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心理師,曾經擔任過和中輟生搏感情的社工,不喜歡被限制,想挑戰自己成為一個不被專業形象框架住的人。
曾經有人跟我說過,只要有我的地方就有快樂、我的喜樂充滿了感染力。
我小時候期許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但一直到成為行動心理師後我才發現,原來我最棒的影響力,叫做歡樂。。。
這幾年的工作我跑遍台灣不同的城市,特別是偏遠的地方,花東離島的工作我盡可能都去,因為資源少的地方需要我們更多的去給予,常常半天的工作但卻花了兩天的交通時間,所以我除了工作外,更喜歡待在當地去和人接觸交朋友,因為這些也成為我生活中的養分,除了交到很多的朋友以外,也更能去和職場工作的人分享,如何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工作的可能,幫助人們找到工作的意義和自我的價值。
有一次,我接觸到一位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既不愛上課又混幫派,但我發現他是個有想法的孩子。隨著關係的建立,在某次團體後,他跟我說:「老師,我小時候也很愛讀書,只是小四交到壞朋友就變現在這樣了!」這句話深深扎了我的心,我很想問問他說:「現在這樣,指的是什麼樣呢?」。很多時候,我們看人的眼光,或是帶出的信念,不只替別人貼上標籤,也會導致他人也替自己貼上標籤。之後我找了時間和他聊聊:「『這樣』是哪樣」,也分享了我看見了他擁有很棒的影響力。
我想,要撕掉一個人身上的標籤,就是讓他知道,他自己是多麼有價值,讓那些標籤隨著他越來越愛自己而掉落。又在一次桌遊活動中,他告訴我:「我爸每天都會帶我去學校上課。」我立刻回他:「哇,這樣你不會覺得很煩嗎?」沒想到他回答我:「不會啊,這樣爸爸就不會亂搞了。」原本我還以為是爸爸怕他翹課或是混幫派,所以才帶他去上課,沒想到其實是爸爸在他小四的時候,開始沉迷賭博,把家裡搞得一團亂,甚至連房子都賠上了,他就是在小四變成「這樣」的 —他的「變壞」,也許是他努力想要維繫家庭平衡的方式,希望將他父親的目光從賭博轉移到他身上。如同心理學所提到的「代罪羔羊」,透過對他更多的瞭解和建立關係,我們才能看見他對於所處環境所付出的努力,而不再是用壞孩子的標籤去看待他。
我成立FB粉絲專頁心理師的歡樂之旅,希望能讓人知道自己是尊貴的、有價值的、被愛的,從幼稚園到大學生、弱勢家庭、身心障礙人士、企業員工、家庭、學校等,我有幸可以接觸這麼多的人,我期待自己成為各行各樣之間的連結,運用我的遊戲做媒材,運用我自己的特質去影響他人,我會說出更多的故事,和世界一起活出美好。
——————————-
這是我參加1111最感人工作比賽的自我介紹,覺得寫的蠻好的🤣🤣🤣但因爲投票時間為期兩個月,實在太長了,我們就不要投吧,但希望大家可以透過這個介紹更多認識我
不知道大家怎麼知道我的,上過課、看過書、或是就隨意按進來~~我是一個普通的女生、普通的心理師,但我喜歡跑來跑去、喜歡唱歌、喜歡豬、喜歡吃飯睡覺、喜歡聊天、喜歡想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人看完這長篇嗎
#好想養豬
#熱愛花東的台北人
比賽在這😂歡迎每天投票,雖然不會贏
https://reurl.cc/R4nvd9
熱愛花東的台北人 在 花蓮自媒體名單| 部落客/ IG / FB / Youtuber / 網紅 - 花蓮邦 的必吃
我是「慈慈」,一位住在台北卻熱愛花蓮的女子,不論去哪裡玩,關心的總是吃 ... 我是「雨立今」,自小就在花蓮長大的花蓮人,育有「邱言言」與「邱吉 ... ... <看更多>
熱愛花東的台北人 在 一起移居花蓮吧|從山上到海邊只要20分鐘,廖脩博 - Facebook 的必吃
分鐘,廖脩博: 熱愛 花蓮的休閒感 ... 花蓮待過一陣子,12歲之後又在 台北 生活,直到幾年前 ... 藝術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抽象或和生活距離很遙遠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