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做家务?
给孩子做家务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还没订阅我们YouTube频道的朋友,可以订阅,订阅时记得打开小铃铛,那么日后有什么新的视频,你们都会第一时间都会收到的。
如果已经订阅了,觉得受用,举手之劳通知或者分享给你觉得有需要的朋友。
这文字跟视频是不同的,文字是补充视频的内容,有说明这是为什么,理据在哪里。
如果你读完了,请到留言评论区,支持我,观看视频。
也可以点击这里的连接:
https://youtu.be/TyYvlIa_H04
这个视频是说,在儒家的角度,孩子还没读四书的《大学》之前,他们都得经历过「小学」的阶段。
粗浅来说,「小学」就是要孩子做一些伦常家事。
还有,应对父母长辈,乃至同辈,甚至后辈的「互动礼节」——权宜方便的说法就是,对人际互动会有一种既默契又得体的应对态度。
所以是在性格形成之前,就做好行塑了,否则等性格形成之后,气习凝固了,要再调改就已经来不及了,我可以借用中庸一句话来说明:「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定则不疚,道前订则不穷。」
这种种是儒家小学入德修养工夫的入门,是全部都是动静明细的事前布局(事前准备),这种重复训练,在日后即事来临,动静明细的功夫才会比较靠谱。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这句话的结论是用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用现代的概念来理解,人的气习变化 ,性格还没凝固之前,就要极度留意了,在细微的地方先做好一切准备。
你大可想象一下,现代的社会,用五岁进幼儿园,七岁入小学的概念来看,孩子跟父母人际互动,仅仅只有那区区的几年罢了,七岁之后,孩子进入更扩大的小社群了,父母要「察觉」与「发现」的机会相对少了,既然少了,调教(疏导与启发)肯定相对少的。
那时,也许,父母忙于事业,同时孩子兼顾学业和功课,多有障碍,父母尚未全面看出,但是,到了中学,孩子进入反叛期时,已经来不及做补救的工作了——学员就问过:「不给手机 孩子暴躁,同时用自残威胁!」
这件事情,不就是「非一朝一夕,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吗?
伦常家务事,应对用心与态度,此二者,在儒家的小学,均有需要调的深意在里面。
做家务,勉强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其中一种训练的媒介和工具,其实,真正要训练的是他的心。这里说的是跟「动静明细」,即事来临时的心是有关的。
视频里面,我提出的三个步骤法,先观察他怎样做,再同时示范一起做,再观察其有没有看出分别,这仪式之后,如果孩子看不出,就再拉他一把给予解释说明。
视频我只是用洗碗抹桌子做一个案例条目说明,你大可想象其他的伦常家事,其事情虽然有异,不过其理是相同的。
这个明细观察力是需要的。
曾经有一个教授,他走进课室,跟学生说,我们要大胆尝试小心观察。
于是他在自己和学生的桌子面前都放了狗屎,教授说,敢跟自己我做的,才可以做入室弟子,不敢的,你们统统不及格。
结果教授用手指沾了大便就放进嘴巴吸食,愿意留下来的学生都跟着做了,但是呕个半死。
教授就说:「你们虽然很大胆,但不够细心,你们看不到我用中指沾大便,食指吸食吗?」
这个细微观察力,日后读书工作做人都会有帮助的 ,你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
据此,视频中的抹桌三部曲,也隐含著训练这个部分的意思,当然其他的做事态度,也就隐而不再衍生论述。
视频中也说了,做早餐时,可以跟孩子事前一起找资料,即便是抄蛋,然后即事实践,事后品味再研究,从味蕾变化微细尽可能做到探索与穷理致知。
炒蛋是一个例子,你们也可以引申出去想象的。至于这种穷理致知,好奇探索,类比万千,如果再用中庸来总结的话,我可以借用这句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一个炒蛋,可以一直穷理下去的探索,此习惯自小而大,由外及内,快乐享受其中,父子母女幸福满满的一起穷理致知,自然培养出「人百能之,己千之」之性格。
李子煮的蛋面包早餐,其实也蕴含了他对奶奶思念的恩情,正如李子最想煮好两道感恩奶奶,思念奶奶的菜肴:蛋面部,马铃薯饭。
这两个部分,我又岂能放过可以穷理致知的机会呢?
