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第十九集
「調教」你老公,注定不成功?
文:Jeff Ong@善養小童成大同 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
◤我家的掛牆鐘每隔一段時間便會行快一點,需要「調校」一下,才能跟正確時間同步。同樣地,當伴侶的步伐跟自己不一致而出現爭拗時,我們也好想可以「調教」對方,使他跟從自己「正確」的步伐和想法。
#別妄想去勉強改變一個人
然而,人不像機器,無法兩下子就簡單地調校到最佳效能。只要我們一感受到對方帶著想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提出意見、將自己放在一個錯的位置來教導時,不論對方表達的方式是不滿埋怨,還是平和溫婉,我們的防衞機制都會自動開啟。
一個大人會使用哪一種防衛機制來應對攻擊?觀乎他童年時的經歷。
假如一個孩子在父母嚴厲的管教下成長,自小便習慣封鎖自己的情感,不敢表達對家長期望以外的熱情。到他長大成人時,面對另一半的怨懟和責備,很可能會用默不作聲、忍耐、麻木、冷漠來回應,直至爆煲的一天,又會變得憤怒、惡言相向,甚至暴力以待。
#睜開眼,#看到受傷的內在小孩
很多人聽到這裡,也會想起自己那位沉默寡言的老公,包括我一個聊天室內的幾個媽媽。
我鼓勵她們了解丈夫的童年經驗、成長時被壓制情感表達之苦,並諒解他們為家庭付出的辛勞和時而感覺被忽視的心酸。
如果我們帶著這份同理心去看待老公冷漠的態度,就會看到他內裡有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也許就能更易放下調教和改變對方的執著,轉為調校自己的心態……
——也許因為大家志同道合,這幾個媽媽不用我多說,一點就明,後來更一起分享成效!以下是我們部分對話,跟大家分享:
/////////
媽媽 K:「我之前會成日話老公自己出去影相,而家睇到係由於佢細個被監管得太嚴,所以好需要呢啲私人空間。有次我改為提出同小朋友一齊陪佢影日落,結果大家都好開心!」
媽媽 C:「我哋一家逛街時,除咗陪孩子買玩具,都會陪老公睇手辦模型。當佢睇到聖鬥士紫龍,就會好似細路咁兩眼發光,不過佢一向只看不買,覺得唔可以嘥錢買無謂嘢。有時真係唔知應該讚佢慳家,定怪佢唔錫自己。」
我:「因為佢唔單止係個渴望得到玩具嘅小朋友,亦係個自小就壓抑自己欲望嘅孩子。你可以試下送佢喜歡嘅模型俾佢,滋養一下呢個一直未被滿足的孩子呀。」
媽媽 N:「對呀!用老公的錢送禮物給他,何樂而不為呢?」大家不禁一起哄笑。
媽媽 C 笑着說:「怕就怕我之後要照顧多個小朋友,買玩具要買多份!」
媽媽 N 答道:「 呢方面你唔洗怕!其實就好似輔助教養模式所講,只要充分回應和滿足佢嘅需求, 佢係唔會因為被寵壞而不斷索取,反而會更快學會獨立和負起自己的責任。」
/////////
很多男人經常表現得極具理性和尊嚴,活像一坐冰冷的機械人,但在駕駛艙內坐着的還是一個需要被關注和滿足的小孩子。與其勉強「調教」老公,倒不如滋養他內在小孩的部分,好讓他在感到被愛和得到支持下重拾成年男人的力量, 成為一個對家庭更有擔當、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跟孩子更親近的理想老公。◢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 蔡稀尹專訪 這不是故事,這是來自宇宙的見證 生命裡的許多悲傷,需要出口 創傷,來自父母多年的漠視 在遭受遺棄、孤獨、侵犯、生病之後, 她如何看見宇宙力量的啟示 發現療癒的可能? 忘了是誰說過,人生就是不斷的傷害與被傷害, 她一生唯一追求的,就是...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結婚十年,我們仍然叫彼此做「老公」「老婆」,很少叫「爸爸」「媽媽」的。
//重新經營夫妻關係的第一步,是要避免跟隨孩子一樣叫自己的丈夫做爸爸、妻子做媽媽,試想想自己有多久沒有叫一聲老公或老婆?//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第十六集
#爸爸有話兒:我是家裡的隱形人,但也期待被看見
文:Jeff Ong@善養小童成大同 Parenting For a Peaceful World
◤我大膽猜想,其實很多爸爸也有過被妻兒忽略的感覺,只是通常「有苦自己知」。最近,我也跟一位爸爸聊過,我想,聽聽他的心路歷程,能幫助我們了解爸爸們的感受。
爸爸G,是少有會出現在家長網上聊天室的爸爸,他坦誠,站出來分享,需要極大勇氣。
「媽媽有自己的朋友或者家長群組,一聚頭都是講吓湊仔經、呻吓老公幾難頂。而男人之間呢,真係好少講屋企,至多呻兩句就會轉移話題去講政治、經濟,又或是講車、相機、模型、音響這些男人的玩意。」
▋#總是開不了口讓他知道
不談,不代表不想談,而是不知怎樣談。
爸爸G說,每天辛勤工作後,回到家裡並沒有偷懶。處理家頭細務、安撫情緒不穩的太太、照料哭喊不停的嬰孩,他都一手包辦。
這是因為,他體諒太太的「全職媽媽」工作非常辛勞,所以才會不理多累,也堅持要做一個好丈夫和好爸爸。既然如此,他又有什麼資格向太太抱怨呢? 太太負擔難道還不夠重嗎?
