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白鳳肝炒仙掌
銅鑼灣日式烤肉店Nikushou老闆,也是好友伍餐肉組隊,帶領一眾日台美食家到澳門勝哥朝聖,我坐享其成跟去。肉兄是個很夠意思的朋友,知道我要去,馬上說:「我寫菜單的時候,看看能不能讓勝哥做一些古老的功夫菜讓妳寫來作記錄。」然後,就有了這一道我見所未見的魚白鳳肝炒仙掌。我在FB上貼出這一道菜,友人朱仲銘跟我說:「真是懷念啊!記得小時候在那些舊式酒樓會吃到這一味,已經至少三十年沒吃過這道菜了!」消聲匿跡的程度,彷彿這道菜從未出現在世上。
感謝勝哥,正因為有這麼一位盡得鳳城派手藝真傳的隱世高手尚在我們能接觸的範圍,這道已消失的老菜,當晚重現餐桌。仙掌容易理解,就是鴨掌。什麼是魚白呢?晚餐開始前,先進去廚房向勝哥學習,只見桌子上放著一個筲箕,一個大盆。筲箕裡裝著的是炸過的魚鰾,另一個大盆浸泡在水裡的,就是魚白了。勝哥當時有解釋說何謂魚白,印象中他說的是魚鰾前面較小的那一段,不過當時人多嘈雜又趕著開飯,話題中斷。後來上網查詢,網上資料都指向魚白即是白子,魚的精囊,咦,跟勝哥的解說有點出入啊。後來在群組裏向我的兄弟們求救,肉兄馬上出手解答:「勝哥的魚白,取自大魚的魚鰾。魚鰾有兩段,小的那段不要,大的那段分裏外,外面取出曬乾或油爆後用來做菜,裡面的那個部分就是魚白。」至於譚國鋒師傅則說,小魚的魚卜,也可用來做此菜,最重要是「骨子」,成菜賣相才會美觀。所以,網上的魚白資料,所指的白子,跟勝哥取材的魚鰾,不可同日而語,大家不要混淆。
鳳肝和鴨掌的處理,又是硬橋硬馬的真功夫——鳳肝片成薄片,每一片的形狀、厚薄均大同小異,不知道用了多少隻雞膶才裁出足以炒成一碟的份量?這一點細節,足見勝哥做菜的要求。鴨掌生拆,保持原狀而不穿,真要年月累積,才能做出細巧的粗活。
三者合炒,我說,這一道再次展現了何謂「鳳城派風清揚」的功力,因為三者的熟度要求不一,但在勝哥的鑊與鏟的風火輪下遊走,就成了各顯神通的遊戲:魚白爽滑無比、鳳肝甘香粉嫩,咬開時更會佩服:外層焦香,但裡層猶帶著微微粉紅色的嬌嫩,每一片鳳肝的熟度都是如此,如此精準老練的炒功,太可怕了!鴨掌爽脆,跟魚白是一軟一硬的兩種爽口,口感已絕佳。然而,兩者均是淡味之物,以鳳肝獨特的內臟甘美、佐以青椒的清甜去帶動食味,我說,這食材的海陸合奏,也有「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的效果!勝哥炒功固然是獨孤求敗的境界,但這道菜更能反映的是昔日順德人對於吃的品味,那種懂得如何要求,才是此菜精隨:這三款食材全不是名貴貨色,都是用「細節位」或下欄貨來入饌,但透過手法(如鴨掌要生拆、所有材料size皆要處理得大小一致),表達出一份精細感。粗菜精做,是粵菜飲食文化中很重要的底蘊,萬萬不可丟失啊!
(「消失中的味道」文章系列)
圖解:
1. 左是油爆過的魚鰾,右邊的則是魚白了。
2. 魚的器官(取內層)、雞的內臟(裁薄片)、鴨的腳掌(生拆),這般取材和手法,是典型順德人的刁鑽口味,造就這一道魚白鳳肝炒仙掌。
獨孤求敗風清揚 在 英雄故事 HeroSto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英雄快報📣
精彩小說、歷史評論盡在英雄故事,本週又有哪些新創作?趕快註冊成為會員,加入討論吧!
📢新焦點
恭喜 史前文話 建立新的創作👏👏👏
《笑傲江湖》裡神秘的「風太師叔」風清揚,向來是網友們熱議的人物,他在思過崖傳授令狐冲獨孤九劍,是整本小說承先啟後的重要環節。許多人好奇,在風清揚年輕的時候,到底有過什麼經歷,才讓他繼承獨孤求敗的絕藝,又對華山派同門心灰意冷呢?
https://goo.gl/Fg1zuh
人客看了心歡喜,別忘了來文章底下留言,或者收藏關注作品,給作者大大的鼓勵!
