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給女生的一篇文:這一年,我得了和梅艷芳一樣的病 ]
今年五月我做了一個小手術,而事情要先說回去年十月。
我從 25 歲開始,每年都會去做一次抹片,第一年報告是「發炎」,發炎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剛好我那陣子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所以簡單治療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沒想到去年十月做了抹片後,兩個星期收到報告通知書,竟然刺眼地寫著:「異常」。
收到報告書的當下,我和我媽及妹妹正外出吃午餐,雖然我表面鎮定,心裡卻是波濤洶湧,就連眼前的飯都沒了味道。
抹片異常,有可能只是發炎,但也有可能是輕微的細胞病變,或可能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成因,趨近 100% 都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乍聽下很可怕,但其實研究指出,只要有性生活的人,80% 都曾染過 HPV。只是 HPV 病毒有分很多種,有些是屬於「低危險型」的,例如 4、11 型,只會引起菜花之類的東西,病毒自行消除就沒事了,但也有些是屬於「高危險型」,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第 16、18 型,這兩種類型特別毒,也和肛門癌與口腔癌也有關。不過,無論是低危還是高危 HPV,雖然目前都沒藥可醫,但是都可以靠自體免疫力去消滅,不過如果你本身免疫力不好,HPV 就會不斷感染,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細胞病變,然後慢慢進展到侵襲性的子宮頸癌。
所以,收到抹片異常報告後,接著就要到醫院做病毒檢測,如果沒有病毒,那可能只是一般感染,如果有病毒,那就有可能是細胞病變。
兩個禮拜報告出來,結果我中了一種高危病毒,第 56 型。
既然有病毒,那就要再往下檢查了。於是醫師又幫我做了小切片。做小切片沒什麼感覺,只是聽到醫生器具「啪」的一聲,當下聯想到剪刀,剪刀剪肉的幻想畫面,讓我反胃想吐,那天做完小切片後,馬上去附近一家喜歡的咖啡廳喝了一杯溫暖的 cappucino 壓驚。
又是漫長的兩個禮拜。
回診看報告,小切片結果確認了,是「上皮鱗狀細胞病變第二期」,簡稱 CIN2。
跟大家解釋一下,在子宮頸癌發生之前,還有一個叫做「癌前病變」的階段,癌前病變雖然字眼裡有「癌」這個字,但它和真正的「癌症」還是差了很遠,也就是說,它還不是癌,但放著不管幾年,有可能變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分三期,簡稱 CIN1、2、3,其中 1 期最輕,3 期最嚴重,通常如果只是 CIN1,醫生都會建議先追蹤觀察,因為 CIN1 很高機率可以靠提高免疫力回到正常。但到了 CIN3 就比較難自己好,通常建議會開刀。
但我是卡在中間的 CIN2。CIN2 有可能自己好,也有可能不會,必須長時間密切追蹤。港星梅艷芳當初就是確診 CIN2,但是因為不明因素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才拖成子宮頸癌,遺憾離世。
我後來選擇先追蹤半年。然而,六個月過去了,再做一次抹片,仍然是 CIN2,醫生說看似沒有好轉跡象,那不如就考慮開刀吧。
於是在今年五月,我動了人生第一個手術,「子宮頸圓錐切除」(LEEP)。
子宮頸圓錐切,就是拿一個電圈,將子宮頸上有問題的部分切下來,大概一到兩公分。
開刀那天,我爸媽一大早就陪我去醫院等候。我換上了醫院的長袍,坐在候診室等候手術叫號,一向神經質的我媽,看起來比我還緊張,但我爸卻一副老神在在,還買來了麥當勞早餐在旁邊吃,邊吃邊聊,讓我安心了不少。
叫到我了,我被推進手術室,幾個護士圍在我身邊,幫我接上各式各樣的儀器線路,最可怕的部分應該是在我手背上插針吧,那對我來說,只比把針插到指甲縫裡還不恐怖一點。一切就緒後,醫生還沒出現,但護士說要幫我麻醉了,我說好。麻藥從點滴進入體內,護士話說完不過三秒鐘,我就抵擋不住地陷入了深深的睡眠。
醒來時,人已經在移動的病床上了,我記得嘴裡喃喃唸著什麼英文,意識到自己清醒後,又對旁邊的護士說了謝謝。然後又沈沈睡去。再次醒來,我仍躺在床上,只是被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覺得很溫暖,好像新生兒一樣安心。
躺沒多久,開始覺得不耐煩了,於是起身呼喚護士。看了看時鐘,沒想到從我被推進手術室到現在,感覺很久,但其實才一個多小時而已。
下半身基本上沒什麼痛楚,只是深處隱隱約約有種麻麻的感覺而已。我到廁所順利排尿後,護士就放我回家了。
術後,醫生說一個月不可以有性行為,也不能提重物或穿高跟鞋,以免發生傷口裂開事件。但是,術後我完全沒有感到痛楚,兩個禮拜內甚至一滴血都沒流,再加上整個手術過程我完全沒看到醫生本人,所以還有點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開刀。
在那之後,我花了兩個月才把身體調養回來。「子宮頸圓錐切」理論上雖然是個小手術(實際開刀時間大概 10 分鐘以內,當天開完當天回家,過去甚至還是門診手術),但是我覺得身體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連月來的精神壓力,導致我下體不痛,反倒是偏頭痛不斷發作,整個人也是病懨懨的,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但整個人就是狀態很差。
因為疫情,過了一個多月我才回醫院回診,去看圓錐切的組織報告。
切片邊緣都是乾淨的,接下來只要半年追蹤一次,連續三次都正常,就改回一般做抹片的頻率就好了。謝天謝地。