观察与穷理致知的气习如何涵养起来,不是说说而已,应该入手用功的地方,最容易的就是伦常家务事。
父母不协助熏陶涵养,难道要等他靠运气碰撞而领悟吗?
请留意,我下一讲的小孩脑部功能,为什么要让孩子重复听回同一个故事,重复看回同一个电影。
请留意极短视频,还有补充文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 或者在中國我的頻道叫:賢哥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祝大家新年進步,財源廣進,鼠錢鼠不盡!大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和家人一起團聚吧~ 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些馬來西亞比較特別的年菜,這些中華文化可能是經過了馬來西亞三大民族和地道性的熏陶之下演變而成,可能在其他...
熏陶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禮義廉恥故事】~曾參養志
曾子養志, 請與有余, 母嚙其指, 負薪歸廬。
曾子名參,字子輿③,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他與父親曾點都是孔子的優秀學生。曾子非常孝敬他的父母,尤其是他順承親意、養父母之志的孝行,成為後世普遍贊美和效仿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每到吃飯的時候,曾子一定都會細心觀察和體會父母的飲食口味與習慣,並將父母最喜歡吃的食物牢牢記在心裡。因此,一日三餐,曾子總能准備出父母最愛吃而又很豐盛的菜肴。
父親曾點深受聖賢教誨的熏陶,平常樂善好施,經常接濟貧困的鄰裡鄉親。對於父親的這個習慣,曾子也同樣銘記在心,所以,每次父母用過飯後,他都會畢恭畢敬地向父親請示,這一次余下的飯菜該送給誰。
在曾子的心中,時刻想到的都是父母的需要,父母所喜愛的一切事物,他也都會放在自己的心裡,以便隨時可以滿足父母的心願。父親平時很喜歡吃羊棗,曾子就會在外出時盡量給父親多帶回一些。待父親過世之後,曾子睹物思情,看到羊棗,他就想到父親在世的情景,心中不免勾起無限的傷痛。所以從那以後,他就再也不忍吃羊棗了。
有一次,曾子到山裡頭去砍柴,只有母親在家。不巧家裡突然來了客人,母親一時不知所措,惟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禮,情急之下,她就用力咬了自己的指頭,希望曾子心中能有所感應,趕快回家。果然,母子連心,曾子正在山中砍柴,忽然感覺一陣心痛,他馬上就想到了母親,於是,就趕緊背著木柴趕回家中。
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蒸梨給年邁的婆婆吃。當時梨蒸得還不熟,她就端給婆婆吃。曾子看了非常生氣,也很懊惱,就把妻子休出家門。從此,曾子沒有再娶,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兒子曾元從小就教得非常好,使他後來也成為了賢達之人。
曾元長大成人之後,因為思念自己的母親,向父親請求是否可以把母親接回來住,但是曾子並未答應。他告訴兒子說:“人一生最重要的無過於他的德行,而德行的根本在於孝道。一個女子嫁到丈夫家,最重要的是要使這個家能夠承上啟下,也就是能孝敬公婆、教導子女、輔佐丈夫。”
由此可見,曾子極其重視孝道。他認為妻子連蒸梨這種小事都處理不好,又怎能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怎能盡到一個兒媳、母親和妻子的本分?如此身教會有損於家風,導致家門不修,也會影響到後世子孫。所以與妻子分離也實在是不得已之舉。曾元聽到父親這番意義深遠的話語,也理智地認同了父親的看法。
又有一次,曾子路過一個叫“勝母”的地方,他很避諱這個名字,所以就不肯踏入這個地方。
孔子知道曾子是一個孝子,所以將“孝道”的學問傳述給他。在《孝經》當中,孔子與曾子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把孝道表露開解無遺。他囑托曾子一定要把孝道發揚光大。由此可見,曾子的為人和孝心孝行非同一般常人。
曾子不但對於奉養父母的身體非常重視,即使在日常生活、言語行為當中,也非常謹慎,惟恐有辱父母養育之恩,擔心因為自己表現不好而使父母蒙羞。
同時,他更非常留意如何教導自己的學生,時刻以自己的修身來做學生們良好的行為典范。所以,他的學生“子思”繼承了他“養志”的精神,不僅使自己成為了賢人,他的學生“孟子”後來則成為“亞聖”。
曾子一生秉承孔子的教誨,依教奉行,專心致力於孝道,也用自己一生的行持來告訴我們,如何順承親意,如何將孝道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他不但做到了“入則孝,出則弟”,還做到了“謹而信”,並且把夫子所教的這些德行流傳於後世,培育他的學生。而由他所傳述的《孝經》,也流傳千古,直至今日。期間不知造福和成就了多少的家族與朝代。
縱觀天下父母之心,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希望他們能有所成就。然而,成就“功名利祿”並不算真有成就,而成就“道德學問”才算真有成就。
📍影片出處
https://youtu.be/Lvcwkh0yWu8
📍文章出處
http://big5.xuefo.tw/nr/article34/335981.html
............................................................................................