📕新上傳
神選戰士不是我/異星女子戮戮
顛覆傳統、魯蛇翻身
https://goo.gl/ndvXP3
閒人找故事/閒人
神話掌故、創世歷險
https://goo.gl/sBp3GU
我的蘭陵王/愛新覺羅弘曆
戰火英雄、血染中原
https://goo.gl/cHDD4n
擬把疏狂圖一劍/三羽
刀光劍影,心往神馳
https://goo.gl/QpW1Dc
天下布武風雲錄/凱米爾
神劍出世、戰國風雲
https://goo.gl/MeDbyp
奔跑吧/匡匡
青春無敵、暖心開跑
https://goo.gl/qN1CrT
想看更多更新,快來創作首頁!👋👋👋
獨孤求敗風清揚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ookSelection:本月評論] 淺談金庸小說的國際關係
今年香港書展以武俠小說為主題,媒體邀請訪問,談金庸的國際關係觀 (詳見另文)。金庸先生以武俠小說成為一代宗師,其實宗師求學時,是就讀於重慶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的同行前輩。金庸的武俠小說以中國為背景,觸及不同朝代的外族政權,甚至有扶風、朝鮮、西域、天竺、西洋俠士出現,這些情節自然觸及國際關係,不需再作介紹。值得思考的,反而是國際關係的概念如何融入金庸武俠世界,一切可以從武林大會開始談起。
武林大會與國際會議
例如《笑傲江湖》,五嶽劍派舉行併派大會,雖說「五嶽劍派,同氣連枝」,但為了盟主一位,各派爭權奪利,而整個競逐過程其實並非在大會進行,而是長期作戰的邊談邊打。嵩山派左冷禪為爭奪盟主之位,不惜暗殺、陷害、收買各派高手,以消磨對方實力,但最終還是為他人作嫁,便宜了華山派岳不群。
這種介乎談判和決戰之間的格局,教人想起三十年戰爭(1618-1648 年)後的和會,以及最終簽訂的《威斯特里法條約》,條約確立了現代主權國家的世界觀,是國際關係極其重要的里程碑。戰事可追溯至宗教改革,將歐洲分為天主教和新教兩大陣營,而三十年戰爭也分為兩派,一派是哈斯堡集團,由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含奧地利)等組成,另一派是反哈斯堡集團,有法國、瑞典、丹麥等成員,最終以哈斯堡集團戰敗落幕。而這兩大集團,就頗有「傳統霸權」華山派和「新興霸權」嵩山派的影子。其實歐洲的天主教力量原來較為強大,正如華山派分裂前以風清揚的「獨孤九劍」笑傲江湖,但各國、各派外交都是現實主義主導,原屬天主教陣營的法國為了打擊神聖羅馬帝國,最終加入新教陣營作戰;而原屬新教陣營的丹麥為了抗衡強鄰瑞典,戰爭後期卻倒戈相向。嵩山派拉攏各派內部的「非主流派」,正是同一外交倫理的顯現。
《天龍八部》的各國互動
當不同派系有了明顯國家背景,金庸小說的國際關係元素,就更加明顯,《天龍八部》是當中代表作。當時是北宋年間,但金庸並不以宋為正統,對同時存在的遼國、西夏、大理、崛起中的女真族(即後來的金國)、乃至希望恢復燕國的慕容氏,都賦予平起平坐的重視。這些國家之間的瓜葛,不但塑造了主角之間的基本關係,也刻劃了複雜的身分認同問題。例如喬峰是遼國人,在宋國長大,又分別與遼國國主耶律洪基、後來成為大理國王的段譽,以及西夏駙馬虛竹結拜為兄弟,而與要復興燕國的慕容復齊名,這種武功以外的實力,其實反映了當時各國的最大公約數,也是維持相對和平的關鍵。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曾瑞龍教授的遺作《經略幽燕:宋遼戰爭軍事災難的戰略分析》,正是分析北宋國際關係的著作,足以作為《天龍八部》的參考。他以大戰略架構分析了當時每一場戰事,發現兩國交戰其實勝負參半,並非教科書形容的宋軍「屢戰屢敗」,而且除了楊家將和岳飛,宋國還有不少獨當一面的戰將。
最終宋國偏安,其實是外交失利。這觀點在《天龍八部》反而顯現得更充分:宋國趕走了原來可以為自己服務的喬峰,對西夏、大理、西域群豪也不大重視,境內高手都得不到重用,才走到各國服務。
國際政壇韋小寶:李光耀與梅特涅
