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一抹紅,是什麼紅?
千絲萬縷的細線
像血液的流動又像糾結於心的煩惱
強烈的烈焰紅與深沈的黑
像濃霧一般
必須誠實的說
這個展相當值得一看
但情緒心思敏銳的朋友
可能很容易被引出內心沈沈的問題
我想
這看得應該是人生吧!
謝謝北美館館長王俊傑館長的帶領,為觀眾朋友介紹讓悶壞了的疫情生活多了一絲藝術氣息❤
展期一路到10/17哦!
也歡迎大家線上收看😊
#名人360 #北美館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本展由日本東京森美術館 館長 #片岡真實 策劃,
為國際知名藝術家塩田千春,創作生涯至今最大型且全面性的展覽,
包含數件大型裝置,另有雕塑、行為藝術錄像、攝影、素描以及舞台設計及其相關圖稿等,邀請觀眾細細體驗藝術家25年來超過100件觸動人心的創作。
⭐ 臺北市立美術館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Shiota Chiharu: The Soul Trembles
展覽時間 | 2021.05.01 - 2021.10.17
展覽地點 | 北美館 一樓 1A、1B 展覽室
⚠️ 北美館將視疫情及市府規定,滾動式調整相關資訊。
因應疫情北美館採網路預約制參觀,相關資訊詳見北美館粉專。如欲前往觀展,敬請留意館方資訊更新。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自5月1日至10月17日於 #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出。
連結請見留言❤️
偷偷說有抽獎哦~
快上PChome24h 的youtube 頻道
#名人360 #北美館 #直播 #主持 #咖啡糖賢齡 #christina賢齡 #dj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JUKSY 街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鞋餓份子隆重邀請到在演藝圈中素有行走唱片之稱的林俊傑要來與我們分享自己收藏中最特別的三雙鞋款,其中包含一雙要價近 60 萬台幣的 Air Mag 以及由藝術家 Kaws 親自贈與的 Air Jordan 4 雙雙都屬於鞋迷心目中的夢幻逸品! #鞋餓份子 #林俊傑 #記得開啟CC字幕 #鞋款收藏 #...
王俊傑藝術家 在 黃心健 Hsin-Chien 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領銜「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
台灣XR與新媒體國家隊22件作品前進2021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
2021年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Ars Electronica )官方以「新數位局勢」(A New Digital Deal)作為今年度的大會主題,以此聚焦各國於數位運用下的社會轉型及其文化現況;同時,也關注當前全球各地正面對疫情常態化下的生活轉變。
為此,今年度「台北/福爾摩沙花園」(Garden Taipei/ Formosa)策展人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以「 #島嶼壯遊」(Taiwan Grand Tour)為名回應大會主題,希望來自全球的觀者可以在「島嶼壯遊」的旅途中,透過各種數位媒介再次喚醒我們自由行動的能力與渴望,也期盼藉由數位的國際交流平台,讓更多人瞭解臺灣在科技、文化、風土和環保上的投入與成果,「島嶼壯遊」終將成為一個臺灣與全球銜接的數位對口。
今年度的展出規模擴大突破以往,不僅延續了去年VR與AR的作品類型,策展人 #黃心健 與三位協同策展人 #曹筱玥、 #張逸軍 與 #陳仲賢 攜手合作,號召多位國內優秀VR與動畫導演、新銳新媒體藝術家,以及新創公司與政府單位等,共計邀請22件精彩作品及計畫,將分別在「沉浸之旅」(Immersive Tour)、「動畫之旅」(Animated Tour)、「新媒體之旅」(New Media Tour)、「食壤計畫」(Earth Tour)與「行動啟程」(Action Tour)等的五大展區中盛大展出。
「沉浸之旅」作為「島嶼壯遊」的第一步,觀者可以遊走於數位世界裡面的山、海、河,甚至延伸到外太空!此展區將為觀眾分享六件富有台灣獨特地景、生物以及文化元素的作品,分別為《星砂》:#NinaBarbier/黃心健、《夢境現實:帝江化生》:#江其諺/ #吳文琪、《台電電幻1號所穿梭VR 360》:#洪仲儀/ #温世州、《浮光童夢》: #張文杰/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Hakka Public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藍眼淚Ep.1》:曹筱玥、《輪迴》:黃心健。