📝【學習心得】
我們現在人對「孝順」的意思都扭曲了,就容易自我將其定義為八股,其實不然,是因為學習方針有所扭曲,而偏歪著重於形式而非往涵意去落實而造成誤解。學習「孝順」的真意,對父母的恩德,從中習倫理之道,時刻體恤父母辛勞,為人子女對父母的敬重,學習聖賢之理,實踐聖賢之德方向落實,並非追尋世間的名利富貴為成功定義,而是真正成就為聖賢之人才是真正報父母恩德。
熏陶意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秦始皇陵為什麼40來年不敢挖?
歷史春秋網
作者:銳峰作品團隊
中國考古學家們1974年春季就已經發現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唐塞民眾……按理說,幾千年前的墓葬處理技術在現今如此發達的科技面前應該只是小兒科,難道是有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有關秦始皇的驚天內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隱藏我們不為人知的真相?
毫無疑問,如果不是1974年被發現,這座考古遺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將依舊沉睡於地下。秦始皇,這個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歿於公元前210年,葬於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圍環繞著那些著名的陶俑。
結構復雜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陽的格局而設計建造的。那些略小於人形的陶俑形態各異,連同他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成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同時也保留了極高的歷史價值。
謎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
通過考古鑽探進一步證實,幽深而宏大的地宮為豎穴式。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極的地宮究竟有多深呢?
盡管這一推斷懸殊太大,但卻首開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奧秘的先河。國內文物考古、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對秦陵地宮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
根據最新鑽探資料,秦陵地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這個數據應當說不會有大的失誤,這是依據目前勘探結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賴於考古勘探進一步驗證。
謎團二:地宮設有幾道門?
秦陵地宮門道數量問題,其實《史記》中似乎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學者們的重視罷了。《史記》清楚的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棺槨及隨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門以內。
工匠正在中門以內忙活,突然間「閉中羨門,下外羨門。」工匠「無復出者」,也成了陪葬品。
這裡涉及既有中羨門,又有外羨門,其中內羨門不言自明。地宮三道門似乎無可辨駁。
值得注意的是司馬遷中羨門用了個「閉」字,外羨門則有了個「下」字,說明中羨門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外羨門則是由上向下放置的。
中羨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是一道無法開啟的大石門。內羨門可能與中羨門相似。三道羨門很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謎團五:地宮珍寶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一語出自司馬遷筆下。早於司馬遷的大學者劉向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深切感嘆:「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麼,這座神奇的地宮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寶呢?都有種有料有趣文章加微信 AMAMCHENG1976
《史記》明文記載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還有什麼稀世之寶誰也不清楚。不過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宮西側發掘出土了一組大型彩繪銅車馬。車馬造型之準確,裝飾之精美舉世罕見。
之前,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土了一組木車馬,除車馬、御官俑為木質外,其餘車馬飾件均為金、銀、銅鑄造而成。地宮外側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隨葬品,那麼,地宮內隨葬品之豐富、藏品之精緻是可想而知的。
謎團六:秦陵地宮有無飛雁之謎
據《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有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有一位三國太守張善還見到了這只金雁。
瀏覽史書,我們發現司馬遷和班固都留下「黃金為鳧雁」之說。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能飛到天空,一直飛到宋國城牆上。
不過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要像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都成問題。
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如果這個奇聞不是傳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
謎團七:秦始皇使用銅棺還是木槨?
