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者生存 #展覽評論 #吳介祥
赫伯特.斯賓塞(Herbert Spencer)的理論強化物競天擇和善種學 (eugenics) 的理論,被利用為「社會達爾文主義」成為納粹政府人口和醫療政策的核心。而隨著戰爭和種族殲滅的結束,它不再是學科,而被列為助長違反人道罪行的理論惡例。在此生物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瞬間,凸顯出突變(variation)現象的關鍵性。正適合展覽「不適者生存」這個標題,標示出不可預期的物種界本質,及唯有生物多樣性才足以共繫生存空間的特性,和藝術的本質高度類似。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拖延有理:從達爾文、達文西的拖拉歷史,看見被低估的人生智慧」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達爾文發現「物競天擇」理論二十年後,《物種起源》才得以出版,因為達爾文深怕得罪了基督徒父親以及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 ★達文西的第二幅「岩窟聖母」畫像,在教會委託的二...
物競 天 擇 理論 在 一大粒小台客-Noemi Giulio Ev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天沒喝咖啡,早早就不支倒地😄
最近這陣子都在看歐國盃、環法自行車賽。
自行車賽真的很瘋狂,前車貼後車,不能有分毫失誤。
仔細想想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很不喜歡競爭的人,很容易有“那麼想贏就都給你去贏好了”的想法(←雙魚座)
其實我從以前就經常被推派去比賽,求學期間參加過全國性演講比賽,各類國語文競賽、英語演講比賽、繪畫、籃球、排球,田徑運動、游泳比賽...
雖然也獲獎無數,從中獲得許多學習,但是我真的一點都不enjoy競爭時緊張的壓力,失敗時的失落感;不喜歡只有少數贏家;不喜歡因為有人輸了才有人贏...
我永遠記得比賽時肚子翻滾,腎上腺素飆升的那種感覺。
出了社會也一樣,誰不喜歡捧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飯碗,但是那條路通常都很窄。
不喜歡擠窄路,常常到最後就會跟主流漸行漸遠,越走越邊緣,直到乾脆跳出框框,走自己的路。
我相信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耕耘自己成為一個無法被取代的人,比永遠在等待機會出現在自己眼前來得重要。
開發一條沒有誰幫自己鋪好的路,也不用一定要跟隨誰的腳步。其實只要有一股決心,勇於嘗試,不怕辛勞,做什麼事幾乎都會成功。
面對未知即使失敗,告訴自己只要努力嘗試過,就算被打回原點,也已經贏得經驗的累積。
當年就是這樣的心情去到了上海。
當然還有為了前男友啦...
啊不是很想聽我跟安德烈的愛情故事嗎?今天就先交代一下當時的時空背景。(蛤?蝦咪?!會不會扯太遠?😆)
本人的文風就是很會歪樓,要寫幾天才會進入重點我現在還不知道。
-----------------------我是分隔線------------------
今天先給大家看看當年在上海的租屋處。一個老舊社區大樓的28樓。每天上班總要等電梯等很久。
我們等電梯的時候不是都習慣退開一大步,禮讓裡面的人先出來嗎?
在那邊萬萬不可!
明明第一個到電梯前等電梯,只要前面還有空間,很快就會被後來的人,還有更後來的人擠滿。
如果你跟我一樣習慣禮讓,到最後就只有被擠在門外進不去的份。
也不要以為別人會幫你按開門喔!不管你看起來是不是弱勢或拎著大包小包需要幫忙,只要門快關上就自己好自為之,趕快判斷看是可以閃進去還是退出來,總之就是不要期待有人會幫自己按開門而貿然挺進,因為你一定會被夾!而且是連夾兩次!
一次是想進去進不去的時候,一次是夾完以為有人會按開結果沒有才想退出來的時候,讓你在夾縫中尷尬到自生自滅...
搶計程車更是不用說。計程車那邊叫出租車。
有一天上班時間剛好在下雨,車子很難叫。我只要攔下一台出租車,後面就衝出一個人飛快閃進車裡。完全沒有猶豫,看都不看我一眼...!
第一次你會懷疑一切都是錯覺;第二次會懷疑自己;第三次才會認清事實...就這樣一輛接一輛,整個被當成叫車服務...我都懷疑我當時後面是不是排了一整排人。
過了半小時以上,,搞不好有一小時,我終於搭到一輛車了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
.
.
.
.
雨
。
停
。
了
!
究竟有沒有必要這樣時時刻刻都在驗證物競天擇的理論?不誇張真的會讓人開始懷疑人生。
這就是甫到上海,上海給我的文化衝擊,震撼教育。
不論心中有多想聽媽媽的話,或老師的諄諄教誨,要有禮貌還是什麼微笑就是最好的語言的...,這時候都只能含淚跟爸媽老師說對不起了,人家排隊都不排了誰還跟你要有禮貌!