而在「動畫之旅」的展區當中,觀眾在不同的類型作品中,無論是抽象或者具象的視覺風格,都能投入到角色中所感受到其中的不安與受挫,進而幸福與成長,擺脫現實世界的困頓,以想像力來持續「島嶼壯遊」的旅程。此展區將展出四件動畫作品。《吉娃斯愛科學特別篇:夢想的種子》: #王世偉/ #高逸峰、《我的阿婆是一顆蛋》: #張吾青、《蘊・孕》: #連俊傑/ #李柏翰、《風箏》: #薛佑廷。
在「 新媒體之旅」當中,可以見到九位新銳台灣藝術家,使用不同的數位媒介如錄像、聲音、電子音、裝置以及各種的新媒體載體,以此各自表達所關注的多元議題,如家族、記憶、城市、社會、地景與環境等。「新媒體之旅」作為「島嶼壯遊」的中繼點,堅信數位工具也能夠呈現出現實環境的溫度與情感。此展區將展出《景觀色譜-樂群村、華陰街、西螺鎮》: #吳修銘、《信使II - 永恆漫遊與熱帶追尋》: #林羿綺、《滾滾》: #洪小澎、《彼・此》: #胡鈞荃、《光廊》: #胡縉祥、《海邊的巴別塔》: #馮偉中、《如何向一支手機解釋愛情》: #楊傑懷、《U+617E_v2.∞》: #詹嘉華、《無人的在場》: #蔡寧。
在「食壤計畫」展區中,觀者將看到以「 食壤」(Taste Soil)作為主題的行為藝術活動,藝術計劃以吃 的方式來重新反思人類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本展區將由國際名廚 #江振誠、知名舞蹈家張逸軍、VR導演黃心健、 #張文杰 共同創作,融入台灣地區特殊的風土,並結合料理、舞蹈與VR的體驗,是一場味覺與視覺的饗宴。本展區將展出VR作品製作與食壤的紀錄影片。
回首身處的今日,人類為了抵禦環境的資源消耗,以及後疫情時代所帶來的衝擊,需要在數位世界中採取更科學且有效率的行動措施。「 行動啟程」為觀者介紹兩間台灣重要的科技單位: 小智研發 MINIWIZ (Miniwiz Co., Ltd.)與 #臺北市大數據中心(Taipei Urban Intelligence Center);前者以數位科技與設計力的方式進行材料學的永續開發,而後者則是大數據與串流整合的方式,為科技治理城市造就新典範,綜合兩者皆是透過數位能量與我們的社會永續發展。而在此展區中,也首度以數位跨界的合作方式,刺激出新的行動藝術計畫,臺北市大數據中心將與新媒體藝術家胡縉祥(Chin-Hsiang Hu)、英飛輪(Inwheel)公司創辦人洪仲儀(Ghung-I Hung)合作,進行跨域的虛實整合及數據資源共享,一同創作新媒體藝術作品《The Weight of Data》。
今年度「島嶼壯遊」(Taiwan Grand Tour)優異的策展概念與突出的展出陣容,成功吸引奧地利大會官方的關注,因此官方將邀請「食壤計畫」的三位創作者江振誠、張逸軍與黃心健於台灣時間9月1日下午六點,參與《Highlight Channel》單元的線上訪談(線上連結等待大會公告);此外,也另外特邀「行動啟程」的小智研發與臺北大數據中心,作為今年度奧地利大會《Home Delivery》網路節目中的分享案例。
「台北/福爾摩沙花園」的策展主題藉由多重跨界的開創與結合,以豐富多樣化的展演形式呈現,觀者亦能輕易地隨著「島嶼壯遊」的腳步,逐步探索台灣在地驚人的數位創作能量,共同擘劃出屬於台灣的「新數位局勢」。2021年奧地利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線上展覽時間為2021年9月8日至12日於線上盛大開展,有興趣參與線上會展的民眾,可以先透過以下影音連結觀看今年度的展區預告片:YouTube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ZLSEh_L14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大會花園連結:https://ars.electronica.art/newdigitaldeal/de/formosa-grand-tour/
📍奧地利電子藝術節《Home Delivery》節目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c/arselectronica/playlists?view=50&sort=dd&shelf_id=5
📍 「台北/福爾摩沙花園:島嶼壯遊」策展專區連結:http://garden2021.metarealitylab.com/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arselectronica21 #gardentaipeiformosa
王俊傑藝術家 在 哈潑時尚 Harper's Bazaar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BAZAARCulture ||
你在他的畫中看見了什麼情緒呢⁉️
王俊傑藝術家 在 JUKSY 街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鞋餓份子隆重邀請到在演藝圈中素有行走唱片之稱的林俊傑要來與我們分享自己收藏中最特別的三雙鞋款,其中包含一雙要價近 60 萬台幣的 Air Mag 以及由藝術家 Kaws 親自贈與的 Air Jordan 4 雙雙都屬於鞋迷心目中的夢幻逸品!