最後,對於自己的情緒,他選擇了忍耐和壓抑。
▋#家裡的隱形人
言談間,我聽得出來,不敢言「累」是一回事,背後應該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爸爸G對我坦白,雖然知道太太苦況,但心裏總是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原來,他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被看見,好似個隱形人——孩子只知道媽媽,看不見爸爸的付出;媽媽眼中只有孩子,完全忽略了我的需要——他在這個有妻有兒的家中有時感到很孤獨。
「辛苦完一日,到瞓覺時,有時仲要讓出床位,被迫瞓廳或者床尾。自從小朋友出世後,我喺屋企好像成為了一個完全沒有地位的苦力。」
我不禁問:「有時會不會覺得孩子的出生搶走了自己的妻子,有一種酸溜溜的感覺?」
G答道:「唉!我真的不想承認對自己的孩子有這種感受,但有時的而且確會覺得自己的老婆被孩子分薄了……」他欲言又止:「可能也因此我對他們的哭喊聲會感到很不耐煩,因為只要孩子 一哭,身邊的老婆又要丟下我去照顧他們了。」
▋#夫妻第一,#孩子第二
因為孩子的出生,夫妻二人都很容易投入做父母的角色,心頭都被眼前孩子的各種問題所佔據,難免會忽略身邊的伴侶。
可是,當父母做到身心俱疲的時候,又會像個孩子般渴求、期望和要求伴侶的支持,其後卻容易因失望而失落,導致雙方出現爭執和冷戰。夫妻關係出問題之後,又再次寄情於孩子身上,令到關係更加惡劣,這個惡性循環最終令到不少家庭破裂。
父母一心給予孩子健康的成長,卻忘記了夫妻關係對孩子的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所謂:「夫妻第一,孩子第二。」
重新經營夫妻關係的第一步,是要避免跟隨孩子一樣叫自己的丈夫做爸爸、妻子做媽媽,試想想自己有多久沒有叫一聲老公或老婆?
其實不論父或母,只要兩夫妻一起嘗試主動表達自己和聆聽對方的需要,欣賞和感謝對方的付出,彼此驅除大家因覺得被忽略而酸溜溜的感覺,我們便可以由「辛」媽媽和「酸」爸爸轉化成「甜」媽媽和「暖 」爸爸,父母才能發揮作為成年人真正成熟的力量,去給予孩子健康的童年。◢
=======
作者:Jeff Ong,資深生命教練,內在小孩及善養孩子工作坊導師,善養小童成大同網上讀書會主持。近年熱衷於支持父母的生命成長,從而讓更多孩子可以享受幸福的童年,共建更美好的世界。
=====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迷路回家:生命為我拐了許多彎 蔡稀尹專訪
這不是故事,這是來自宇宙的見證
生命裡的許多悲傷,需要出口
創傷,來自父母多年的漠視
在遭受遺棄、孤獨、侵犯、生病之後,
她如何看見宇宙力量的啟示
發現療癒的可能?
忘了是誰說過,人生就是不斷的傷害與被傷害,
她一生唯一追求的,就是與過去和解。
蔡稀尹,一位爹不疼娘不愛的女孩,歷經性侵、背叛、遺棄、孤獨的創傷,身體已經不堪負荷,得了淋巴癌末期!
當生命的終點突然變的具體,我們可以看清些什麼?
人生劇變,她如何依循宇宙力量的夢境指引,打開封閉已久的心房,勇於面對失溫的家庭與破碎人生,進而翻轉命運,成為美麗的健康諮詢師?