秦始皇使用什麼樣的棺槨?《史記》、《漢書》均未明確記載。司馬遷只留下一句「下銅而致槨」的含糊記錄。於是有學者據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銅棺。
但從文獻記載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銅棺。《史記》、《漢書》明文記載:「冶銅錮其內,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飾以翡翠」,「棺槨之麗,不可勝原。」這裡「漆涂其外」、「飾以翡翠」的棺槨恐怕只能是木質的了。
如果是銅棺或石棺肯定用不著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
從先秦及西漢的棺槨制度考察,使用「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是當時天子的特權。自命功勞大過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棄「黃腸題湊」的木槨而改用其它棺槨。
謎團八: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宮為豎穴式。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李斯這段話如果記載無誤,那地宮明顯有個外殼。
按理這段話不會有假。因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親自主持過陵墓工程,對地宮的構造瞭如指掌。加之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陵當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宮。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
按文獻記載推理地宮是空的,且有較大的空間,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謎團九:秦始皇遺體完好嗎?
20世紀70年代中期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的發現震驚中外。其屍骨保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有人推測秦始皇的遺體也會完好地保存下來。雖然客觀上具備保護遺體條件,但秦始皇遺體是否完好地保存下來呢?
如果單從遺體保護技術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漢女屍能很好地保護下來,秦代也應具備保護遺體的防腐技術。
問題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時節,「屍體」未運多遠,便發出了熏人的腥味,經過50餘天的長途顛簸,屍骨才運回咸陽發喪。
根據當代遺體保護經驗,一般遺體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處理。如若稍有延誤,屍體本身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秦始皇遺體途中就開始腐敗,屍體運回咸陽等不到處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遺體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謎團十:自動發射器?
早在兩千多年以前,人們就開始在墓穴中設置一些主動防衛的設施,既起到射殺盜墓者的目的,又能殺一儆百,嚇唬有盜墓企圖的人。而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
《史記》記載:秦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指的是這裡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弓弩。
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謎團十一:兵馬俑伉被焚之謎
考古人員在清理兵馬俑坑時發現,一、二號坑中有很多火燒的痕跡,陵區有大面積的火燒土分佈,同樣考古人員在對秦陵陪葬坑的挖掘中也發現了大量火燒土和殘余焦木,坑中的棚木基本上都被化為灰燼。究竟是誰對兵馬俑坑進行了如此巨大的破壞?
從文獻資料推測,破壞兵馬俑的人應當是項羽。由於項羽的祖父項燕在秦滅楚時被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亦死於秦將手下,因此與秦始皇結下深仇大恨。
但如果是項羽火燒了秦陵,陪葬坑裡完好保存著精美的銅鶴、銅鵝、銅鴨子等珍寶一件都沒有被運走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謎團十二:兵馬俑詛咒之謎
在秦末亂世,秦始皇兵馬俑軍團原型的秦京師軍下落不明,至今無從解答。
另據野史記載,曾經擊垮了秦帝國的楚霸王項羽,最後卻死於「兵馬俑」之手。最後在烏江邊斬殺項羽的5位騎兵將士,都是關中地區出身的秦人,也都是舊秦軍將士,都是秦兵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戰,漢軍60萬,楊喜、楊武、呂勝、王翳、呂馬童這5名騎士能夠留下名字,已經是奇跡了。在十二萬分之一的幾率中脫穎而出的5人,卻是百分之百的舊秦軍的將士,而且官職都合於秦京師軍,更是決非偶然了。
所謂史事鎖鏈一環緊扣一環,最後竟然在項羽之死和兵馬俑之間找到歷史鏈接點,引出「兵馬俑」殺死了項羽一事來,使人感到了歷史的深沉和神奇。
謎團十三:秦陵暗藏「九層妖塔」?