不是說因為不喜歡競爭才跳出之前那個框框的嗎?結果這裡的競爭更原始而赤裸,是生存的競爭!
未完待續。
*時光荏苒物換星移,純粹講古,勿戰。對號入座敬謝不敏。
物競 天 擇 理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肉燥理論 #絕命大平台 #嗚喵語錄
大家會不會對於「包容」這兩個字有所誤會?
包容,這兩個字是用在「#同理」和「#尊重」之上的
當我能「理解」對方的想法,並且雙方都有共識在交流
才有所謂的「包容」吧
我怕我看一堆書,教大家要有 #同理心
一堆人搞錯方向!我鄭重澄清一下
前陣子很熱門的肉燥理論,大致上的意思是
萬一先留給別人,那之後自己可能就沒有肉燥可以用了
所以盡可能地先把好處佔起來吧!反正別人也不會體諒你
在這樣的環境底下宣導同理心,確實是很困難
而且是我,我也沒把握我能把道德和榮譽感擺出來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面對一點道理和同理心都沒有的人
這樣還選擇包容?那就是物競天擇的部分了
那怕我有個公開的平台,抒發自己的想法和價值觀
我也不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需要包容任何人來對我進行人身攻擊
也許會有其他KOL為了討好,事事以和為貴
但我還是有我的底線
這無關什麼他媽的女權、男權
尊重人到底跟有沒有雞雞,有個幾分錢的關係?!
就事論事的留言,那怕是反論我都會好好留著
大家有話好說沒差
但如果是討論到我的創作風格、家人(特別是家人)
沒有第二句話一定刪除留言,視嚴重情況我會封鎖
你對我不禮貌,我還要捧你為座上賓?
包容真的不是這樣用的
#包容 #酸民 #NeKo嗚喵 #說書人 #neko_wumiao #金句 #禮貌 #心理
#KOL
物競 天 擇 理論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拖延有理:從達爾文、達文西的拖拉歷史,看見被低估的人生智慧」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達爾文發現「物競天擇」理論二十年後,《物種起源》才得以出版,因為達爾文深怕得罪了基督徒父親以及創造天地萬物的上帝。
★達文西的第二幅「岩窟聖母」畫像,在教會委託的二十五年之後才完成,並掛上祭壇。其實第一幅只遲了二年,但達文西賣給了出更高價的人,以示對教會的抗議。
★法蘭克‧萊特接下富豪委託的設計案。九個月之後,萊特在兩小時內火速繪出「落水山莊」設計圖,迎接突然來訪的雇主。
我們可以在「拖延」和「才智」之間,找到連結嗎?
拖延行為可以引領我們走向創新嗎?
在分秒必爭、時間就是金錢的普世價值裡,「拖延」似是懶散見不得光的行為。本書作者安德魯‧桑提拉一開始就表明自己是「拖延主義」的信奉者,總是花盡心思去做無關緊要的事,眼看著截止日期即將來臨,卻放任自己的恐懼加深,仍然無所作為。
為了探索自己的拖延行為無獨有偶,桑提拉開始進行研究,並從歷史名人中找例證,如:達爾文、達文西、雨果、詩人泰德休斯、美國國父富蘭克林、建築師萊特……,把他們在面對重大事件時,花招百出的拖延理由,以及分析拖延、擊敗拖延的方法,以流暢的文筆,描述成一篇篇如喜劇般的故事。之後再透過心理學家、哲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的文獻,解釋為何普羅大眾如你我,何以會拖延重要的事情,卻不需要有太大的罪惡感。信手拈來盡是博學的知識、妙趣橫生的軼聞和真實故事,文字淺白,娛樂性十足。
★拖延不是病,是人性
▶ 「拖拉的人通常很聰明,畢竟他們得隨時找到讓人信服的理由,來把事情拖個沒完沒了。」
▶ 「拖拉者,寧願讓人以為他們缺乏的是努力,而不是能力。」
▶ 「拖延造成失敗,也為失敗找到了藉口。」
▶ 「拖延,是因為擔心聽到他人的評價。」
▶ 「拖延,是因為害怕達不到對自己高期許的完美主義。」
▶ 「事情延宕下來,是因為對於被交付的工作規模和數量,給嚇得不知所措。」
▶ 「或許是因為拖到最後一刻,腎上腺素狂飆的刺激,吸引了我。」
★拖延是種「抗議」,也是種「掌控」
只有在以「選擇」為最高價值的世界裡,才有拖延和耽擱這回事。
作者簡介:安德魯‧桑提拉(Andrew Santella)
作品散見於《GQ》雜誌、《紐約時報書評》和《石板》線上雜誌。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此刻或許又找出什麼鬼理由,拖延重要的正事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