#鞋餓份子 #林俊傑 #記得開啟CC字幕 #鞋款收藏 #AirMag #Kaws #AJ4
-- STAY CLOSER WITH US --
訂閱下去 | Subscribe: http://bit.ly/2Clb69W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juksyma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juksy_mag/
LINE@:https://bit.ly/2I9qb6A
潮流基地 | Website : https://www.juksy.com/
王俊傑藝術家 在 Chih-Wei CHUA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_光‧合作用_藝術家訪談_莊志維
Interview record (en) 中英文字幕
展覽資訊: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5%85%89%E2%80%A7%E5%90%88%E4%BD%9C%E7%94%A8%EF%BC%8D%E4%BA%9E%E6%B4%B2%E7%95%B6%E4%BB%A3%E8%97%9D%E8%A1%93%E5%90%8C%E5%BF%97%E8%AD%B0%E9%A1%8C%E5%B1%95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Spectrosynthesis - 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
展覽時間│2017/09/09-2017/11/05
策展人│胡朝聖 Sean C. S. Hu
參展藝術家群│王文清 Jimmy Ong、王亮尹 Wang Liang-Yin、王俊傑 Jun-Jieh Wang、王海洋 Wang Haiyang、西亞蝶 Xi Ya Die、侯俊明 Hou Chun-Ming、陳建北 Chen Chien-Pei、席時斌 Hsi Shih-Pin、陶輝 Tao Hui、席德進 Shiy De-Jinn、莊志維 Chuang Chih-Wei、曾吳 Wu Tsang、曾怡馨 Tzeng Yi-Hsin、黃馬鼎 Martin Wong、黃漢明 Ming Wong、曾廣智 Tseng Kwong Chi、楊嘉輝 Samson Young、鄢醒 Yan Xing、溫馨 Wen Hsin、譚浩 Ho Tam、蘇匯宇 Su Hui-Yu、顧福生 Fu-sheng Ku
年度教育贊助│文心建設
參展作品│黑暗中的彩虹 Rainbow In the Darkness
參展藝術家│莊志維 Chuang, Chih-Wei
莊志維,1986年生於臺灣臺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與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雙主修的養成對莊志維各有重要的影響。他說:「創作時新媒體藝術比較是像往內挖掘;但是建築必須向外考量空間關係…」。擅於運用光與空間創造互動裝置,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創作的命題從自身對於生命細微體驗的微觀一一向外延伸出與歷史文化的關係。如:2010年因友人離世的巨大傷痛,創作了《靈魂的重量》與《宇宙》。2014年用生命所遇的片段,如一粒粒細沙堆積成個展「浮島」的概念。2014年探討人類環境、科技與疾病關係的《感染系列》。2015年指涉宇宙秩序中之不可抗力,受制於文明與社會秩序的《轉生樹》,與揭示華麗姿態背後共生關係的「陰翳」個展等。至今於創作歷程中仍不斷追尋跨領域間的揉合,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
《黑暗中的彩虹》以陣列形式結合廣場空間,成為一因地制宜的互動裝置作品,以此開啟一場與大眾的互動對話,觀者可以穿行其間,進入被忽視抑或不被看見的間隙中;亦可藉由尖銳物在覆上黑色塗布的作品表面,刻畫、刮繪或留下任何訊息或圖案;到了夜晚,這些被刻畫的「作品」猶如一道道的傷痕,經由內置的多彩LED燈照射下透出美麗的彩虹光線,彷彿敘事了最殘忍的亦是最美麗的影射,以此象徵同志在面臨主流社會體制壓迫時,仍團結凝聚以勇敢的姿態正視傷痕。因此藝術家所寓意的裝置作品、空間義涵及觀眾參與構成三位一體,其互動的、共構的、動態的,促使了獨特意義的產生,同時在隱含權力定向的公共場域中綻放出有意義的形式,期盼觀者省思LGBTQ所面臨的困境與傷痛,並經由象徵包容與愛的彩虹光照耀,共同朝往平權道路,為具有歷史象徵性的意義創作。
作品網站介紹
http://www.chuangchihwei.com/work-rainbow-in-the-darkness-2017.html
王俊傑藝術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發現臺灣-重訪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的年代」常設展介紹