經歷了這將近一年的驚魂後,變得更重視與珍惜以前不在意的事情。例如,覺得一個人能每天固定做瑜伽,想跑就跑想跳就跳,想去健身房重訓隨時可以,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代表你的身心狀態強到足夠支撐這些日常鍛鍊。又例如,現在只要每天早上起來時神清氣爽,一天下來沒有頭痛或哪裏不舒服,排便順暢月經正常,就會覺得那真是一個勝利的一天。
忘了在哪裡看到,「健康」不是「不要生病」就好,「健康」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讓自己維持在個人體質「最巔峰」的身心狀態。這個觀念,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於照顧自己的「佛系態度」,使我現在更有意識地在生活。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讀到這裡的女性讀者,不要忘了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也不要忘了時時照看自己的身心!以下整理出經歷了婦科一年驚魂後,學到的一些事情:
1/ 雖然政府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開始定期做抹片,但其實只要妳一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會染上 HPV 病毒,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情況做調整。記得有看過案例是,一個女生很早就有性經驗,結果 20 出頭就出現癌前病變。我認為雖然不需要過度擔憂,但是有意識地關注這件事非常重要。
2/ 雖然「癌前病變」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從 CIN1 到 CIN3 的進程多數非常緩慢,進展到侵襲性子宮頸癌更是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所以根本不必諱疾忌醫或是恐慌。應該想說,現在醫療已經進步到可以偵測到最早的「不對勁」,並且提供即時斬草除根的方式,這根本就是現代人的超級福利吧!
3/ 一個人可能同時感染多種 HPV,HPV 目前沒藥醫,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消除,因此建議平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不要抽煙喝酒,壓力熬夜等等,也不要覺得人生中某些討厭的人事物忍過去就好,環境不好就要趕快斷捨離,世界上沒人值得你氣出病來
4/ 性伴侶多的人,感染 HPV 的機率可能高一些,但是這不代表性伴侶數少的人,就不會感染 HPV。這種東西就是有就會中,有人可能性伴侶人數好幾個人,但他沒中就是沒中,也有人性伴侶只有一個人,但就這麼倒霉中了
5/ 如果你的抹片報告是發炎,記得要再回診治療發炎,然後再做一次抹片。因為抹片有一定的「偽陰性」機率,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
6/ 癌前病變的治癒率將近 100%,而且整個治療過程完全無痛,所以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去面對,有事情早點解決,總比晚發現好!為自己勇敢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子宮頸 #抹片 #健康 #婦科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健身科學家 - 胡力威教授-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健身科學家 - 胡力威教授(一代宗師) 經過胡教授研究的純天然(絕不用藥物)健身的方法!完全可以衝破了外國人帶來的健身的認知、理論和範疇。大家看下疫境自強的潘師傅啦!總共有4個階段的課程!這個是第一階段的課程!之後的!疫情過後!再訓練才上吧! #鄰舍輔導會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胡力威教授 #健...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
【例子】
在感恩節前的那個星期五,湯姆在下班時得知自己被裁員了,他簡直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
湯姆就這樣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
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
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
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
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如俗諺所說:「我在生活中經歷過一些可怕的事,但絕大多數都是自己嚇自己。」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部分定義。
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
以上文字摘自
《#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
運用正念冥想走出壓力、挫折及創傷, 穩定情緒的實用指南
美國正念引導師30年經驗分享
Everyday Resilience
.