這類外交操作不一定要以派系為單位,也可以在個人身上體現。金庸筆下最有活力的角色《鹿鼎記》韋小寶,其實就是一位大外交家,長期遊走各大勢力之間,靠的不但是個人的機靈,更是維持勢力平衡的敏銳觸覺。此所以他在康熙可能剿滅天地會時出手破壞,在康熙幾乎被暗殺時也奮不顧身相救,甚至對俄羅斯也留有一線,因為他深知道要是世上沒有矛盾,也就沒有他的生存價值。
以手腕和能力而言,最有韋小寶風範的大外交家有兩位,其一是新加坡的李光耀。新加坡一直宣傳是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 「被迫」獨立,李光耀更在電視直播痛哭,但近年研究發現,其實他早已部署獨立,哭別只是為免刺激馬來西亞,其實心中在暗笑,這種事,韋小寶幹過不少。而正如韋小寶在每個勢力內部都有結拜兄弟一類支持,李光耀也很刻意結交不同陣營的貴人,在美英兩岸之間遊走之餘,更有意料之外的強援以色列。當時李光耀留意到以色列軍隊在中東戰爭戰績輝煌,就邀請以色列軍人喬裝成墨西哥人,秘密培訓新加坡軍隊,並以台灣為訓練基地,而瞞過對以色列敵意甚深的眾多伊斯蘭鄰國,和韋小寶借助明朝公主、神龍教高手等保護在清軍的自己,如出一轍。李光耀一手促成兩岸汪辜會談,韋小寶也成為中俄兩國共同信任的中間人,這些不但是難以複製的社會資本,更是獨一無二的軟實力。
其實在李光耀之前百多年,歐洲也出現一位韋小寶色彩甚濃的一流外交家:奧地利的梅特涅(Klemens Wenzel von Metternich)。他是拿破崙戰爭後,維也納和會的設計師,遊走於各國之間,利用個人手腕,促成各國達成協議,重建歐洲保守主義的秩序。其實奧地利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已遜從前神聖羅馬帝國時代,但憑藉梅特涅的外交手腕,令奧地利在戰後獲得不少利益。「梅特涅式平衡外交」(Metternichian Balance ofPower)被視為新加坡立國哲學,指導思想為「雙重鑲嵌」策略,即令世界和地區列強的利益嵌入新加坡本土,而新加坡的生存空間亦嵌入各國外交考量之中,以避免外交上的一面倒。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對帶領新加坡遊走於美國、中國和英國等勢力之間,並能適時作出正確決定,明顯十分自豪。我們常以為香港就是韋小寶,其實假如今天的香港人、香港領袖還有韋小寶功力的十分一,就應該額手稱慶了。
沈旭暉 《明報》副刊 2016年7月26日
(鳴謝《信報》)
#金庸 #武俠小說 #外交家
延伸閱讀:理論普及化又一嘗試:《哈利波特》的國際關係
http://bit.ly/1TSl5pm
獨孤求敗風清揚 在 獨孤求敗ptt 的必吃
独孤求敗 (どっこきゅうはい、繁體字:獨孤求敗、 簡体字: 独孤求败、 拼音 ... 風清揚学习獨孤求简介. [1] 独孤求败应该算是金庸武侠当中,名字最霸气 ... ... <看更多>
獨孤求敗風清揚 在 獨孤求敗ptt - aalak.fr 的必吃
... 風清揚学习獨孤求简介. 独孤求败,自号“剑魔”,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 ... 独孤求敗(どっこきゅうはい、繁體字:獨孤求敗、 簡体字: 独孤求败 ... ... <看更多>
獨孤求敗風清揚 在 [自抒] 原來風清揚跟獨孤求敗時代差這麼多- 看板JinYong 的必吃
我其實一直知道獨孤與風清揚時代差很多
但原本沒有細想 覺得大概差一百多年
最近久違又重看笑傲 稍微推算了一下 發現其實應該比原本想像的多不少
之後再比較精確的推估一次 發現兩人相差其實是大約三百年
以下時間軸:
獨孤求敗死
~70年
神雕主時間軸
16年
十六年後 (1259) (張三丰約十二歲)
77年
倚天余岱嚴登場 (1336) (張三丰九十歲)
10年
張無忌回歸中土 (張無忌約九歲) (張三丰一百歲)
~11年
倚天主時間軸 (張無忌二十歲)
~半年
倚天末
X
日月教襲武當
~80
笑傲主時間軸
獨孤第一次被提及 是神雕第二十三回
(楊過)心想:“武林各位前輩從未提到過獨孤求敗其人,那麽他至少也是六七十年之前的
人物。... ..."
