同討論
而"視覺傳達" 照字面上的意思是為 "使用視覺圖像傳遞設計者所要表達的訊息"
往往其製作平面媒介的目的 跟工業設計師所作平面媒介的目的不同
工業設計師所作的平面風格 往往都是較簡單 較乾淨 較不具絢麗吸睛的效果
那是因為 工業設計師設計出來的產品是 "主角"
因此做出來的平面 則成為產品說明 令其平面退後為"配角" 不搶產品主角的風采
如果是某某平面設計師 製作產品的平面設計
但卻想要表現其平面手法的功力 而把產品淹沒了
第一眼看不到產品 甚至到第三眼或第四眼才看得到產品時
那麼再炫麗再美麗的平面設計
都是一個較為失敗的視覺傳達成果 (因其傳達訊息有誤)
其實視傳也有其視覺行為 圖面美感 眼睛觀看的順序 焦點與構圖 色彩的協調性
圖面所要傳達的時間感 動線 空間感 臨場感 特效手法...等等
平面是為視傳的傳遞媒介 也是為視傳設計師的模型
跟工業設計師用立體模型作為傳遞媒介 功用相同 都是傳遞訊息
在此又可以論述
"設計" 是一門溝通科學
設計師傳遞業務 設計師傳遞工程師 設計師傳遞製程人員 設計師傳遞產線組裝
清楚傳遞訊息給消費者 甚至不希望產生傳遞失誤的行為發生
就是目前設計界所能認同的好設計
視傳或工設 並不需要彼此看得起或看不起 只是各人所重視的觀點不同
視傳看的點 跟工設看的點 都不相同
客戶挑的作品 工程師喜歡的設計 也都不相同
審美觀就很像是一種溝通 有頻率 有調性
跟談戀愛一樣 要對味
就好比業界的設計師設計一連串系列的作品
可是往往客戶總是挑上 那個最想讓設計師哭泣的作品...
那時心裡會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 編輯: Drawde 來自: 118.167.31.63 (04/21 23: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