作者:蓋兒.蓋茲勒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2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儘管相關的書,我們在版面上分享了不少,這本書依然展現新意。尤其摘文中的理論,用在我們的生活中進行覺察,對我們的生活大大有助益。
祝願您,能練習思考的彈性,那能帶來力量與更多可能性!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很容易會用某種固定的模式去看事情,包括生活、自己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雖然生活中的許多情況都不是我們有能力去改變的,但「永遠」都可以改變自己看待它們的方式。
相同的一件事發生在兩個人身上,這兩個人的看法就有可能完全不同。一個人可能會問:「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另一個人則可能會覺得自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反倒會將這件事當作是讓自己變更好的契機。
我們多半會忘了自我對事情的預料,往往會與實際情況的發展有很大的落差。也就是說,一個看起來會很糟的情況,最後可能會變成一件很棒的事。以下這個例子,就道盡了在看待事情的角度上,會對處事態度造成多大的影響力。
感恩節前的周五,湯姆下班時被裁員了,他震驚到說不出話來。接下來的週末,他除了擔心錢的事情,還發現自己一直想著:「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真是個廢人。每個人都知道我什麼事都做不好,還是在感恩節就要到來的這個時刻。我真的是全世界最倒楣的人。」沉浸在憂慮和自責的想法中,湯姆不但無法好好睡覺,還一直對老婆和孩子擺臉色。當外地的親戚趁著假期來他家拜訪時,他也因為太沉浸在那些負面思緒中,幾乎和對方沒什麼互動。他已經期待這個假期好幾週了,但假期結束時,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任何樂趣或溫情。
我們可以用湯姆的例子來說明人類應對生活困境的方式。具體來說,這個故事淸楚呈現了所謂「痛苦與創傷雙箭理論」(first and second arrows of pain and suffering)的概念。
第一支箭是事件本身。我們無法掌控這支箭,在這個例子中,湯姆丟了工作,這種事任誰也不願碰上,所以理所當然會感到恐懼、憂慮和焦躁。人生本來就處處潛藏著各種壞事,像是失業、生病和意外等,而它們也多多少少會讓我們不太好受。
然而,第二支箭就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它是我們碰上這件事時產生的想法。我們可能會過度自責、覺得自己倒楣,或是覺得這一切有失公平。換句話說,這第二支箭是我們根據情況的基本事實,進一步思考得到的結論和推斷;這份結果往往會因為過往的經驗和對未來的想像,把我們帶往一個充滿恐懼、憤怒、不安全感、憂慮、焦躁,甚至是憂鬱的境界。
通常這個反應會深受早期生活經驗的影響,因為當時我們已經透過反覆刺激某些神經迴路,讓那些神經迴路成為我們的基本思考模式。就跟湯姆一樣,第二支箭多半都是對自我的嚴厲批判。對湯姆而言,失去工作已經夠糟了,但他對自己強力指責的第二支箭,更是讓他的處境雪上加霜,使他完全失去了與家人共度假期、好好充電的心思。
有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就可以有效強化心靈的彈性,增進復原力。想想你最近碰到的任何一個困難,仔細思考那件事讓你受挫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例如:與重要的人關係緊繃、健康出狀況,或是你正在奮力完成一件大案子。這就是第一支箭,我們可以把它想成這個問題的客觀事實。
第二支箭是你對這些事實產生的想法。舉例來說,與某人關係緊繃可能會讓你冒出「這個人對我一點都不公平」或「為什麼我老是會碰上這種事?」的念頭;健康問題可能會引發你一連串的恐懼,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些病痛無法好好工作,或是照顧孩子;工作方面,你可能會擔心別人看不見你在職場上的價値,或是覺得這個案子會決定升遷機會。
在檢視第二支箭的時候,我們可以釐淸自己對這件事產生的擔憂和焦慮,其實都是源自那些不曉得是否為事實的假設。現在就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看上述的這些情況。當處於關係緊繃的狀態下,是人與人相處時本來就可能出現的正常狀況,無關乎公平性?會不會後來檢查結果顯示,這個健康問題沒有你想像中的嚴重,不會對你的能力造成影響?