這邊楊過至少六七十年的推估 我覺得也算很合理
因為一論在此時約四十二年前 (此時楊過約十八歲 二論時楊過約一足歲 一論又在二論
二十五年前)
而一論時五絕估計大約都至少三十五到四十歲了 (王重陽比較老)
因此推估 獨孤"至少"在七十年前就死了 我認為是合理
甚至我覺得這種只有一個說法的事情 把這句視為等同旁白一樣的地位都是可以的
(其實這也算有BUG 畢竟如果獨孤當初是這種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等級
不管隔多久 突然武林中完全沒人提他都是很奇怪的事
澄觀在清朝都能提了)
十六年後 這邊有歷史事件 蒙哥死 時間算確定的 1259
然後張三丰第一次登場 說是十二三歲 (神雕第四十回) 跟這時間點也相符
然後是倚天余岱嚴登場時間點 這邊時間也是確定的
旁白寫的 "這一年是元順帝至元二年" (1336) (倚天第三回)
張無忌回歸中土時間點 張殷謝漂流十年是旁白寫的
張三丰九十歲大壽走 百歲大壽前回來也是確定的
懷孕一年 所以張無忌此時約九足歲
倚天主時間軸 旁白說的張無忌出山洞二十歲 (倚天第十六回)
倚天書末時間點 這邊BUG就比較大了
從書中內容推算 除了和三女荒島漂流是一個多月外 應該沒有哪段是一筆帶過大段時間的
書中有沒有其他地方提到確切時間點我不確定
但六大派圍攻光明頂 有寫明是在冬天
而書末屠獅大會 寫明是在端午
我覺得從書中內容來看 最合理是這段時間大約半年
但倚天書末有個歷史事件 韓林兒死 (1367)
照這時間 張無忌應該三十歲了
所以如果照史實時間的話 從張無忌出山洞 到倚天結尾 其實不知不覺過了十年
不過從書中內容看 我覺得半年合理得多
這邊我就以小說內容為準
然後是笑傲部分
笑傲的時代爭議一直很大
不過很多證據能看出至少是明朝後
例如有武當派 而且武當存在很久就是
我覺得其中比較能當依據的是 書末盈盈歸還真武劍時的旁白
”八十餘年前,日月教幾名高手長老夜襲武當山... ...”(笑傲第四十回)
因此多了這個時間節點
只要推估日月教襲武當這個事件是倚天末多久之後 基本就算能全部串起來
而在倚天中 日月神教還完全不存在
但武當已是大派
從無到有 要出現一個門派 發展到有能夠偷襲武當的實力
我認為說需要至少二三十年不為過
另外 還有種常見的理論是 日月教是脫胎於明教
如果採用此說的話 或能解釋日月教為何能在較短時間有強大武力
但倚天末的明教 跟武當關係應該是很好才對
如果日月教前身是明教 那應該也要過不短的一段時間 人員大幅更替
才會跟武當關係惡化到如此吧
總結就是 我推估無論採不採信明教是日月教前身 日月教襲武當 至少都要在倚天末的
二三十年後
綜上所述
把時間全部加一加 假設倚天末到日月教襲武當的時間叫X
獨孤求敗死 到 笑傲主時間軸的時間就至少是 265+X年
大約三百年的時代差距
中間又有失傳過 風清揚還能學到獨孤九劍 也算奇蹟
還稍微描述過獨孤求敗 有點裝熟嫌疑
以上哪裡不對或缺漏 還請各位先進補正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112.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inYong/M.1682364068.A.1F6.html
一些從人物用語/地名編制/官位編制 等等太細節處旁敲側擊的 姑且先不討論
因為金庸本身也很可能出錯
我就舉兩個我認為較顯著的例子
第一是上文中已提到 有武當派 且存在很久
第二是岳靈珊說過"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 ..."
這跟我上面講的太細節的推敲是不一樣的
像是哪個時代開始有人會講"突然"...之類的各種詞
這種是有可能作者本身也不清楚或根本不在意的
(例如射鵰後記就有一段金庸說他並不會字字計較 因此以用語當依據我一向覺不靠譜)
但明朝太祖朱元璋 是哪朝代的人 相信不太會有人搞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