坐在飛機俯視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一個正方形錐體,所以美國人叫它「黃土金字塔」。
其實美國人錯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層台階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層夯土之上的中華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還不僅如此,秦陵地宮也是一個同等規模的「倒金字塔」。更讓人難解的是,封土台九層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層妖塔」之說,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
「九層妖塔」 雖是小說之言,但是空穴來風。《老子》講哲學以建築作比喻,有「九層之台,始於壘土」之說,可見在春秋就有「九層之台」建築了,可惜還沒有發現東周「九層之台」遺跡。
秦始皇是個怪人,他在地宮修建30米高樓,僅僅是供靈魂出遊地宮的,至於地表造「九層妖塔」之謎,看來要求救考古發現了。
謎團十四:秦陵封土取自何處?
眾所周知,皇陵的封土,是用方夯白灰、砂土、黃土摻合成的三合土,又用糯米湯澆固,加了鐵釘。不怕風吹雨打,十分的堅固。當時盜墓,一鑿子下去就一白點,用炸藥都炸不開。
體積龐大的秦始皇陵封土堆堪稱國內之最,封土堆呈覆斗形,高76米,長和寬各約350米,如此大規模的封土堆在國內堪稱之最。但它的土究竟是取自秦始皇墓中,還是挖自魚池一帶?
《史記·秦始皇本紀》:「復土驪山」。《正義》曰:「謂出土為陵,即成,還復其土,故言復土。」意思是說把原來從墓穴中挖出來的土,再回填到墓上去。
而在臨潼地區長期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封土堆的土是從咸陽運來的,因經過燒炒,所以陵上寸草不生。現在在秦始皇陵也看到,封土堆上石榴樹密佈,灌木叢生。
秦始皇陵封土堆的土究竟來自何方?這個謎團還有待考古學家們進一步查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秦始皇 #秦始皇墓 #謎題 #歷史謎題
熏陶意思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 或者在中國我的頻道叫:賢哥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祝大家新年進步,財源廣進,鼠錢鼠不盡!大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和家人一起團聚吧~
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些馬來西亞比較特別的年菜,這些中華文化可能是經過了馬來西亞三大民族和地道性的熏陶之下演變而成,可能在其他國家也有一些類似的年菜吧~好啦!我們開始吧!
1. ACAR (娘惹泡菜)
a. 首先什麼是娘惹呢?娘惹在馬來文裡面叫Nyonya,在鄭和下西洋時,也有一些華人留下來落地生根,和當地的馬來人結婚,生下來的男生叫Baba巴巴,而女的叫Nyonya(娘惹),而在烹飪方面,也結合了中國的用料,和馬來人的烹調方式,就成了今天出名的娘惹菜,而Acar裡面有鳳梨,黃瓜,蘿蔔絲,加上花生碎,辣椒,芝麻等等,還有加上一些混醬,帶有芝麻的香味,甜中帶酸,加上煮好過後需要放進冰箱冷藏,在炎熱的下午吃,非常的開胃!由於裡面有鳳梨,鳳梨在福建話裡面叫onglai,就是旺你的同音,因此過年吃這菜也有這種寓意。
2. 盆菜
a. 盆菜是客家人的菜餚,傳統的盆菜會用木桶來盛裝,將很多的材料包括鮑魚,大蝦,花膠,干貝,豬肉,雞肉,冬菇,蠔豉(chi3), 髮菜等等,而他們會把該先吃的食物或者是名貴的食物放在最上面,而下面的則是一些可以吸收湯汁的食物,例如是蘿蔔或者是豬皮,除了有盆滿缽滿的好意頭之外,圍在一起,意思是團圓,盆菜的食材豐富,意思是豐衣足食,裡面的有些食材也是有好意頭的,好像髮菜和發財同音(在客家話裡面)還有蠔豉和好事是同音,就過年拿個好意頭。