另外,你根本不淸楚屆時其他人會怎樣看待你的成果,或是你的老闆是不是很看重這個案子。畢竟,我們永遠都無法眞正預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在這裡我要說的是,我們在碰到事情時,總會妄下結論,然後讓這些結論把自己搞得一團亂。
你在遭遇困難時,又用怎樣的第二支箭射向自己?你能看見自己的想法會帶來怎樣的痛苦,會更難化解原本的主要問題嗎?你會如何重新考慮或應對預設的假設?一方面,你可能會準確預料到需要擔心的事,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只是杞人憂天。或許你會在完成案子的過程中得到其他人的協助,或是可以想想自己過去成功完成過的類似案子,藉此為自己建立信心。也許那個惹你不開心的人並非有意傷害你,或是他只是那天過得不太好。停止對自己射出第二支箭的舉動,可以大大降低不必要的壓力,幫助你心平靜氣地面對困難。
以湯姆的例子來說,這裡的重點不是要責備湯姆用第二支箭二度傷害自己,因為我們都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狀態;這裡是要請你記住,「使身、心、靈不必承受非必要的折磨」也是我們對復原力的一部分定義。許多第二支箭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必要的,它只是我們在面對受挫事件時產生的反應。
--
📖 本文摘自心理師想跟你說九月推薦好書《哈佛醫師的復原力練習書》,作者蓋兒.蓋茲勒行醫逾三十年,為哈佛醫學院的兼職助理教授,運用神經科學、正念練習和情緒智商等領域觀念,幫助許多人走過倦怠感。
閱讀好書這邊走:https://reurl.cc/WXX0Nx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健身科學家 - 胡力威教授-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健身科學家 - 胡力威教授(一代宗師)
經過胡教授研究的純天然(絕不用藥物)健身的方法!完全可以衝破了外國人帶來的健身的認知、理論和範疇。大家看下疫境自強的潘師傅啦!總共有4個階段的課程!這個是第一階段的課程!之後的!疫情過後!再訓練才上吧!
#鄰舍輔導會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胡力威教授 #健身界一代宗師 #全港慈善傷青義賣曲奇 #贊助及合辦
#健身健心健生(生命的生) #慈善心 #愛心滿東華 #保良局慈善盆菜宴 #健身科學家
------------------------------------------------------------------------------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前身為力威健身學院及香港健身研究院),為(健身科學家)秉承胡力威教授在38年來不斷地研究和研發出純天然無藥物健身.更在人體健身學首創健身健心(平衡心態和慈善愛心)及其養生之道,健身健心養生之道覆蓋範疇非常廣寬,其中一環之精,氣,神非常重要.因為精,氣,神是我們身體生活必需的元素,但健身學怎樣令精,氣,神能夠提升!?達致健身長壽呢!?生活能夠平衡身心呢!?大家要密切留意新片及舊片啦!!
雖然互聯網世界只流行了10多年,未能盡錄(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之前更多資料,訪問和研究.但來年(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將會拍更多的片,心得和所研究的精髓發放出來!!希望我們亞洲人能夠知道健身是非常深奧的一種人體學問~並非單單只是外表體型大隻和減脂與否!!
希望大家繼續欣賞和參詳.
不論你係唔係健身愛好者,都應該及時接觸真正健身!!另外仲會有更多不同種類影片!!敬請大家密切留意!!
無論你係健身初學者,定係玩左一段時間進入樽頸位的你,都可以因應你既情況去訓練到理想的身形!!
又或者身體上健康出現既問題抑或是你身體某些部位需要復康和強化,什至你從家庭和工作上我到的壓力,令你精神上難以負荷,這一一的難題,健身健心養生之道都可以全面照顧到你!!
(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研究出更加能夠適合香港市民這樣忙碌而緊張急速生活節奏的健身學!!