「生命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既然活著,要告訴人家什麼?」
好好擁抱過去的自己,療癒傷痛很辛苦,但是很有用。
「這不是我的錯。」隱藏二十年的孤單陰暗,她決定對自己說。
這本書不是故事,而是赤裸裸的自我剖析,由一篇篇血淚組成,希望成為一道光,為生活在谷底的朋友,照耀出一道溫暖的希望。
你是否對生命的磨難悲傷不已?
生活中該如何轉念、面對、放下,讓人蛻變的探索旅程,
面對這些痛楚,可以逃避、否認,無視無止盡的流血潰爛;也可以好好的抱著它們、接受、宣洩,最後癒合。
過程也許漫長,但要相信,我們都會好好的。
勇於面對的療癒心法,使貧弱的生命積累出能量。
在接納各種不勘之後,我們才能看見光明。
作者介紹:蔡稀尹
曾任:優活健康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特別助理、業務助理
現任:妍昫生技有限公司負責人
失溫的親情,輾轉流離的童年,一度懷疑家的意義。
失序的童年,受到誣賴和侵犯的噩夢,瓦解對人的信任。
失去的青春,為了賺錢,踏入燈火霓虹的酒店,嚐盡人生百態。
失落的關係,婚姻觸礁,染上酒癮,把自己逼到自我毀滅的地步。
失常的身體,二○一○年,醫生宣判罹患末期淋巴癌,生命倒數計時。
失衡的心理,病痛纏身,出賣靈魂,恍惚中當起詐騙集團的車手。
著作:
《我的14封遺書與13場神遇》
「愛延續」心靈療癒書寫系列書(陸續出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ZX4MOBVjUE/hqdefault.jpg)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水墨展 #簡志剛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簡志剛外,還邀請到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督導楊雅涵,來介紹簡志剛。
▲以最薄的宣紙揮灑出最厚實的生命議題,隱身於靜默之中的沉潛時刻
▲新水墨藝術創作者簡志剛,融合東西方繪畫精神,以動物及人物作為主角,創造視覺新視野,探索對於生命的關懷與生存的意義,沉潛而待發,此以稱為靜默之生。
藝術家簡志剛的藝術創作始終圍繞在對生命的關懷與生存意義的探索,他欲藉由藝術作品,對觀者傳達出諸多的苦惱與真切的深層思緒,也藉由創作動作本身,尋獲面對這些紛擾苦痛的超脫之法,藝術對他來說,不只是感受、抒發,更是修行,一種強迫自己面對深層憂慮恐懼的,自己給予自己的嚴酷考驗,讓自己藉由藝術,獲得超脫。
▲生命中的第一個偶像,西遊記孫悟空
對於簡志剛而言,畫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這就好像已經是融入血液骨髓裡的血肉,雖然他也喜歡寫歌、表演、吃美食,但繪畫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從有記憶以來,總是在亂塗亂畫的他,小時候如果到親戚家玩,第一件事就是要紙和筆,幼稚園的時候,出現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偶像,那就是中國經典文學西遊記裡的孫悟空,雖然還看不懂故事裡的文字,但生動活潑的人物造型、經典有趣的故事內容,以及誇張的繪畫表現手法,讓簡志剛瘋狂的喜歡孫悟空,因為這個眾所皆知的喜好,所以總有收不完的孫悟空周邊禮物,也讓他擁有一百多本不同版本的西遊記書籍、繪本抑或是漫畫。
▲繪畫的啟蒙老師,日本漫畫《七龍珠》
但要說到繪畫的啟蒙老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漫畫《七龍珠》的作者鳥山明了,簡志剛回憶著小時候最常發生的事就是被哥哥逼著看漫畫,而當時最火紅的漫畫首推《七龍珠》,因為哥哥一句:「七龍珠的主角也叫孫悟空喔!」才讓簡志剛心甘情願地翻開閱讀,但此時他已經不再只是瘋迷孫悟空,而是想要模仿漫畫中的經典人物,不論是人體構造、臉部表情等,藉由漫畫《七龍珠》來學習基礎素描,不斷的模仿和練習讓簡志剛知道什麼是立體感和空間感,而受到啟蒙老師鳥山明的影響,讓簡志剛的作品中也時常帶有一點戲劇張力感。
▲結合東西方繪畫,以創新水墨傳達意念及想法
就學後,正式進入美術教育也是非常偶然的一次機會,因為陪同學一起去報考國小美術班,沒想到同學沒有考上,自己卻考上了,從此國中、高中、大學,一直到研究所及博士班都沒有離開過畫畫,一路走來藉由認識不同媒材去發掘內心的另一面,對人生有重大體悟的時候,像是工作改變抑或是感情方面,只要是深入到人生觀時,就會選擇以水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水墨,一直是藝術家簡志剛用以表達想法的創作媒材,有別於西方油畫的華麗奔放表現方式,水墨有種沉靜的力量,不揮灑張揚,而是一種安靜且細膩的堆疊方式,對比西方的厚實畫布,東方繪畫以最薄的宣紙呈現最厚的思想,受道家老莊思想影響,傳統水墨是以向內思考的方式在挖掘創作者的自我情感,而簡志剛也因為學習到西方繪畫精神以及雕塑的概念,所以可以將傳統水墨作品融入更多現代元素,以多媒材拼貼,加上壓克力顏料,以特殊質感的紙材塑造細節等,結合東西方繪畫精隨,讓水墨作品擁有立體感,去掉傳統線性筆法,保留墨韻美感,徹底展現藝術家本身所想要傳達的意念及想法。