3. 七彩撈生
a. 這個菜餚應該是馬來西亞獨有的吧!撈在這裡的意思就是拌,把七種不同的顏色的生菜絲,紅蘿蔔絲,西芹絲,沙葛絲,還有一些雪梨絲,柚子肉和魚生,然後撒上一些薄脆和花生碎,五香粉和少許胡椒粉,最後淋上混合酸梅醬,麻油和麥芽糖的醬料,每個人就拿著一雙筷子,一邊攪拌一邊說吉利的話,並不是轉圈圈的攪拌,而是由下往上拌,撈生在廣東話裡面的寓意就是撈得風生又水起,金黃色的薄脆代表黃金,而魚生則是年年有餘,而我們會在初七人日當天撈生,有越撈越旺的寓意。但是現在沒有分何時撈生,你覺得要拿個好意頭,隨時都可以。
4. 炸年糕
a. 我看在世界各地應該也有華人在過年時吃年糕吧~而我們則喜歡把年糕夾在芋頭和番薯之間,沾上麵粉汁拿去炸,炸到金黃色就可以,外皮脆脆的,而裡面則有年糕彈牙的咬勁,配上芋頭和番薯,簡直就是絕配啊!世界各地也有不同的年糕,好像日本的是白色的,韓國的是放進辣醬裡面,但我還是喜歡我們華人的年糕,年糕代表步步高升,有年年高的寓意,代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5. 五香肉捲
a. 這個五香肉捲在檳城的福建話裡面叫Lobak,意思是滷肉,但是我們的滷肉和台灣的滷肉是不一樣,我們並不是泡在滷汁裡面,而是將魚肉和豬肉剁碎後,和剁碎的蔥,芫茜,冬菇,鹹蛋黃,蒜,紅蔥頭,沙葛,胡蘿蔔(在講下去就好像烹飪節目裡)把所有的材料混合之後,加上五香粉和一些調味料,把這些混合的肉放在軟腐皮上面,卷成一片後,拿去炸,炸了過後,切段,沾上特製的滷汁和辣椒醬就可以了。這只是其中一種lobak的做法,檳城最少要20,30種滷肉的,五香肉捲也有五福臨門的寓意,而把不同的材料卷在一起也有團員和子孫滿堂的寓意。
6. 算盤子
a. 這是客家人在過年時會吃的食物,顧名思義它長得好像算牌一樣,所以也有算錢算不清,財源廣進的寓意,它其實是用芋頭混合薯澱粉,加一些沙拉油在手上,把做好的麵團搓成算盤子,放進鍋裡,加進蝦米,木耳,豆干,冬菇等等的材料一起炒,加入一些調味料即可上桌。
除了這些比較特別的在馬來西亞才有的年菜,我們的年菜也有白切雞,蒸魚,炒長壽麵,滷豆干,炒大蝦等等一些好意頭的食物,其實年菜的意頭固然重要,但是一家人整整齊齊,健健康康的在一起團圓,那才是團年飯最重要的。
祝大家新年步步高升,健康美滿,我是Tommy,我們下個影片見!Bye Bye。
Music credit to chata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8U4aCKQas4
FOLK Chines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jkSJ4NubMw
熏陶意思 在 熏陶薰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必吃
熏陶 的解释|熏陶的意思|汉典“熏陶”词语的解释熏陶”字的解释,成语解释,国语辞典,网络解释. ... 条目熏陶(薰陶) ... 熏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ūn táo,喻指人的 ... ... <看更多>
熏陶意思 在 薰陶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必吃
” ▷ 《明史‧黃鞏傳》: “可以涵養氣質, 薰陶德性。 ”薰陶什麽意思,薰陶的漢語解釋- 查查在線詞典tw.ichacha.net › 薰陶關於精選摘要薰陶- 教育百科ㄒㄩㄣㄊㄠˊ xūn táo. ... <看更多>
熏陶意思 在 熏陶薰陶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必吃
熏陶 的解释|熏陶的意思|汉典“熏陶”词语的解释熏陶”字的解释,成语解释,国语辞典,网络解释. ... 条目熏陶(薰陶) ... 熏陶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ūn táo,喻指人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