尤其現在人多與密集之間,病毒和細菌非常容易傳播感染!!
(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絕對認為一定要有強健的體魄,提升身體的狀態,增強免疫力.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都是比較優勝!!
如果你想更加了解健身,健心養生之道
歡迎你登入【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的專頁了解更加不同學員背景的個案
了解更多健身,健心,養生之道之元素
LIKE and SUBSCRIBE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Francosgym
Te l: 2394 4779 / 2395 6928
WhatsApp : 5500 6507
地址:旺角上海街599號安美大廈2樓CD室 (朗豪坊對面,朗豪酒店側面、港鐵旺角站C4出口直行)
Unit C-D, 2/F, On May Mansion, No. 595-599, Shanghai Street, Mong Kok, Kowloon, HK
瀏覽更多真實事例及了解更多詳情請登入【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粉絲專頁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essorMr.Wu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蔡芮郁 / 芮芮去哪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G旅遊日記:rebecca_tsai https://www.instagram.com/rebecca_tsai/
【松山運動中心|自由潛水考核辦法】為什麼松運自潛要另外考照?https://youtu.be/brZ0KQIJI20
-
自由潛水是一項容易入門又花費不多的運動與休閒活動;即使是剛入門的初學者,也能為身體帶來多種益處。
00:36 什麼是自由潛水
01:08 第一點/注意力較集中,精神狀態較好
01:56 第二點/優化身體機能狀態
02:20 第三點/比較容易接受挑戰
03:51 第四點/強化意志力
04:29 第五點/沉浸且放鬆的自由潛水
05:02 第六點/在水中更能了解自己
05:31 第七點/了解自由潛水的世界
06:39 第八點/與眾多的海洋動植物共遊,共享難忘的時刻
07:13 第九點/找到好教練、好潛伴,是非常重要
08:08 第十點/不會游泳也可以潛水
-
「freedive kenting 墾丁自由潛水」
FB👉https://www.facebook.com/freedivekenting/
IG內在旅程轉運站👉
https://www.instagram.com/innerjourneytw/?hl=zh-tw
LINE ID生活圈👉:@freedivekenting
非常幸運我選了「freedive kenting 墾丁自由潛水」!教練嚴謹、認真負責又有耐心的教學態度,課程中教練很細心找出學員需要加強的部份並正確有效率的給與指導、課後討論,讓我建立起對自潛該有的認知,不會讓學生感到壓力!
教練常說要的不是你能潛的有多深可以閉氣多久?他在意的是每個學員的安全問題,唯有學員學會保護自己、保護潛伴才能真正如魚得水,而且教練會鼓勵你,增強超多自信心。
在每次海訓的時候,其實都很安心,因為知道教練都會很認真的看著我,跟我分析每一次的嘗試該如何改進,遇到的困難並帶領著慢慢解鎖,海訓也很注重大家的安全,各方面都被照顧的很好!
因為有太陽、EE,讓我在水中能更自在又有自信的享受自由潛水,謝謝你們帶我到美麗海洋世界!
-
AIDA課程
自由潛水已經發展成一系列安全並科學的理論和實踐來支持這項運動,這是一項已經成熟的安全的潛水運動。由國際自由潛水AIDA教練,規劃專業自由潛水課程,教你如何閉氣、平衡耳壓、救援等技巧,以及了解身體在海中的反應與變化。
當然自由潛水是有一定風險的,因低氧可能造成潛水昏迷(BO)或運動能力喪失(LMC),在課程中會教會大家如何避免和如何應對這些情況。只要通過正規的學習並嚴格按照課程中的規則去執行,即便你發生了某些程度的低氧症狀,並不會身體帶來任何傷害,因為我知道危險存在於哪裡,就會用知識來保護自己,跟著正規的潛水教練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嚴格遵守安全指示,參加海訓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千萬不要網路上查文章自己嚇自己!