專訪:黃冠龍 說明員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臺博館)21世紀以來首度推出的全新常設展,同時也是本館預定陸續推出的三場常設展中之「首部曲」。作為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的「首部曲」,本展覽將時間回溯至臺博館的源起,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當時稱為「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初創立的20世紀初,臺灣博物學與博物學家擅場的「發現年代」,重新審視那些奠定今日臺博館收藏基礎、形塑臺博館風貌的博物學發現、發現者、與發現傳統。因此,這不是一部介紹臺灣自然世界的博物學展覽,而是一個回顧臺灣自然世界是如何被近代博物學所「發現」的展覽。故展名為「發現臺灣」。
「發現臺灣」內容主要分為三大主題單元:發現之道、臺灣新象、過去的未來。
發現之道
第一單元「發現之道」聚焦於20世紀初博物學家的調查傳統。透過兩位傳奇採集調查者: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的田野故事與蒐藏,勾勒出那一代博物學家強調親身實地踏查—即所謂「知識是人走出來的」之調查傳統。
另一方面,田野調查者所現地採集的物質憑證,構成了博物館的「標本世界」。標本並非調查的紀念品,而是物種的代表,許多不同標本的集合讓博物館體現出一個微型的自然界,在博物館裡重現了自然物種的分類階序與演化秩序。「標本中發現自然秩序」因此就構成另一個當時博物學傳統的重要特色,也是本單元的第二個主題。
臺灣新象
本展第二單元:「臺灣新象」則以專題方式細數臺博館歷史上重要的博物學者與他們的重要發現。如首任館長川上瀧彌主導調查的臺灣高山植物、臺灣昆蟲研究開創者素木得一所發現的「寬尾鳳蝶」、博物館的傳奇標本採集者菊池米太郎所採集的「黑長尾雉(帝雉)」、臺灣礦物研究先驅岡本要八郎發現的「北投石」、全能型博物學者堀川安市採集的貝類標本與其發現的新種蝸牛:堀川氏煙管蝸牛、戰後首任館長陳兼善與其學生梁潤生所採集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獨幟一格的歷史博物學者尾崎秀真所蒐集的原住民籐編器與珠衣,還有在1910年代由森丑之助指導製作的臺灣原住民各族「博多人偶」、1920年代末蒐集的「佐久間財團蒐集品」、1960年代造成萬人空巷的深海活化石—「龍宮翁戎螺」,與1970年代臺灣化石大發現出土的「早坂犀」等,館史上重要的發現者與發現,莫不在本單元的展場中翩然現身。
過去的未來
最後,名為「過去的未來」的本展第三單元,則始於一個問題:究竟這些臺博館典藏的歷史性標本在當代有何意義?換句話說,博物館的標本除了能夠帶我們回到過去,是否也能讓我們反省當下,甚至展望未來呢?。展場裡以三個物件回答此問題。第一件是臺灣雲豹標本,臺灣雲豹的野生族群已經在2014年正式宣告絕跡,因此博物館收藏雲豹標本就不再只是過去物種的歷史紀錄,同時也成為一把通往未來的鑰匙—透過其中保存的遺傳資訊而提供未來重建物種的可能線索。
另一方面,博物館裡的老標本同樣也能提供當代創作者充分的素材與靈感。本展場最後兩件「標本」是兩件當代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泰雅族織藝師尤瑪・達陸的《古虹新姿》與多媒體藝術家王俊傑的創作:《過去的未來》,分別取材自博物館內古老織品的紋樣與各種標本的型態,衍生發展出兩件匠心獨具、新舊交融的裝置藝術作品。在博物館裡,「過去」也就是「未來」。
回歸收藏
「臺博館新世紀常設展首部曲—發現臺灣」也是一個回歸博物館收藏的展覽。展場內總共展出367件的博物學標本及文物,其中屬於臺博館藏品者共計265件,在這265件臺博館藏品中,其中不乏出自於著名發現者本人所親手採集並標註的歷史性標本,如森丑之助與菊池米太郎在上個世紀初所採集的泰雅長衣、史前石器、與鳥類標本;更有一些雖非經名家採集,卻是屬於首度亮相的「歷史性首展」,如近年發現的佐久間財團在1920年代末所收藏的莫那魯道之貝珠踝飾。
同時,為了忠實呈現這些藏/展品作為「標本」的採集入藏脈絡,許多當時採集或入藏時的「歷史標籤」,都「破例」隨著其「物主」一起於展場中展出,細看其上不難可發現一些著名的調查採集者,如森丑之助、岡本要八郎、堀川安市等人的親筆墨跡,至今仍斑斑可識。
王俊傑藝術家 在 王俊傑- 非池中藝術網 的相關結果
關於. 1963年生於台北。畢業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k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為台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1984年開始創作錄像藝術作品,為台灣新媒體藝術 ... ... <看更多>
王俊傑藝術家 在 王俊傑 的相關結果
王俊傑 1996年畢業於德國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l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憑(Meisterschule),為臺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目前為國⽴臺北藝術⼤學藝術與科技中 ... ... <看更多>
王俊傑藝術家 在 王俊傑Jun-Jieh Wang - 北藝新媒TNUA NMA 的相關結果
1996年畢業於德國國立柏林藝術學院(HdK Berlin),獲卓越藝術家最高文憑(Meisterschule),為臺灣少數知名新媒體藝術家兼策展人。1984年獲得年度「雄獅美術新人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