▲不同的生命議題,啟發不同的創作階段
而這幾年創作的主題一直都圍繞在生命的議題,起初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從家庭裡開始萌芽,善於觀察的他發現,父母親對於同樣一件事情,因為個性不同的關係,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學校抑或是出了社會後,這樣的情況也不斷的在身邊發生,所以自此體會到其實世界上沒有甚麼事情是絕對的,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接著他開始以畫筆提出來一個現象或是一個問題,但是不會有任何正確答案,答案就交由觀眾自己思考。
他也常常會思考人存在的意義,以及其差異性,所以這樣深沉的議題就藉由水墨美感來傳達情緒,六年間歷經了幾個創作階段,兩年一限,皆從東方水墨美感對應創作主題,包括以線性筆法專注勾勒長者臉譜的時之面向系列,以乾擦皴法描繪流浪者們的浪者系列,用墨韻結合紙材裱貼形塑動物的壓解與消散系列,一直到現階段水墨佈白美感結合墨韻與立體雕塑的靜默系列,都不斷在東方文化底蘊下,探索異質媒材結合與運用的可能性。
▲最新作品-靜默之生系列
此次展覽的主要系列為動物潛伏水中,並探頭之瞬間,無論是在等待、狩獵或隱身,都是在一種絕對靜默的狀態,但也是這種狀態下,最能讓人屏息,也最具生命張力,雖然冷靜卻蓄勢爆發,對應自身,則如等待生命的轉機,環顧局勢,沉潛而待發,此以稱為靜默之生。
靜默之生系列對應了藝術家本身近年的心理狀態,同時也呼應了所在大環境的集體意志,人們總感到鬱鬱寡歡、有志難伸,努力與付出難以看到成果,成功似乎遙遙無期,周遭充斥著抱怨與謾罵,一個不注意可能就被負能量吞沒,但簡志剛決定收斂心神、靜默、沉潛,拿起畫筆沉靜創作,就如同動物、人隱身在山間、霧裡、水中,化身為環境的一部份,與大山和石頭做了結合,將憤怒和喜樂的情緒轉換,潛浮於水面,等待下一次爆發,究竟是養神休憩還是聚精狩獵?是正向下沉潛或是往上提升?是清閒隱沒抑或是蓄勢待發?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文:金車文藝中心)
簡志剛簡歷:
1984年8月10日生
學歷:
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古蹟修護學系
研究所: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水墨組
博士班: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理論組水墨組
現職:
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美術資優班教師
展覽經歷:
2012畜.生 壓解與消散 簡志剛創作首個展
2013 MARVEL系列簡志剛文化部公仔雕塑個展
2014當 與我交會 數位原作插畫個展
2015 時之面相2015簡志剛創作個展
2015就算依然等著簡志剛插畫創作個展
2015生訴簡志剛當代水墨創作展 ADSC全球藝術聯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kNcyDvnkco/hqdefault.jpg)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在 【光寶文教基金會】親子自我探索心靈成長系列 第四堂 美好時光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光寶文教基金會#親子 自我探索 心靈成長 系列 #第四堂#美好時光:我的家庭相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人際關係舞台, 父母 親提供良好的親子關係及身教, ... ... <看更多>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在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第十四集... - 善養小童成大同Parenting For a ... 的必吃
父母自我探索系列 #第十四集「父母自我探索」系列由Jeff, Michell 和Karen輪流每隔周四發表一篇文章,從一對父母去學習如何改善夫妻和親子關係的經歷,與PFPW讀者們一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