學會保護自己與潛伴的安全,優雅徜徉大海,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水肺還是自由潛水,要有潛伴制度,永遠不要一個人潛水,Never dive alone。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健身科學家 - 胡力威教授-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健身科學家 - 胡力威教授(一代宗師)
健身去到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地方
呈現既野,方式,理論,因由同結果都唔會一樣的
胡教授創研的健身,健心,健生(生命個生,養生之道)
健身只係我地香港人生命之中的入門檻
更重要既野不如聽胡教授講解
因為要講的實在太多,只能夠略講一二
希望大家細心欣賞
又係潘師傅同香港市民抗疫情打打氣既時候
胡教授研究香港華人的健身訓練
上斜啞鈴,完全唔需要咁早就接觸
為何呢!?如果夠資歷去做又應該點樣去做呢!?
不如大家一齊聽下胡教授的健身研究
健身的科學一定要在十分系統化既訓練來發現新知識,新研究
希望回饋社會,令更多人適合健身,健心的初入門檻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胡力威教授 #健身界一代宗師 #全港慈善傷青義賣曲奇 #贊助及合辦 #健身健心健生(生命的生) #慈善心 #愛心滿東華 #保良局慈善盆菜宴 #健身科學家
------------------------------------------------------------------------------
【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前身為力威健身學院及香港健身研究院),為(健身科學家)秉承胡力威教授在38年來不斷地研究和研發出純天然無藥物健身.更在人體健身學首創健身健心(平衡心態和慈善愛心)及其養生之道,健身健心養生之道覆蓋範疇非常廣寬,其中一環之精,氣,神非常重要.因為精,氣,神是我們身體生活必需的元素,但健身學怎樣令精,氣,神能夠提升!?達致健身長壽呢!?生活能夠平衡身心呢!?大家要密切留意新片及舊片啦!!
雖然互聯網世界只流行了10多年,未能盡錄(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之前更多資料,訪問和研究.但來年(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將會拍更多的片,心得和所研究的精髓發放出來!!希望我們亞洲人能夠知道健身是非常深奧的一種人體學問~並非單單只是外表體型大隻和減脂與否!!
希望大家繼續欣賞和參詳.
不論你係唔係健身愛好者,都應該及時接觸真正健身!!另外仲會有更多不同種類影片!!敬請大家密切留意!!
無論你係健身初學者,定係玩左一段時間進入樽頸位的你,都可以因應你既情況去訓練到理想的身形!!
又或者身體上健康出現既問題抑或是你身體某些部位需要復康和強化,什至你從家庭和工作上我到的壓力,令你精神上難以負荷,這一一的難題,健身健心養生之道都可以全面照顧到你!!
(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研究出更加能夠適合香港市民這樣忙碌而緊張急速生活節奏的健身學!!
尤其現在人多與密集之間,病毒和細菌非常容易傳播感染!!
(健身科學家)胡力威教授絕對認為一定要有強健的體魄,提升身體的狀態,增強免疫力.無論在任何環境之下都是比較優勝!!
如果你想更加了解健身,健心養生之道
歡迎你登入【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的專頁了解更加不同學員背景的個案
了解更多健身,健心,養生之道之元素
LIKE and SUBSCRIBE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TheFrancosgym
Te l: 2394 4779 / 2395 6928
WhatsApp : 5500 6507
地址:旺角上海街599號安美大廈2樓CD室 (朗豪坊對面,朗豪酒店側面、港鐵旺角站C4出口直行)
Unit C-D, 2/F, On May Mansion, No. 595-599, Shanghai Street, Mong Kok, Kowloon, HK
瀏覽更多真實事例及了解更多詳情請登入【香港人體天然無藥物科研健身健心研究院】粉絲專頁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ProfessorMr.Wu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居家照顧者的負荷 的相關結果
(1990)指出當照顧者缺乏樂觀心態,並且將照顧壓力歸因於是受照顧者的疾病所引起時,容易. 造成照顧者的 ... 根據角色發展理論,角色可分為三層:第一、第二與第三層角色。 ... <看更多>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的相關結果
文獻顯示多元的社會參與對人的心理健康有益,並能減輕照顧者. 負荷,本研究以壓力因應理論進行分析,探討使用長照2.0 居家服務使用者的中. 高齡家庭照顧者,在面對照顧 ... ... <看更多>
照顧者壓力理論 在 照顧者壓力與韌力評估 的相關結果
所謂的次級壓力,是來自於家庭照顧者對. 於這些壓力源的評價及所感知的意義,如. 家庭關係、照顧者的自覺健康等。此與許. 多壓力理論的論述是一致的,認為事件的. ... <看更多>